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地下地质与沉积微相研究软件系统
1
作者 徐开志 玉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油田地下地质与沉积微相研究软件系统徐开志,玉璞 (长春地质学院能源系)本软件系统是1993年6月为中国吉林油田研究开发完成的研究项目。本系统可在油田开发区充分研究若干勘探钻孔的岩心、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资料等基础上,建... 油田地下地质与沉积微相研究软件系统徐开志,玉璞 (长春地质学院能源系)本软件系统是1993年6月为中国吉林油田研究开发完成的研究项目。本系统可在油田开发区充分研究若干勘探钻孔的岩心、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资料等基础上,建立互相关的地区性岩性和沉积微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数据库程序 软件系统 测井资料 地下地质 油田 油层物性 砂组 岩性柱状图 等值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区多种地下地质资源协同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瞿婧晶 龚绪龙 +3 位作者 梅芹芹 郭慧 张其琪 毛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9-1868,共10页
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是重要的地下地质资源,协同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苏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至今对地下地质资源的需求相当迫切。通过对苏州各类地下地质资源的的识别分析,表明其具备... 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是重要的地下地质资源,协同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苏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至今对地下地质资源的需求相当迫切。通过对苏州各类地下地质资源的的识别分析,表明其具备分别开发地下空间、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和地质材料资源的能力。若多种资源协同开发,平面上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竖向尺度地下浅层到次深层适宜地下空间和地质材料的协同开发,而深层适宜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开发。结合苏州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和地下资源的优势分布特征,城镇空间建议采取“地下空间+浅层地热能”的协同利用模式;农业空间建议采取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协同利用模式;生态空间予以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地质资源 地下空间 协同利用 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电参数在采煤地区拟建城市区地质结构识别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启霖 毛立峰 +3 位作者 田亚江 宋启文 吕天江 陈先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贵州黔西北地区煤矿资源丰富,因煤矿开采导致城市地下地质结构变化从而引发安全问题。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拟建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地质结构的识别及评价工作极为重要。文中提出基于电场理论、采空区氧化还原环境及... 贵州黔西北地区煤矿资源丰富,因煤矿开采导致城市地下地质结构变化从而引发安全问题。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拟建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地质结构的识别及评价工作极为重要。文中提出基于电场理论、采空区氧化还原环境及煤区地质规律,综合电阻率、电流、自然电位等多个电参数对采煤区拟建城市区地质结构快速识别的方法,并对强风化层、老窑采空区、煤矿采空区等地质结构特征进行评价。取得成果与实地踏勘、已有工程一致,可为城区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该方法具有无损、高效、绿色、低成本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电参数 采煤区 城市地下地质结构 黔西北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地下水形成环境分析与水文地质分类 被引量:14
4
作者 毛文清 温清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44-149,共6页
红层地下水水量受控于气候、地形地貌、地表水文网、岩性、构造运动等环境因素。红层富水具不均一性、垂向层控性、平面分带性及构造控水明显性等富水特征,并对红层地下水进行了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关键词 红层 控水因素 富水特征 地下水水文地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的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地质成因劣质地下水空间分布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焰新 曹海龙 +1 位作者 谢先军 李俊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64,77,共8页
截止到2020年,全球78亿人中仍有20亿人无法获得或只能获得有限的安全饮用水。地质成因劣质地下水(GCG)的广泛存在是造成这种严酷现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识别GCG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基于树的机器学习方法不仅成为揭示GCG空间... 截止到2020年,全球78亿人中仍有20亿人无法获得或只能获得有限的安全饮用水。地质成因劣质地下水(GCG)的广泛存在是造成这种严酷现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识别GCG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基于树的机器学习方法不仅成为揭示GCG空间分布和防范公共健康风险的有力工具,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下水中劣质组分的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为促进基于树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水文地质尤其是地下水水质与健康领域更为广泛的运用,综述了近20年来分类和回归树、随机森林和增强回归树等基于树的机器学习方法在GCG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如何应对正确优化模型超参数、细心选择强有力的预测变量和合理评估模型性能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成因劣质地下 机器学习 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松泉 李友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4期173-176,共4页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降低地下开发成本和风险的重要手段,在系统调研多个省市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佛山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构建完成了一套针...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降低地下开发成本和风险的重要手段,在系统调研多个省市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佛山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构建完成了一套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多层次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系统分析各评价指标对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影响的特征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对多层次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目标权重的计算、一致性检验、排序和分析。该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不仅可为佛山市也可为其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实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储层表征的不确定性及科学思维方法 被引量:27
7
作者 吴胜和 杨延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72-80,共9页
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资料的不完备性,地下储层表现为"灰箱"系统,表征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基于系统论和科学哲学的方法,探讨了地下储层表征中不确定性的成因类型、内涵及解决方案,并论述了地下储层表征过程中所应重视的科学思... 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资料的不完备性,地下储层表现为"灰箱"系统,表征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基于系统论和科学哲学的方法,探讨了地下储层表征中不确定性的成因类型、内涵及解决方案,并论述了地下储层表征过程中所应重视的科学思维方法。地下储层表征中存在两类基本的不确定性类型:①随机不确定性,主要由局部预测整体(如应用多井资料进行井间储层预测)以及第二性资料的非完全映射(如应用地震资料预测储层)所致;②模糊不确定性,主要由储层概念模式认知不足所致。为了使表征结果逼近地质实际,除了正确应用和创新相关理论和方法外,需要具备科学的表征理念和思维,包括总体把握、分级约束,多科一体、地质为核,发散求索、聚焦论证,辩证思维、综合分析;同时,应正确理解和处理宏观与微观、绝对与相对、静态与动态、映射与多解、局部与整体、模糊与置信、确定与随机、个别与一般、复杂与简约、手工与自动等矛盾统一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地质 储层表征 开发地质 不确定性 随机 模糊 科学思维方法 矛盾统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砷地下水的治理技术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曹文庚 王妍妍 +5 位作者 任宇 费宇红 李谨丞 李泽岩 张栋 帅官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8-1426,共19页
【研究目的】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的上亿人口面临高砷地下水的威胁,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会导致慢性砷中毒,诱发癌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分布和变化是受到沉积环境、气象水文、矿物环境、人类活动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研究目的】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的上亿人口面临高砷地下水的威胁,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会导致慢性砷中毒,诱发癌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分布和变化是受到沉积环境、气象水文、矿物环境、人类活动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从砷的不同理化性质特征进行着手,选择适当且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研究方法】基于现阶段含砷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综合考虑去除量、处理成本、修复速率、可逆性等多种因素,分析含砷地下水的治理现状与进展。【研究结果】本文全面地介绍含砷地下水治理技术,涵盖了化学氧化、混凝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膜技术和生物修复等修复方式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不同类型处理方式对地下水中砷的去除效果,总结各技术发挥除砷效果的内在机理及最新优化措施,并对含砷地下水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含砷地下水的综合整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结论】目前的砷污染水处理技术存在诸多缺陷,产生的废物或污泥可能成为二次污染的潜在来源。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免受As的影响,需要新的混合技术以及对As负载废物/污泥的安全处置方法。缺乏饮用水安全意识和偏远地区的适用性也给砷的治理带来了挑战,因此需要一种价格合理、易于构建、在社区或家庭层面运行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 治理技术 污染修复 生态 环境 地下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宁波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2
9
作者 金阳 姜月华 +9 位作者 董贤哲 杨国强 刘红樱 雷长征 周权平 张鸿 梅世嘉 杨辉 吕劲松 李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7-1542,共16页
【研究目的】为查明浙江宁波平原地下水特征及成因演化,促进宁波地区地下水环境优化。【研究方法】在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及环境同位素等方法手段,... 【研究目的】为查明浙江宁波平原地下水特征及成因演化,促进宁波地区地下水环境优化。【研究方法】在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及环境同位素等方法手段,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宁波平原地下水状况。【研究结果】宁波平原地表水和潜水以淡水为主,Ⅰ承压水和Ⅱ承压水以微咸水、咸水为主,潜水中HCO_(3)^(-)占绝对优势,Cl^(-)、Ca^(2+)、Na^(+)次之,地表水和承压水中Cl^(-)、Na^(+)占主导地位,HCO_(3)^(-)次之。4种水共划分23种水化学类型,地表水和潜水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深层承压水以封存型为主,与浅表水体天然联系不密切,受地质历史时期海侵影响较大。【结论】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宁波城区Ⅰ承压淡水体分布范围无明显变化,Ⅱ承压水在人类生产生活和水体自然循环双重影响下,原淡水区演化出孤岛状咸水体,但淡水体整体分布范围外扩,面积增加了约12 km^(2),其生态环境效应趋于正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成因演化 同位素 生态环境效应 地下地质调查工程 宁波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铁路可研阶段重大工程地质风险分析 被引量:47
10
作者 兰恒星 张宁 +9 位作者 李郎平 田乃满 仉义星 刘世杰 林感 田朝阳 伍宇明 姚佳明 彭建兵 周成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6-341,共16页
川藏铁路作为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沿线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密集的深大断裂、频发的山地灾害等恶劣地质环境特点,工程建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地表和地下重大地质安全风险挑战。为深入综合分析川藏铁路可研阶段沿线地... 川藏铁路作为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沿线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密集的深大断裂、频发的山地灾害等恶劣地质环境特点,工程建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地表和地下重大地质安全风险挑战。为深入综合分析川藏铁路可研阶段沿线地质风险,定量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基于川藏铁路沿线翔实的时空数据集及资料,采用三维结构建模、数值统计建模、动力建模、时空建模等方法,进行了地表、地下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综合定量风险分析。地表工程地质灾害综合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在宏观上,川藏铁路沿线存在3个地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别是鲜水河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和东构造结地区。由于川藏铁路采用以隧道为主的设计方案,地表地质灾害的风险大大降低。分别建立了活动断裂、岩爆和大变形等风险评估的普适性模型及综合风险分析模型,以易贡隧道为例,对典型重要隧道全线不同段落断裂活动性、岩爆、大变形等典型地下工程地质风险以及综合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川藏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断裂活动、岩爆和大变形等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的总体风险等级较高,影响工程安全;定量评估结果可以进一步指导后续的设计与施工的优化和深化。本研究为川藏铁路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同时也为国内外类似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重大工程 地表工程地质风险 地下工程地质风险 定量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东投影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新武 吴律 宋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1-326,共6页
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 ,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 ,为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中 ,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偏移算法 ... 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 ,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 ,为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中 ,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偏移算法 .利用拉东投影变换的原理 ,将整个三维叠前数据体投影到一系列各方向的径向线上 ,各方位角的构造都包含在其中某条或多条径向剖面上 .投影完成后 ,形成一系列的独立的二维叠前测线 ,可采用二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来实现各径向线的叠前偏移 ,当各径向剖面偏移完成后 ,在时间切片上进行反投影 ,从而最终形成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结果 .实际应用表明 ,用本方法进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时 ,深度偏移剖面对横向分辨率有所提高 ,对陡地层和小断层的成像效果有所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东投影法 叠前深度偏移 地震偏移 径向剖面 反投影 地下地质构造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下延法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2
12
作者 田文辉 李振春 张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447-451,共5页
对于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来说,由于现有的偏移方法大都假设激发点和检波点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因此给偏移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探讨了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简述了逐步-累加法... 对于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来说,由于现有的偏移方法大都假设激发点和检波点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因此给偏移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探讨了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简述了逐步-累加法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下的直接下延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不受起伏地表条件的限制,对模拟层速度的适应性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试处理表明,该方法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向下偏移,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和叠前深度偏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又能适应任何起伏地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复杂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 叠前深度偏移 直接下延法 波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巴复杂山地地震采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丁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418-422,共5页
镇巴区块二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镇巴区块地震地质条件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地震采集质量的各种因素,认为:①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镇巴区块地... 镇巴区块二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镇巴区块地震地质条件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地震采集质量的各种因素,认为:①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根本原因;②干扰波发育、激发岩性差、激发点位置和激发参数选择困难以及检波器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是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直接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①现有条件下改进地震采集质量提高信噪比的办法是,加强表层结构调查和深部构造研究,重视干扰波分析,优化观测系统设计和激发、接收参数选择等;②强化对复杂构造和复杂地震波场的认识,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新理论,是改变镇巴区块地震成像质量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巴区块 山地 复杂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 地震采集质量 影响因素 低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双频激电野外测量出现负值的原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恒中 耿光旭 吴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77,共3页
引起双频激电仪野外测量出现负值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于电磁耦合效应;另一类是由于地下地质体的影响。对于电磁耦合效应,应尽量保持导线干燥、减小接地电阻及采用偶极装置等措施,来削减(或避免)电磁干扰,提高数据质量。对于地下... 引起双频激电仪野外测量出现负值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于电磁耦合效应;另一类是由于地下地质体的影响。对于电磁耦合效应,应尽量保持导线干燥、减小接地电阻及采用偶极装置等措施,来削减(或避免)电磁干扰,提高数据质量。对于地下地质体的影响,应仔细分析,提取其中隐含的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激电 磁耦合效应 地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地震勘探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川 柳建新 张大洲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73-,共1页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来金属矿的勘探和开发的迅猛发展,第一深度空间(小于500米)的矿产资源绝大部分已经探明,金属矿勘探进入了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米)的探测与...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来金属矿的勘探和开发的迅猛发展,第一深度空间(小于500米)的矿产资源绝大部分已经探明,金属矿勘探进入了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米)的探测与开采。对于存在于第二深度空间的矿体由于埋藏较深、受热液侵入及构造破碎的影响,矿体与周围之间的电性和磁性参数引起的地球物理异常变得相对更弱,这使得反演多解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同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勘探的分辨率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矿产资源 勘探现状 磁性参数 多解性 地球物理异常 地下地质 断裂系统 攻深找盲 工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太原晋祠—平泉水力联系及对晋祠泉复流的贡献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春雷 郑秀清 +2 位作者 梁永平 张发旺 景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55-1764,共10页
晋祠泉出露于山西太原西山悬瓮山下,由难老泉、圣母泉、善利泉组成。1954—1958年实测泉水平均流量为l.94 m^3/s。与晋祠泉同处山前断裂带的平泉于1978年成为特大岩溶水自流井水源地,自流量最大达到1.56 m^3/s。由于这些自流井的开采,... 晋祠泉出露于山西太原西山悬瓮山下,由难老泉、圣母泉、善利泉组成。1954—1958年实测泉水平均流量为l.94 m^3/s。与晋祠泉同处山前断裂带的平泉于1978年成为特大岩溶水自流井水源地,自流量最大达到1.56 m^3/s。由于这些自流井的开采,使晋祠泉的流量急剧下降,1994年4月30日断流。研究山西太原晋祠泉—平泉水力联系对晋祠泉复流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晋祠泉、平泉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品采集、水质监测,综合运用水化学(离子比例、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方法。揭示晋祠泉—平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同位素特征,反映地下水流系统的特征、水力联系特征。得出1980—1992年,晋祠泉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呈稳定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有太原化学工业公司、开化沟、清徐县平泉村和梁泉村等水源地大量开采岩溶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晋祠—平泉一带岩溶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较接近,说明这一带岩溶地下水补给来源与补给途径相近。水质监测分析得出晋祠泉与平泉各个离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晋祠与平泉存在紧密的水力联系,因此晋祠泉与平泉必然存在一个比较强的导水通道。可以通过在晋祠泉下游导水通道上帷幕灌浆,提高晋祠泉水水位,使晋祠泉出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祠泉水 水力联系 动态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稳定同位素 地下地质调查工程 太原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利用激光永久封存二氧化碳
17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66-166,共1页
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正因利用激光的力量对电厂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安全永久的地下封存进行监测而吸引私营企业的关注并获得创新奖。 二氧化碳是种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因燃烧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而产生的副产品。分离出... 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正因利用激光的力量对电厂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安全永久的地下封存进行监测而吸引私营企业的关注并获得创新奖。 二氧化碳是种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因燃烧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而产生的副产品。分离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减少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呼吁愈来愈多。一旦捕集到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其就可通过管道输送至地下地质岩层用于永久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 地下地质 气候变化影响 管道输送 化石燃料 正因 光谱技术 纳秒 实验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物探横波处理技术攻关获突破
18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1-151,共1页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物探)研究院资料处理中心“横波震源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现场试验”项目获重大技术突破,有效地推动了横波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方面的服务能力,填补了我国横波源地震勘探技...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物探)研究院资料处理中心“横波震源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现场试验”项目获重大技术突破,有效地推动了横波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方面的服务能力,填补了我国横波源地震勘探技术空白,提高了东方物探的技术竞争力。“横波震源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现场试验”项目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重大工程技术现场试验项目,也是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和东方物探风险合作的首个九分量三维生产科研项目。较之于纵波地震资料,横波资料具有更强的分辨地层能力,纵、横波的联合应用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地下地质问题,得到更加精确的地质解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 科研项目 东方物探 重大技术突破 工程技术 技术竞争力 地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er-excavation forecast of underground opening by using Bay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method 被引量:3
19
作者 宫凤强 李夕兵 张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4期498-502,共5页
A method to forecast the over-excavation of underground opening by using the Bayes discriminant analysis(BDA)theory was presented.The Bay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theory was introduced.Based on an engineering example,t... A method to forecast the over-excavation of underground opening by using the Bayes discriminant analysis(BDA)theory was presented.The Bay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theory was introduced.Based on an engineering example,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ver-excavation of underground opening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o build a forecast BDA model,and the prior information about over-excavation of underground opening was also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Five parameters influencing the over-excavation of opening,including 2 groups of joints,1 group of layer surface,extension and space between structure faces were selected as geometric parameters.Engineering data in an underground opening were used as the training samples.The cross-validation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verify the stability of BDA model and the ratio of mistake-discrimination was equal to zero after the BDA model was trained.Data in a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were used to test the discriminant ability of BDA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five forecast results are identical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BDA can be used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opening OVER-EXCAVATION Bay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FOREC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DH—1型地震资料模拟计算机试制成功
20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76年第6期23-,共1页
我厂广大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试制成功 TYDH—1型地震资料模拟计算机。仪器全部半导体化,与我厂现生产的 TYDC—24型磁带地震仪配套使用。其作用是将
关键词 地震资料 TYDH 磁带地震仪 地下地质构造 部分和 地质资料 技术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