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根类型对森林树木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石兆勇 刘德鸿 +1 位作者 王发园 丁效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408,共5页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90%)的根系和生境中。菌根共有7种类型,在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增强对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功能的理解,文章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在全球...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90%)的根系和生境中。菌根共有7种类型,在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增强对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功能的理解,文章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在全球尺度上研究了不同菌根类型对森林树木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树木NPP随菌根类型的不同而不同,AM类型菌根森林的NPP[679.49 g.m-2.a-1(以C计)]要显著高于含ECM类型菌根的森林[479.00 g.m-2.a-1(以C计)];菌根类型的不同对森林树木地上和地下及其各组分NPP的影响和贡献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AM类型菌根对地下NPP的贡献要高于ECM菌根,而ECM菌根对地上NPP的贡献则较大。菌根类型对地上、地下NPP组分的影响分析则表明,AM类型的菌根对树叶和细根NPP的贡献较大,而ECM类型菌根则对树木主干和枝NPP的贡献较大。可见,森林树木总体NPP及其各组分NPP都随着菌根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类型 森林 初级生产力 地上初级生产力 地下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产力季节动态及其碳库潜力 被引量:44
2
作者 柴曦 梁存柱 +5 位作者 梁茂伟 韩伟华 李智勇 苗百岭 王炜 王立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530-5540,共11页
地下根系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及其净生产力对地下碳库具有直接与间接作用,分析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与周转对深入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碳库动态及其固碳速率与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钻土芯法对不同利用方式或管理措施下内... 地下根系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及其净生产力对地下碳库具有直接与间接作用,分析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与周转对深入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碳库动态及其固碳速率与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钻土芯法对不同利用方式或管理措施下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温度、降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均为单峰型曲线,与上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但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表现为草甸草原呈"S"型曲线,典型草原则是双峰型曲线,与温度、降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两种草原根冠比和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均为指数函数曲线,根茎型草原地下生物量集中在土壤0—5 cm,丛生型草原地下生物量集中于土壤5—10 cm,根冠比值在生长旺季(7—8月份)最小。草甸草原地下净生产力及碳储量范围分别为2167—2953 g m-2a-1和975—1329 gC m-2a-1,典型草原为2342—3333 g m-2a-1和1054—1450 gC m-2a-1,地下净生产力及其碳储量约为地上净生产力及其碳储量的10倍,具有较大的年固碳能力,且相对稳定;地下净生产力与地上净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地下生物量碳库是地上生物量碳库的10倍左右,适度放牧可增加地下生产力,但长期过度放牧显著降低其地下生物量与生产力,并使其垂直分布趋向于浅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地下净生产力 垂直分布格局 碳库 根系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麓河流域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生产力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成阳 赖炽敏 +4 位作者 彭飞 薛娴 尤全刚 张文娟 刘斐耀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44-1052,共9页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部分地区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及牧民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草地不同退化阶段中存在着关键阶段,超过了这个阶段,极难恢复。因此,确定草地退化的关键阶段是草地可持续恢复的基础。研究样地设在青藏高原...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部分地区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及牧民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草地不同退化阶段中存在着关键阶段,超过了这个阶段,极难恢复。因此,确定草地退化的关键阶段是草地可持续恢复的基础。研究样地设在青藏高原北麓河流域多年冻土区,根据植被和土壤特征选取了未退化到极度退化的5个退化梯度,探讨不同退化程度对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群落中各功能群相对盖度的影响,为揭示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植被退化关键阶段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禾本科和杂草类植物相对盖度显著增加(P <0.05),而莎草科植物相对盖度则显著降低(P <0.05);2)地上生物量在轻度退化阶段无显著变化(P> 0.05),中度退化阶段开始显著降低(P <0.05);3)地下生物量和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均在中度退化阶段后显著降低(P <0.05),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在各土壤深度比例有向深处增加的趋势;4)不同退化程度莎草科植物相对盖度和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在0–10 cm土壤深度所占比例极显著正相关(P <0.01),但与10–20 cm土壤深度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所占比例无显著相关(P> 0.05),与20–30 cm和30–50 cm土壤深度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所占比例均显著负相关(P <0.05),而杂草相对盖度和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在各土壤深度所占比例则表现出与莎草科植物相反的趋势。中度退化是草地退化的关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退化 功能群 地下初级生产力 关键阶段 多年冻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定荒漠草原根系生物量的内生长土芯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占义 金净 +2 位作者 王成杰 侯佳 徐文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4-416,共3页
介绍了一种测定荒漠草原植物根系生物量的装置与用法,并将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实践证明,本方法可有效测定荒漠草原植物根系生物量及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比较适用于植被覆盖度较低的荒漠草原地区。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地下净生产力 网袋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麓河流域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呼吸特征
5
作者 赖炽敏 薛娴 +5 位作者 赖日文 李成阳 尤全刚 张文娟 刘斐耀 彭飞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952-959,I0011,共9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大面积退化对土壤呼吸及碳循环造成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探明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对北麓河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了...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大面积退化对土壤呼吸及碳循环造成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探明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对北麓河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呼吸与生物量、地下净初级生产力以及土壤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在生长季均表现出相似的动态特征,随退化程度加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中度退化程度达到最大值,且在生长季中期变化显著(P <0.05)。2)土壤呼吸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均显著线性正相关(P <0.05)。3)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之间呈指数关系,但不同退化程度下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土壤呼吸敏感性在轻度退化(Q_(10)=3.26)和中度退化程度(Q_(10)=3.22)大于未退化(Q_(10)=2.66),而在重度退化(Q_(10)=2.49)和极度退化程度(Q_(10)=1.96)小于未退化;这主要是由不同退化程度土壤温度、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造成。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退化草地的碳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生物量 地下初级生产力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