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来祥 刘广才 李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80,共7页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0、1.29,...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0、1.29,具有明显的产量间作优势,玉米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41、1.40,具有极显著的产量间作优势;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氮、磷、钾养分吸收优势明显,玉米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极显著的氮、磷、钾养分吸收优势。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中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当玉米不覆膜时分别为75%、25%,当玉米覆膜时均为地上部占67%、地下部占33%。当玉米不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氮、磷养分吸收优势的相对贡献均分别为67%与33%,钾则地上部与地下部贡献相等(各占50%);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氮、钾养分吸收优势的相对贡献均具有同等重要性(各占50%),对磷吸收的贡献分别占55%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间作 间作优势 地上部因素 地下部因素 相对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余亚飞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8期42-42,共1页
现代农业明确种间地上部相互作用和地下部相互作用对间作优势的贡献,优化资源配置对提高间作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小麦玉米间作 间作优势 地上部因素 地下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