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粳型超级稻根系生长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许明 贾德涛 陈温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以典型的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作为对照,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各个品种的根冠比、单位地上部分所具有的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运转与分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育... 以典型的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作为对照,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各个品种的根冠比、单位地上部分所具有的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运转与分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对照品种秋光和辽粳294叶片伸展速度较快,后期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减少,出现早衰的现象;超级粳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生育前期根冠比大,生育后期有较高叶面积指数,根系发达,没有出现根系冗长,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中等,可以充分利用生育后期的光能资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干物质,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根系 地上部分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源县老厂乡灰金竹种群结构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佟越 樊国盛 牟富韵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2期46-49,共4页
分析富源县老厂乡灰金竹无性系种群的种群结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该地区灰金竹种群年龄结构较为合理,部分竹林在无人管理,经营粗放的条件下,年龄结构呈现老化趋势;灰金竹种群的杆龄结构处于壮中龄期,林分株数和蓄积量在杆龄分... 分析富源县老厂乡灰金竹无性系种群的种群结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该地区灰金竹种群年龄结构较为合理,部分竹林在无人管理,经营粗放的条件下,年龄结构呈现老化趋势;灰金竹种群的杆龄结构处于壮中龄期,林分株数和蓄积量在杆龄分布上呈现均衡发展;该地区的灰金竹林种群按直径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是竹林较理想的直径结构;灰金竹种群的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所占比例为杆(枝(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金竹 种群结构 地上部分生物量 富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匀市白栎次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测定及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温佐吾 张文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6期525-528,共4页
对分布于贵州省都匀市大河乡的白栎次生林进行了地上部分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白栎次生林单株及各构件生物量随林木胸径、树高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径阶林木单株及各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差异较大。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树干>活枝>... 对分布于贵州省都匀市大河乡的白栎次生林进行了地上部分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白栎次生林单株及各构件生物量随林木胸径、树高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径阶林木单株及各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差异较大。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树干>活枝>枯枝,其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平均达72%以上。白栎次生林单株及各构件生物量(W)与胸径平方与树高乘积(D2H)之间的关系,可采用幂函数模型W=b0(D2H)b1进行模拟。本文所拟合的3个回归模型精度均较高,可初步用于调查区白栎次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栎 次生林 构件 地上部分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新 董文渊 +5 位作者 钟欢 袁翎凌 夏莉 黄小东 浦婵 吴义远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2期23-28,共6页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黄皮树 人工混交林 地上部分生物量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翁闲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7期138-139,162,共3页
以福建顺昌不同坡位16a生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研究,结果为高产脂马尾松科学合理的营建及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均体现为下坡... 以福建顺昌不同坡位16a生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研究,结果为高产脂马尾松科学合理的营建及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均体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就林分地上部分不同层次生物量差异而言,地上部分草本层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最高,中坡次之,而上坡最低;从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上看,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部>枝部>叶部>皮部;就不同坡向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上坡有利于叶、枝及皮生物量积累,下坡最有利于干生物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 坡位 地上部分生物量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光皮桦次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模型预测
6
作者 汪杰 温佐吾 《贵州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8-21,共4页
对分布于贵州省织金县茶店乡的光皮桦次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皮桦次生林单株及各构件生物量随林木胸径、树高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径阶林木单株及各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差异很大。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树干>树枝&... 对分布于贵州省织金县茶店乡的光皮桦次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皮桦次生林单株及各构件生物量随林木胸径、树高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径阶林木单株及各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差异很大。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树干>树枝>树叶,其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平均达76%以上。光皮桦次生林单株及各构件生物量(W)与胸径平方与树高乘积(D2H)之间的关系,可采用幂函数模型W=a(D2H)b进行模拟。本文所拟合的4个回归模型精度均很高,可用于调查地区光皮桦次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桦 次生林 构件 地上部分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模型及分配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凤 秦佳双 +4 位作者 梁燕 马姜明 颜培栋 杨章旗 李明金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4期378-385,共8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整株收获法和生物量模型估算法,对广西南亚热带两种密度(A:1156株/hm2和B:820株/hm2)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地上生物量模型及生物量分配进行研究,为高碳汇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W=a...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整株收获法和生物量模型估算法,对广西南亚热带两种密度(A:1156株/hm2和B:820株/hm2)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地上生物量模型及生物量分配进行研究,为高碳汇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W=a×D^(b)×H^(c)的各项评价指标及预测效果较好,可作为估算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灌木层叶、枝、干和整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最优模型。较高密度林分A的乔木层和群落的整株地上部分生物量高于较低密度林分B,林分B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高于林分A。整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木本群落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干>枝>叶,林分A有利于乔木层及群落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林分B有利于灌木层(除枝外)及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林分A的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均比林分B多;林分B的各器官生物量在乔木层及木本群落中的占比均高于林分A。林分A比林分B更能促进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及干生物量的分配,可提高林木出材率,提升林分质量及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部分生物量 分配特征 模型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木起源、立地分级和龄组的单木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34
8
作者 李海奎 宁金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0-757,共18页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落叶松(Larix)的大样本实测资料为建模样本,以独立抽取的样本为验证样本,把样本按起源、立地和龄组进行分级,采用与材积相容的两种相对生长方程,分普通最小二乘和两种加权最小二乘,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地...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落叶松(Larix)的大样本实测资料为建模样本,以独立抽取的样本为验证样本,把样本按起源、立地和龄组进行分级,采用与材积相容的两种相对生长方程,分普通最小二乘和两种加权最小二乘,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进行模型拟合和验证,使用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总相对误差和估计精度等8项统计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立地分类方法,模型的拟合结果和适用性都最优;马尾松VAR模型较优,而落叶松CAR模型较好;两种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在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中表现得不一致。在建模样本中,加权回归2(权重函数1/f0.5)略优于加权回归1(权重函数1/y0.5),但在验证样本中,加权回归1却明显优于加权回归2。而同时满足建模样本拟合结果最优和验证样本检验结果最优的组合中,只有加权回归1。两个树种地上部分各分量生物量,模型拟合结果和适用性,均为干材最优,树叶最差、树枝和树皮居中,样本分类、模型类型和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对干材生物量的影响,规律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相同;样本分类、模型类型和加权最小二乘方法的最优组合,用验证样本检验的结果,总相对误差树枝不超过±10.0%,树皮不超过±5.0%,树叶马尾松不超过±30.0%,落叶松不超过±20.0%。两个树种地下部分(根)生物量,样本按龄组分类方法,模型拟合结果最优,与材积相容的模型总体上优于与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相容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立地分级 龄组 加权最小二乘 地上部分生物量 地下部分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因子对荒漠化草原草本层片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贺郝钰 苏洁琼 +2 位作者 黄磊 贾荣亮 李新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4-370,共7页
火烧是世界许多地区关键的生态因子,也是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素和管理工具,对格局与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采用人为放火试验研究了春季不同时间火烧对典型温带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春火烧后当年,草... 火烧是世界许多地区关键的生态因子,也是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素和管理工具,对格局与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采用人为放火试验研究了春季不同时间火烧对典型温带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春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层片物种多度显著高于未火烧样地(P<0.05),而晚春火烧后第2年和早春火烧当年草本植物层片物种多度与未火烧样地差异不显著(P>0.05);晚春火烧后当年和第2年及早春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有所降低,且晚春火烧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大于早春火烧。晚春火烧当年草本植物层片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大于未火烧样地(P<0.05),而晚春火烧后第2年和早春火烧当年草本植物层片地上部分生物量大于未火烧样地,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物种多度、高生长对火因子的响应不同。表明春季不同时间火烧处理对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层片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因子 荒漠化草原 生物多样性 多度 地上部分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位梯度下拉鲁湿地典型湿草甸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丽 杨涛 +1 位作者 杜红霞 张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位于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寒湿草甸为研究对象,基于微地貌差异选取了5个水位带(水位分别为-15.0、-5.0、0.0、2.5和6.5 cm),通过典型样地群落调查,分析了生长初期和生长旺盛期拉鲁湿地湿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地上部分... 以位于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寒湿草甸为研究对象,基于微地貌差异选取了5个水位带(水位分别为-15.0、-5.0、0.0、2.5和6.5 cm),通过典型样地群落调查,分析了生长初期和生长旺盛期拉鲁湿地湿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特征对水位梯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生长初期和生长旺盛期不同水位下拉鲁湿地湿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在-15.0 cm水位下最大,在6.5cm水位下最小。随着水位的升高,2个生长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生长初期Pielou均匀度指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生长旺盛期则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而在-5.0~2.5 cm水位范围内,随着水位的升高,2个生长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呈升高的趋势。随着水位的升高,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而地上部分干鲜比呈降低的趋势。在生长初期,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均在6.5 cm水位下最大,在-15.0和0.0 cm水位下较小;在生长旺盛期,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均在-5.0 cm水位下最大,在0.0和2.5 cm水位下较小。研究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可以用于高寒湿草甸植被的监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梯度 高寒湿草甸 物种多样性 地上部分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缕草属植物抗旱形态机理(简报)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化广 刘建秀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结缕草 抗旱性 地上部分生物量 地下部分生物量 根冠比 叶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长宁县硬头黄竹生长状况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奕 曾永海 +3 位作者 别鹏飞 赵润 陈俊华 陈秀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120-123,130,共5页
本文以长宁县竹海镇和龙头镇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其生长状况、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两个地点的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饱和持水量0~40 cm两个地点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0~20 cm... 本文以长宁县竹海镇和龙头镇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其生长状况、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两个地点的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饱和持水量0~40 cm两个地点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0~20 cm土层中,除全N、全K、速效N表现为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均差异不显著(P<0.05)。(2)竹海镇2 a生竹每公顷株数明显高于1 a生竹,前者是后者的1.77倍;龙头镇则差别不明显。(3)竹海镇1 a生年竹平均胸径小于龙头镇,而2 a生竹则大于龙头镇。(4)竹海镇、龙头镇1 a生竹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22±2.34 T·hm^(-2)、6.64±0.87 T·hm^(-2),2 a生竹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9.23±8.66 T·hm^(-2)、8.10±2.12 T·hm^(-2),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5)为提高硬头黄竹的产量,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如施加P肥、K肥)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县 丛生竹 硬头黄竹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量(地上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