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恢复措施对西藏安多高寒退化草地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孙磊
王向涛
魏学红
杨晓梅
武高林
-
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620,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09YJC8400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60061)
+1 种基金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0GB2F400453)
国家社科基金(XZ1121)资助
-
文摘
为探讨不同恢复措施条件对草地植被特征、地下生物量、地下种子库以及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在西藏安多典型退化草地进行围栏,并选用细茎冰草(Agpoyron trachyeaulun L.)、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ays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4种牧草,在围栏内进行免耕补播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免耕补播和围栏封育后,草地植物高度、盖度、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植物多样性有少量增加,植被优势种差异较显著;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变化幅度较大,特别是经过围栏和补播的草地,其0~10cm地下生物量增加明显;此外,土壤种子库测定表明,围栏和补播试验地种子总数明显高于围栏外,增加的种子数主要分布在0~5cm的土层中。
-
关键词
高寒退化草地
恢复措施
地上-地下植被特征
-
Keywords
Alpine degraded grassland
Restoration measures
Vegetation features
-
分类号
Q948.156
[生物学—植物学]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
-
题名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物实生苗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7
- 2
-
-
作者
杨畅
朱文琰
许明圆
王娅琳
徐世晓
孙平
-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69-1879,共11页
-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05B04-04)
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项目(219-NK-173)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82300410119)。
-
文摘
长期过度放牧能显著改变高寒草甸的植物群落结构,严重时会导致草地发生退化,而草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其中实生苗更新是草地维持生态稳定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实生苗群落的影响,对高寒草甸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贵南县典型的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行不同强度的放牧模式[围栏封育(EG)、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及重度放牧(HG)],调查试验样地的实生苗物种数和密度、土壤理化性质等数据,探究放牧效应对高寒草甸植物实生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封育样地相比,放牧会显著增加草地实生苗的物种数和密度(P <0.05)。2)与封育样地相比,放牧会显著增加草地实生苗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P <0.05),且菊科和杂草的优势高于禾本科和豆科。3)放牧会导致草地表层土壤(0-10 cm)营养成分的流失,但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与草地实生苗的群落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4) HG样地草地实生苗的物种组成和密度呈下降趋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研究认为放牧能够促进高寒草甸实生苗的建植,有利于维持草地生态稳定,且LG和MG有利于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HG则会抑制实生苗的生长,造成草地退化。
-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被更新
放牧梯度
地上植被特征
植物功能群
物种多样性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
Keywords
alpine meadow
vegetation regeneration
grazing gradient
aboveground vegetation features
plant functional group
species diversity
soil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