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作小麦光合性能对地上地下互作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一帆 殷文 +5 位作者 胡发龙 范虹 樊志龙 赵财 于爱忠 柴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9-941,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上地下互作强度对间作小麦光合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间作体系作物产量优势的光合机制提供依据。2015—2017年连续3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田间试验,以小麦间作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地下部3种互作强度:根系不分隔(完全...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上地下互作强度对间作小麦光合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间作体系作物产量优势的光合机制提供依据。2015—2017年连续3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田间试验,以小麦间作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地下部3种互作强度:根系不分隔(完全地下互作处理, W/M)、300目尼龙网分隔(部分地下互作处理, NW/M)和0.12 mm塑料布分隔(无地下互作处理,PW/M),以及地上部高、低玉米密度(M1、M2)2种互作强度,同时设置相应单作处理。结果表明,小麦间作玉米共生前期和后期完全地下互作处理促使小麦净光合速率(P_n)显著提高,且共生后期玉米密度的提高促使完全地下互作效应增强,进一步提高了小麦P_n。小麦间作玉米共生前、中和后期,完全地下互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叶片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i),且玉米密度提高对共生前期完全地下互作处理和部分地下互作处理小麦Gs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在共生前期、后期完全地下互作和部分地下互作处理保持了较低的Tr。间作完全地下互作处理有助于小麦叶日积(LAD)的增加,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提高比率越大。完全地下互作处理使共生中期间作小麦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值(SPAD)显著增加,有利于光合强度的提高。间作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完全地下互作处理中小麦籽粒产量达到相应单作产量的76.8%,具有显著提高间作群体籽粒产量的优势,且地上部互作强度增强有利于完全地下互作处理正效应的发挥。地上地下互作强度是影响间作小麦光合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调节地上地下互作强度的强弱来优化低位作物光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地下互作强度 小麦 光合性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以植物为介导的地上和地下植食性昆虫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舒园 居静 +2 位作者 赵海涛 郝彦宾 李林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91-1899,共9页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营养级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以植物为介导的地上和地下植食性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植食性昆虫和多营养级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干旱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极有可能增加,因此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营养级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以植物为介导的地上和地下植食性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植食性昆虫和多营养级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干旱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极有可能增加,因此研究干旱胁迫下以植物为介导的地上和地下植食性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极其必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发现:1)当前气候下地上与地下植食性昆虫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建立在“植物胁迫假说”和“防御诱导假说”上,并通过植食性昆虫到达寄主植物的顺序、植食性昆虫性能参数、植物生活史以及植食性昆虫的类型影响地上和地下植食性昆虫相互作用;2)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建立在“生长-分化”假说上,目前这一理论得到了一定支持;3)干旱胁迫可引起植物生理的改变从而影响植物与地上食叶昆虫(咀嚼类、刺吸式)间的相互关系;4)干旱胁迫下植物与地下食根昆虫的相互研究较少,目前仅有的研究认为干旱与地下食根昆虫造成的植物根系伤害可能是叠加的;5)干旱胁迫下以植物为介导的地上和地下植食性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受到植食性昆虫种类,植物种类,植物防御化合物的类型、浓度和分布,植物激素,植物适口性,植物群落以及生境等的影响;6)今后关于干旱胁迫下以植物为介导的地上和地下植食性昆虫相互作用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缩小试验局限性:如长期实地试验,扩大试验范围(如纳入更多植物以及植食性昆虫种类等),创新试验方法等充分探讨相互作用之间的主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旱胁迫 植物 地上食叶昆虫 地下食根昆虫 地上地下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