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栎不同种源幼林生长和生物量的变异 被引量:9
1
作者 苑海静 邢文黎 +3 位作者 徐海东 汪阳东 成向荣 张春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5,共9页
[目的]通过种源试验研究麻栎生长动态变化及不同种源生长差异,为麻栎炭用林高效培育提供优良种植材料。[方法]以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国有林场麻栎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35个种源的存活率,以及1年生、4年生、7年生和11年生麻栎生... [目的]通过种源试验研究麻栎生长动态变化及不同种源生长差异,为麻栎炭用林高效培育提供优良种植材料。[方法]以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国有林场麻栎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35个种源的存活率,以及1年生、4年生、7年生和11年生麻栎生长和地上生物量变化,分析种源间林木生长差异,并对生长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种源麻栎1年生幼苗平均成活率为89.50%,11年生林分平均保存率为72.82%,不同种源间变异系数为13.70%。不同种源树高、胸径(地径)、地上单株生物量的差异随林龄增加逐渐减小,总体上地上单株生物量变异最大,其次为胸径(地径),而树高变异程度相对较小。聚类分析发现,四川、贵州等地种源在试验区幼林期具有较高的保存率和生长优势,而山东、湖北等地的种源表现较差。[结论]麻栎种源间生长量和生物量差异随林龄增加呈动态变化,试验区以云贵高原地区种源的生长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生长 地上单株生物量 种源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雾山天然草地植物生长规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丽学 程积民 +4 位作者 万惠娥 周梦华 赵凌平 李维军 石绘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168-3175,共8页
试验以云雾山优势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大针茅(Stipa grandis)与伴生种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厚穗冰草(Agropyron dasystachys)、二裂萎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 试验以云雾山优势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大针茅(Stipa grandis)与伴生种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厚穗冰草(Agropyron dasystachys)、二裂萎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为研究对象,对每一植物选择典型植株进行标记,重点从植物株高和地上单株生物量两个方面对其生长动态,进行一个生长周期(返青期-枯黄期)的观察测量,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在株高和地上单株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之前,均基本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2)在植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地上单株生物量月变化与株高存在动态分形关系:lnB=D×lnH+lnC。(3)植物生长除受其生物学特性支配外还受外界环境因子的限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试验中,植物株高增长和地上单株生物量月变化均与降雨量累积存在着极显著的对数相关性:y=a×lnx+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株高 地上单株生物量 LOGISTIC模型 动态分形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份扁蓿豆种质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潘涛涛 鱼小军 +4 位作者 肖红 柴锦隆 王艳 张建文 杨海磊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650-2663,共14页
利用不同浓度NaCl(0,100,200,300mmol·L-1)溶液处理12份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种质种子,通过砂培法研究其苗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供试12份扁蓿豆种质的绝对株高、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 利用不同浓度NaCl(0,100,200,300mmol·L-1)溶液处理12份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种质种子,通过砂培法研究其苗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供试12份扁蓿豆种质的绝对株高、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不断上升。与对照相比,景泰种质绝对株高平均降幅最大,为16.4%;镇原种质绝对株高、单株地上生物量下降较慢,分别为30.6%、35.0%;100~300mmol·L-1 NaCl处理下陇西种质叶片相对含水量降幅均最大,分别为6.2%、21.5%、30.3%;300mmol·L-1 NaCl浓度处理景泰种质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最快,达4.4倍。与对照相比,各材料根总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在300mmol·L-1 NaCl处理下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天水种质下降最快,陇西下降最慢;200和300mmol·L-1浓度处理下各材料叶绿素含量均小于低浓度处理和对照,且后者显著低于对照(P<0.05)。各扁蓿豆种质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随盐浓度的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除陇西、临夏、宁县、土默特扁蓿豆种质随盐浓度的增加上升外,其余8份种质均先升后降。NaCl胁迫使各扁蓿豆种质光合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参试种质种子苗期耐盐性强弱依次为景泰>永昌>土默特>宁县>天水>天祝>夏河>临夏>榆中>自选8号>陇西>镇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苗期耐盐性 单株地上生物量 根系形态 可溶性糖含量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