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青海省嵩草草甸地上净生产量的空间变化特征
1
作者 韩烁 张金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2-437,共6页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青海省嵩草草甸地上净生产量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数据,从空间自相关关系以及变异函数入手,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青海省嵩草草甸地上净生产量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带状异向性,空间分布的变化与所...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青海省嵩草草甸地上净生产量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数据,从空间自相关关系以及变异函数入手,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青海省嵩草草甸地上净生产量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带状异向性,空间分布的变化与所研究的尺度和方向紧密联系.对环境因素的分析表明,该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嵩草草甸地上净生产量的分布在各向同性(isotropic,ISO)以及2个主要方向上的各向异性的变化均相一致.因此,在开发和利用嵩草草甸这一牧场资源时,应考虑其空间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草草甸 空间特征 地上净生产量 空间异质性 变异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及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锡林图雅 徐柱 郑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
通过不同放牧率试验探讨放牧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放牧率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壤层;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净初级生产量... 通过不同放牧率试验探讨放牧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放牧率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壤层;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中度放牧率使净初级生产量和家畜采食量均达到最佳水平,即1.75只羊/hm2是适宜的放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率 地下生物量 地上初级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生产力与气候波动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存焕 《内蒙古草业》 2000年第1期36-40,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地上净生产量、生长季节地上平均生产量与多年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指出短花针茅草原近年气温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降水量的波动成随机性。初级生产力与 4~ 8月的累积降水量有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 ,而与... 本文通过分析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地上净生产量、生长季节地上平均生产量与多年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指出短花针茅草原近年气温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降水量的波动成随机性。初级生产力与 4~ 8月的累积降水量有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 ,而与年平均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上净生产量 生长季节 地上平均生产量 短花针茅植物群落 草地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放牧率对江河源区混播禾草地上初级生产量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2 位作者 马玉寿 代勇 李有福 《中国草地》 CSCD 2005年第2期1-8,共8页
在江河源区2龄混播禾草草地(垂穗披碱草+星星草)上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在生长期内不同功能群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地上初级生产量均出现了单峰曲线变化,即“S”型变化趋势; 总的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和垂穗披碱草地上... 在江河源区2龄混播禾草草地(垂穗披碱草+星星草)上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在生长期内不同功能群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地上初级生产量均出现了单峰曲线变化,即“S”型变化趋势; 总的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和垂穗披碱草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对放牧率的变化很敏感, 且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峰值出现日期提前; 其它禾草和星星草的峰值对放牧率的变化不很敏感;莎草类和杂草类对放牧率的变化比较敏感。随放牧率的增加, 地上现存量和总地上初级生产量的峰值下降, 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在整个放牧期(植物生长期),重度放牧的RYT值均小于1,表明重度放牧使垂穗披碱草和星星草一直处于拮抗状态,其它各处理组在生长中后期也处于拮抗状态; 不同放牧率(包括对照)下垂穗披碱草的竞争力强于星星草, 垂穗披碱草因其高度和发达而较深的根系成为竞争的优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率 混播禾草草地 种间竞争力 地上初级生产量 江河源区
原文传递
宁南五种灌木林蒸腾和水分利用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代琼 刘向东 +3 位作者 吴钦孝 施立民 郭忠升 刘克俭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CSCD 1991年第2期27-38,共12页
1988~1990年在降水量为450mm的宁夏固原半干旱黄土区进行了蒸腾、净初级生产量和土壤水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刺槐、沙棘、山桃、柠条、胡枝子的水分利用率各为:2.12、1.53、1.14、0.54、0.51g/m^2.mm,分别是封禁7~9年天然植被的8.8、... 1988~1990年在降水量为450mm的宁夏固原半干旱黄土区进行了蒸腾、净初级生产量和土壤水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刺槐、沙棘、山桃、柠条、胡枝子的水分利用率各为:2.12、1.53、1.14、0.54、0.51g/m^2.mm,分别是封禁7~9年天然植被的8.8、6.4、4.8、2.3和2.1倍。五种灌木林生产lg地上干物质比天然植被少耗水3 711~1 935g。因此,在半干旱黄土区的荒坡、荒沟营造燃料、饲料和肥料灌木林,是对水分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是快速治理荒山的有效途径。本试验还提出提高灌木林水分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林 蒸腾 地上初级生产量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