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估测研究
1
作者 魏文强 肖红 +4 位作者 徐长林 邓明月 马凯 王昀 刘鹏飞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96-2602,共7页
为构建高寒草甸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的非破坏性估测模型,本研究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S. oritrepha)灌丛为研究对象,随机调查了400株山生柳,依据冠幅面积(CA... 为构建高寒草甸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的非破坏性估测模型,本研究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S. oritrepha)灌丛为研究对象,随机调查了400株山生柳,依据冠幅面积(CA)划分为小丛(≤0.15 m^(2))、中丛(0.15~0.6 m^(2))、大丛(≥0.6 m^(2))三个等级,选取各等级10株(共30株)测定冠幅面积等4个灌丛整体形态参数和新生枝条数量等5个生长参数,以新生枝条生物量作为ANPP的实测值,通过回归分析建立ANPP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冠幅面积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函数估测模型y=30.59e^(2.20x)(R^(2)=0.89)各项评价指标均较好,能够方便、快捷地估测该地区山生柳灌丛ANPP;以新生枝条数量为自变量建立的幂函数估测模型y=0.62x^(1.51)(R^(2)=0.95)各项评价指标均为最优,精度最高,可用于该地区山生柳灌丛ANPP精准估测。本研究结果可为快速、精准地量化高寒灌丛生产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生柳灌丛 地上初级生产力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祁连山草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
作者 滕如钰 张来英 +3 位作者 齐效镰 孙翔 李霞 徐浩杰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9-560,共12页
估算潜在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可为草地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气候、土壤和植被数据,采用CENTURY模型与因子分析法,探究2000-2020年祁连山草地ANPP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最适与最高温度是模型敏感参... 估算潜在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可为草地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气候、土壤和植被数据,采用CENTURY模型与因子分析法,探究2000-2020年祁连山草地ANPP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最适与最高温度是模型敏感参数,且ANPP对两种温度的响应相反。ANPP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相关系数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分别为0.87、0.82、0.77、0.66和0.73,说明模型适用性较好。研究时段内,各草地类型ANPP均呈增加趋势,高寒草甸ANPP增加速率最高,为1.21g·(m^(2)·a)^(-1)。此外,研究区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显著增加,年太阳辐射显著减少。ANPP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年太阳辐射显著负相关。ANPP与气温的相关性略高于降水和太阳辐射。研究结果证实,暖湿化气候可能导致近20年来祁连山草地ANPP增加,各草地类型ANPP增加速率存在差异,应抢抓有利气候条件,以ANPP大小及其变化指导草地保护修复,筑牢祁连山生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URY模型 祁连山草地 地上初级生产力 动态变化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中游北部荒漠区植被群落特征及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研究
3
作者 刘红梅 薛春 +3 位作者 雷军 肖明敏 程新平 杨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80-83,共4页
黑河流域荒漠植被群落是阻隔风沙进入我国内陆的第一道生态防线,是保护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为掌握黑河流域中游北部荒漠区植被资源现状,研究人员进行了多年实地调查,分析了北部荒漠区植被群落特征及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黑河流域荒漠植被群落是阻隔风沙进入我国内陆的第一道生态防线,是保护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为掌握黑河流域中游北部荒漠区植被资源现状,研究人员进行了多年实地调查,分析了北部荒漠区植被群落特征及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为黑河流域中游荒漠生态及其物种多样性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黑河流域中游北部荒漠区植被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物种组成不太丰富,共有80种高等植物,隶属于23科61属。其中,被子植物占研究区物种总数的97.50%,蒺藜科、禾本科、藜科、豆科、菊科、蔷薇科6科植物种数占物种总数的75.00%,在数量上也占很大优势。②黑河流域中游北部荒漠区植被群落层片结构简单,由灌木、半灌木、小灌木层片和草本植物层片组成,植被生活型组成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占物种总数的67.50%。③黑河流域中游北部荒漠区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较低,各区域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甘州-碱滩、甘州-三闸、甘州-平山湖、临泽-板桥、甘州-靖安、临泽-平川、高台-合黎、高台-罗城、高台-黑泉,以甘州-碱滩最高、高台-黑泉最低。须加强荒漠植被保护修复,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资源 群落特征 地上初级生产力 黑河流域中游北部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时间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郭群 胡中民 +1 位作者 李轩然 李胜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808-4817,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下降水时间的改变将深刻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而草原生态系统ANPP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利用1998—2007年的SPOT-VEG NDVI数据并结合111个样点的ANPP地面样方调查数据,获得了内蒙古温带草原1998—200... 全球气候变化下降水时间的改变将深刻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而草原生态系统ANPP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利用1998—2007年的SPOT-VEG NDVI数据并结合111个样点的ANPP地面样方调查数据,获得了内蒙古温带草原1998—2007年的ANPP区域数据,依此分析了中国内蒙古温带草原以及区域内的3种植被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降水时间对ANP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内蒙古温带草原来说,一个水分年内(从上一年9月份到当年地上生物量达最大值时的8月份)影响ANPP较为重要的降水月份为2—7月份,其中,5—7月份降水尤为重要。具体到每个月降水的影响,研究发现,7月份降水最重要,而仍处于生长季的8月份降水相对于其他生长季降水作用最小;影响不同草地类型最重要的降水时期存在一定差异,对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区来说,ANPP达最大值前3个月(5—7月份)的生长季降水最重要,而8月份降水影响较小,而草甸草原地区8月份和非生长季的3、4月份降水最重要,但各个降水时期降水对ANPP的影响都较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小,大部分地区降水对ANPP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初级生产力 降水时间 温带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不同海拔梯度山地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及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德成 罗格平 +3 位作者 韩其飞 尹昌应 李龙辉 胡玉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92,共12页
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后的Biome-BGC模型分别模拟了仅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与放牧联合作用下研究区不同海拔梯度3种山地草原生态系统(低山干旱草原(Lower\mountain arid grassland,LAG),森林草甸草原(Forest meadowgrassland... 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后的Biome-BGC模型分别模拟了仅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与放牧联合作用下研究区不同海拔梯度3种山地草原生态系统(低山干旱草原(Lower\mountain arid grassland,LAG),森林草甸草原(Forest meadowgrassland,FMG),高寒草甸草原(Alpine meadow grassland,AMG))1959—2009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production,ANPP)的动态,并通过假设27种放牧强度情景(0—8羊/hm2)模拟了其ANPP随放牧强度增加的变化趋势。近50a气候变化致使研究区各海拔梯度草原生态系统ANPP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但在放牧联合作用下,不同草原类型ANPP变化趋势差异显著;放牧导致FMG和AMG的ANPP呈下降态势,分别减少30.0%和33.2%,对比之下,由于1980年前较低放牧强度促进了LAG的ANPP,放牧导致其ANPP整体增加1.3%。随着放牧强度增加,LAG的ANPP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在干旱年份最为显著;而FMG和AMG的ANPP呈显著非线性递减趋势。这些结果表明,近50a气候波动可能有利于中亚干旱区山地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但日益增强的放牧活动导致其净初级生产力显著降低;放牧对FMG与AMG生产力的负面效应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强,但适度放牧可能促进LAG净初级生产力,尤其在干旱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山地草原生态系统 地上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存厚 王明玖 +1 位作者 乌兰巴特尔 姜新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9-1237,共9页
利用内蒙古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1994~2009年牧草生长季逐月实测资料,对CENTURY模型进行检验,模拟内蒙古典型草原1953~2010年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动态,并与26个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 利用内蒙古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1994~2009年牧草生长季逐月实测资料,对CENTURY模型进行检验,模拟内蒙古典型草原1953~2010年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动态,并与26个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2=0.66,斜率b=0.95,误差平方根值为50.51g.m-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4.19%。结果表明:(1)CENTURY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模拟这类草原的季节动态和年际变化;在过去的58年中,内蒙古典型草原温度增加,降水减少,ANPP下降;ANPP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相似。(2)用实际气象观测资料模拟获得的ANPP随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生长季内地上生物量对降水和温度的季节性分布也非常敏感;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ANPP对生长季内降水量和极端高温非常敏感,而与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地面温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最大积雪深度无显著相关关系;过去58年研究区ANPP下降是降水减少、温度升高以及干旱事件频发共同作用的结果。(3)根据预测,在SRES B2情景下,未来50~100年内蒙古典型草原生长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将呈升高趋势,2080s分别升高4.01℃、4.35℃,每10年增加速率分别为0.35℃和0.38℃;降水量略呈增加,2020s、2050s和2080s研究区生长季将分别增加3.17%、5.13%和7.03%,每10年增加速率为0.09mm;ANPP呈下降趋势年际间波动较大,2020s、2050s和2080s研究区将分别下降5.76%、7.52%和11.42%,每10年下降速率为0.76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气候变化 地上初级生产力(ANPP) CENTURY模型 相关分析 SRES B2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存厚 王明玖 +1 位作者 张立 杨丽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50,共10页
利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右旗牧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9年牧草生长季逐月实测资料,对CEN-TURY模型进行检验,模拟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1961-2010年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动态,并与26个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模型检验结果显示,... 利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右旗牧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9年牧草生长季逐月实测资料,对CEN-TURY模型进行检验,模拟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1961-2010年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动态,并与26个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生长季内逐月地上生物量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2=0.53,斜率b=0.94,误差平方根值为72.07 g/m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38.02%。检验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这类草原的季节动态和年际变化。在过去的50年中,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温度增加,降水略增,AN-PP增加。相关分析表明,ANPP与生长季降水量(r=0.37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地面气温、年平均气温、7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风速(r=-0.382)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气象因子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应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输出的2021-2050年气候情景数据分析得出,在SRES B2、A2和A1B情景下,未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将呈显著升高趋势,降水量略增,ANPP虽然在年际间存在波动,但总体呈明显增加态势,分别较基准时段增加了67.14%,69.65%和76.58%,增加速率分别为16.51,17.34和16.42 g/(m2.10 a)。在3种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均会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群落生产力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气候变化 地上初级生产力(ANPP) CENTURY模型 RCM-PRECIS 相关分析 SRES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镶黄旗典型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小龙 李平 +1 位作者 张存厚 李丹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08,共6页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1994~2014年牧草生长季逐月观测资料,对CENTURY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检验的CENTURY模型模拟了镶黄旗典型草原1961~2014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动态,并分析了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的ANP...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1994~2014年牧草生长季逐月观测资料,对CENTURY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检验的CENTURY模型模拟了镶黄旗典型草原1961~2014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动态,并分析了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的ANPP模拟值具有代表性,模拟值与观测值相关性较好,能够较好地反应镶黄旗典型草原ANPP的季节性和年际性变化;镶黄旗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降水,其次为年平均最高气温和生长季平均最高气温;未来镶黄旗典型草原气温、降水和ANPP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ANPP变化速率为每10年增加0.131g/m2,随温度和降水增加,气温对镶黄旗典型草原ANPP的负效应将会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气候变化 地上初级生产力 CENTURY模型 SRES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地上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8
9
作者 王艳芬 汪诗平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5-20,共6页
通过不同放牧率(1.33、2.67、4.00、5.33 和6.67 羊/hm 2)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地上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及牧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牧草地上现存量随放牧率的增大而线性下降,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并... 通过不同放牧率(1.33、2.67、4.00、5.33 和6.67 羊/hm 2)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地上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及牧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牧草地上现存量随放牧率的增大而线性下降,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并非线性下降,因而存在补偿性生长的现象;牧草中粗蛋白含量在放牧的中后期随放牧率增大而增加,而较轻放牧率下粗蛋白含量随放牧季节的后移明显下降;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则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随放牧时期的后移和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加,而无氮浸出物含量正好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放牧率 地上现存量 初级生产力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格局及其制约因子 被引量:5
10
作者 汲玉河 周广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69-2274,共6页
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是监测和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农业区划和生态资源分区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辽河三角洲地区的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制约因子。2008年9月末,在辽河三角洲地区设立7... 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是监测和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农业区划和生态资源分区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辽河三角洲地区的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制约因子。2008年9月末,在辽河三角洲地区设立79个调查点,调查了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土壤和水文特征。借助ArcGIS软件制作了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分层设色等值线图,并利用简单相关分析和无条件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辽河三角洲地区的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具有内部较低,外围较高的半环形分布格局。在三角洲内部,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一般1 500 g.m-2.a-1左右;外围一般3 000 g.m-2.a-1以上。这种分布格局不仅与植被类型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还与海拔高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总磷等自然环境因子有明显的相关性。多种证据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决定辽河三角洲地区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格局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植被 地上初级生产力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郭勒草原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反演方法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爱军 王晶杰 韩建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31-38,共8页
探索了利用遥感方法进行牧草消耗量估测,进而进行大面积天然草原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估测的方法和技术流程。并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提出了利用MODIS-NDVI反演最高生物量期的牧草采食消耗量,再利用地面获取的旬度采食系数,推算整个生长季... 探索了利用遥感方法进行牧草消耗量估测,进而进行大面积天然草原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估测的方法和技术流程。并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提出了利用MODIS-NDVI反演最高生物量期的牧草采食消耗量,再利用地面获取的旬度采食系数,推算整个生长季的牧草采食消耗量的思路。在获得草原放牧消耗量基础上,反演了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由于野外测量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和消耗量数据的难度较大,所以该方法中的定量分析缺乏对研究区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布特征和消耗量的直接验证,有关反演的方法和可靠性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地上第一生产力 遥感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根类型对森林树木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石兆勇 刘德鸿 +1 位作者 王发园 丁效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408,共5页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90%)的根系和生境中。菌根共有7种类型,在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增强对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功能的理解,文章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在全球...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90%)的根系和生境中。菌根共有7种类型,在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增强对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功能的理解,文章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在全球尺度上研究了不同菌根类型对森林树木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树木NPP随菌根类型的不同而不同,AM类型菌根森林的NPP[679.49 g.m-2.a-1(以C计)]要显著高于含ECM类型菌根的森林[479.00 g.m-2.a-1(以C计)];菌根类型的不同对森林树木地上和地下及其各组分NPP的影响和贡献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AM类型菌根对地下NPP的贡献要高于ECM菌根,而ECM菌根对地上NPP的贡献则较大。菌根类型对地上、地下NPP组分的影响分析则表明,AM类型的菌根对树叶和细根NPP的贡献较大,而ECM类型菌根则对树木主干和枝NPP的贡献较大。可见,森林树木总体NPP及其各组分NPP都随着菌根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类型 森林 初级生产力 地上初级生产力 地下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 被引量:15
13
作者 耿元波 王松 胡雪荻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利用1957-2014年气象数据和1998-2014年实测数据驱动CENTURY模型模拟海北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典型浓度路径RCP4.5和RCP8.5情景下5个大气环流模型的气候情景数据来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变... 利用1957-2014年气象数据和1998-2014年实测数据驱动CENTURY模型模拟海北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典型浓度路径RCP4.5和RCP8.5情景下5个大气环流模型的气候情景数据来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A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地点1998-2014年的ANPP观测值与模拟值变化趋势吻合度较高,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67,均方根误差为19.62g·m-2,CENTURY模型适用于模拟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草原影响的研究。2)过去50多年,高寒草甸草原的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都呈极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P<0.01),年降水量年际波动特征比较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植被的生长季。过去50多年,高寒草甸草原ANPP平均值达到271g·m-2,总体变化趋势为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3)与基准时段(2001-2014年)相比,高寒草甸草原未来2030s(2015-2040年)、2050s(2041-2070年)、2080s(2071-2099年)时段多模型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变化率均为正值。不考虑CO2肥效作用下,高寒草甸草原多模型平均ANPP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增加2.21%,11.53%,17.78%和8.34%,21.68%,40.32%;考虑CO2肥效作用下,高寒草甸草原多模型平均ANPP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增加2.89%,14.29%,24.28%和11.57%,31.74%,57.29%。考虑和不考虑CO2肥效的情况下,5个大气环流模型引起的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都在合理范围之内,多大气环流模型与CENTURY耦合模拟的ANPP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草地生态系统 CENTURY模型 地上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松 耿元波 母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13,共10页
本研究利用1953-2014年气象数据和1998-2013年实测数据驱动CENTURY模型模拟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动态变化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地点1998-2013年的ANPP观测值与模拟值变化趋势吻... 本研究利用1953-2014年气象数据和1998-2013年实测数据驱动CENTURY模型模拟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动态变化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地点1998-2013年的ANPP观测值与模拟值变化趋势吻合度较高,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79,均方根误差为25.92g/m2,CENTURY模型适用于模拟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影响的研究。2)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模型中的主要参数分别是研究地点土壤理化性质、草地植物生长的潜在生长力系数、植物生长最适和最高温度,这些参数的确定决定着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度。3)1953-2014年,内蒙古锡林浩特的气温呈现极显著增加的趋势(P<0.01),主要是年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上升;降水呈明显的年际波动,变异系数为30.2%。4)1953-2014年模拟的ANPP呈减少的趋势,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降水是影响ANPP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降水量与ANPP的相关系数r值达到0.959(P<0.01),温度与ANPP呈弱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上初级生产力 草地生态系统 CENTUR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围封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
15
作者 蚌绍豪 赵维 +3 位作者 姚万万 周小龙 磨礼财 任正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1-619,共9页
草地生产力稳定性不仅取决于时间序列上生产力及其变异性的相对变化幅度,而且也受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异步性的影响。施肥与围封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土地管理措施,其对生产力稳定性影响的生态学机制尚未得到一致认识。为... 草地生产力稳定性不仅取决于时间序列上生产力及其变异性的相对变化幅度,而且也受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异步性的影响。施肥与围封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土地管理措施,其对生产力稳定性影响的生态学机制尚未得到一致认识。为此,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中,以冬季放牧的草地群落为对照,在施肥(氮磷钾添加)处理的基础上,嵌套全年禁牧处理(围封和施肥+围封)进行为期4年的群落调查,旨在探究二者影响生产力稳定性变化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围封对生产力稳定性的下降有显著影响,且主要受生产力及其变异性相对增加幅度的共同调节;同时还与减小的物种丰富度和异步性有关。另外,尽管结果并未发现施肥对生产力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但施肥却导致物种丰富度减小和生产力增加。综上,本研究表明,冬季放牧有助于维持高寒草甸植物生产力稳定性;然而,一旦施加全年禁牧措施,无论施肥与否,都会加剧生产力稳定性的下降。因此,在未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过程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净初级第一生产力 时间稳定性 异步性 物种丰富度 施肥 围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年份和放牧方式对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及营养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霞 王珍 +1 位作者 运向军 卫智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共9页
牧草品质直接体现了草地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法对不同降雨年份和放牧方式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钙、磷和无氮浸出物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干旱... 牧草品质直接体现了草地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法对不同降雨年份和放牧方式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钙、磷和无氮浸出物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干旱的2011年,自由放牧显著降低了群落的ANPP,而在降雨量充足的2012年,休牧60d的ANPP值最高;2)相比于欠雨年份,降雨量充足的年份生长高峰期ANPP、粗蛋白、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是其的2.67,1.08,1.27,1.26和3.75倍;3)相比其他处理,粗蛋白、磷的含量在休牧60d含量最高;4)在不同降雨量的两个放牧季节内,随着放牧的进行,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是在7或8月份达到一个峰值,而在植物枯黄期(10月份)值最低,而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在7月份最低,而在植物枯黄期最高。降雨量与荒漠草原植物群落ANPP及植物群落营养季节动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休牧60d为合理的草原利用方式;不同年际间放牧和季节气候变化共同制约了群落营养成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利用方式 地上初级生产力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坛岛现实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平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17
作者 郑达贤 骆灿鹏 《遥感信息》 CSCD 1994年第3期4-6,共3页
海坛岛现实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平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郑达贤,骆灿鹏(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绿色植物的净第一生产力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人类实现完全利用合成食品作为生命活动基本能源和物质基础之前,绿色植物的初级生... 海坛岛现实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平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郑达贤,骆灿鹏(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绿色植物的净第一生产力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人类实现完全利用合成食品作为生命活动基本能源和物质基础之前,绿色植物的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将是地球人口承载力的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生产力 平潭 初级生产力 合成食品 地理研究所 人口承载力 叶面积指数 群丛组 第一生产力 估算模型
全文增补中
降水变化和叶龄对油蒿群落植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生产力的调控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宝朴 于明含 +2 位作者 王春媛 张富崇 张建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98-2906,共9页
在掌握典型荒漠植物油蒿化学计量学特征沿随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特征,并从叶片间的养分协调分配的角度阐明油蒿维持生产力的生物学机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植被的演变预测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降水控制实验的方法,设置6个降水量梯度(减雨70... 在掌握典型荒漠植物油蒿化学计量学特征沿随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特征,并从叶片间的养分协调分配的角度阐明油蒿维持生产力的生物学机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植被的演变预测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降水控制实验的方法,设置6个降水量梯度(减雨70%、减雨50%、减雨30%、自然降水、增雨30%和增雨50%),分别测定不同降水量下油蒿群落生产力及叶片、土壤的化学计量参数。结果表明:1)降水量增加的情况下,油蒿群落土壤TP含量由于淋溶作用而显著降低;降水量减少情况下,油蒿林地土壤SOC、TN、TP含量并未改变。油蒿叶片的SOC、TN含量在降水增加时无显著变化、降水减少时含量增加,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降低叶片TP含量。2)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养分元素含量对降水变化具有差异响应。成熟叶片养分含量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幼叶养分元素含量较为稳定,在降水减少的情况下,油蒿优先将C、P分配给了幼叶,选择牺牲成熟叶以维持幼叶的生长。3)油蒿的生产力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油蒿ANPP在增雨30%处理组达到最大值,但在增雨50%时ANPP降低,这与过量的降水引发土壤养分流失有关。ANPP与幼叶TP含量相关性极显著,与成熟叶各元素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由此可以推测,在降水变化的情境下,油蒿存在养分内在生物学调节机制以实现植株最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特征 降水量 土壤养分 叶片成熟度 地上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中纬度半干旱草原生产力影响机理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2
19
作者 季劲钧 黄玫 刘青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应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模拟了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敏感性控制试验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无论是降水或温度的变化对草地的生产力都有显著... 应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模拟了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敏感性控制试验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无论是降水或温度的变化对草地的生产力都有显著影响。降水增加,生产力增加。而温度增加,生产力下降。气候变化对生产力影响的机理是:降水增加改善了土壤的水分供给条件,增强了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了生产力。温度增高,一方面可以增加光合速率,另一方面却使蒸散加强,土壤变干,光合速率下降,而后一作用过程在半干旱地区大于前者,因而温度增高使生产力下降。单一气候因子敏感性试验表明,温度增高或降低2℃,年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约20%,中纬度半干旱草地地上生物量可以改变30%以上。降水量变化50%,年NPP改变37%,地上生物量将改变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机理 中纬度 草原生产力 模拟研究 初级生产力 地上生物量 中国 相互作用模式 光合速率 半干旱草原 半干旱地区 敏感性试验 降水量变化 控制试验 降水变化 作用过程 气候因子 干旱草地 温度 内蒙古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尺度下水热因子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扶林 刘小伟 +5 位作者 朵莹 于宗恺 张强 温仲明 彭长辉 郭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19-3728,共10页
温度和降水变化显著影响高寒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和系统功能。草地生产力作为草地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体现,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和降水变化十分敏感。探究高寒草原生产力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寒草地系统功能变化... 温度和降水变化显著影响高寒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和系统功能。草地生产力作为草地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体现,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和降水变化十分敏感。探究高寒草原生产力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寒草地系统功能变化意义重大。前期研究大都从年或季节尺度探究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特征,缺乏更精细时间尺度的关联分析。本研究基于1997—2020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原长期植被观测数据及相应气候资料,应用简单线性回归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探究了研究区草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日尺度温度和降水变化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近24 a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以0.03℃/a和4.36 mm/a的速率显著升高;(2)近24 a来研究区草地生产力显著升高(增幅为5.24 g m^(-2)a^(-1)),且与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日尺度分析表明,不同阶段温度和降水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不同,其中5—8月和9—10月的温度及5—7月和9—11月的降水是影响研究区草地生产力的气候因子关键作用期,尤以生长季温度(5—8月)和降水(5—7月)变化影响更高,这表明生长季气候变化是该高寒草地生产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总之,本研究指出近24 a生长季温度和降水量显著增加对高寒草原生产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意味着青藏高原暖湿化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草地生产力)影响不仅依赖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幅度,同时亦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方向和是否同步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暖湿化 地上初级生产力 生长季 高寒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