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里雅河尾闾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多枝柽柳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1
作者 菲鲁然·艾勒肯 戴岳 安外尔·阿卜杜热伊木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36-4045,共10页
柽柳(Tamarix sp.)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的优势树种。柽柳幼苗成功定居并生长发育为成熟个体需要适应各种逆境条件,这一过程是决定柽柳种群实现天然更新的关键。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达理雅博依绿洲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 柽柳(Tamarix sp.)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的优势树种。柽柳幼苗成功定居并生长发育为成熟个体需要适应各种逆境条件,这一过程是决定柽柳种群实现天然更新的关键。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达理雅博依绿洲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幼苗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根系和土壤样品,分析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1.8 m和3.0 m)不同基径范围多枝柽柳幼苗根深、根干重、比根长、根表面积、比根面积、侧根数目、根冠比、地上/下生物量分配、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明确其对干旱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基径增大,多枝柽柳幼苗扎根深度加深,根干重和根表面积增加,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则逐渐降低,根系趋于发达。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多枝柽柳幼苗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壤层,占总生物量的68.42%。在地下水埋深1.8 m的样地,多枝柽柳幼苗根系深度变化范围是83.5—173.5 cm,根干重和根表面积较大,随着基径的增大地上生物量分配增大,根冠比为0.95,侧根数目、总根长、侧根平均直径大于地下水埋深3.0 m样地的;而在地下水埋深3.0 m的样地,多枝柽柳幼苗根系深度变化范围是42—192 cm,比根长和比根面积较大,随着基径的增大地下生物量分配增大,根冠比为0.35,侧根的平均根长大于地下水埋深1.8 m样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达理雅博依绿洲多枝柽柳幼苗的根系形态受到地下水埋深的影响,体现了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根系形态 生物量分配 地下水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添加量对杨树长势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2
作者 魏洪源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31-33,共3页
为分析不同氮添加量对杨树长势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国有独山林场杨树基地开展试验,根据不同氮添加量比例设置四个处理,氮添加量分别是0 kg·hm^(-2)·a^(-1)(CK)、50 kg·hm^(-2)·... 为分析不同氮添加量对杨树长势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国有独山林场杨树基地开展试验,根据不同氮添加量比例设置四个处理,氮添加量分别是0 kg·hm^(-2)·a^(-1)(CK)、50 kg·hm^(-2)·a^(-1)(T1)、100 kg·hm^(-2)·a^(-1)(T2)、150 kg·hm^(-2)·a^(-1)(T3)尿素,详细分析不同氮添加量对杨树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氮添加量。结果证实,添加氮肥的各处理杨树的苗高、地径均高于CK处理,叶片数均多于CK处理(P<0.05),其中T2处理的苗高、地径最高,叶片数最多。T2处理的根、皮、去皮茎、叶片的总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T2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地上生物量由高到低排序为:T2>T3>T1>CK,地下生物量由高到低排序为:T2>T1>T3>CK。由此可知,不同氮添加量对杨树长势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产生的影响不同,T2处理杨树长势最佳,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高,因此以T2处理(100 kg·hm^(-2)·a^(-1))的添加量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氮添加量 林木长势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中华猕猴桃品种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井赵斌 雷玉山 +1 位作者 李永武 李亮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品种的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对果树栽培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地上生物量"现存量法"和地下生物量"挖掘法",对5 a生中华猕猴桃品种‘华优’和‘Hort16A’的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进行... 【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品种的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对果树栽培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地上生物量"现存量法"和地下生物量"挖掘法",对5 a生中华猕猴桃品种‘华优’和‘Hort16A’的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1)‘华优’和‘Hort16A’2个品种地下生物量远小于其对应的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是地下生物量的3-5倍。2)‘华优’和‘Hort16A’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呈典型的倒金字塔型分布,地下生物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符合一元线性函数减少的规律。3)在垂直分布上,2个品种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0-40 cm土层,且各层分配比例有差异;在水平分布上,‘华优’主根和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40 cm,而‘Hort16A’主根主要分布在0-40 cm,细根在40-80 cm。4)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偏小,与果园管理水平有关。【结论】对5 a生‘华优’和‘Hort16A’品种灌溉水肥深度均应保持在40 cm土层为宜;‘华优’水平宽度应保持在距离树干60 cm,而‘Hort16A’应保持在100 cm,随着树龄增长应适时调整水平距离。在田间水肥管理中应根据品种特点,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方法提高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根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几种盐化草地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I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分配 被引量:15
4
作者 沈禹颖 阎顺国 +1 位作者 朱兴运 赵银 《草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44-50,共7页
对河西走廊三种盐渍化草地生物量进行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1)海韭菜草地、小灯心草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上生物量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上旬,其值分别为546.12g·DM/m2,268.26g/m2和... 对河西走廊三种盐渍化草地生物量进行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1)海韭菜草地、小灯心草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上生物量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上旬,其值分别为546.12g·DM/m2,268.26g/m2和140.99g.DM/m2;三个草地当年地上部净生产力分别为559.04g.DM/m2.a,226.86g.DM/m2.a,83.74g.DM/m2.a.2)海韭菜草地地下生物量呈连续增长型,其最大值为7226g.DM/m2;灯心草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地下生物量最大值于6月和7月出现,分别为4539.0g.DM/m2和1123.0g.DM/m2,三个草地的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3252.72g.DM/m2.a,2377.0g.DM/m2.a和370.9g,DM/m2.a.3)地上部现有量最大时,上述草地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值分别为12.00、16.87和7.4。根系发达,是这类草地的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河西走廊 盐化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温带典型草原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晓薇 牛萌楠 +3 位作者 张丽薇 白文明 李国勇 陈安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6,共8页
日益加剧的大气氮(N)沉降会增加陆地生态系统外源性氮输入,然而多水平氮沉降速率对生物量分配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温带典型草原氮素添加梯度控制试验,分析了8个不同水平的氮素添加对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的影响.分析发现,N1,N2,N4,N8,N16,... 日益加剧的大气氮(N)沉降会增加陆地生态系统外源性氮输入,然而多水平氮沉降速率对生物量分配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温带典型草原氮素添加梯度控制试验,分析了8个不同水平的氮素添加对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的影响.分析发现,N1,N2,N4,N8,N16,N32和N64处理分别使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显著增加了13.1%,27.5%,25.9%,25.5%,34.0%,54.1%和62.1%.N32和N64处理分别使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 biomass,BGB)提高123.8%和115.4%,而其他水平氮素添加处理没有显著影响BGB.在氮素添加条件下,AGB与BGB之间呈现异速生长关系且异速指数表明BGB比AGB积累增加更快,这与土壤含水量下降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不仅增强了对温带草原生物量生产响应氮沉降的认识,同时也为陆地碳循环模型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异速生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崔猛 冯媛媛 +1 位作者 王新宇 高英志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4-150,共7页
通过野外样地实验研究了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植物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及生物量向地下分配比例的影响.实验共设置了4种放牧方式:禁牧、牛单牧、羊单牧、混合放牧.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随降水量的不同而产... 通过野外样地实验研究了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植物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及生物量向地下分配比例的影响.实验共设置了4种放牧方式:禁牧、牛单牧、羊单牧、混合放牧.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随降水量的不同而产生年际差异.2012年降水充足,混合放牧方式下植物地下生物量最高,并显著高于禁牧、牛单牧和羊单牧,分别高出38%,118%和40%(P<0.01);而在2013年,由于干旱胁迫,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生物量向地下分配的比例主要受放牧方式的影响,受降水影响较小.在两年的实验中,混合放牧方式下植物向地下分配的生物量比例均为最高,达到了57%,说明混合放牧有利于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而牛单牧和羊单牧方式下植物向地下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低于50%.从植物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两方面考虑,在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应该减少牲畜单独放牧,转而推行混合放牧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方式 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倬彤 崔媛媛 +5 位作者 白柳 王悦骅 宋晓辉 李治国 韩国栋 王忠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2-1639,共8页
全球降水格局变化会对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产生影响。为探求降水变化对草地群落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在四子王旗荒漠草原设置了4种模拟降水梯度试验,分别为减少自然降水50%、自然降水处理、增加自然降水50%和增加自然降... 全球降水格局变化会对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产生影响。为探求降水变化对草地群落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在四子王旗荒漠草原设置了4种模拟降水梯度试验,分别为减少自然降水50%、自然降水处理、增加自然降水50%和增加自然降水100%。2018—2020年连续三年测算不同降水梯度处理下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发现2018年到2020年,植物群落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均随降水梯度增加而增加;模拟降水变化对植物群落地上、地下以及总生物量因为样地被围封和降水量不同而产生年际差异。不同降水处理对0~10 cm和20~30 cm中的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影响差异显著,20~30 cm土层中,增水处理下的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则表现为三年间均为显著递增。减水处理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向地下分配比例更高(P<0.05)。本试验为维持草地生产力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梯度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物量分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36
8
作者 戴诚 康慕谊 +1 位作者 纪文瑶 江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4,共7页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及验证功能平衡假说,沿水热变化梯度通过采样获取内蒙古中部草原的生物量,分析了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采用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讨了地下生物量与地...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及验证功能平衡假说,沿水热变化梯度通过采样获取内蒙古中部草原的生物量,分析了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采用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讨了地下生物量与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成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对年均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为正响应,对年均温和土壤pH值则为负响应;其中,降水量是导致地下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子;土壤环境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全氮与地下地上生物量比之间的显著正响应关系与功能平衡假说不符。综上所述表明,环境因子对地下地上生物量比产生的影响十分复杂,需要进一步结合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特性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地下地上生物量 气候因子 土壤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动态 被引量:30
9
作者 郝虎东 田青松 +2 位作者 石凤翎 卞晓燕 李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0,共6页
对栽培条件下的4份无芒雀麦材料不同生育期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及其构件生物量分配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植株地上总生物量,从拔节期到完熟期4份材料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孕穗期到完熟期奇台无芒雀麦和Elsberry无芒雀麦显... 对栽培条件下的4份无芒雀麦材料不同生育期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及其构件生物量分配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植株地上总生物量,从拔节期到完熟期4份材料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孕穗期到完熟期奇台无芒雀麦和Elsberry无芒雀麦显著高于公农无芒雀麦(P〈0.05)。随生育期的推进,营养枝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先降低后升高,生殖枝茎和花序生物量分配先升高后降低,生殖枝叶生物量分配逐渐降低,立枯体变化规律不明显。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枝生物量分配占57%~90%。各构件生物量分配中,生殖枝茎占较大比例为21%~53%,花序占3%~30%。在同一生育期,相同构件生物量分配4份材料间差异不显著。在植株构件生物量分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提高花序生物量是提高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地上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植株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3 位作者 马玉寿 李青云 王启基 施建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5-71,共7页
通过对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得出,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减小,杂类草比例增加;... 通过对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得出,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减小,杂类草比例增加;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 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当放牧率为2.30头/hm2时, 1998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放牧率为2.04头/hm2时, 1999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1998和1999年对照组0~30 cm地下生物量分别是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的1.1,1.4,1.5倍和1.1,1.6,1.7倍;1998年各放牧处理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为:0~10 cm占87.18%~88.38%,10~20 cm占8.19%~9.55%,20~30 cm占2.87%~3.44%;1999年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另外,1999年各处理组0~1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高于1998年,而10~20和2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低于1998年.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呈线性回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率 小嵩草高寒草甸 暖季草场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上竞争对林下红松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汪金松 范秀华 +2 位作者 范娟 张春雨 夏富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47-2457,共11页
采用整株收获法研究林下红松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地上竞争对其生物量分配和生物量相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将整个树冠划分为等长的上、中、下三层,活枝生物量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加,而针叶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冠中下层且在中... 采用整株收获法研究林下红松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地上竞争对其生物量分配和生物量相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将整个树冠划分为等长的上、中、下三层,活枝生物量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加,而针叶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冠中下层且在中下层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地下生物量逐渐增加,小细根(<2 mm)、粗细根(2—5 mm)的比例逐渐减小,而粗根(>5 mm)所占比例逐渐增大;(2)地上竞争强度与胸径、树高呈显著指数相关(P<0.001),随着竞争强度增大,胸径和树高均逐渐减小,树高胸径比与竞争强度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而树冠比率与竞争强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3)随着竞争强度增大,树干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的相对比例逐渐减小,而细根(小细根和粗细根)生物量相对比例逐渐增大,活枝、针叶及粗根生物量相对比例与竞争强度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4)红松根冠比均值为0.15且根冠比并不受地上竞争的影响,茎叶比与竞争强度的相关性亦不显著(P>0.05);(5)地上竞争显著影响红松地上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对生长,且竞争强度与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红松 地上竞争 生物量分配 相对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对地下水的响应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卫红 周洪华 +1 位作者 杨晓明 丁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6-195,共10页
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以芦苇为优势种群的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物种多样性和地下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2007年群落地上生物量最高,达741.75g/m2;在空间上,群落地上生物量随垂直河道距离的增加显著减少。2)... 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以芦苇为优势种群的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物种多样性和地下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2007年群落地上生物量最高,达741.75g/m2;在空间上,群落地上生物量随垂直河道距离的增加显著减少。2)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3)地上生物量在地下水埋深<3m时较高,且地上生物量对地下水中的Mg-Cl盐含量最为敏感,群落耐盐上限在5.0g/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地下 时空分布 塔里木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分配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双印 赵保成 +6 位作者 赵登忠 周伟 任斐鹏 付重庆 郑航 郑学东 徐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2,共7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源,三江源区的草地生态系统脆弱而敏感,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区域。利用长江南源当曲水系源头、干流、支流区域3种不同覆盖度5次重复采样共45个样方的草地生物量,初步分析了长江南源的... 草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源,三江源区的草地生态系统脆弱而敏感,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区域。利用长江南源当曲水系源头、干流、支流区域3种不同覆盖度5次重复采样共45个样方的草地生物量,初步分析了长江南源的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地上地下分配比差异。结果表明,越靠近源头(海拔升高),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越低,长江南源当曲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布在21.12~850.61 g/m^(2)之间,草地地下生物量在50.34~6810.68 g/m^(2)之间,且草地覆盖度越高,生物量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趋势越明显。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值都<0.5,且草地覆盖度越高,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值越低。研究对长江南源当曲的草地生物量分布及其分配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了解三江源草地状态提供了前期探索和数据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 当曲水系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三江源草地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及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锡林图雅 徐柱 郑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
通过不同放牧率试验探讨放牧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放牧率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壤层;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净初级生产量... 通过不同放牧率试验探讨放牧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放牧率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壤层;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中度放牧率使净初级生产量和家畜采食量均达到最佳水平,即1.75只羊/hm2是适宜的放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率 地下生物量 地上净初级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69
15
作者 张娜 梁一民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72-78,共7页
对陕北安塞不同立地条件下铁杆蒿、长芒草和白羊草群落的地下 /地上生物量以及吴旗、安塞和宜川 3个不同气候—植被地带草地群落的地下 /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1)各类草地群落的地下 /地上生物量都偏高 ,这与 1997年气... 对陕北安塞不同立地条件下铁杆蒿、长芒草和白羊草群落的地下 /地上生物量以及吴旗、安塞和宜川 3个不同气候—植被地带草地群落的地下 /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1)各类草地群落的地下 /地上生物量都偏高 ,这与 1997年气候极为干旱有关。水分条件越好的群落 ,其地下 /地上生物量与水分因子的相关性越差。 2 )3个地带草地群落的地下 /地上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吴旗、宜川和安塞草地群落。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对群落地下 /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是通过土壤水分和养分来体现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地下/地上生物量 立地条件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牧场防护林对草地地上生产力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永华 杨文斌 +2 位作者 卢琦 王利兵 王学全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85-89,共5页
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人工白榆草牧场防护林及其林下和周边草地的研究表明,草地优势种羊草和克氏针茅的地上生产力组成比例,背风面一侧(62.4±5.7%)>林内(36.1%)>迎风面一侧(28.0±7.4%)。地上生产力... 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人工白榆草牧场防护林及其林下和周边草地的研究表明,草地优势种羊草和克氏针茅的地上生产力组成比例,背风面一侧(62.4±5.7%)>林内(36.1%)>迎风面一侧(28.0±7.4%)。地上生产力平均值(林内生产力为林木与草地生产力之和),林内(3873kg/hm2)>背风面一侧(1769±177kg/hm2)>迎风面一侧(1588±47kg/hm2)。回归分析表明,背风面一侧群落的地上生产力随离开防护林距离的增加而增加(R2=0.97,P<0.001);而迎风面一侧群落地上生产力与离开防护林的距离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对地下生物量的研究表明,草地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距离地表10cm土层中(约86%),随离开防护林距离的增加根系垂直分布有向地表聚集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子王旗 草牧场防护林 地上生产力 地下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长时序生物量反演及时空变化特征
17
作者 何永基 赵泉华 +1 位作者 贾淑涵 李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616-7633,共18页
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和质量的核心指标。然而,在呼伦贝尔草原长时序、大尺度的AGB反演中,由于部分年份样本点稀少甚至缺失,年际反演模型的精度难以保证,影响了对草原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准确... 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和质量的核心指标。然而,在呼伦贝尔草原长时序、大尺度的AGB反演中,由于部分年份样本点稀少甚至缺失,年际反演模型的精度难以保证,影响了对草原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准确评估。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精度分配权重的年际优化反演模型,旨在提高AGB反演精度,并通过模型结果分析呼伦贝尔草地AGB的时空变化特征。首先,以2003年、2004年、2009年和2010年的Landsat-5的Level-2数据为数据源,计算得到植被指数;以遥感影像时间为基准提取气象数据,结合野外样地实测草地AGB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相关性最高的植被指数、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算法构建得出三年的草地AGB反演模型;然后对三年草地AGB反演模型采用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线性法和精度分配权重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精度分配权重模型为最优模型;再利用实测AGB对最优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模型精度;最后,利用得到的最优模型对呼伦贝尔草地AGB进行长时序生物量反演并分析草地AGB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指数NDPI、气温和降水数据与草地AGB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分别为0.67、0.26和0.29;(2)三种模型中,精度分配权重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为0.67),对比分析的精度也优于其余两种模型;(3)草地AGB空间分布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增多的趋势,且该趋势在大多数年份中保持一致,尤其在1996年、2013年和2018年表现最为明显。然而,在1997年和2007年,该趋势的变化幅度较小或出现一定的波动,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上,除了1997年和2007年草地AGB的量较低(整体在30kg/30m2以下),2019年草地AGB的量较高(整体在65kg/30m2左右),其他年份的草地AGB总体较为稳定,波动范围在(45±10)kg/30m2左右,未出现明显的波动。综上,以精度分配权重模型能够解决在反演草地AGB过程中存在部分年份样本点稀少甚至缺失的问题,研究结果为准确估算呼伦贝尔草原长时序、大尺度草地AGB、碳储量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地上生物量 Landsat影像 精度分配权重模型 长时序草原生物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朝 吴征江 +3 位作者 李春阳 张振洲 武文莉 刘慧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94-2103,共10页
为探寻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互作的响应规律,为生产管理中通过种植密度和土壤含水量耦合管理来调控植物生物量分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植物生产力,完善植物适应环境因素的机制研究,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 为探寻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互作的响应规律,为生产管理中通过种植密度和土壤含水量耦合管理来调控植物生物量分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植物生产力,完善植物适应环境因素的机制研究,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85%~90%(W_(1))、75%~80%(W_(2))、60%~65%(W_(3))、35%~40%(W_(4))的土壤饱和含水量和不同种植密度10(D_(1))、15(D_(2))、20(D_(3))株·盆^(−1)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单株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P<0.05),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峰值均出现在土壤水分含量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75%~80%时。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紫花苜蓿单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P<0.05),随种植密度增大,单株地上生物量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种植密度为15株·盆^(−1)时,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则呈增高趋势。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互作只显著影响了紫花苜蓿的单株地上生物量(P<0.05),在土壤水分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75%~80%,种植密度为15株·盆^(−1)时,紫花苜蓿单株地上生物量有最大值,为5.00 g。这一结果说明紫花苜蓿可以通过调节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来适应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条件,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水分梯度 密度梯度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初析 被引量:38
19
作者 董全民 李青云 +1 位作者 马玉寿 施建军 《四川草原》 2004年第2期20-27,共8页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莎草、禾草地上生物量和总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放牧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放牧率的降低,禾草和莎草的比例增加,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下降;两季草场优良牧草生物量组...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莎草、禾草地上生物量和总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放牧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放牧率的降低,禾草和莎草的比例增加,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下降;两季草场优良牧草生物量组成的年度变化与放牧率均呈负相关(P<0.01),与杂类草均呈正相关(P<0.01)。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达到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对照和轻牧在7月份最大,而中轻和重牧在8月份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随放牧率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暖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1%~91.14%,10~20 cm占5.44%~8.04%,20~30 cm占3.42%~3.94%。地上生物量、各土壤层的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与放牧率之间呈负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放牧率 小嵩草 高寒草甸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栎类和桦木立木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模型研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甘世书 贺鹏 肖前辉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2期1-4,10,共5页
依据中国西南地区栎类和桦木的立木材积及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度量误差模型的方法,建立栎类和桦木材积相容的地上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地上生物量模型中,增加树高因子,立木材积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改进,栎类... 依据中国西南地区栎类和桦木的立木材积及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度量误差模型的方法,建立栎类和桦木材积相容的地上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地上生物量模型中,增加树高因子,立木材积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改进,栎类和桦木二元材积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分别达到了97.86%和97.08%,而二元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并没明显的改进;两树种一元与二元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差异并不明显,平均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材积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度量误差模型 相容性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