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种通用的航天器在轨分离设计方法
被引量:
2
1
作者
盛瑞卿
陈春亮
+1 位作者
邢卓异
白崇延
《深空探测学报》
2018年第4期392-396,共5页
随着空间探测任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利用单个航天器的多舱段实现多任务、多目标探测已成为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通常情况下,舱段分离信号将触发航天器的后续自主控制,直接影响航天器的自身安全和后续任务执行。本文从保证分离信号可靠...
随着空间探测任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利用单个航天器的多舱段实现多任务、多目标探测已成为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通常情况下,舱段分离信号将触发航天器的后续自主控制,直接影响航天器的自身安全和后续任务执行。本文从保证分离信号可靠和分离过程安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分离信号配置与通用的分离信号触发控制逻辑,并建立了航天器在轨分离安全性数学模型。该模型和逻辑控制方法经过仿真分析和实际在轨飞行任务验证,确认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可以作为后续航天任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在轨分离
通用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挠性航天器在轨分离冲击缓冲模糊滑模控制研究
2
作者
赵刚练
姜毅
+1 位作者
陈余军
刘冬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4-599,605,共7页
为降低在轨分离冲击载荷对挠性航天器的影响,进行了基于磁流变阻尼缓冲器(Magneto-rheological)的减振研究,将磁流变阻尼缓冲器应用于航天器冲击减振。基于有限元和Lagrange方法,建立了发生大范围运动的挠性航天器状态模型,采用趋近律...
为降低在轨分离冲击载荷对挠性航天器的影响,进行了基于磁流变阻尼缓冲器(Magneto-rheological)的减振研究,将磁流变阻尼缓冲器应用于航天器冲击减振。基于有限元和Lagrange方法,建立了发生大范围运动的挠性航天器状态模型,采用趋近律滑模控制算法控制阻尼器输出,并提出一种二维模糊控制方法控制趋近系数来提高系统的动态品质,同时抑制趋近律中切换项导致的抖振现象。数值计算表明,采用此方法控制的磁流变阻尼缓冲装置显著降低了冲击载荷对基座的影响,并有效抑制了抖振现象,减弱了基座与挠性附件之间的运动耦合,使挠性附件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更为平稳。此控制方法较传统滑模控制能更好地跟踪输出值,且有较好的稳态输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航天器
在轨分离
滑模控制
模糊控制
抖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卫星在轨安全分离速度设计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功波
郗晓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8,共6页
论文针对母星在轨释放小卫星安全速度设计开展研究。在考虑母星机动变轨约束条件下,基于Hill方程推导了分离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并与考虑了多种摄动因素的数值解进行了比对,误差的量级为10-3m/s。可为在轨释放安全分离速度的确定提供一种...
论文针对母星在轨释放小卫星安全速度设计开展研究。在考虑母星机动变轨约束条件下,基于Hill方程推导了分离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并与考虑了多种摄动因素的数值解进行了比对,误差的量级为10-3m/s。可为在轨释放安全分离速度的确定提供一种迅速准确的解析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
安全
分离
分离
速度
算法
小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太6E卫星结构设计与验证
4
作者
陈燕
王刚
+2 位作者
余晨帆
张欢
张铃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针对亚太6E卫星结构承载大、布局空间紧凑、主卫星(主星)和推进舱在轨可分离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板杆结合式卫星主结构,以箱板式结构为基础,杆系结构为主承力件,板杆混合式结构既提供了开敞高效便利的布局和安装空间,也解决了...
针对亚太6E卫星结构承载大、布局空间紧凑、主卫星(主星)和推进舱在轨可分离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板杆结合式卫星主结构,以箱板式结构为基础,杆系结构为主承力件,板杆混合式结构既提供了开敞高效便利的布局和安装空间,也解决了卫星承载难题;设计了内置贮箱,外挂两个燃箱的全新推进舱结构,3个贮箱(即一个氧箱和两个燃箱)并联布局承载,能够降低卫星质心,实现高效承载。主星连接界面设计为对接环,推进舱一侧设计为对接框,对接接口为1194A标准接口,发射段通过包带实现连接,在轨包带解锁,实现了两舱分离。模态和静力仿真分析以及静力和振动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平台
结构设计
杆系
在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荷兰斜纹筛网有效孔隙直径的数值分析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
1
5
作者
马原
董妍
+3 位作者
李剑
厉彦忠
汪彬
何鹏
《火箭推进》
CAS
2023年第3期26-33,共8页
泡破压力是表征筛网通道式液体获取装置气液分离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而筛网有效孔隙直径是准确预测泡破压力的核心参数。面对现有研究仍主要基于实验测量方法获得有效孔隙直径的局限性,通过构建荷兰斜纹型筛网(Dutch twill weave,DTW)...
泡破压力是表征筛网通道式液体获取装置气液分离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而筛网有效孔隙直径是准确预测泡破压力的核心参数。面对现有研究仍主要基于实验测量方法获得有效孔隙直径的局限性,通过构建荷兰斜纹型筛网(Dutch twill weave,DTW)真实结构的三维几何模型,获得了筛网内部孔隙流域的结构变化特征。基于表面张力模型与压力边界设置开展了特征喉部截面泡破压力数值仿真,提出了基于筛网几何结构参数的有效孔隙直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决定DTW泡破压力的特征喉部截面位于z=±(r w+r s)附近,具有近四边形的封闭边界。针对特征喉部截面,通过泡破压力数值仿真反推获得的有效孔隙直径与文献实验数据相对误差小于6,所提出的有效孔隙直径模型预测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同样吻合良好,平均误差不超过10,均能够实现不依赖于实验测量的筛网有效孔隙直径准确预测,可为筛网泡破压力性能分析及液体获取装置设计优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在轨
气液
分离
荷兰斜纹筛网
泡破压力
有效孔隙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降落预定落点
6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0,共1页
2020年12月8日6时59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离轨,7时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经度0°、南纬30°附近的预定落点。此前,嫦娥五号上升器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在预定轨道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完成月球样本转移,并于12...
2020年12月8日6时59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离轨,7时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经度0°、南纬30°附近的预定落点。此前,嫦娥五号上升器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在预定轨道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完成月球样本转移,并于12月6日12时许与轨返组合体顺利在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定轨道
上升器
交会对接
嫦娥五号
地外天体
离轨
在轨分离
组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通用的航天器在轨分离设计方法
被引量:
2
1
作者
盛瑞卿
陈春亮
邢卓异
白崇延
机构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出处
《深空探测学报》
2018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基金
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
文摘
随着空间探测任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利用单个航天器的多舱段实现多任务、多目标探测已成为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通常情况下,舱段分离信号将触发航天器的后续自主控制,直接影响航天器的自身安全和后续任务执行。本文从保证分离信号可靠和分离过程安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分离信号配置与通用的分离信号触发控制逻辑,并建立了航天器在轨分离安全性数学模型。该模型和逻辑控制方法经过仿真分析和实际在轨飞行任务验证,确认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可以作为后续航天任务的参考。
关键词
航天器
在轨分离
通用性设计
Keywords
spacecraft
on-orbit separation
universality
分类号
V4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挠性航天器在轨分离冲击缓冲模糊滑模控制研究
2
作者
赵刚练
姜毅
陈余军
刘冬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出处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4-599,605,共7页
基金
国家863项目(2012AA7042016)
文摘
为降低在轨分离冲击载荷对挠性航天器的影响,进行了基于磁流变阻尼缓冲器(Magneto-rheological)的减振研究,将磁流变阻尼缓冲器应用于航天器冲击减振。基于有限元和Lagrange方法,建立了发生大范围运动的挠性航天器状态模型,采用趋近律滑模控制算法控制阻尼器输出,并提出一种二维模糊控制方法控制趋近系数来提高系统的动态品质,同时抑制趋近律中切换项导致的抖振现象。数值计算表明,采用此方法控制的磁流变阻尼缓冲装置显著降低了冲击载荷对基座的影响,并有效抑制了抖振现象,减弱了基座与挠性附件之间的运动耦合,使挠性附件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更为平稳。此控制方法较传统滑模控制能更好地跟踪输出值,且有较好的稳态输出值。
关键词
挠性航天器
在轨分离
滑模控制
模糊控制
抖振
Keywords
flexible spacecraft on-orbit separation sliding mode control fuzzy control chattering
分类号
V474.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卫星在轨安全分离速度设计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功波
郗晓宁
机构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8,共6页
文摘
论文针对母星在轨释放小卫星安全速度设计开展研究。在考虑母星机动变轨约束条件下,基于Hill方程推导了分离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并与考虑了多种摄动因素的数值解进行了比对,误差的量级为10-3m/s。可为在轨释放安全分离速度的确定提供一种迅速准确的解析算法。
关键词
在轨
安全
分离
分离
速度
算法
小卫星
Keywords
Safe on-orbit release Releasing velocity Algorithm Small satellite
分类号
V47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太6E卫星结构设计与验证
4
作者
陈燕
王刚
余晨帆
张欢
张铃
机构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出处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文摘
针对亚太6E卫星结构承载大、布局空间紧凑、主卫星(主星)和推进舱在轨可分离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板杆结合式卫星主结构,以箱板式结构为基础,杆系结构为主承力件,板杆混合式结构既提供了开敞高效便利的布局和安装空间,也解决了卫星承载难题;设计了内置贮箱,外挂两个燃箱的全新推进舱结构,3个贮箱(即一个氧箱和两个燃箱)并联布局承载,能够降低卫星质心,实现高效承载。主星连接界面设计为对接环,推进舱一侧设计为对接框,对接接口为1194A标准接口,发射段通过包带实现连接,在轨包带解锁,实现了两舱分离。模态和静力仿真分析以及静力和振动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平台
结构设计
杆系
在轨分离
Keywords
APSTAR-6E satellite platform
structural design
frame structure
in orbit separation
分类号
V261.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荷兰斜纹筛网有效孔隙直径的数值分析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
1
5
作者
马原
董妍
李剑
厉彦忠
汪彬
何鹏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系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出处
《火箭推进》
CAS
2023年第3期26-3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90619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63701)
+1 种基金
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SAST2020-018)
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20YF1447900)。
文摘
泡破压力是表征筛网通道式液体获取装置气液分离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而筛网有效孔隙直径是准确预测泡破压力的核心参数。面对现有研究仍主要基于实验测量方法获得有效孔隙直径的局限性,通过构建荷兰斜纹型筛网(Dutch twill weave,DTW)真实结构的三维几何模型,获得了筛网内部孔隙流域的结构变化特征。基于表面张力模型与压力边界设置开展了特征喉部截面泡破压力数值仿真,提出了基于筛网几何结构参数的有效孔隙直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决定DTW泡破压力的特征喉部截面位于z=±(r w+r s)附近,具有近四边形的封闭边界。针对特征喉部截面,通过泡破压力数值仿真反推获得的有效孔隙直径与文献实验数据相对误差小于6,所提出的有效孔隙直径模型预测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同样吻合良好,平均误差不超过10,均能够实现不依赖于实验测量的筛网有效孔隙直径准确预测,可为筛网泡破压力性能分析及液体获取装置设计优化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在轨
气液
分离
荷兰斜纹筛网
泡破压力
有效孔隙直径
Keywords
cryogenic propellant
orbital gas-liquid separation
Dutch twill weave
bubble point pressure
effective pore diameter
分类号
V511.6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降落预定落点
6
出处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0,共1页
文摘
2020年12月8日6时59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离轨,7时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经度0°、南纬30°附近的预定落点。此前,嫦娥五号上升器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在预定轨道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完成月球样本转移,并于12月6日12时许与轨返组合体顺利在轨分离。
关键词
预定轨道
上升器
交会对接
嫦娥五号
地外天体
离轨
在轨分离
组合体
分类号
V476.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种通用的航天器在轨分离设计方法
盛瑞卿
陈春亮
邢卓异
白崇延
《深空探测学报》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挠性航天器在轨分离冲击缓冲模糊滑模控制研究
赵刚练
姜毅
陈余军
刘冬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卫星在轨安全分离速度设计
王功波
郗晓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亚太6E卫星结构设计与验证
陈燕
王刚
余晨帆
张欢
张铃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荷兰斜纹筛网有效孔隙直径的数值分析与模型构建
马原
董妍
李剑
厉彦忠
汪彬
何鹏
《火箭推进》
CAS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降落预定落点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