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尘烟气在线连续监测技术简介
1
作者 徐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在线连续监测系统 技术简介 颗粒物浓度 烟气 测尘仪 烟尘 分析仪 设计原理 不透明度 湿式除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总量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沧海 顾正禹 +1 位作者 沈坚 黄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5-70,共6页
设计了特殊的采样系统和测量池 ,研制了pH总量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应用实验表明 ;该系统在污水环境中长期测量 ,测量电极仍保持清洁状态 ,不受沾污 ,且数据可靠、准确。
关键词 pH总量在线连续监测系统 污水 采样系统 测量池 测量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燃煤灰分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的天然放射性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曙笛 《西北电力技术》 2002年第4期34-37,共4页
扼要介绍了火电厂燃煤灰分监测的必要性,传统测量方法,以及核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详细论述了借助天然放射性实现在线连续自动灰分监测的突出优点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 火电厂 燃煤灰分 在线连续自动监测 天然放射性方法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过程的模拟与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1
4
作者 郭振 王小龙 +3 位作者 任健 屠国平 郑小美 邓程薏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6,共7页
通过搭建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实验平台,模拟分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过程。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JJG 640-2016《差压式流量计》等技术规范,建立碳排放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全面地分析测量... 通过搭建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实验平台,模拟分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过程。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JJG 640-2016《差压式流量计》等技术规范,建立碳排放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全面地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实验平台的扩展相对不确定度为5.86%,包含因子k=2,置信水平为95%,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环境温度引入的系统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碳排放 连续在线监测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监测数据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达标评判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雪丽 朱法华 李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通过收集位于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广东3个具有代表性省份278台燃煤机组3个月连续在线监测数据,分别按照欧盟、美国排放标准长期平均浓度达标评判方法和中国短期小时浓度达标评判方法对179台一般机组和99台超低机组烟尘、SO2、NOx排... 通过收集位于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广东3个具有代表性省份278台燃煤机组3个月连续在线监测数据,分别按照欧盟、美国排放标准长期平均浓度达标评判方法和中国短期小时浓度达标评判方法对179台一般机组和99台超低机组烟尘、SO2、NOx排放浓度符合限值要求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参考欧盟标准长期平均值(月均值)满足限值、短期平均值(日均值、小时均值)放宽的评判方法,91%以上的一般机组满足要求,95%以上的超低机组满足要求;参考美国30天滚动平均值满足限值的评判方法,所有的机组均能满足要求;如果按照小时浓度符合限值的时间比率达到100%要求作为评判标准,按月度统计,48%~70%的一般机组满足要求,69%~88%的超低机组满足要求;但如果适当降低小时浓度符合限值时间比率要求,略微降低到99%,符合要求的机组占比大幅上升,一般机组上升至77%~89%,超低机组上升至91%~95%。可见,中国要求短期小时浓度100%满足限值的评判方法明显严格于欧美,长期平均值(月平均或30天滚动平均)严格满足限值要求、适当放宽短期平均值(日或小时平均)要求的达标评判方法更符合目前中国火电行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实际状况,建议中国采用月均浓度不超过限值、小时浓度符合限值的时间比率不小于95%作为连续监测数据达标评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大气污染物 在线连续监测数据 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压力在线监测预警机制应用研究
6
作者 张鹏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31-135,154,共6页
为了能准确、有效、及时地预测预报井下煤矿瓦斯突出,根据高瓦斯煤层应力场与瓦斯场具有典型的耦合效应,且瓦斯压力场与地应力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瓦斯压力的变化上这一原理,在平煤股份十矿己15-16煤层和己17煤层安装一套煤矿瓦斯突出灾... 为了能准确、有效、及时地预测预报井下煤矿瓦斯突出,根据高瓦斯煤层应力场与瓦斯场具有典型的耦合效应,且瓦斯压力场与地应力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瓦斯压力的变化上这一原理,在平煤股份十矿己15-16煤层和己17煤层安装一套煤矿瓦斯突出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利用该系统中的煤层瓦斯压力实时监测功能,实时在线监测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压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压力变化随着瓦斯抽放时间而降低,而随着瓦斯解吸量的增加升高;监控到的瓦斯突出煤层瓦斯压力的变化符合正常规律,开发的煤矿瓦斯突出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能够连续监测煤层瓦斯压力及其变化动态,为煤矿瓦斯突出灾害监测预警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突出 瓦斯压力 预警系统 连续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地区典型保育猪舍温湿度和空气质量监测 被引量:22
7
作者 代小蓉 Ji-Qin Ni +2 位作者 潘乔纳 汪开英 Albert JHeber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5-322,共8页
为探究畜禽舍温湿度与空气质量情况,获得较可靠的监测数据,并为畜禽舍环境改善提供依据,以华东地区某典型规模猪场的两间自然通风保育猪舍为对象,应用多点连续监测方法对猪舍内的温湿度以及主要污染气体(二氧化碳(CO_2)、氨气(NH_3)、... 为探究畜禽舍温湿度与空气质量情况,获得较可靠的监测数据,并为畜禽舍环境改善提供依据,以华东地区某典型规模猪场的两间自然通风保育猪舍为对象,应用多点连续监测方法对猪舍内的温湿度以及主要污染气体(二氧化碳(CO_2)、氨气(NH_3)、硫化氢(H_2S)和甲烷(CH_4))的质量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该保育猪舍内温度、相对湿度以及CO_2、NH_3、H_2S、CH_4质量浓度的小时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9~42.0℃、31.1%~97.7%、423~3 534 mg/m^3、0.11~49.7 mg/m^3、0.9~41.7μg/m3和0.1~17.7 mg/m^3;对应的(年平均值±方差)分别为(25.6±8.6)℃、(71.4±11.7)%、(1 982±744)mg/m^3、(10.9±8.4)mg/m^3、(8.2±5.2)μg/m^3和(2.9±1.9)mg/m^3。研究结果还揭示了这些指标每日和四季的变化规律以及舍内环境状况。全年的最低和最高小时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小时平均最高CO_2和NH_3质量浓度超出了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规模猪场环境参数的临界值。但舍内的H_2S和CH_4质量浓度很低,不会对猪的健康生长以及猪舍的安全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育猪舍 猪舍环境 空气质量 在线连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奥会期间潍坊市工业源大气污染物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翰青 陈建华 +4 位作者 高健 李政 李文君 杨艳 殷杭妃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4-693,共10页
为分析探究冬奥会期间(2022年1月30日—2月20日)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变化规律,基于潍坊352家安装在线连续监测系统(CEMS)企业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数据以及150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分析了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与污染物排放量的... 为分析探究冬奥会期间(2022年1月30日—2月20日)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变化规律,基于潍坊352家安装在线连续监测系统(CEMS)企业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数据以及150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分析了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以及不同行业、不同管理措施企业的落实情况与减排效果.结果表明:①采用352家安装CEMS企业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数据来评估工业源管理效果是可行的.②冬奥会管理期工业企业烟粉尘、SO_(2)和NOx排放削减量分别为11.04、95.96和249.92 t,削减率分别为25%、31%和27%,工业企业管理效果良好;环境PM_(2.5)、SO_(2)和NO_(2)浓度分别下降24%、11%和16%,空气质量改善明显.③限产类和自主减排类企业污染物削减量占总削减量的比例接近90%,火力发电、钢铁等11个主要行业对所有行业总排放量削减贡献率为92%.④停产类企业在管理期排放总量基本削减至0,限产类企业实际污染物削减率(23%~26%)与一般管理措施减排要求(20%~30%)基本吻合,企业管理措施落实到位.⑤以生产余热承担居民供暖的钢铁企业建议通过减少烧结机污染物排放量达到相应的减排效果.研究显示,潍坊市冬奥会期间工业源管理效果良好,企业CEMS数据可有效应用于工业源管理效果评估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连续在线监测系统(CEMS) 工业源 管理措施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