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线协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群体感知的发生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1
作者 蒋佳东 郭俊杰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3,共12页
在在线协作学习环境中,群体感知对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协作意义与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在既往研究中,群体感知通常被模糊地描述与定义为学习者对学习伙伴或协作群体特征的一般性理解,而忽略了群体感知是基于学习者的... 在在线协作学习环境中,群体感知对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协作意义与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在既往研究中,群体感知通常被模糊地描述与定义为学习者对学习伙伴或协作群体特征的一般性理解,而忽略了群体感知是基于学习者的主观体验建构而存在。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旨在从学习者视角出发,探究群体感知的发生过程与机制,通过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运用自下而上的扎根理论分析技术,逐步梳理出群体感知发生的脉络,进而构建起“群体感知产生—群体感知发展—群体感知优化”的发生机制理论模型。该模型揭示了群体感知的动态性,其演化受在线协作学习流变线索的推动,同时受风险桎梏的制约,并在反思重构中得到支撑。此外,研究进一步归纳出在线协作学习环境下群体感知本质性的抽象存在方式,包括关系性存在、流动性存在、风险性存在、价值性存在和边界性存在。未来研究可基于个体心理特性,对在线协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群体感知的合成机制展开更深入的驱动性探究,为该领域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知 在线协作学习 扎根理论 学习 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群体感知工具对在线协作学习知识建构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清堂 杨诗涵 +1 位作者 郑欣欣 陈亮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7,共9页
认知群体感知工具是协作学习者感知群体认知信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技术支撑。不同信息复杂程度的认知群体感知工具对在线协作学习中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水平影响程度如何尚需进一步探索。文章从认知信息复杂度出发,设计了实时的显性/隐... 认知群体感知工具是协作学习者感知群体认知信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技术支撑。不同信息复杂程度的认知群体感知工具对在线协作学习中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水平影响程度如何尚需进一步探索。文章从认知信息复杂度出发,设计了实时的显性/隐性认知群体感知工具,并通过对比实验,利用统计分析、卡方检验、认知网络分析,分析两种认知群体感知工具对在线协作学习知识建构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认知群体感知工具有助于在线协作学习中高水平知识建构行为的发生。显性/隐性认知群体感知工具支持下的学习者知识建构行为特征及知识建构模式存在差异性。其中,显性认知群体感知工具能促进协商型对话和升华型对话;隐性认知群体感知工具则更能促进协商型对话的生成。研究结论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习者完成协作任务并提升知识构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信息 群体感知 知识建构 在线协作学习 显性反馈 隐性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水”还是“学习”:在线协作学习中“在线倾听”行为再审视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中国 彭文辉 +1 位作者 刘清堂 史玲玲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学习者“在线倾听”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化活动,是在线协作学习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但并未引起正视和积极理解。基于对话教学理论视角,研究采用滞后序列分析、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学习者“在线倾听”行为模式特征,及... 学习者“在线倾听”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化活动,是在线协作学习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但并未引起正视和积极理解。基于对话教学理论视角,研究采用滞后序列分析、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学习者“在线倾听”行为模式特征,及其对学习者认知过程、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绩效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学习者“在线倾听”行为是在线协作学习的常态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时间结构上呈现周期性和阵发性;专注的“在线倾听”,高频次的回顾/反思倾听,有益于学习者高水平知识建构和批判性思维发展;高、低绩效学习者群体的“在线倾听”行为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高绩效组“在线倾听”行为更专注、行为路径更完整。这些发现为理解和解释数字教育场景下在线学习发生的内隐规律和内在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倾听 在线发言 在线协作学习 行为序列模式 内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机器人能促进在线协作学习绩效吗? 被引量:27
4
作者 郑兰琴 高蕾 黄梓宸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6,84,共8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最引人注目的是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机器人的兴起。为进一步提高在线协作学习绩效,研究旨在检验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机器人对在线协作学习绩效、批判...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最引人注目的是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机器人的兴起。为进一步提高在线协作学习绩效,研究旨在检验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机器人对在线协作学习绩效、批判性思维意识及其知识激活量和贡献度的影响。研究邀请大学生参与在线协作学习,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度分析对话机器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机器人不仅在其知识激活量、贡献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媒体,而且也能够显著提升在线协作学习绩效和批判性思维意识。文章深入分析和讨论了研究结果,并提出若干启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对话机器人 贡献度 学习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学习中群体元认知投入模型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希哲 何小倩 +1 位作者 涂雅欣 黄昌勤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5,共9页
元认知投入反映了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调控程度。已有研究证实群体元认知投入与在线协作学习效果密切相关,但群体元认知投入的发生条件和提升方法仍不明晰。因此,研究针对在线协作学习场景,从群体元认知投入的内涵出发,探索其构成和影响... 元认知投入反映了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调控程度。已有研究证实群体元认知投入与在线协作学习效果密切相关,但群体元认知投入的发生条件和提升方法仍不明晰。因此,研究针对在线协作学习场景,从群体元认知投入的内涵出发,探索其构成和影响要素及其关联关系,构建了群体元认知投入模型;同时,提出包含核心目标、动力导向、协作阶段、支持形式、群体行为等元素的群体元认知投入提升框架及其策略;根据模型与策略,设计了教学活动,并以两个班级共90名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与策略能够有效激发群体元认知投入,并对学习动机、交互程度和学习成绩方面均有积极影响。研究结论能够为群体元认知投入研究与在线协作学习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 群体元认知 元认知投入模型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uFLé框架的在线协作学习分析模型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思 高倩倩 +2 位作者 马怡敏 魏艳涛 杨海茹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3,共10页
协作学习是在线学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学习分析提升其学习绩效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已有相关研究多针对个体学习状态,缺乏对小组协作状态的关注。会话文本可以客观反映学习者的协作过程,基于SouFLé框架提出的面向知识建构的... 协作学习是在线学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学习分析提升其学习绩效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已有相关研究多针对个体学习状态,缺乏对小组协作状态的关注。会话文本可以客观反映学习者的协作过程,基于SouFLé框架提出的面向知识建构的协作学习分析模型及指标体系,从会话协商、会话介入和会话传递三个维度的12个指标出发,能对在线协作学习中的个体学习、组内学习、组间学习等阶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从个体状态、小组状态、组间状态和班级状态四个层面,应用该模型对在线协作学习案例中的会话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小组在会话协商中达成观点的一致和整合;协作状态较好的小组能够针对他组建议进行辩论并批判性接受;组间互评有助于促进小组间的互助合作,进而提升在线协作学习效果。依托SouFLé框架构建的协作学习分析模型有助于全面认识并指导在线协作学习过程,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监督和预测协作学习活动,并通过及时干预来改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 SouFLé框架 学习分析模型 协同知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学习中学习分析工具对教师干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艳燕 邢爽 +2 位作者 包昊罡 苏友 张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6,共7页
教师干预对促进高效的在线协作学习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班级学习小组数量多、讨论信息量大等因素的影响,教师难以同时监控各组学生的学习表现,无法对小组的学习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学习分析技术可以将学生协作学习的过程和问题进行... 教师干预对促进高效的在线协作学习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班级学习小组数量多、讨论信息量大等因素的影响,教师难以同时监控各组学生的学习表现,无法对小组的学习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学习分析技术可以将学生协作学习的过程和问题进行可视化呈现,是支持教师干预的重要手段。但当前研究仍停留在设计开发学习分析工具的阶段,鲜有实证研究关注工具对教师干预的支持作用。因此,该文采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从干预关注点、干预方式、干预对象三个维度出发,探究学习分析工具对教师干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线协作学习中学习分析工具对教师的干预行为有显著影响,实验组教师在干预的总频次、认知方面的干预,以及对个人干预的频次上显著高于控制组。此外,该文进一步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学习分析工具的建议,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分析 教师干预 在线协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者了解在线协作学习吗?——在线协作学习感知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穆肃 雷艳 刘海星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81,共11页
当前在线学习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活动类型少,协作过程也不显著,与互联网时代互通融合的特点不尽一致。为深入了解原因,本研究利用协作学习感知要素框架,根据在线学习的实际,拟定了在线协作学习感知分析框架。研究基于设计... 当前在线学习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活动类型少,协作过程也不显著,与互联网时代互通融合的特点不尽一致。为深入了解原因,本研究利用协作学习感知要素框架,根据在线学习的实际,拟定了在线协作学习感知分析框架。研究基于设计研究的思路,在实际在线学习项目中设计和组织实施了两次协作学习活动,并对在线协作学习感知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综合使用调查法和观察法探研两千多名学习者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通过对有效发生在线协作学习的68组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和资料进行交互行为和协同写作行为编码、基本统计分析和交互分析等,得到以下结论:1)虽然任务感知对协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存在正面影响,但在线学习者的任务感知却不积极和主动,通常仅限于个人明确,缺乏集体认同和协调;2)社会感知对协作学习的发生也具有积极作用,学习者对此大多能形成积极和主动的感知;3)在线学习者工作空间感知存在偏差,这既由于他们对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也源自其内心对技术"排斥"的惯性;4)在线学习者概念感知中新知识的感知较强,新旧知识关联感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感知 任务感知 社会感知 工作空间感知 概念感知 交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C均值的在线协作学习混合分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凌 杨有 马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8-73,共6页
在构建了学习者多维特征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模糊C均值的在线协作学习混合分组算法。提取学习者多维特征分量,通过模糊C均值算法以学习风格、知识水平、学习目标和兴趣爱好为主要特征进行同质聚类,根据活跃度和性别特征进行异质聚... 在构建了学习者多维特征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模糊C均值的在线协作学习混合分组算法。提取学习者多维特征分量,通过模糊C均值算法以学习风格、知识水平、学习目标和兴趣爱好为主要特征进行同质聚类,根据活跃度和性别特征进行异质聚类以实现混合性质分组。该算法将异质和同质分组相结合,既保证了学习风格、知识水平、学习目标和兴趣爱好具有相似性的学习者划分到同一组,同时考虑到了活跃度和性别差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使得小组划分更加合理。实验表明,该算法优于传统分组方法,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都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 学习者特征 小组划分 模糊C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时代的在线协作学习形态: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李海峰 王炜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37,47,共8页
以高速率、低延时和广覆盖为特征的5G通信技术,将为在线协作学习发展带来新机遇。5G时代的在线协作学习形态将实现五大学习范式的转变,包括:从信息互动向物联协作互动转变、从虚实互动向在场协作互动转变、从符号互动向沉浸协作互动转... 以高速率、低延时和广覆盖为特征的5G通信技术,将为在线协作学习发展带来新机遇。5G时代的在线协作学习形态将实现五大学习范式的转变,包括:从信息互动向物联协作互动转变、从虚实互动向在场协作互动转变、从符号互动向沉浸协作互动转变、从人际互动向万物协作互动转变、从终端互动向云端协作互动转变。该文基于5G通信技术构建了5G时代的在线协作学习基本模式,在线协作学习形成了以协同共创空间为信息枢纽,辐射涵盖实在空间、虚拟空间、家庭空间和教育机构等范围的万物联动、协同共创的在线学习新模式。然而,学习资源、智能终端、学习空间以及教学模式等也存在着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在线协作学习 人工智能 学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在线协作学习分组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甜甜 何秀青 +1 位作者 葛文双 何聚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98,共7页
学习孤独感问题是造成MOOC课程学习完成率低的原因之一,构建与学习者学习特征相适应的协作学习小组,可以有效解决学习孤独感问题。利用自编码神经网络提取在线学习者的关键特征,根据同质分组原则,利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在线学习者进行迭... 学习孤独感问题是造成MOOC课程学习完成率低的原因之一,构建与学习者学习特征相适应的协作学习小组,可以有效解决学习孤独感问题。利用自编码神经网络提取在线学习者的关键特征,根据同质分组原则,利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在线学习者进行迭代分组,使在线学习者从独自学习转变为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从而改善在线学习者的学习体验,降低学习孤独感。以edX平台上选择计算机科学与编程入门课程的19846名在线学习者为实验对象,进行在线协作学习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分组方法,每个小组内学习者都有较高的同质性,可以很好地解决学习孤独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孤独感 在线协作学习分组 自编码神经网络 模糊C均值 MOOC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学习对话分析模型构建及应用--基于元认知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清堂 陈锋娟 +2 位作者 张思 陈娟 杨晓丹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3-59,共7页
元认知是对协作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对成功的协作学习至关重要。为弥补当前研究对在线协作对话中元认知分析的不足,基于对话学习理论构建了在线协作学习对话分析模型,从认知性、社会性和元认知三个维度共12个指标对在线协作会话进行内容... 元认知是对协作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对成功的协作学习至关重要。为弥补当前研究对在线协作对话中元认知分析的不足,基于对话学习理论构建了在线协作学习对话分析模型,从认知性、社会性和元认知三个维度共12个指标对在线协作会话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该分析模型能全面分析在线协作对话,尤其是元认知对话的成效:认知冲突可促进认知性对话的高水平发展;元认知体验表达不足会限制元认知活动;个体元认知对认知性对话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社会元认知对社会性对话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鉴于此,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提升在线协作学习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 对话分析 个体元认知 社会元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教学中影响在线协作学习的因素初探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律原 丁兴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70,共3页
本文通过对网络教学中影响在线协作学习的因素已有研究成果的调研和对使用″研究型学习网络支持平台″进行教学实践的初步成果的分析,提出影响网络教学中在线协作学习的四大因素:网络课程的内容和性质、学习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在线学习... 本文通过对网络教学中影响在线协作学习的因素已有研究成果的调研和对使用″研究型学习网络支持平台″进行教学实践的初步成果的分析,提出影响网络教学中在线协作学习的四大因素:网络课程的内容和性质、学习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在线学习环境的质量和对在线学习的指导与评价,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 在线协作学习 影响因素 在线讨论 网络课程 课程内容 课程性质 学习 文化背景 学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学习支持平台的历史、现状及研究趋势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余亮 黄荣怀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4-58,共5页
本文从纵向梳理了在线协作学习支持平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横向上甄选了当前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八个案例,从建设时间、主要功能以及教育应用层次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现有在线协作学习支持平台的现状。最后,论文展望了在线协作学习... 本文从纵向梳理了在线协作学习支持平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横向上甄选了当前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八个案例,从建设时间、主要功能以及教育应用层次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现有在线协作学习支持平台的现状。最后,论文展望了在线协作学习支持平台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支持平台 CSCL 知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在线协作学习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陈向东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7-30,共4页
因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独特之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SNA)已经应用于研究各种形式的在线协作学习。本文讨论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特点,对典型的研究案例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利用社会网... 因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独特之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SNA)已经应用于研究各种形式的在线协作学习。本文讨论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特点,对典型的研究案例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在线学习者形成的社会网络结构、不同类型协作的模式以及什么样的结构能够促进协作的过程,加强社会网络的联结,提高在线学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实践共同体 在线协作学习 方法论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学习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胡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6,共9页
在线协作学习依靠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来维持和发展,因而对于学习效果的测量,不仅要重视实际学习效果,也应该重视学习者主观的学习感知。基于上述思路,本文以一门混合式教学的网络课程为例,分析学习者在参与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个人... 在线协作学习依靠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来维持和发展,因而对于学习效果的测量,不仅要重视实际学习效果,也应该重视学习者主观的学习感知。基于上述思路,本文以一门混合式教学的网络课程为例,分析学习者在参与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和小组特征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临场感、学习者对协作学习的态度、学习者每天的在线时间、学习者对顺应型学习风格的偏爱,学习者在学习网络中的入度以及小组内部冲突会显著影响网络学习满意度。最后,研究者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后续研究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 个人特征 小组特点 学习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社会临场感的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胡勇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69-77,共9页
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社会临场感有助于降低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提升学习满意度和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社会临场感与交互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往研究者主要借助内容分析方法或调查问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测量个体... 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社会临场感有助于降低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提升学习满意度和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社会临场感与交互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往研究者主要借助内容分析方法或调查问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测量个体的意见和主观的感知,但无法反映社会临场感随时间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社会网络分析(SNA)的中心度、密度、中心势、派系等参数能够较为合理地表征在线协作学习中师生的交互过程特征,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一门网络课程实施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师生在线论坛中的交互过程与行为进行定量和可视化的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社会临场感存在显著差异,交互和社会临场感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个体的社会临场感会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理解在线学习环境中社会临场感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升网络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 社会临场感 社会网络分析 交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交互对在线协作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文兰 刘君玲 刘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9,共8页
情绪交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成效。为了探究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程度,研究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整体网络视角分析在线协作讨论中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 情绪交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成效。为了探究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程度,研究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整体网络视角分析在线协作讨论中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特征,并依据Gunawardena提出的知识建构模型对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情绪交互的连通性较低、密度整体不高、中心势偏高,而且在线学习者的协作知识建构总体水平也不高,主要集中于知识分享和知识分析层次。其次,情绪交互密度和中心势不仅与知识协商和知识修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在线协作知识建构水平。鉴于此,文章从情绪交互视角提出了提升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水平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交互 情绪存在 网络结构特征 在线协作学习 协作知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协作学习交互文本的跨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技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兰琴 范云超 牛佳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0-77,共8页
在线协作学习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广泛采用的学习方式。然而,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产生海量的交互文本。人工分析在线交互文本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为学习者提供实时、个性化的反馈。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提出了基于在线协作学习交... 在线协作学习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广泛采用的学习方式。然而,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产生海量的交互文本。人工分析在线交互文本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为学习者提供实时、个性化的反馈。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提出了基于在线协作学习交互文本的跨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技术,该技术包括实体识别、关系抽取和领域知识图谱生成技术。研究还对自动构建的知识图谱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检验和应用。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跨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技术路线可行有效,学习者普遍受益。自动构建的领域知识图谱不仅为学习者提供直观、可视化、实时的反馈,而且能够促进学习者进行协同知识建构和社会性调节。教师也能根据自动构建的领域知识图谱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 知识图谱 跨领域 在线交互文本 知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学习对感知学习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勇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87-93,107,共8页
在线学习环境缺乏人际交互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线学习需要依靠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才能维持。对于在线学习的实际成效,研究者已经开发了不同的测量工具和评价方法来对其进行测量,但由于这些工具和方法之间缺乏内在一致性,使... 在线学习环境缺乏人际交互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线学习需要依靠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才能维持。对于在线学习的实际成效,研究者已经开发了不同的测量工具和评价方法来对其进行测量,但由于这些工具和方法之间缺乏内在一致性,使得针对学习的直接测量十分困难,因而感知学习常被用作反映学习的指标,也被视为衡量网络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影响感知学习的变量很多,既有个体层面的,也有小组层面的。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参与的网络课程"远程教育学"为例,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体层面的变量——个体的协作学习态度、与熟人的交流能力,小组层面的变量——小组任务的相互依赖、小组任务的有效分配以及社会临场感都会显著影响学习者的感知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 社会临场感 感知学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