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9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众路线”在党的文艺改造工作中的双重维度——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志超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7,共8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揭示了知识分子改造和文艺创作的工农兵新方向。这一方向的实质是,作为认识论(思想方法)和方法论(工作方法)的“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推动文艺革命化的关键。毛泽东以此为原则引导文艺发展方向,是希望...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揭示了知识分子改造和文艺创作的工农兵新方向。这一方向的实质是,作为认识论(思想方法)和方法论(工作方法)的“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推动文艺革命化的关键。毛泽东以此为原则引导文艺发展方向,是希望实现作家艺术家与工农兵群众的双向锻造,最终达成“文艺为政治服务”和“人民当权”的政治目标。知识分子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接受群众路线的“主体法宝”思想,并将其主动具化为革命文艺创作方法。群众路线的双重性是保障文艺方向人民性的根本所在,所产生的影响至今仍被文艺界作为主流思想来指导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群众路线 文艺改造 双向锻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整风时期文艺界人士阅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考察
2
作者 袁洪亮 马千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6,共8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文艺运动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延安一代文艺界人士。在延安整风时期,文艺界人士以《讲话》精神为指引展开阅读活动,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阅读模式,遵从文艺审美—...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文艺运动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延安一代文艺界人士。在延安整风时期,文艺界人士以《讲话》精神为指引展开阅读活动,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阅读模式,遵从文艺审美—创作视野—创作范式的逻辑重塑文艺价值观。正是在围绕《讲话》的反复阅读和深入体悟中,文艺界人士逐渐融入革命大潮,从而铸成了延安文艺的独特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本阅读 文艺形态 文艺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五个基本论题的考察——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
作者 陈培永 张蕊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1,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相较于其他文艺理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对文艺一直是放在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总体性中加以认识,放在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引领社会历史走向的高度加以强调。毛泽东既没有一味地抬高文艺的地位,也反对看不到文艺本身具...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相较于其他文艺理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对文艺一直是放在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总体性中加以认识,放在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引领社会历史走向的高度加以强调。毛泽东既没有一味地抬高文艺的地位,也反对看不到文艺本身具有的重要价值的观点。文艺坚持人民立场,根本上是因为人民代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代表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动力。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就是在顺应历史进程、遵循客观规律。文艺的立场问题,不仅涉及坚持什么样的立场、为什么人的问题,还涉及如何坚持立场的问题,这就要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歌颂与暴露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应更多表现为一种交互型的“对话—张力”关系。文艺批评需要坚持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相统一,需要强调政治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需要有高超的艺术品鉴能力,推出更多如毛泽东所言的政治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文艺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的立场 文艺与政治 文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12
4
作者 傅其林 张宇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8,共13页
毛泽东于1942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本土话语,同时对世界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思想传播最为... 毛泽东于1942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本土话语,同时对世界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思想传播最为广泛的文章之一。该文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掀起过三次高潮。以这三次高潮(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90年代至世纪之交)为线索,考察毛泽东《讲话》70多年以来在英语世界的接受转型,从而揭示英语世界汉学家对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接受转变,以及这些转变所体现出的知识社会学的变迁和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传播与接受 英语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要表现时代文化精神——再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下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国旗 包明德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3-145,共3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着重强调的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在今天都有着特别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与当时时代的紧密关系、与今天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现实所发生的诸多共鸣...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着重强调的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在今天都有着特别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与当时时代的紧密关系、与今天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现实所发生的诸多共鸣。文章围绕"文艺要表现时代文化精神"这一主题,以阐释《讲话》对于当下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时代文化精神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一九四〇年代的文学转型 被引量:8
6
作者 胡玉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117,共9页
长征的结束,使得西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随着革命中心向延安的转移,革命文学也被拉人到一个新的生长环境和运行轨道。革命文学最终完成了“上海一延安”、“城市一乡村”的中心位移,从此在一个新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外部的战争环境... 长征的结束,使得西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随着革命中心向延安的转移,革命文学也被拉人到一个新的生长环境和运行轨道。革命文学最终完成了“上海一延安”、“城市一乡村”的中心位移,从此在一个新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外部的战争环境中开始了新的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学转型 人文地理环境 中国革命 革命文学 运行轨道 生长环境 战争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的现代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双重面向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永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5,169,共10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文艺与当时以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出毛泽东重构中国现代性——“革命的现代性”的逻辑。毛泽东基于中国现代性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内在张力,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文艺与当时以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出毛泽东重构中国现代性——“革命的现代性”的逻辑。毛泽东基于中国现代性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内在张力,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致力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革命文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推动现代文艺走向民族化的过程中,对中国现代性的建构进行革命观照。这部著作使文艺创作与批评直面革命与中国现代性建构,有效解决了“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从革命面向的角度来看,这部著作厘清了革命工作与文艺工作的关系,指明人民是推动革命发展的主体以及文艺介入革命的具体路径;从现代性面向的角度来看,这部著作除了阐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历史维度外,还从文艺工作者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建设与文艺创作等角度提出了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人民美学 革命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解放区小说叙事的形塑——以丁玲的“转变”和赵树理的“发现”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郁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43,共5页
1942年后的解放区小说叙事,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形塑的结果。这一形塑,既表现为小说界整体叙事版图的再造,更表现为具体小说文本叙事各层面如故事结构、叙述话语、意义调度上的改变。形塑过程中,... 1942年后的解放区小说叙事,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形塑的结果。这一形塑,既表现为小说界整体叙事版图的再造,更表现为具体小说文本叙事各层面如故事结构、叙述话语、意义调度上的改变。形塑过程中,也曾受到作家们某些有意无意的抵制,这些抵制最终以叙事裂缝的形式,呈现在了小说文本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解放区小说 叙事 形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原始口述版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惠 高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6,共9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本,从口头演讲转化为书面文本先后经历了多次修改,形成了多个不同版本。但在其版本研究中,研究者普遍忽略了对《讲话》原始口述版的探究。通过对相关文献及...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本,从口头演讲转化为书面文本先后经历了多次修改,形成了多个不同版本。但在其版本研究中,研究者普遍忽略了对《讲话》原始口述版的探究。通过对相关文献及亲历座谈会的作家日记、回忆记述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毛泽东原始口述版《讲话》“引言”提请参会者讨论的应为六个问题,而非公开发表时的五个问题,其内容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文艺问题,而是将文艺问题置于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特定的政治、军事、经济语境中去考量,并与参会者进行轻松和谐的现场互动。“结论”虽不及公开发表时语言严谨、逻辑严密,却颇为生动风趣,现场感极强。《讲话》由口头演讲转化为公开发表的文字文本,不仅意味着语言形态、意涵的变化,历史现场的变动,而且也呈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动态发展轨迹。考察原始口述版《讲话》,有助于完整呈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回忆录 口述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丁玲20世纪40年代的情感改造——基于对《三日杂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冬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207,共10页
丁玲在接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和创作进路。正是以《讲话》所要求的知识分子改造为基点,丁玲在有意识的下乡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情感机制,力求将个人的感觉结构内嵌到时代的精神结构之中,从《三... 丁玲在接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和创作进路。正是以《讲话》所要求的知识分子改造为基点,丁玲在有意识的下乡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情感机制,力求将个人的感觉结构内嵌到时代的精神结构之中,从《三日杂记》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体现了这一情感改造的过程。在不断地深入乡土社会的过程中,丁玲重建了自己与乡村世界的联结方式,并尝试着以自身的感知为中心,重塑自己的情感结构,最终完成了知识分子的主体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延安文学 丁玲 情感改造 主体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毛泽东著作书面口语体特征英译考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个英译本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立波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0,共8页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个英译本为语料,借助语料库方法考察毛泽东著作书面口语体特征的英译。本文将这种糅合口语和书面语体特征的文本类型界定为“书面口语体”,并指出对人称代词“我们”和能愿式祈使词“应该”的高频...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个英译本为语料,借助语料库方法考察毛泽东著作书面口语体特征的英译。本文将这种糅合口语和书面语体特征的文本类型界定为“书面口语体”,并指出对人称代词“我们”和能愿式祈使词“应该”的高频使用是毛泽东书面口语体语言的突出特征。研究发现:(1)就“我们”的处理看,译出版本(《毛选》英译组译本)倾向于采用对应策略,译入版本(Field译本和McDougall译本)则倾向于采用明示策略;(2)就“应该”一词的处理,《毛选》英译组译本和McDougall译本比较倾向于使用中量值情态词should对应源文本中的“应该”,Field译本则倾向于以高量值情态词must对应“应该”。总体上两类译本对毛泽东书面口语体特征的处理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差异。本文认为,译者或译者群体对待源文本的态度是译文呈现方式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从历时视角看,不同时代对源文本的解读方式和内容有一定差异,这些在不同时期的译文中会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著作 书面口语体 语料库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为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对文艺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堪称文艺发展的指南。本文从毛泽东的主体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革命文艺的需要诸因素对《讲话》略作阐述,并从七方面展开:一、毛泽东...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对文艺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堪称文艺发展的指南。本文从毛泽东的主体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革命文艺的需要诸因素对《讲话》略作阐述,并从七方面展开:一、毛泽东博学多才,在彼时党内惟有他能作出有关文艺的经典性讲话;二、毛泽东文艺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已开始孕育,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战争与文艺生活紧密相联;四、《讲话》这部具有隽永意义的经典,所阐明的文艺理论仍是鲜活的;五、《讲话》中有关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论述被证明是正确理论;六、提高和普及问题是文艺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七、文艺在普及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在当前是一项紧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 政治 普及 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闻天与延安文艺思想的过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延安文艺指导思想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付道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7-74,共8页
从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到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中国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延安,延安文艺创作和批评空前繁荣,张闻天对这时期延安文艺的指导具有过渡性的历史意义。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指导革命文艺的过渡性历史... 从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到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中国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延安,延安文艺创作和批评空前繁荣,张闻天对这时期延安文艺的指导具有过渡性的历史意义。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指导革命文艺的过渡性历史意义一方面表现为其早在1932年在上海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的纠正;一方面表现在其在延安时期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界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张闻天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的具体指导是由当时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的文艺指导思想应该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有利于澄清延安文艺运动的历史史实,也有助于我们对延安文艺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闻天 延安文艺思想 延安文艺指导思想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边区乐教新貌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春健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8,共10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立足于1940年代中国抗日救亡的实际,充分吸取“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针对延安文艺界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普遍的启蒙”的哲学命题,使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立足于1940年代中国抗日救亡的实际,充分吸取“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针对延安文艺界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普遍的启蒙”的哲学命题,使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创了一种新的革命的教育哲学,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礼乐刑政,其极一也”等古典乐教观念有相通之处。《讲话》促进了边区“革命民歌”的大量创作,促进了边区“新秧歌运动”的蓬勃发展,并使当时如火如荼的“新音乐运动”发生了工作作风的转变,边区的乐教面貌为之焕然一新。讨论《讲话》之后边区乐教的嬗变,其问题意识不仅是文艺思想的,也是政治哲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普遍的启蒙 新秧歌运动 新音乐运动 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现场与文本生产:抗战时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刊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清 吴宇潇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2,共9页
经典文本创制于特定历史情境。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初基于提纲以讲话的形式首次发布。其后,经历了多次修改与调整,"讲话"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实际由口语化表述调整固定为书面表达这... 经典文本创制于特定历史情境。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初基于提纲以讲话的形式首次发布。其后,经历了多次修改与调整,"讲话"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实际由口语化表述调整固定为书面表达这一新的文本形态。1943年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国共舆论争夺加剧,期间《新华日报》问题频发。为总结前一阶段舆论工作的错误倾向,整改后的《解放日报》于10月19日在首版正式刊发修改后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党外危机推动了党内整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被编入《两条路线》,成为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事业上的经典文本。回到历史现场,揭示文本自身发展的历史层累,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文本生产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次反共高潮 文本生产 《新华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革命性发展——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江 贺晶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3,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关于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概论,是马克思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文艺理论强调人在文学艺术中的主体性地位,阐释文学艺术的创作来源以及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毛泽东《在延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关于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概论,是马克思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文艺理论强调人在文学艺术中的主体性地位,阐释文学艺术的创作来源以及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理论渊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借鉴承继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髓,促进了毛泽东文艺理论的萌发,即具有中国革命文艺特点阶级性、文艺创作来源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革命性发展的新阶段,为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和文艺理论繁荣提供了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性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官正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共3页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创作 文艺工作者 人民大众 时代风貌 发表 繁荣 毛泽东 队伍 建设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与“权”的辩证法——重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两个基本原则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黎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2,共8页
郭沫若提出的“有经有权”原则,对于当下重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言,依然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和现实的有效性。坚持“经”的原则,就是要发掘《讲话》中蕴含的文艺恒常之道及其超越时空的艺术规律,此乃构成《讲话》经典性和永恒... 郭沫若提出的“有经有权”原则,对于当下重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言,依然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和现实的有效性。坚持“经”的原则,就是要发掘《讲话》中蕴含的文艺恒常之道及其超越时空的艺术规律,此乃构成《讲话》经典性和永恒价值的基础;而《讲话》中“权”的因素,则要求在重估这一理论文献时,亦要持历史的客观态度,意识到它是马列文艺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文艺原则的变通与灵活运用,任何超越具体历史情景的批评,均有可能会导致盲人摸象的后果。同时,《讲话》中“经”与“权”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内具有辩证统一性,二者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坚持“有经有权”的评价原则,在当下文艺实践中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而《讲话》精神也只有在这一动态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才能够保持其恒久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有经有权 辩证法 毛泽东 文艺思想 中国文艺 文艺实践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文艺再生产——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7,共6页
先进文艺再生产是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社会权力关系在公共文艺政策上的理论表达;是一种将文学性纳入社会总体文明取向中所构成的文艺意识形态话语。它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原理和美学... 先进文艺再生产是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社会权力关系在公共文艺政策上的理论表达;是一种将文学性纳入社会总体文明取向中所构成的文艺意识形态话语。它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原理和美学—历史的文艺批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文艺政策实践而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文艺再生产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文艺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锐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7期69-74,共6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确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现...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确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现阶段,弘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努力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励、文化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发展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