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群众路线”在党的文艺改造工作中的双重维度——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例 |
廖志超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延安整风时期文艺界人士阅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考察 |
袁洪亮
马千隽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五个基本论题的考察——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陈培永
张蕊
|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
傅其林
张宇维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5
|
文艺要表现时代文化精神——再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下启示 |
丁国旗
包明德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6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一九四〇年代的文学转型 |
胡玉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7
|
“革命的现代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双重面向 |
李永新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8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解放区小说叙事的形塑——以丁玲的“转变”和赵树理的“发现”为例 |
刘郁琪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9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原始口述版考察 |
李惠
高锐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0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丁玲20世纪40年代的情感改造——基于对《三日杂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考察 |
王冬梅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1
|
基于语料库的毛泽东著作书面口语体特征英译考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个英译本比较 |
黄立波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2
|
毛泽东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胡为雄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3
|
张闻天与延安文艺思想的过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延安文艺指导思想初探 |
付道磊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14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边区乐教新貌 |
周春健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5
|
历史现场与文本生产:抗战时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刊布研究 |
夏清
吴宇潇
|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6
|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革命性发展——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研究对象 |
孙江
贺晶晶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7
|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 |
吴官正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8
|
“经”与“权”的辩证法——重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两个基本原则 |
陈黎明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9
|
先进文艺再生产——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陈鸣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20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 |
罗锐华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