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在家上学”运动与公立学校的应对 |
王佳佳
刘涛
张丹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2
|
美国“在家上学”现象动因探析 |
王佳佳
王文倩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3
|
从逃离到协作:美国“在家上学”类型及与公立学校关系的发展 |
张爱玲
肖甦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4
|
我国“在家上学”现象深度分析:中美比较视角 |
贺武华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
5
|
我国台湾地区在家上学合法化之后的经验与启示 |
廖青
肖甦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6
|
论“在家上学”作为一种权利 |
王录平
胡劲松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7
|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的法学分析 |
何颖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8
|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在家上学”现象 |
任杰慧
张小军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9
|
美国儿童在家上学合法化演变历程与现状 |
彭虹斌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1
|
|
10
|
我国“在家上学”合法化路径选择探析 |
张瑞芳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1
|
美国“在家上学”儿童的社会化问题之争 |
王佳佳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2
|
美国“在家上学”运动与高校的应对 |
王佳佳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3
|
在家上学权利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分析 |
林玲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4
|
论美国州立法对在家上学的规制 |
骆正言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5
|
“三个协调”:“在家上学”能否合法化的关键 |
段斌斌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6
|
文化的多元与共生:美国“在家上学”运动述评 |
王海燕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7
|
也谈在家上学 |
陈桂生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3 |
3
|
|
18
|
美国的在家上学制度发展及其启示 |
王义坤
吴亮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9
|
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以在家上学群体为例 |
宗何婵瑞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20
|
论在家上学的合法化前提 |
段斌斌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