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场的缺席者与可见的人类--贾樟柯电影中底层女性生存状态的镜像
1
作者 路金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61-65,共5页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以“文献性”的电影叙事讲述了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中底层民众的命运转折。贾樟柯的电影虽不能划到女性电影范畴,但其电影关注了社会变动中底层女性命运,表达了其性别思考。本文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在不...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以“文献性”的电影叙事讲述了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中底层民众的命运转折。贾樟柯的电影虽不能划到女性电影范畴,但其电影关注了社会变动中底层女性命运,表达了其性别思考。本文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命运转折,解析底层女性从“在场的缺席”到成为“可见的人类”的艰难,并阐释中国当代底层女性生存的社会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女性主义 他者 在场的缺席者 可见的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大招风》:身份认同的时代隐喻 被引量:1
2
作者 屈高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1,共4页
电影《树大招风》将"贼王末路"的故事背景安排在香港历史转型的特殊时期,时代变革成为人物命运发展的最大"推手",也为读解本片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树大招风》在时空的处理上举重若轻,传统的香港形象在影片中呈现出... 电影《树大招风》将"贼王末路"的故事背景安排在香港历史转型的特殊时期,时代变革成为人物命运发展的最大"推手",也为读解本片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树大招风》在时空的处理上举重若轻,传统的香港形象在影片中呈现出"失语"的姿态,时代变迁以"缺席"的形态完成了"在场"的角色显现。本文将影片放置在香港时代变迁的历史维度进行剖析,探寻其叙事脉络的内在逻辑——香港人身份的自我认同的变迁,并分析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变迁及其时代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的缺席者 时空 身份认同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