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中国茶文化来加强在华留学生文化教育的价值及路径
1
作者 万如玥 刘仙月 《福建茶叶》 2025年第5期86-88,共3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人数日益增多,在华留学生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这一趋势带来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契机,同时也对在华留学生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运用中国...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人数日益增多,在华留学生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这一趋势带来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契机,同时也对在华留学生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运用中国茶文化来加强在华留学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通过分析当前在华留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在华留学生文化教育现状,以及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及其在教育中的潜在作用,本文认为,运用中国茶文化来加强在华留学生的文化教育,既能够丰富留学生的文化教育内容,提高其文化素质,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同时还能发挥出留学生的桥梁作用,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在华留学生 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留学生文化智力对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晓艳 周二华 姚姝慧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79-1785,共7页
以文化智力理论为基础,引入个体的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作为调节变量,对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总体适应水平普遍一般,且在环境适应和语言适应2个维度上表现较差;文化智力对在华留学生跨... 以文化智力理论为基础,引入个体的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作为调节变量,对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总体适应水平普遍一般,且在环境适应和语言适应2个维度上表现较差;文化智力对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各维度有显著影响、心理资本对在华留学生的文化智力有显著预测作用;留学生个体的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对其文化智力与跨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同时也为在华留学生提高跨文化适应的能力提供了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文化智力 心理资本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文化对在华留学生的教育功能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文斌 段成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7-199,共3页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全球出现汉语热中国潮的形势,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在华留学生的人数逐渐攀升,对留学教育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对这部分在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全球出现汉语热中国潮的形势,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在华留学生的人数逐渐攀升,对留学教育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对这部分在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茶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对在华留学生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本文阐述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教育对在华留学生的必要性,以及分析了中国茶文化对在华留学生的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在华留学生 教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留学生“隐性课程”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欣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以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泰国、意大利、南非等国家的留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的“隐性课程”,即以非课堂形式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教育环境或非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留学生的关于中... 以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泰国、意大利、南非等国家的留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的“隐性课程”,即以非课堂形式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教育环境或非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留学生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学术或非学术的知识、经验或影响。结果显示,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中的“隐性课程”主要表现为跨文化人际交往、社会化活动参与、中国媒体使用等社会参与和实践。同时,对于中国文化类课程来说,汉语课程可以被视为一种“隐性课程”,汉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能够更好地满足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修课的需要。“隐性课程”对正式课程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积极影响在于能够强化或扩展留学生在正式课程中所学的中国文化知识,但同时,不同类型的交往群体对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的有效性、不同类型的文化体验活动对其社会化活动参与的有效性以及汉语能力水平对其中国媒体使用的有效性会产生影响。深入探讨中国文化课程中的“隐性课程”与正式课程的互动与影响,能够为制订与修订留学生的培养方案,组织和安排相关课外教育、教学辅导和学习支持,以及挖掘留学生常用社交媒体的多语种功能提供参考。实现“隐性课程”与正式课程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增强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融入感,发挥其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中介”和“意见领袖”作用,在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中互学互鉴,“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留学生 中国文化课程 “隐性课程” 正式课程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认识及启示——从一次实证调查说起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卓 孟超杰 +2 位作者 周美芳 陈庆熙 董华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29,共5页
运用实证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527名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认知,探讨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结果显示:被试者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少数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和部分现代体育文化发展问题上,且认识水平参差不齐... 运用实证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527名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认知,探讨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结果显示:被试者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少数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和部分现代体育文化发展问题上,且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全面提升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名人的作用、深化体育文化经典项目发展、促进体育文化民间交流,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协作,促进中国体育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文化 体育外交 在华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留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知程度研究——以黑龙江省满族传统体育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卓 关双富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2,共3页
以黑龙江省各高校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满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分类、相关概念以及黑龙江省各高校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满族传统体育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 以黑龙江省各高校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满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分类、相关概念以及黑龙江省各高校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满族传统体育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各高校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满族传统体育有较强的需求动机,但是黑龙江省各高校为在华留学生提供的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并不浓厚,使其对满族传统体育文化认知水平较低,不利于我国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留学生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认知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留学生的心理痛苦与文化适应压力和应对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飞 FELIX Shereka Kim 郭林鑫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调查在华留学生的心理痛苦水平,检验文化适应压力、应对及其交互作用与心理痛苦的关系。方法:选取华中某市留学生373人[在华平均时间(2. 2±1. 7)年;男生248人,女生125人],采用简明症状调查表(BSI-18)、留学生文化适应压力量表... 目的:调查在华留学生的心理痛苦水平,检验文化适应压力、应对及其交互作用与心理痛苦的关系。方法:选取华中某市留学生373人[在华平均时间(2. 2±1. 7)年;男生248人,女生125人],采用简明症状调查表(BSI-18)、留学生文化适应压力量表(ASSIS)和应对调查表(COPE)测量在华期间的心理痛苦、文化适应压力和应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结果:在华留学生的BSI-18得分为(0. 66±0. 72)。BSI-18得分与ASSIS得分、COPE消极应对得分正相关(r=0. 49、0. 31,均P <0. 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文化适应压力、消极应对、文化适应压力×消极应对均与心理痛苦正向关联(β=0. 43、0. 19、0. 26)。结论:文化适应压力和消极应对与心理痛苦相关,在高文化适应压力条件下,消极应对对心理痛苦的效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痛苦 文化适应压力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在华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中国——共话海上丝路”在华留学生科学论坛 专辑 被引量:1
8
作者 “感知中国—共话海上丝路”在华留学生科学论坛组委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I0001-I0003,共3页
2019年10月10—13日,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积极倡导和支持的"感知中国—共话海上丝路"在华留学生科学论坛(简称:科学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科学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河口海岸学国... 2019年10月10—13日,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积极倡导和支持的"感知中国—共话海上丝路"在华留学生科学论坛(简称:科学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科学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际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计划(IMBe R)办公室,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及世界历史研究院等部门共同策划和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上丝路 在华留学生 河口海岸 感知中国 一带一路 积极倡导 整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的国家印象调查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留学生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玉杰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3-67,共5页
以在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就读的留学生作为被试人群,以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国家印象作为调查内容,从留学生对中国的整体印象、留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特色、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方式、留学生印象中的中国人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针... 以在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就读的留学生作为被试人群,以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国家印象作为调查内容,从留学生对中国的整体印象、留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特色、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方式、留学生印象中的中国人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留学生 国家印象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BeR致“感知中国——共话海上丝路”在华留学生科学论坛贺词(译文)
10
作者 Carol Robinson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F0003-F0003,共1页
作为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ntegrated Marine Biosphere Research,IMBeR)国际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主席,我愿借此机会欢迎大家来到"感知中国—共话海上丝路"在华留学生科学论坛——这一由IMBeR支持的论坛活动.IMBeR很高兴能够... 作为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ntegrated Marine Biosphere Research,IMBeR)国际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主席,我愿借此机会欢迎大家来到"感知中国—共话海上丝路"在华留学生科学论坛——这一由IMBeR支持的论坛活动.IMBeR很高兴能够参与此次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教育中心、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院和崇明生态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论坛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上丝路 在华留学生 河口海岸 感知中国 一带一路 整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留学生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以北京七所高校为例
11
作者 韩克庆 朴现玉 《社会保障研究》 2025年第3期15-25,共11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人才流动愈加频繁,来华外国留学生对本地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其医疗保障获取与服务利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深入理解留学生的医疗保障需求及现实挑战,以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包含潜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人才流动愈加频繁,来华外国留学生对本地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其医疗保障获取与服务利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深入理解留学生的医疗保障需求及现实挑战,以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包含潜在的结构性可及、潜在的过程性可及、实现的客观可及和主观可及四个维度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分析框架,结合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系统探讨在华留学生医疗服务可及性的现状、问题及其制度成因。研究发现,医疗健康服务信息获取的有效性与传递效率显著影响了留学生的医疗服务利用行为,进而影响其对医疗保障政策的认知水平、信任基础与实际利用率。语言支持不足、政策宣传滞后及参保渠道单一是制约信息获取的主要因素,限制了其潜在过程性与结构性可及,亦削弱了主观满意度。提升信息传递有效性与服务公平性,是改善医疗服务体验、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可及性 经济全球化 在华留学生 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社会保障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在华非洲留学生的食物交流与跨文化适应
12
作者 刘田丰 李嘉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2,F0003,共8页
“互联网+”时代,食物食物在本文中承载了特定社会象征意涵,具备符号性功能,其在本文中的内涵包括两重,既指具体的食物,也兼指与获取、消费食物相关联的行为。它既是跨文化消费行为的“孵化器”也是锚定文化身份认同的核心构件;同时,它... “互联网+”时代,食物食物在本文中承载了特定社会象征意涵,具备符号性功能,其在本文中的内涵包括两重,既指具体的食物,也兼指与获取、消费食物相关联的行为。它既是跨文化消费行为的“孵化器”也是锚定文化身份认同的核心构件;同时,它在跨文化个体身份认同塑造过程中还实现了群体文化在地化构建。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符号,在文化行为映射、文化身份认同以及构建多元文化社交这三方面对于流动群体的个体化表征具有重要意义。在华非洲留学生通过互联网食物消费构建社会生活互动链,产生社会身份的变化和社会关系的调整。食物在其中发挥“文化粘合剂”效能,使得中非大学生在日常情感交互中自觉生成“全民一体感”。这一新饮食文化认同感的构建过程,为思考来华外国人的社会融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非洲留学生 日常生活 跨文化适应 食物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阅读鸿沟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彩虹 薛龙彦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60,共6页
文章以浙江科技学院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在华留学生群体存在的阅读鸿沟现象,分析来华留学生阅读鸿沟的产生原因,提出解决之道。
关键词 在华留学生 阅读鸿沟 高校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F环境下在华各国留学生对英语国别变体的语言态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勇 张广磊 张洋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9-81,共13页
本研究调查了长期在ELF环境下学习和生活的在华各国留学生对各种英语国别变体(包括China English)的语言态度。结果表明,受访者的语言态度总体上较为保守:大多数人对World Englishes、ELF和China English等概念较为陌生,英国英语和美国... 本研究调查了长期在ELF环境下学习和生活的在华各国留学生对各种英语国别变体(包括China English)的语言态度。结果表明,受访者的语言态度总体上较为保守:大多数人对World Englishes、ELF和China English等概念较为陌生,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依然被绝大多数受访者奉为完美的标准英语,多数人对非本族语英语变体评价较低。但他们的语言态度也有开放和多元的一面,如: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英语的所有权既属于本族语者,也属于全球的非本族语者。另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同China English作为新英语国别变体的存在。最后,本次研究还发现,在ELF环境下交流的最大障碍是各国交流者的不同口音,而文化差异并未构成很大障碍,这也体现出交流者有一定的多元文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国别变体 语言态度 问卷调查 在华留学生 EL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语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云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X期17-18,共2页
第二语言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是一项困难的任务,由我国高考英语的成绩可见一斑。相反,一些热爱中国文化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更加复杂的汉语,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为了解决对外汉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二语习得理论作为... 第二语言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是一项困难的任务,由我国高考英语的成绩可见一斑。相反,一些热爱中国文化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更加复杂的汉语,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为了解决对外汉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二语习得理论作为教学环节、内容和手段的参照,希望能够为在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语言 二语习得理论 在华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趣、有料、有意义的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交换课堂”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轶洁 毛晓霞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28,共4页
将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口语课堂与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课堂进行交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对方课堂进行农业相关主题演示。根据课堂观察及问卷调查结果,"交换课堂"有助于创设进行意义构建的真实语言交流环境,增加同伴交流、小组... 将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口语课堂与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课堂进行交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对方课堂进行农业相关主题演示。根据课堂观察及问卷调查结果,"交换课堂"有助于创设进行意义构建的真实语言交流环境,增加同伴交流、小组协作的学习机会,广受学生欢迎,极大地提升了农科研究生的外语学习兴趣,有效增加了公共英语学习内容的农业相关性,提高了农科研究生英语听、说交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公共英语 在华留学生 跨文化交流 同伴互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小程序在汉语国际推广领域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利满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2,共3页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速度加快。据调查,对在华留学生而言,微信是一款黏性极强的软件,具有高安装率与高利用率,同时他们对利用微信学习汉语具有非常高的潜在需求,而微信小程序恰恰能够满足这一点。...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速度加快。据调查,对在华留学生而言,微信是一款黏性极强的软件,具有高安装率与高利用率,同时他们对利用微信学习汉语具有非常高的潜在需求,而微信小程序恰恰能够满足这一点。但是通过另一项调查发现,目前业界所提供的微信小程序并不尽如人意,与在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文章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小程序 汉语国际推广 在华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培养区域性世界公民的意义与路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7-80,共4页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通途。着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区域共同体建设中所面临的多重国际交往需要和多种外交策略,高等院校要着力培养既能保持本国文化基因...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通途。着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区域共同体建设中所面临的多重国际交往需要和多种外交策略,高等院校要着力培养既能保持本国文化基因又能快速适应多国文化,既通晓本国利益排序又能适度满足他国利益诉求的国际人才,在此过程中应坚持'知华友华'的教育外交理念,从处世理念、跨文化适应等方面着手培养区域性世界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区域性世界公民 在华留学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