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社会危机与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的根本冲突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才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危机四伏的明末社会与耶稣会士在华传教存在根本冲突,根源于耶稣会士所代表的西方宗主国和天主教利益与明帝国利益的根本对立,而不是根源于东西文化冲突,文化冲突仅仅是东西根本利益对立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明末 社会危机 耶稣会士 在华传教 根本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世纪耶稣会士在华传教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维华 孙西 《文史哲》 1985年第1期25-35,共11页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殖民者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拿着屠刀,开始了对亚、非、美洲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这段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是一部充满了“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历史。在殖民...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殖民者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拿着屠刀,开始了对亚、非、美洲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这段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是一部充满了“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历史。在殖民侵略的过程中,欧洲传教士扮演了殖民者帮凶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西方传教 十六世纪 葡萄牙人 利玛窦 在华传教 传教活动 澳门 传教事业 中国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在华传教士科技活动事略及其影响
3
作者 曹增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54-60,共7页
中法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早在13世纪中叶,就有法国教士受罗马教皇派遣来中国。最先来中国的法国传教士要算龙居谋,他1248年来中国,当时是出使蒙古。最先出使汁巴利克(今北京在元时的称呼)的法国教士是巴黎大学教授尼克拉·... 中法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早在13世纪中叶,就有法国教士受罗马教皇派遣来中国。最先来中国的法国传教士要算龙居谋,他1248年来中国,当时是出使蒙古。最先出使汁巴利克(今北京在元时的称呼)的法国教士是巴黎大学教授尼克拉·古马诺斯,据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考证,他可能是被派来考察炸药在战争中的应用的。如系这样,居克拉·古马诺斯使元则为中法科技交流的嚆失。后来,因中亚细亚的战争,交流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 科技活动 法国政府 在华传教 中国天文学 文化交流 李约瑟 康熙帝 巴多明 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在华传教士是怎样敌视和破坏太平天国革命的
4
作者 何桂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有个显著特点,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创立了“拜上帝会”,作为动员和组织农民参加起义的工具。因“拜上帝会”的教义与形式,与西方基督教表面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便引起了欧美资产阶...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有个显著特点,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创立了“拜上帝会”,作为动员和组织农民参加起义的工具。因“拜上帝会”的教义与形式,与西方基督教表面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便引起了欧美资产阶级政府,特别是传教士的极大注意。多数法国和俄国在华传教土视“拜上帝会”为“异端”,始终仇视这次革命。而多数英国和美国在华传教士在一段时期,则对“拜上帝会”抱有幻想,有的英美传教士曾称道过太平天国比清王朝进步。然而当他们的幻想破灭后,就与法俄传教士一道,竭力反对太平天国。本文试就西方在华传教士敌视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及其破坏太平天国革命的活动,作个概述。这对于深入揭露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相勾结,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反动本质,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起义 传教 太平军 在华传教 拜上帝会 西方列强 洪秀全 清政府 西方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传教士娄礼华在华活动述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义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49,共9页
娄礼华是鸦片战争时期较早来到中国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在早期来华传教士中有一定地位。他在华期间先后在澳门、香港、宁波、上海等地活动,鼓吹利用西方打开中国大门之机发展在华传教事业,并亲自参与了侵犯中国主权的活动。娄礼华致... 娄礼华是鸦片战争时期较早来到中国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在早期来华传教士中有一定地位。他在华期间先后在澳门、香港、宁波、上海等地活动,鼓吹利用西方打开中国大门之机发展在华传教事业,并亲自参与了侵犯中国主权的活动。娄礼华致力于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研习,并有一定的造诣。1847年他在浙江海面被海盗袭击淹死,这个事件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教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礼华 传教 在华传教活动 探访漳州 中国文化 教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边疆服务研究的构想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天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9,共7页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从1939年开始,到1955年结束,历经战争与国家政制转型,是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最能同时反映教会趋重社会福音、追求本色化并将其发展重心从沿海及内地城市向西部边疆转移这三方面变化的重要事件。...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从1939年开始,到1955年结束,历经战争与国家政制转型,是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最能同时反映教会趋重社会福音、追求本色化并将其发展重心从沿海及内地城市向西部边疆转移这三方面变化的重要事件。本文在对既有研究展开学术综述、评价其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在华传教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 边疆服务运动 救赎与自救 研究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利玛窦“合儒”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雪花 《浙江学刊》 CSSCI 1991年第4期85-87,共3页
唐朝时基督教便已传到中国,以后几度兴衰,到明末利玛窦入华时,他发现,这种在华有千余年历史的外来宗教在人们的记忆中正趋消失。为了打开在华传教的局面,他开辟了以科学为敲门砖,与儒家传统调和来宣讲基督福音的一条独特传教之路。十六... 唐朝时基督教便已传到中国,以后几度兴衰,到明末利玛窦入华时,他发现,这种在华有千余年历史的外来宗教在人们的记忆中正趋消失。为了打开在华传教的局面,他开辟了以科学为敲门砖,与儒家传统调和来宣讲基督福音的一条独特传教之路。十六世纪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大大削弱了天主教的力量。为了重振教会,天主教会在殖民主义国家向海外进行扩张时也积极地向海外发展自己的势力,利玛窦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华的。他来华的任务是:“依照本会(耶稣会)成立的宗旨…来征讨这崇拜偶像的中国。”①按照当时明朝的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基督教文化 耶稣会 传教 十六世纪 在华传教 天主教会 宗教改革运动 殖民主义 外来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近代中国教案发生的根本原因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桂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95-102,共8页
从1848年3月的江苏“青浦教案”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的50余年中,以中国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反对西方教会侵略的斗争(有人称“教案”,亦有人称“反洋教斗争”),多达400多起。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一个重要... 从1848年3月的江苏“青浦教案”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的50余年中,以中国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反对西方教会侵略的斗争(有人称“教案”,亦有人称“反洋教斗争”),多达400多起。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史学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 伊斯兰教 青浦教案 西方教会 传入中国 基督教精神 也里可温 在华传教 传教活动 西方传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保教权的沿革
9
作者 李师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95-102,共8页
全世界所有的宗教中,唯有天主教实行过保教权。所谓保教权即罗马教皇授予某国在某地区保护天主教的权力。罗马教皇居住在罗马城西北角仅0.44平方公里的小城梵蒂冈。教皇称这里是天主教的世界中心。教皇在这个小小的城国里行使最高权力,... 全世界所有的宗教中,唯有天主教实行过保教权。所谓保教权即罗马教皇授予某国在某地区保护天主教的权力。罗马教皇居住在罗马城西北角仅0.44平方公里的小城梵蒂冈。教皇称这里是天主教的世界中心。教皇在这个小小的城国里行使最高权力,有绝对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对外有派遣大使及授予保教权的权力。首先取得在华保教权的是葡萄牙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徒 传教 葡萄牙人 教权 罗马教皇 罗马教廷 在华传教 基督教 利玛窦 梵蒂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的在华学术活动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天瑜 《江汉论坛》 1979年第4期68-76,共9页
十六、七世纪之交,也即我国明代末期的万历、天启和崇祯年间,欧洲的一批耶稣会士,联翩而至,到中国沿海和腹地开展传教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对西洋的科学、哲学、艺术作了相当广泛的翻译介绍工作。在这批耶稣会士中,利玛窦的名望最高,影响... 十六、七世纪之交,也即我国明代末期的万历、天启和崇祯年间,欧洲的一批耶稣会士,联翩而至,到中国沿海和腹地开展传教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对西洋的科学、哲学、艺术作了相当广泛的翻译介绍工作。在这批耶稣会士中,利玛窦的名望最高,影响最大。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的在华活动,有种种评议。赞誉者给耶稣会士以“圣洁的布道者”、“西洋文明的伟大传播者”(见裴化行《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耶稣会士 十六世纪 徐光启 天主教徒 在华传教 葡萄牙 中西文化交流 传教活动 几何原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