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教传教士与西方经济知识在华传播(1800-1860)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在19世纪西方经济知识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新教传教士扮演了重要的传播者角色。他们通过各类文字出版活动,率先将西方经济知识中之经济现象及常识大量输入中国,以此增加清人对外认识并改善中西通商关系。在当时国人对西方国家经济情... 在19世纪西方经济知识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新教传教士扮演了重要的传播者角色。他们通过各类文字出版活动,率先将西方经济知识中之经济现象及常识大量输入中国,以此增加清人对外认识并改善中西通商关系。在当时国人对西方国家经济情况普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这些经济现象和知识的在华传播与普及经历了较复杂的过程,但却为后来清人理解与接受更系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奠定了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传教士 西方经济知识 在华传播 1800-18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域外渊源再估量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9,共6页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书写,基本遵循以中国为中心的模式,以中国学者的中国史研究为主体,至于与域外学术的关联互动则被作为一个边缘因素、次要方面来处理,归入中外史学交流、西方史学在华传播的范畴。这种做法一方面突...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书写,基本遵循以中国为中心的模式,以中国学者的中国史研究为主体,至于与域外学术的关联互动则被作为一个边缘因素、次要方面来处理,归入中外史学交流、西方史学在华传播的范畴。这种做法一方面突出了中国史学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国际性视野的缺失和对域外因素的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史学 中外史学交流 中国史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华传播 关联互动 基本遵循 域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庙产兴学政策的缘起和演变 被引量:27
3
作者 徐跃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158,共8页
在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中,政府制定了庙产兴学政策。庙产兴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提拨方外寺观之庙产,二是提拨民间社会组织各团体公庙、神会之款。清政府对后者始终表示出明确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而对前者的态度则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1... 在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中,政府制定了庙产兴学政策。庙产兴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提拨方外寺观之庙产,二是提拨民间社会组织各团体公庙、神会之款。清政府对后者始终表示出明确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而对前者的态度则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1901年之前基本采取默许的态度,1905年则颁布了保护寺庙之产的上谕。日本东本愿寺僧人在中国布教,导致江南一些寺院投靠日本东本愿寺以寻求保护,是促成此政策表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产兴学 清末教育改革 清末新政 在华日本佛教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