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乳液递送吴茱萸碱的体外释放行为及在体吸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石明芯 胡江波 +2 位作者 晏声蕾 赵静 张景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考察微乳液递送吴茱萸碱(evodiamine loaded microemulsion,EDM)体外释放特征及大鼠的在体吸收情况。方法制备EDM,用透析法研究其在p H 1.2盐酸溶液和p H6.8磷酸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放特征,计算其累积释放率。再用大鼠在体单向肠循... 目的考察微乳液递送吴茱萸碱(evodiamine loaded microemulsion,EDM)体外释放特征及大鼠的在体吸收情况。方法制备EDM,用透析法研究其在p H 1.2盐酸溶液和p H6.8磷酸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放特征,计算其累积释放率。再用大鼠在体单向肠循环法研究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以及在胃的吸收情况,计算其在各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absorption rate constant,K_a)与有效渗透率(effective permeability,P_(eff))。本实验用HPLC法测定吴茱萸碱(evodiamine,ED)的浓度。结果EDM和ED在p H 1.2盐酸溶液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4.76±0.73)%、(13.98±0.49)%,EDM的累积释放率为ED的4.63倍;在p H 6.8磷酸缓冲液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91.72±0.51)%、(18.34±0.20)%,EDM的累积释放率为ED的5.01倍。EDM在胃肠的K_a为ED的3倍以上,P_(eff)为ED的2倍以上。结论微乳液能使ED的体外释放以及大鼠胃肠吸收均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微乳液 透析法 外释放 单向肠灌流模型 在体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在体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忆梦 全云云 +4 位作者 郑立 刘美辰 汤韵秋 余琳媛 李芸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69-372,共4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在胃肠道的吸收。方法:通过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法校正肠循环液体积,HPLC法同时检测各时间点二苯乙烯苷和酚红的浓度,研究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体内吸收情况。结果:质量浓度为60,30,10μg... 目的:研究何首乌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在胃肠道的吸收。方法:通过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法校正肠循环液体积,HPLC法同时检测各时间点二苯乙烯苷和酚红的浓度,研究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体内吸收情况。结果:质量浓度为60,30,10μg·mL^(-1)的二苯乙烯苷在胃内每小时的吸收百分率(PA)分别为(28.65±9.75)%,(17.04±3.98)%,(13.75±5.94)%;在小肠内的PA依次为(3.36±0.40)%,(3.36±0.79)%,(4.54±0.95)%。结论:二苯乙烯苷主要在胃内被吸收,在小肠段吸收较少。在胃酸环境下,随浓度的升高,吸收率显著增加,推测二苯乙烯苷在胃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在小肠内的吸收率无显著性差异,其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 在体胃肠吸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在体肠吸收筛选甘草黄酮抗HIV活性成分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卓越 王新春 +3 位作者 甘永祥 张华 韩博 陈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大鼠小肠在体肠吸收模型筛选中药有效组份群的可行性。方法:以甘草总黄酮为模型药物,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方法,进行甘草总黄酮供试液经大鼠小肠吸收前后HIV病毒逆转录酶和HIV病毒整合酶的测定,比较研究甘草总黄酮供试液吸... 目的:探讨应用大鼠小肠在体肠吸收模型筛选中药有效组份群的可行性。方法:以甘草总黄酮为模型药物,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方法,进行甘草总黄酮供试液经大鼠小肠吸收前后HIV病毒逆转录酶和HIV病毒整合酶的测定,比较研究甘草总黄酮供试液吸收前后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与抗HIV活性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甘草总黄酮供试液中经大鼠小肠吸收后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吸收后供试液不具有抗HIV活性。结论:大鼠在体肠肠吸收模型可以作为筛选中药有效组分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总黄酮 小肠在体吸收 抗HIV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平衡溶解度与油水分配系数测定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本亮 王冰 +3 位作者 浦益琼 陶建生 蔡贞贞 张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92-1896,共5页
目的测定丹皮酚在各种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其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 HPLC法测定丹皮酚的浓度,用摇瓶法测定丹皮酚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25℃丹皮酚在水中的... 目的测定丹皮酚在各种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其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 HPLC法测定丹皮酚的浓度,用摇瓶法测定丹皮酚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25℃丹皮酚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0.5 g/L,在酸性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较低,碱性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较高,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1 g/L;25℃丹皮酚在正辛醇-水系统中的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263.2(lgPapp=2.42);丹皮酚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顺序下降。结论不同pH值的介质对丹皮酚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影响不大;丹皮酚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小肠为主要吸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在体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香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钱桂英 单进军 +5 位作者 狄留庆 赵晓莉 毕肖林 陈晓燕 杨玲娟 朱蓉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考察瑞香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对大鼠小肠段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部位及整段小肠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比较瑞香素在各肠段的吸收参数。结果在0.024—0.096mg/mL浓度范围内瑞香素在小肠的吸收量与浓... 目的考察瑞香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对大鼠小肠段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部位及整段小肠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比较瑞香素在各肠段的吸收参数。结果在0.024—0.096mg/mL浓度范围内瑞香素在小肠的吸收量与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药物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从十二指肠到结肠有所增加,但Ka值基本不变。结论瑞香素在大鼠小肠各段均有吸收,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素 在体吸收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药总生物碱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谭蓉 侴桂新 +2 位作者 冯年平 赵继会 王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7-790,共4页
目的研究乌药总生物碱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为口服剂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以去甲异波尔定做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吸收部位、灌肠液中乌药总生物碱质量浓度,考察灌肠液的pH值对乌药总生物碱吸收... 目的研究乌药总生物碱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为口服剂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以去甲异波尔定做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吸收部位、灌肠液中乌药总生物碱质量浓度,考察灌肠液的pH值对乌药总生物碱吸收的影响。结果乌药总生物碱在各肠段吸收较好;不同质量浓度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流液不同pH值的ka和Papp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药总生物碱在全肠段吸收较好,不受其质量浓度的影响,提示其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吸收 乌药总生物碱 单向灌流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提取物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光函 姜鸿 +1 位作者 孟莉 邹桂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研究射干提取物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结果: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在胃内停留90 min时吸收率均已经达到90%以上;在十二指肠、... 目的:研究射干提取物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结果: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在胃内停留90 min时吸收率均已经达到90%以上;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428 h-1、0.0349 h-1、0.0351 h-1、0.0362 h-1和0.0436h-1、0.0375 h-1、0.0353 h-1、0.0360 h-1;吸收百分率分别为32.82%、26.44%、27.75%、23.72%和32.28%、27.87%、27.84%、25.13%。结论: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在胃和十二指肠均有较好的吸收,适合于制备缓、控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黄素 野鸢尾黄素 在体胃肠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塞脉微丸活性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燕 狄留庆 +4 位作者 赵晓莉 单进军 杨玲娟 朱蓉蓉 钱桂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考察通塞脉微丸中的活性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及微丸与标准品的吸收差异,评价该制剂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方法。结果微丸中活性成分在小肠各部位均能较好地吸收,无特异性吸收部位。不同浓度溶液对... 目的考察通塞脉微丸中的活性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及微丸与标准品的吸收差异,评价该制剂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方法。结果微丸中活性成分在小肠各部位均能较好地吸收,无特异性吸收部位。不同浓度溶液对甘草苷、阿魏酸和甘草酸铵的吸收无影响;浓度对肉桂酸吸收有差异,可能借助载体转运。结论标准品中甘草苷、甘草酸铵和肉桂酸较微丸吸收快,阿魏酸无显著差异,提示微丸维持药效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塞脉微丸 活性成分 在体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雪 刘宏明 +2 位作者 雷婷婷 邓罗文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EHD)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制备EHD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运用单向肠灌流模型对大鼠各肠段EVO的吸收情况进行考察,使用HPLC法测定EVO的含量:Lichrospher C1...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EHD)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制备EHD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运用单向肠灌流模型对大鼠各肠段EVO的吸收情况进行考察,使用HPLC法测定EVO的含量: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体积比),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5nm,柱温35℃,并对吸收速率常数(Ka)及有效渗透系数(Peff)进行计算。结果 EHD的傅里叶红外扫描图谱中,EVO特征吸收峰减弱;差示扫描量热图谱中,EVO的吸热峰明显减小;EHD的电镜下形态与EVO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明显不同;肠灌流液中EVO的回收率与精密度均符合要求。EH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Ka值分别为EVO的9.07、16.22、11.04、28.8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ff值分别为EVO的2.41、1.52、1.82、1.09倍,在十二指肠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肠段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HD能使EVO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包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体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灌流法研究异甘草素在大鼠体肠吸收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红 王新春 +1 位作者 黄志巧 吴培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08-1910,共3页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在大鼠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模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在体肠灌流异甘草素的浓度变化,研究异甘草素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异甘草素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系数(Papp)是结...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在大鼠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模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在体肠灌流异甘草素的浓度变化,研究异甘草素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异甘草素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系数(Papp)是结肠>空肠>回肠>十二指肠,且结肠的Ka、Papp值与其他肠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灌流液中不同浓度异甘草素的Ka、Papp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素在全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结肠吸收最好,药物浓度对异甘草素的Papp和Ka值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在体吸收 单向灌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美沙拉嗪PEG修饰物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婧婧 周庆颂 +1 位作者 孙若飞 李笑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46-1451,共6页
目的对系列分子量的美沙拉嗪PEG修饰物(5-ASAm PEG)的大鼠肠道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5-ASA-m PEG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考察范围内药物浓度及药物吸收部位对... 目的对系列分子量的美沙拉嗪PEG修饰物(5-ASAm PEG)的大鼠肠道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5-ASA-m PEG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考察范围内药物浓度及药物吸收部位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无显著性影响。灌流速度及5-ASAm PEG分子量在考察范围内对K_a及P_(app)具有明显影响。结论5-ASA-m PEG修饰物在全肠道均有吸收,无明显吸收特定部位,初步判定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随5-ASA-m PEG分子量提高,其肠道吸收呈下降趋势,表明PEG修饰能够抑制5-ASA的肠道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PEG化 在体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单向灌流技术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氧基雌二醇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伟峰 胡海英 +2 位作者 连晓培 张正全 张振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2-ME质量浓度的变化,分析2-ME的在体吸收特性。结果:2-ME在大鼠胃、小肠各段及结肠中均可被吸收,但吸收百分...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2-ME质量浓度的变化,分析2-ME的在体吸收特性。结果:2-ME在大鼠胃、小肠各段及结肠中均可被吸收,但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存在吸收饱和现象。结论:2-ME口服给药可用于低剂量维持治疗,高剂量冲击治疗宜用胃肠外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雌二醇 在体胃肠吸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及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胜利 何丹 +2 位作者 钟萌 杨梅 张景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考察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方法大鼠灌胃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应用DAS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考察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在不同肠段... 目的考察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方法大鼠灌胃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应用DAS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考察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 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游离药物的2.13、2.61倍;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相对于游离药物分别提高了0.84、1.77、1.48、4.99倍,有效渗透率(Peff)相对于游离药物分别提高了1.56、2.06、2.82、7.17倍。结论 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有良好的促吸收效果,并能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 药代动力学 在体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子酒蒸前后3种质变与量变化合物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比较
14
作者 赵鑫 姜秋 +5 位作者 张学兰 李慧芬 康怀兴 吴鹏 王均秀 宋梦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7-639,共3页
目的:比较女贞子酒蒸前后3种质变与量变特征化合物(女贞次苷、oleopolynuzhenide A、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差异。方法:用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和小肠灌注流出液中各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比较三者... 目的:比较女贞子酒蒸前后3种质变与量变特征化合物(女贞次苷、oleopolynuzhenide A、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差异。方法:用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和小肠灌注流出液中各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比较三者在大鼠胃和小肠的吸收差异。结果:大鼠胃和小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和4 h累计吸收率顺序为:红景天苷>女贞次苷>oleopolynuzhenide A。结论:红景天苷较女贞次苷与oleopolynuzhenide A更利于机体吸收。研究结果为阐明女贞子酒蒸增效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次苷 oleopolynuzhenide A 红景天苷 在体胃肠吸收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颗粒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15
作者 吴怡 王光函 +2 位作者 甘雨 慕杨娜 李国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28,I0016,共5页
目的研究射干颗粒中难溶性组分大鼠在体肠吸收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射干颗粒配置的肠循环液中难溶性成分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的含量,计算各个组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考察不同浓度、不... 目的研究射干颗粒中难溶性组分大鼠在体肠吸收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射干颗粒配置的肠循环液中难溶性成分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的含量,计算各个组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考察不同浓度、不同肠循环液pH值对两组分吸收的影响。结果鸢尾黄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063 5、0.071 5、0.070 0、0.052 9 h^(-1),表观渗透系数为25.09×10^(-5)、8.23×10^(-5)、6.57×10^(-5)、16.25×10^(-5) cm/s;野鸢尾黄素在上述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58 5、0.067 3、0.032 6、0.056 6 h^(-1),表观渗透系数为21.38×10^(-5)、9.78×10^(-5)、3.31×10^(-5)、3.58×10^(-5) cm/s。随着肠循环液pH值的增加,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均增加。结论射干颗粒中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吸收较好;药物浓度对吸收有影响,可能存在饱和现象;在碱性条件下,药物吸收和渗透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中药难溶性组分 吸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苷自微乳在体肠吸收分析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德华 卢来春 +2 位作者 管海燕 张卿 尚京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681-2685,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牛蒡子苷自微乳中牛蒡子苷含量并考察牛蒡子苷自微乳在大鼠小肠吸收情况。方法采用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技术制备牛蒡子苷自微乳,并运用大鼠在体灌流的方法建立牛蒡子苷大鼠肠吸收模型,以流动相乙腈-水(3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牛蒡子苷自微乳中牛蒡子苷含量并考察牛蒡子苷自微乳在大鼠小肠吸收情况。方法采用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技术制备牛蒡子苷自微乳,并运用大鼠在体灌流的方法建立牛蒡子苷大鼠肠吸收模型,以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为色谱条件,测定自微乳中牛蒡子苷含量及肠循环液中牛蒡子苷、苷元含量,并考察药物的吸收。结果牛蒡子苷含量测定方法在2—200μg/mL浓度范围内,苷元含量测定方法在1~100ng/mL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线性,回收率均在95%~105%范围内,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5%。测得牛蒡子苷自微乳载药量为(40.090±0.001)mg/g;在体肠吸收结果表明在10~50μg/mL范围内,药物单位时间吸收百分率小于25%;牛蒡子苷自微乳在小肠有一定的吸收,但在30min后开始水解为牛蒡子苷元。结论所建HPLC法专属性强,准确度及精密度能够满足牛蒡子苷自微乳以及在体肠吸收液中牛蒡子苷、苷元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牛蒡子苷自微乳 在体吸收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乳剂提高一氧化氮供体药物ZLR-8大鼠在体肠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振华 郑增娟 +3 位作者 高缘 张奕华 周建平 张建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考察难溶性一氧化氮供体药物ZLR-8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及喷雾干燥乳剂对ZLR-8肠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装置,以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ZLR-8的含量,计算ZLR-8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考察ZLR-8浓度、肠循环... 目的:考察难溶性一氧化氮供体药物ZLR-8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及喷雾干燥乳剂对ZLR-8肠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装置,以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ZLR-8的含量,计算ZLR-8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考察ZLR-8浓度、肠循环液pH对肠吸收的影响,并对ZLR-8混悬液与ZLR-8喷雾干燥乳剂的肠吸收进行比较。结果:以喷雾干燥乳剂给药,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1 h后对ZLR-8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23.54±1.40)%,(15.95±0.09)%,(12.30±0.74)%,(3.98±0.12)%,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8 6±0.046 0),(0.143 7±0.036 0),(0.069 2±0.001 3),(0.020 8±0.000 4)h-1,各肠段吸收特性有极显著性差异。ZLR-8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影响,但吸收量与浓度线性相关;肠循环液pH显著影响肠吸收,ZLR-8在pH5.4~7.4时有较好吸收;与混悬液相比,喷雾干燥乳剂极显著性增加大鼠肠吸收。结论:ZLR-8混悬液仅在小肠有微弱吸收,在其他肠段无明显吸收;喷雾干燥乳剂在各肠段均有明显吸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极显著性地提高了ZLR-8的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R-8 一氧化氮供 喷雾干燥乳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体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胺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相琳 曾佳 +1 位作者 黄婷 魏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研究长春胺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酒石酸调节大鼠在体肠灌流液p H至4.5,采用HPLC-UV测定长春胺在大鼠各肠段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长春胺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2.5 h内累积吸收百分率(Pa)分别为(54... 目的研究长春胺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酒石酸调节大鼠在体肠灌流液p H至4.5,采用HPLC-UV测定长春胺在大鼠各肠段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长春胺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2.5 h内累积吸收百分率(Pa)分别为(54.66±2.37)%、(54.21±2.48)%、(53.04±4.83)%、(53.78±4.86)%,吸收速率常数(Ka)依次为(0.248±0.020)/h、(0.183±0.058)/h、(0.231±0.046)/h、(0.200±0.069)/h。Pa与Ka在各肠段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无特殊吸收部位。结论加入酒石酸调节长春胺p H可促进其肠黏膜通透性,从而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胺 pH依赖性 酒石酸 在体吸收 HPLC-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树瑶 关延彬 +2 位作者 贾永艳 孙彦君 田雨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5-828,共4页
目的考察姜黄素自微乳释药系统(Cur-SMEDDS)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方法以姜黄素原料药为对照,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40、80、160μg/mL)Cur-SMEDDS和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Cur-SME... 目的考察姜黄素自微乳释药系统(Cur-SMEDDS)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方法以姜黄素原料药为对照,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40、80、160μg/mL)Cur-SMEDDS和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Cur-SMEDDS在小肠可以全段吸收,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0μg/mL时的K_a和P_(app)均显著高于40μg/mL时,K_a显著高于160μg/mL时(P<0.05);Cur-SMEDDS的K_a和P_(app)与姜黄素原料药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Cur-SMEDDS能显著提高姜黄素小肠吸收,有望成为理想的口服抗癌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自微乳释药系统 在体单向灌流小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与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比较
20
作者 栾茹乔 赵鑫 +5 位作者 张学兰 李慧芬 姜秋 宋梦晗 徐保鑫 刁家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08-2610,共3页
目的:比较女贞子酒蒸前后质变与量变特征化合物(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差异。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和小肠灌注流出液中3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通过计算吸... 目的:比较女贞子酒蒸前后质变与量变特征化合物(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差异。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和小肠灌注流出液中3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通过计算吸收速率常数和4 h累计吸收率比较三者在大鼠胃和小肠的吸收差异。结果: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与红景天苷在胃和小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及4 h累计吸收率的顺序为:红景天苷>oleonuezhenide>女贞苷G13。结论:红景天苷较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更利于胃肠吸收。研究结果为阐明女贞子酒蒸增效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苷G13 oleonuezhenide 红景天苷 在体胃肠吸收 女贞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