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梁启超对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传播的贡献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14,共5页
阐述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日益强劲的背景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推介西方近代地理学关于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同时指出梁启超也是最早正确评价徐霞客其人其事的一位学者。这都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大事,但为... 阐述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日益强劲的背景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推介西方近代地理学关于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同时指出梁启超也是最早正确评价徐霞客其人其事的一位学者。这都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大事,但为已有的中国地理学史所不载,应对梁启超的以上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公正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在中国传播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语境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天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1,172,共4页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历程中重要的历史节点。此前,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在学理层面主要以严复等译述的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等为主体,批判和瓦解了传统经学意义上的历史循环论和复古论。民国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历程中重要的历史节点。此前,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在学理层面主要以严复等译述的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等为主体,批判和瓦解了传统经学意义上的历史循环论和复古论。民国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科学、民主为号召,科学可谓是从自然层面上求人的解放,民主则是从社会层面求人的解放,属思想启蒙的第一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新文化运动 政治传播 历史语境 五四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主体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维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72,共5页
五四运动留给现代中国的精神遗产,最为重要的无疑是这一运动所开启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与延续至今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五四运动后才开始在中国传播的,但只有经过五四运动才开始作为一大思潮在中国思想世界崛起,并在与... 五四运动留给现代中国的精神遗产,最为重要的无疑是这一运动所开启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与延续至今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五四运动后才开始在中国传播的,但只有经过五四运动才开始作为一大思潮在中国思想世界崛起,并在与其他思潮竞争中成为主流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三个误解 被引量:3
4
作者 姜喜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2,共8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专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它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有概念,总体上属于西学中国化和中国近代科普和启蒙研究的范畴,是多个学科共有共用的概念。解放前,中国共产党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专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它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有概念,总体上属于西学中国化和中国近代科普和启蒙研究的范畴,是多个学科共有共用的概念。解放前,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直接就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1949年建国后,党的执政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总体上已经实现,并且转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不是"传播",而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更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性和作为思想理论武器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适应和满足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非理论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合理性是有限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约翰与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9
5
作者 梁碧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25-132,共8页
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是多方面的,它通过在中国设立西医院、开办西医学校、翻译西医文献等途径进行。西医学的传入与传教士在华的医学活动分不开。作为美国传教医生的嘉约翰,他在广州博济医院工作40多年,大部分时间花在医务、西医教... 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是多方面的,它通过在中国设立西医院、开办西医学校、翻译西医文献等途径进行。西医学的传入与传教士在华的医学活动分不开。作为美国传教医生的嘉约翰,他在广州博济医院工作40多年,大部分时间花在医务、西医教育和翻译西医文献上。他对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约翰 医学传教 博济医院 西医学在中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
6
作者 刘志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8-1838,共1页
杨丽娟.2022.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312.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曾说,地质学自20世纪以来“是有显著甚至于惊人的进步的”。胡适亦曾撰文高度评价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中国学... 杨丽娟.2022.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312.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曾说,地质学自20世纪以来“是有显著甚至于惊人的进步的”。胡适亦曾撰文高度评价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中国学科学的人,只有地质学者,在中国的科学史上可算得已经有了有价值的贡献。”地质学自19世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晚清时期传入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引进、发展和本土化等过程,并取得国际公认的成绩,是中国近代发展最快、成就最为突出的学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地质学家 中国地质学 地质学者 杨丽娟 黄汲清 晚清时期 在中国传播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四季豆发展传播史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箭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8-229,共12页
菜豆——四季豆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爱吃的蔬菜之一。在中英文中它的称谓十分歧异便反映了这点。菜豆——四季豆分别起源于中美洲和安第斯山区。距今至少六千多年前,今墨西哥普埃布拉州的印第安人最早开始栽培菜豆——四季豆。一些... 菜豆——四季豆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爱吃的蔬菜之一。在中英文中它的称谓十分歧异便反映了这点。菜豆——四季豆分别起源于中美洲和安第斯山区。距今至少六千多年前,今墨西哥普埃布拉州的印第安人最早开始栽培菜豆——四季豆。一些现存最古老的菜豆——四季豆豆粒则为发现于今秘鲁安第斯山区的四千多年前的残粒。到地理大发现开始前,菜豆——四季豆的大田栽培已遍及今美国南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成为与玉米、南瓜并列的重要的"三大姊妹"作物。16世纪初菜豆——四季豆传入欧洲,很快受到欧洲人的欢迎并传开。大概在16世纪末,菜豆——四季豆传入中国。1654年,中国的隐元禅师渡日弘法,把该作物传去。但明代文献中并无关于菜豆——四季豆的确切记载。直到乾隆年间,张宗法的《三农纪》(1760年成书)才确凿、详细地记下了菜豆——四季豆。稍后,嘉道年间吴其的《植物名实图考》画下了菜豆——四季豆的逼真图画。在此期间,菜豆——四季豆渐渐传遍了全国,包括边远地区。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菜豆——四季豆生产国和消费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四季豆 起源与驯化 在美洲的发展 传入旧大陆 在中国传播 重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早期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当代启示
8
作者 罗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4-96,共3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启蒙,中共早期报刊在其中发挥了思想文化阵地、舆论宣传阵地、政治斗争阵地的作用,为引领思想启蒙、促进民族觉醒、推动历史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启蒙,中共早期报刊在其中发挥了思想文化阵地、舆论宣传阵地、政治斗争阵地的作用,为引领思想启蒙、促进民族觉醒、推动历史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中共早期报刊为阵地,中国共产党向当时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青年和学生、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早期报刊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时代变革的文学潮流——当下“主题创作”的新探索和新收获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古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5,共5页
中国新文学与中国现代历史紧密相连,或者说,中国新文学内生于中国现代历史。因此,中国新文学的重要职责和功能,就是呼应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社会主题,特别是决定中国现代历史转折和走向的重大社会主题,这在中国新文学思潮发展史中... 中国新文学与中国现代历史紧密相连,或者说,中国新文学内生于中国现代历史。因此,中国新文学的重要职责和功能,就是呼应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社会主题,特别是决定中国现代历史转折和走向的重大社会主题,这在中国新文学思潮发展史中清晰可见。20世纪20年代的启蒙文学思潮与“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的传播休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主题创作 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历史 文学潮流 赛先生 时代变革 在中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