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摹写与主体性的缺失——丁玲佚作《杜秀兰》论
1
作者 秦林芳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0,48,共6页
20世纪50年代,在现代时期以小说家名世的丁玲只写出过两部小说的片段。除革命历史题材的《在严寒的日子里》外,便是她于1955年底到1956年初创作的现实题材的《杜秀兰》(未完稿)。《杜秀兰》现有六个部分,是丁玲在特殊境遇中写就的。195... 20世纪50年代,在现代时期以小说家名世的丁玲只写出过两部小说的片段。除革命历史题材的《在严寒的日子里》外,便是她于1955年底到1956年初创作的现实题材的《杜秀兰》(未完稿)。《杜秀兰》现有六个部分,是丁玲在特殊境遇中写就的。1955年八九月间,中国作协党组扩大会议先后召开了十六次,对“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予以揭露、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协 革命历史题材 丁玲 在严寒的日子里 现实题材 主体性 小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像之“变”与视点之“常”——丁玲散文集《欧行散记》《访美散记》综论
2
作者 秦林芳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6期75-79,共5页
丁玲的《欧行散记》和《访美散记》,在性质上均属国外记游散文。其中,前者出版于建国之初的1951年,后者则于改革开放之后的1984年问世,前后间隔了三十三年,时间跨度相当之大。虽然它们成文于两个不同的年代,虽然它们叙说的对象也明显有... 丁玲的《欧行散记》和《访美散记》,在性质上均属国外记游散文。其中,前者出版于建国之初的1951年,后者则于改革开放之后的1984年问世,前后间隔了三十三年,时间跨度相当之大。虽然它们成文于两个不同的年代,虽然它们叙说的对象也明显有异,但是,丁玲贯注其中的政治心理和意识倾向却是一脉相通的。二者相比,变化的只是表面的视像,而在其政治心理支配下形成的深层次的价值视点则一以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散文集 综论 行散 文化立场 政治心理 苏联人 现代物质文明 十三年 田家冲 在严寒的日子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