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五台山佛教再探——以河北省灵寿县祁林院圣旨碑为中心
1
作者 张国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1,共5页
《祁林院圣旨碑》对于研究祁林院史以及元代五台山佛教史很有意义。祁林院由北齐高所建,后为大寿宁寺(王子焚身寺)之下院。其间祁林院历经战争创伤,曾与大寿宁寺脱离关系,大德时在成宗和皇太后的干预下重新成为大寿宁寺下院。大寿宁... 《祁林院圣旨碑》对于研究祁林院史以及元代五台山佛教史很有意义。祁林院由北齐高所建,后为大寿宁寺(王子焚身寺)之下院。其间祁林院历经战争创伤,曾与大寿宁寺脱离关系,大德时在成宗和皇太后的干预下重新成为大寿宁寺下院。大寿宁寺住持为华严僧,即正顺,故寿宁寺所属宗派当为华严宗。元代五台山佛教的管理机构为五台山总摄所,祁林院因居真定路而由真定路僧录司管辖。皇帝、帝师颁布圣旨、法旨保护寺产,更多地是出于管理的考虑;而皇太后、皇后颁布相关懿旨,更多地是出于对佛教的信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祁林院圣旨碑 寿宁寺 华严僧 五台山总摄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恕的六谕诠释及其传播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时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9-168,196,共11页
作为明代中后期乡约的精神内核,明太祖的圣谕六条起到了基层教化教旨的作用。成化后期应天巡抚王恕的诠释,第一次将圣谕六条从《教民榜文》中独立出来,而王恕在成化、弘治年间的政绩与声誉,可能也使得其诠释文本获得声名并逐渐流行。现... 作为明代中后期乡约的精神内核,明太祖的圣谕六条起到了基层教化教旨的作用。成化后期应天巡抚王恕的诠释,第一次将圣谕六条从《教民榜文》中独立出来,而王恕在成化、弘治年间的政绩与声誉,可能也使得其诠释文本获得声名并逐渐流行。现存最早的王恕六谕诠释文本是弘治十二年(1499)扶沟县丞武威所刻《太祖高皇帝圣旨碑》。正德年间,山西上党仇氏也曾刊行王恕诠释文本,惜已不存。嘉靖九年(1530),许赞对六谕作赞,之后由王恕注和许赞之赞组成的“注赞合刻”形式逐渐流行。嘉靖十五年陕西巡按唐锜所编《圣训演》即是典型的注赞合刻文本,与《太祖高皇帝圣旨碑》相比较内容已有不小差异,且新版本在嘉靖年间流传更广。万历年间,章潢编《图书编》,重视收录已湮没的文本,其所辑《圣训解》与《太祖高皇帝圣旨碑》属同一系统。因此,现存王恕的六谕注释文本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系统,较早的以《太祖高皇帝圣旨碑》为代表的文本系统,以及嘉靖九年以后发展出来的“注赞合刻”本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六谕 王恕 太祖高皇帝圣旨碑 圣训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