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结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Ⅱ)——简化分析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辉 赖明 白绍良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112-116,共5页
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土- 结动力相互作用近二十种简化分析模型, 引入考虑土- 结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的平面和空间杆系模型。
关键词 土-结动力相互作用 简化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水平地震作用折减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辉 李英明 赖明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0年第1期65-71,共7页
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概况,对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 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条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89规范》第4.2.6条考虑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和规... 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概况,对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 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条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89规范》第4.2.6条考虑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和规范修订工作,重点讨论了考虑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条件下 水平地震作用折减系数的计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动力 相互作用 水平地震作用 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3
作者 杜修力 路德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0-20,共11页
指出了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领域课题的特点与研究方法,并从土的动力特性与本构理论、动荷载作用下饱和土的液化、岩土体的地震变形与稳定性分析、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方法、物理模型试验与技术6个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研究进... 指出了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领域课题的特点与研究方法,并从土的动力特性与本构理论、动荷载作用下饱和土的液化、岩土体的地震变形与稳定性分析、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方法、物理模型试验与技术6个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建议了应着重研究的学科前沿与关键科学问题,希望能对今后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地震工程 本构模型 液化 边坡 土-结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河谷地形影响的多层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博 廖凯龙 +1 位作者 赵宇 蒋建群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2-701,723,共11页
针对杭嘉湖地区冲淤河谷地形分布广泛的特殊情况,结合当地土体工程特性和抗震设防区划设置现状,基于动力时程分析以及概率统计方法,给出适用于杭嘉湖地区多层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不考虑地基、均质地基和河谷地基条件下多层框... 针对杭嘉湖地区冲淤河谷地形分布广泛的特殊情况,结合当地土体工程特性和抗震设防区划设置现状,基于动力时程分析以及概率统计方法,给出适用于杭嘉湖地区多层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不考虑地基、均质地基和河谷地基条件下多层框架结构的动力分析结果.研究土-结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局部河谷地形对结构动力响应和易损性的影响,考察房屋结构位于河谷不同位置处的差异.结果表明,土-结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动力分析结果有显著影响,不考虑土-结动力相互作用将低估房屋结构变形,易损性性能水平超越概率偏低,偏差可达7.9%,结果偏于危险;局部河谷地形对地震波独特的聚焦效应会增大结构变形,地震易损性超越概率与均质地基相比增幅可达12.1%,且河谷不同位置处的聚焦效果不同,在选取的地震波输入下表现为房屋结构距河谷中心越近,结构变形越大、地震易损性超越概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损性 多层框架 土-结动力相互作用 局部河谷地形 聚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基础隔震系统整体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彬 丁海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2-16,共5页
近几十年来,基础隔震技术逐渐被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纳入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但是在传统的理论分析中,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往往忽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其隔震效果的影响。即使考虑地基的影响,也大都是采用弹簧和阻尼器(地基... 近几十年来,基础隔震技术逐渐被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纳入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但是在传统的理论分析中,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往往忽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其隔震效果的影响。即使考虑地基的影响,也大都是采用弹簧和阻尼器(地基动刚度)代替。笔者运用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提出将结构、隔震层和地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分析,并对一叠层橡胶基础隔震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考虑土-结相互作用情况下,进行了整体地震响应有限元计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进行地基-基础隔震系统整体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更应 叠层橡胶垫 基础隔震系统 有限元分析 地震响应 -动力相互作用 地基 钢筋混凝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和全局边界条件的组合
6
作者 景立平 廖振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14,共7页
时域局部人工边界是以行波概念为基础的,原则上不能用于模拟零频分量(消减运动).Wolf提出了能同时模拟零频分量和行波的双渐近一多向透射边界.本文指出,在这一组合中的双渐近边界的高频渐近项是不合理的,还可能降低模拟精度... 时域局部人工边界是以行波概念为基础的,原则上不能用于模拟零频分量(消减运动).Wolf提出了能同时模拟零频分量和行波的双渐近一多向透射边界.本文指出,在这一组合中的双渐近边界的高频渐近项是不合理的,还可能降低模拟精度.据此,本文提出一种概念清楚、简便实用的组合方案——多次透射一静力边界,并通过数值试验对此方案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透射公式 边界条件 土-结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during construction 被引量:3
7
作者 田明革 易伟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418-422,共5页
The effects of concrete's time-variant elastic modulus,casting structural components,assembling temporary shoring framework system,and shock by operating construction equipment on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reinforce... The effects of concrete's time-variant elastic modulus,casting structural components,assembling temporary shoring framework system,and shock by operating construction equipment on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during constru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tests of an eight-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during full-scaled stages of the sixth storey construction cycle were carried out by ambient vibration. Natural frequencies,corresponding mode shapes and damping ratio were determined by power spectrum processing the tested signal data in frequency domain. The changes of frequencies,mode shapes and damping ratios at different construction stages were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al damping ratios reach the maximum at stage of casting fresh concrete,especially for higher modes. Modal damping ratios at each construction stage are less than 5% of those during us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dynamics ambient vibration structure during construction mode shape natural frequency modal damping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ZK60 magnesium alloy with addition of neodymium
8
作者 余琨 王晓艳 +1 位作者 芮守泰 王日初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4期434-437,共4页
The hot deformation simulation of a ZK60 magnesiuln alloy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rom 373 to 673 K and different strain rates of 0.1, 0.01 and 0.002 s^-1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Gleebe-1500 simulator. The plastic ... The hot deformation simulation of a ZK60 magnesiuln alloy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rom 373 to 673 K and different strain rates of 0.1, 0.01 and 0.002 s^-1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Gleebe-1500 simulator.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was measured and the deformation activation energy was calculate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ZK60 magnesium alloy with an addition of neodymium during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were observed by using Polyvar-MET optical microscope and Tecnai G^2 20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orking hardening, the dynamic recovery and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ccur during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proces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strain rates.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starts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over 473 K and the DRX grain size after hot deformation is only 5-10 μm. So the refined grains improve both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elongation of alloys at room temperature. Neodymium is added into the alloy and a precipitate phase Mg12Nd that impedes the movement of dislocations is formed, which benefits to increas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K60 magnesium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K60 magnesium alloy rare earth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