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土建筑遗址干湿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47
- 1
-
-
作者
张虎元
严耿升
赵天宇
王晓东
张永霞
-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7-355,共9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No.2006BAK30B02)
-
文摘
选择新疆交河故城原状生土试样和重塑土试样进行了干湿循环试验,之后进行了风洞试验和强度试验,研究土建筑的干湿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样原始含水率比较低的情况下,试样首先经历了一个质量增大的过程,3个干湿循环后,试样的质量变化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随着增湿与脱湿过程中伴随的水分质量的变化,试样质量的整体趋势是减小的。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大,原状试样的强度减小,风蚀量增大,即耐久性持续变差。相反,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大,重塑样的强度反而增大,风蚀量减小,即耐久性有所提高。重塑样由于重塑过程中其微观结构受到破坏,强度弱化。干湿循环在某种意义上对重塑土起到"陈化作用",愈合损伤的微结构。初期重塑土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强,而后强度逐渐衰减抗风蚀能力减弱。
-
关键词
土质文物
干湿循环
风蚀
耐久性
-
Keywords
earthen architecture
cyclic wetting and drying
wind erosion
durability
-
分类号
TU41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基于生土材料微细观结构性能的加固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王捷
王逢睿
何真
姜效玺
-
机构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省岩土文物保护特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武汉大学
-
出处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3,共6页
-
基金
甘肃省科技厅专项基金项目
国家文物局优秀青年研究计划项目
中铁科研院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科研字2015-KJ003-Z003-03)
-
文摘
西北地区赋存的生土建筑与遗址病害严重,急需进行加固。从微细观的角度深入认识土体加固时内部的胶结质量和强度问题,对构成嘉峪关关城及哈密烽燧的土样从不同土体结构层次上分析了土块的工程性质及土体微粒的组成和微细结构性能,探索了生土材料的强度失效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纳米SiO_2溶液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无机粉状复合加固剂加固生土建筑的技术。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加固土体的工艺措施及相关材料性能指标要求,使得从材料设计到加固措施实施等问题得以相对规范化。
-
关键词
土质文物建筑与遗址保护
微结构
无机土体加固剂
胶结强度
加固技术
-
Keywords
soil heritage buildings and sites protection, microstructure, inorganic soil stabilization, cementing strength,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
分类号
TU36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