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著菌群与蚯蚓肠道菌群共享核心物种协同抵御灭蚁灵胁迫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国繁 应蓉蓉 +5 位作者 邓绍坡 孔令雅 钱家忠 孙明明 朱瑜 叶茂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0-1260,共11页
采集实际场地中不同浓度梯度(0~27.7 mg/kg)灭蚁灵污染土壤,设置蚯蚓土培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蚯蚓肠道菌群和土著菌群的结构和功能;通过MetagenomeSeq分析、LEfSe(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分析和随机森林(ra... 采集实际场地中不同浓度梯度(0~27.7 mg/kg)灭蚁灵污染土壤,设置蚯蚓土培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蚯蚓肠道菌群和土著菌群的结构和功能;通过MetagenomeSeq分析、LEfSe(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分析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分析以及网络分析,识别其核心类群。发现:灭蚁灵胁迫下蚯蚓肠道菌群相较土著菌群的结构、组成受到的扰动更显著(P<0.05);②不同浓度梯度灭蚁灵胁迫下,蚯蚓肠道菌群和土著菌群组合存在稳定的核心物种,主要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盖勒氏菌属(Gallerella)、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地杆菌属(Pedobacter)、亨氏菌(Ramlibacter)、Zavarzinella;③这些核心种群在互作网络的平均度中心性、紧密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分别为136.72、0.44、0.52,均高于非核心种群的对应指标(91.52、0.42、0.33),表明核心种群具有更高的网络连通性,且此类核心种群具有碳氮转化和农药降解能力,说明蚯蚓肠道菌群和土著菌群可以通过共享核心物种与其他微生物联系紧密,具备发挥农药降解代谢的潜在功能,实现协同抵御土壤中灭蚁灵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蚁灵 土著菌群 蚯蚓肠道 核心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著菌群介导下多机制协同治理铀污染水体
2
作者 章志悦 贺珊 +4 位作者 宋建 王晨旭 邓心怡 肖权津 王国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9-1877,共9页
为提高铀污染地表水的修复效率,本实验以甘油磷酸钠为外加磷源,研究了土著菌群介导下铀污染地表水的微生物协同修复机制。结果表明,仅用60 h,铀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6.3%,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铀的去除率增高、解吸率降低。固铀过程可分为2个阶... 为提高铀污染地表水的修复效率,本实验以甘油磷酸钠为外加磷源,研究了土著菌群介导下铀污染地表水的微生物协同修复机制。结果表明,仅用60 h,铀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6.3%,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铀的去除率增高、解吸率降低。固铀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可溶性U(Ⅵ)附着在细胞表面,为U(Ⅵ)矿化物的形成提供初始成核位点;第2阶段,U(Ⅵ)-磷酸盐矿物在细胞内外以变钾铀云母K(UO_(2))(PO_(4))·3H_(2)O的形式出现,U(Ⅵ)也被还原成U(Ⅳ),固铀产物为结晶态的UO_(2),稳定性明显提高。该菌群的组成为unclassified_f_Enterobacteriaceae(53.15%)、lysinibacillus(42.05%)、dysgonomonas(2.79%)、citrobacter(1.13%)、petrimonas(0.88%)。本研究对于促进U(Ⅵ)的固定化与产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铀废水的原位修复更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 土著菌群 生物矿化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土著菌共培养模式处理养殖尾水效果研究
3
作者 凌云 李淼鑫 +1 位作者 周英娴 孙诤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7,共10页
研究微藻与土著菌在处理养殖尾水中的净化效果与相互作用,为微藻处理水产养殖尾水提供参考。2022年10月从养殖尾水中分离鉴定1株产油栅藻(Scenedesmus sp.),研究其与土著菌共培养模式下养殖尾水中氮磷降解率、胞内外有机物质和土著菌群... 研究微藻与土著菌在处理养殖尾水中的净化效果与相互作用,为微藻处理水产养殖尾水提供参考。2022年10月从养殖尾水中分离鉴定1株产油栅藻(Scenedesmus sp.),研究其与土著菌共培养模式下养殖尾水中氮磷降解率、胞内外有机物质和土著菌群的变化状况,探讨产油栅藻与土著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生物反应器(PBR)系统中藻株和土著菌对总氮的去除率达到71.37%、对总磷和氨氮去除率达到100%,均达到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利用养殖尾水代替BG11培养基时,栅藻的脂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藻菌组合比单一藻株的脂质含量增加了8.11%;栅藻在生长过程中会改变土著菌群的组成,降低土著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抑制原污水中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47.55%)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14.69%),选择利于自身生长的Porphyrobacter(相对丰度57.11%)成为优势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油栅藻 养殖尾水 胞外聚合物 土著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降解基因和菌群刺激土著关键物种抵御1,4-二氯苯胁迫研究
4
作者 张忠云 蔡安娟 +3 位作者 姚柯渝 张胜田 叶茂 蒋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态系统安全,高活性降解微生物对提升土壤有机氯农药降解效率十分必要。本研究结合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添加分别表达二氯苯降解基因(xylH、dmpB、catE)的质粒pUC19(10^(2)~10^(3)copies/... 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态系统安全,高活性降解微生物对提升土壤有机氯农药降解效率十分必要。本研究结合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添加分别表达二氯苯降解基因(xylH、dmpB、catE)的质粒pUC19(10^(2)~10^(3)copies/μL)和菌群(单独表达上述质粒的大肠杆菌E.coli DH5α,10^(5)~10^(6)CFU/μL)后,土壤中1,4-二氯苯降解动力学、微生物群落组成与降解功能演变。研究发现:添加降解基因及菌群210 d后,土壤中1,4-二氯苯降解效率提升1.74倍~2.41倍,最高分别达38.43%和44.74%;优势菌门及关键物种相对丰度占比显著上升(P<0.05);土著菌群降解基因绝对丰度显著上升了1.24倍~2.89倍,添加降解菌群上升幅度更显著(P<0.05)。本研究有助于探明外源添加降解基因及菌群后土著菌群应对污染胁迫的响应机制,为调控和优化农药污染土壤修复过程及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二氯苯 土著菌群 降解基因 共现网络 关键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生物养护剂制备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承文 赖迎迢 +4 位作者 巩华 刘春花 曹少卫 梁慧丽 陶家发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42-143,153,共3页
通过富集优良池塘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富集培养菌液(菌液浓度大于1×10^9 CFU·mL^-1)混合池塘泥水,按照料水比1∶(0.6~1)加入到固体培养料中,发酵培养2~3 d,培植芽孢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等土著菌群,制成池塘微... 通过富集优良池塘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富集培养菌液(菌液浓度大于1×10^9 CFU·mL^-1)混合池塘泥水,按照料水比1∶(0.6~1)加入到固体培养料中,发酵培养2~3 d,培植芽孢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等土著菌群,制成池塘微型生物养护剂。在模拟养殖水体中,添加微型生物养护剂和富集培养菌液,4 d可有效降低氨氮水平。在海南文昌、广东中山、河南洛阳、江苏盐城等地池塘使用微型生物养护剂,可优化养殖池塘的微型生物多样性,降低水体氨氮指标,维持池塘养殖水体稳定,减少病害发生,降低水产品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土著菌群 微型生物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