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山县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1
作者 黄明君 《南方农业》 202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广西灵山县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淡水鱼人工繁育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土著鱼类种质资源。为加强灵山县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灵山县土著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揭示目前尚存在的保护体系不完善... 广西灵山县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淡水鱼人工繁育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土著鱼类种质资源。为加强灵山县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灵山县土著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揭示目前尚存在的保护体系不完善、人工繁育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产业发展滞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并提出构建完善的保护体系、加强技术研发、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 种质资源 广西灵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竹藤组织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合作推进土著人民生物恢复项目
2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自2018年以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和土著人民组织携手合作,共同制定并推动以生物为中心的土地恢复倡议。该倡议通过土著人民的世界观及其与自然的共生、尊重关系,支持和保护维持传统土著人民粮食供应的生态系统,并... 自2018年以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和土著人民组织携手合作,共同制定并推动以生物为中心的土地恢复倡议。该倡议通过土著人民的世界观及其与自然的共生、尊重关系,支持和保护维持传统土著人民粮食供应的生态系统,并推广土著社区的创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供应 国际竹藤组织 粮农组织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生态系统 土著社区 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心脏”——Didjeridu
3
作者 郭宗宜 《乐器》 2024年第6期80-83,共4页
Didjeridu1作为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的代表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在各种音乐演出和音乐创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低沉悠扬的声音诉说着土著民族的故事,传递着土著民族的语言。本文从Didjeridu源流、形制与制作、演奏技巧三部分内容,展示Did... Didjeridu1作为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的代表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在各种音乐演出和音乐创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低沉悠扬的声音诉说着土著民族的故事,传递着土著民族的语言。本文从Didjeridu源流、形制与制作、演奏技巧三部分内容,展示Didjeridu在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中独特的音乐价值。Didjeridu它不单是一种乐器,更是承载着土著传统的标志性符号,是原住民文化的“心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民族 音乐演出 澳大利亚土著 标志性符号 关键角色 原住民文化 音乐创作 土著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Cd积累型番茄品种联合土著微生物对土壤有效态Cd的影响
4
作者 孟庆宇 张光伟 +4 位作者 高夕彤 高佳圆 米良 陈莉倩 杨志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7-1240,共14页
镉(Cd)在作物体内的累积能力主要受土壤Cd有效性决定,为降低Cd积累和保障作物安全,本研究以低Cd积累型‘普罗旺斯’和高Cd积累型‘合作908’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结合Illumina MiSeq测序,探讨番茄和土著微生物共同作用对土壤中有效态Cd... 镉(Cd)在作物体内的累积能力主要受土壤Cd有效性决定,为降低Cd积累和保障作物安全,本研究以低Cd积累型‘普罗旺斯’和高Cd积累型‘合作908’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结合Illumina MiSeq测序,探讨番茄和土著微生物共同作用对土壤中有效态Cd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背景土壤(Cd含量0.24 mg·kg^(-1))和Cd污染土壤(Cd含量0.60 mg·kg^(-1))的灭菌(无土著微生物)与不灭菌(有土著微生物)处理,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置不种植番茄、种植‘合作908’和‘普罗旺斯’处理。结果表明:在背景土壤和Cd污染土壤中,‘合作908’吸收积累土壤Cd的能力均显著高于‘普罗旺斯’。与不种植(CK)相比,在灭菌土壤种植‘普罗旺斯’和‘合作908’的单一作用使污染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增加3.16%和5.26%;不灭菌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单一作用使污染土壤有效态Cd增加27.37%;不灭菌土壤种植‘普罗旺斯’和‘合作908’(与土著微生物联合)比在灭菌土壤中作物单一种植使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增加29.59%和28.00%,比不灭菌土壤(土著微生物单一作用)分别提高4.96%和5.79%。与CK处理相比,不灭菌污染土壤种植‘普罗旺斯’和‘合作908’使土壤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微鞘藻属(Microcoleus)、Haliangium和爬管菌属(Herpetosiphon)相对丰度均明显增加。同时,在不灭菌污染土壤种植‘普罗旺斯’处理中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和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相对丰度增加,而在不灭菌污染土壤种植‘合作908’处理中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相对丰度增加,两处理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菌属。这些优势菌属可能与两种积累型番茄品种种植下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差异有关。综上,两种积累型番茄品种-土著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显著提升了土壤中有效态Cd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Cd积累型品种 土著微生物 CD污染土壤 Cd吸收积累 土壤有效态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土著音乐的延续与发展
5
作者 史蒂芬.怀特 李幼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74-78,共5页
去年,我院和澳大利亚达林唐斯高等教育大学正式签订校际交流协议,两院将互派留学生和演出团。为了更好地了解澳大利亚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我们特发表这篇资料,以飨读者。作者系澳洲土著研究所的音乐理论专... 去年,我院和澳大利亚达林唐斯高等教育大学正式签订校际交流协议,两院将互派留学生和演出团。为了更好地了解澳大利亚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我们特发表这篇资料,以飨读者。作者系澳洲土著研究所的音乐理论专家,现任澳大利亚音乐学会会长,本文是他1987年6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地区音乐传统作为亚洲现代音乐发展的灵感源泉”研讨会时提交会议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土著 土著音乐 土著 表演者 现代音乐 殖民者 舞蹈 偏远地区 土著文化 音乐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举办土著鱼增殖放流活动
6
作者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87-87,共1页
日前,在第十个全国放鱼日,为促进长江、黄河、青海湖渔业种群资源恢复,推动青藏高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公众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举办以“养护水生生物、共建大美青海”为主题的土著鱼增殖放流活动... 日前,在第十个全国放鱼日,为促进长江、黄河、青海湖渔业种群资源恢复,推动青藏高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公众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举办以“养护水生生物、共建大美青海”为主题的土著鱼增殖放流活动。活动由西宁北川河主会场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湟鱼家园分会场组成,同步放流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115万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资源 海北藏族自治州 青海湖裸鲤 种群资源 土著 刚察县 持续健康发展 北川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著土地权(北领地区)法》的颁布 被引量:5
7
作者 汪诗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08,共11页
英国的殖民入侵产生了澳洲的"土著问题",其中土地所有权是"土著问题"的焦点之一。作为澳洲大陆土地的最初所有者,土著为争取土地所有权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潮。1976年的《土著土地权(北领... 英国的殖民入侵产生了澳洲的"土著问题",其中土地所有权是"土著问题"的焦点之一。作为澳洲大陆土地的最初所有者,土著为争取土地所有权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潮。1976年的《土著土地权(北领地区)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由于该法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的第一部土著土地权法,所以,它对北领地区的土著争取土地权以及其他相关权利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其他州或地区的土著土地权运动亦起到了示范或引领作用。然而,受制于历史与现实等复杂因素,这部法律的限制性或禁止性条款对土著权益是一种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土著 帐篷大使馆 土著土地权(北领地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重述历史中回归土著文化身份——评澳大利亚土著作家赛莉·摩根的《我的位置》 被引量:4
8
作者 方红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8-71,共4页
本文主要从后殖民的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土著作家赛莉·摩根的传记小说《我的位置》 ,探讨了重新讲述历史、回归土著文化身份和话语这三者对于土著人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指出在长期的失语之后 ,土著人的重述历史是对霸权... 本文主要从后殖民的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土著作家赛莉·摩根的传记小说《我的位置》 ,探讨了重新讲述历史、回归土著文化身份和话语这三者对于土著人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指出在长期的失语之后 ,土著人的重述历史是对霸权话语下虚假而歪曲的历史的反抗 ,而重述历史只有在打破霸权话语的垄断之后才成为可能。通过重述历史 ,土著人可以回归原有的文化身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土著作家 赛莉·摩根 《我的位置》 后殖民 文化身份 土著 传记小说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澳大利亚土著文学发展
9
作者 杜洪波 焦飏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8期328-329,共2页
土著文学深深扎根与土著民族的生活,和其他文化一样,代表和传播着土著名族的文化和精神,土著作家们也深刻意识到他们是代表土著民族,促进自己民族文化的先驱者。本文讨论了澳大利亚土著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近代土著文学的形式和主要... 土著文学深深扎根与土著民族的生活,和其他文化一样,代表和传播着土著名族的文化和精神,土著作家们也深刻意识到他们是代表土著民族,促进自己民族文化的先驱者。本文讨论了澳大利亚土著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近代土著文学的形式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揭示了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作为扎根澳洲文学的一部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土著文学 发展史 土著作家 作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茶园土壤pH对其土著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 被引量:48
10
作者 王世强 胡长玉 +4 位作者 程东华 廖万有 李娜 陈玲 房江育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0,共5页
茶园酸性土壤按其重量1.4%的比例施用石灰,能使土壤pH值从4.1提高到6.88;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能提高近百倍,适于酸性环境的真菌数量略低于不施用石灰的对照组;酸性土壤经pH调节后,土壤pH值在前45天呈缓慢下降趋势,随后有所升高;细菌... 茶园酸性土壤按其重量1.4%的比例施用石灰,能使土壤pH值从4.1提高到6.88;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能提高近百倍,适于酸性环境的真菌数量略低于不施用石灰的对照组;酸性土壤经pH调节后,土壤pH值在前45天呈缓慢下降趋势,随后有所升高;细菌各类生理群数量在pH调节后前期呈快速上升变化,经过20~30天稳定期后,开始下降;调节茶园酸性土壤的pH是提高茶园土壤土著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酸性调节 土著微生物 石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草胺及铜离子复合施用对黑土农田生态系统土著微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惠文 张倩茹 +1 位作者 周启星 张成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乙草胺、铜离子及其复合物在施加12d内对黑土农田生态系统中土著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其土壤生物学特性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独施加乙草胺或铜离子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以及作物生长有...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乙草胺、铜离子及其复合物在施加12d内对黑土农田生态系统中土著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其土壤生物学特性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独施加乙草胺或铜离子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以及作物生长有益微生物类群———自生固氮菌、矿化磷细菌及硅酸盐细菌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这种毒性效应尤以第6d最为显著。单独施加乙草胺或铜离子可使供试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明显提高,第9d时,乙草胺和铜离子处理土壤中真菌数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0.87倍和3.01倍。乙草胺和铜离子的复合施加在前6d对土壤中所有被检测微生物种群的毒性均比其相应的单因子的毒性强,表现出明显的乙草胺-铜离子协同毒性效应。乙草胺对供试土壤的呼吸强度和脱氢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刺激效应。铜离子在前6d刺激供试土壤呼吸强度增强,从第9d开始抑制供试土壤的呼吸强度;而铜离子在处理过程中对土壤脱氢酶活性却表现为强烈的抑制效应。当乙草胺和铜离子复合施加时,对供试土壤的呼吸强度和脱氢酶活性的作用随作用时间呈现不同作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铜离子 黑土农田 生态系统 土著微生物 急性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废弃地重金属含量及3种土著先锋植物吸收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沈洽金 刘德良 +2 位作者 郭宇翔 李睿 袁硕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34-138,共5页
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对广东梅州明山煤矿总厂附近的能发矿堆积场5个土壤采样点及3种土著先锋植物体内7种重金属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明山煤矿废弃地土壤土壤pH在2.87~6.16之间;(2)土壤镉含量为0.759~3.109mg/kg,超标严... 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对广东梅州明山煤矿总厂附近的能发矿堆积场5个土壤采样点及3种土著先锋植物体内7种重金属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明山煤矿废弃地土壤土壤pH在2.87~6.16之间;(2)土壤镉含量为0.759~3.109mg/kg,超标严重;铜含量为39.522~270.308 mg/kg,存在一定程度的铜污染,但污染不严重;锰含量为387.057~488.660 mg/kg,锰污染严重;但土壤镍、铅、锌、铬污染较轻或基本没有污染;(3)五节芒体内重金属含量最低,胜红蓟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小飞蓬介于两者之间;所测定的7种元素(镍、镉、铜、铅、锌、锰、铬)中,锰和锌在3种土著先锋植物体内的含量均较大,镉、铬的含量相对较小;(4)3种先锋植物间及植物根茎叶不同部位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转移能力是不同的,其中五节芒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弱而小飞蓬、胜红蓟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强,其中,小飞蓬、胜红蓟可认为是土壤镉的超富集植物;(5)胜红蓟对镍的转移系数最大,高达398.58%,而五节芒对镉的转移系数最小,仅43.53%;小飞蓬对镉的生物浓缩系数最大,高达3750.36%,胜红蓟对镉、铬的生物浓缩系数均达1 66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山煤矿 重金属元素 土著先锋植物 煤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化土壤中土著菌的石油烃降解潜力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震宇 赵建 +2 位作者 李锋民 Baoshan Xing 高冬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16-1421,共6页
自盐渍化地区(黄河三角洲)采集4种不同石油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从中筛选出高效降解石油烃的4个菌系和8个单菌株。分别以原油、柴油、烷烃和多环芳烃(PAHs)为底物进行培养,测定降解菌的生物量和降解率,研究其对不同底物的耐受浓度和降解... 自盐渍化地区(黄河三角洲)采集4种不同石油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从中筛选出高效降解石油烃的4个菌系和8个单菌株。分别以原油、柴油、烷烃和多环芳烃(PAHs)为底物进行培养,测定降解菌的生物量和降解率,研究其对不同底物的耐受浓度和降解潜力。结果表明,获得的石油烃降解菌为轻度嗜盐菌;不同菌株对不同底物的耐受浓度不同,混合菌系对不同底物的降解能力强于单菌株,对单一组分底物的降解优于复杂组分的底物;单菌株I-2、3、5、7能较好地降解PAHs并且对原油的降解能力高于柴油,单菌株I-1、4、6、8能够利用烷烃且对柴油的降解能力要比原油高;降解菌对柴油和原油的最高降解率分别可达78.4%和70.7%,对正十六烷和菲的生物降解率分别高达87.7%和88.1%,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中土著菌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生物修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石油污染 生物修复 土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内陆河土著鱼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国刚 冯晨光 +2 位作者 汤永涛 张仁意 赵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7,共6页
【目的】了解新疆土著鱼类资源现状,为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和2013年对新疆塔里木河、伊犁河和准噶尔三大内陆河水系土著鱼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共采集鱼类标本923尾,分属1目2科5属15种,均为中亚高山... 【目的】了解新疆土著鱼类资源现状,为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和2013年对新疆塔里木河、伊犁河和准噶尔三大内陆河水系土著鱼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共采集鱼类标本923尾,分属1目2科5属15种,均为中亚高山复合体的裂腹鱼和高原鳅.其中,塔里木河水系13种(8种特有),伊犁河6种(2种特有),而准噶尔水系仅有4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与历史记录相比,土著鱼类资源显著下降;2个优势种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us)和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分别占总渔获物数量的23.9%和16.0%)的体长、体质量明显减小,且未采集到扁吻鱼(Aspiorhynchs laticeps)和银色裂腹鱼(Schizothorax(Racoma)argentatus).【结论】新疆内陆河土著鱼类资源衰退主要是由气候持续干旱和人为干扰所致,并对此提出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鱼类 内陆河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土著仡佬族体质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培春 吴荣敏 +3 位作者 浦洪琴 庞祖荫 唐军 覃丽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8-563,共6页
关键词 仡佬族 体质特征 苗族 人口 中国 少数民族 自治 土著 贵州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PGPR对豇豆苗期生长及土著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康贻军 沈敏 +1 位作者 王欢莉 赵庆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37-1543,共7页
以扬豇40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根际促生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RA6和Bacillus pumilus WP8对豇豆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作用,评价浸种及拌土处理的差异,揭示一段时间内,两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对土著细菌群落... 以扬豇40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根际促生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RA6和Bacillus pumilus WP8对豇豆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作用,评价浸种及拌土处理的差异,揭示一段时间内,两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对土著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GPR对豇豆的促生作用因接种方式、接种量的不同而不同。WP8、RA6浸种处理的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4.29%和9.52%(P<0.05);15 d时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提高14.39%和10.40%(P<0.05);茎叶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9.69%和17.71%(P<0.05)。WP8、RA6低剂量拌土处理(104cfu·g-1soil,以下简作"低拌处理")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WP8、RA6中剂量拌土处理(106cfu·g-1soil,以下简作"中拌处理")出苗率和株高均比对照提高,但未达显著差异(P>0.05);茎叶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2.71%和18.59%(P<0.05)。WP8、RA6高剂量拌土处理(108cfu·g-1soil,以下简作"高拌处理")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9.52%和14.29%(P<0.05);15 d时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提高6.37%和7.64%(P<0.05);茎叶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7.37%和20.43%(P<0.05)。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在15 d和45 d时,除WP8浸种处理外,其余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对照均已发生明显变化,随时间推延,RA6菌株在土壤中优势地位更趋明显,表现在45 d时仍可明显检测到;WP8在土壤中存活时间不长,但拌土处理改变了土著细菌的群落结构。推测WP8的促生作用很可能与土著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豇豆 土著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修复强化措施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滕应 骆永明 +1 位作者 李振高 邹德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5-651,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不同C源、C/N比、水分及通透性为调控因子,对多氯联苯(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中,在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加入淀粉、葡萄糖和琥珀酸...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不同C源、C/N比、水分及通透性为调控因子,对多氯联苯(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中,在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加入淀粉、葡萄糖和琥珀酸钠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菌和真菌数量,从而促进土壤中PCBs的土著微生物降解。不同种类的C源对PCBs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降解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且其降解效果与C源的施用剂量密切相关。当淀粉加入量为C1.0g/kg土时,土壤中PCBs的降解效果较好,而葡萄糖和琥珀酸钠加入量为C0.2g/kg土时,PCBs的降解效果明显。土壤C/N比为10:1的处理效果优于C/N比为25:1和40:1。土壤人为翻动有利于PCBs污染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提高土著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促进土壤中PCBs的自然降解。这为进一步探讨加速土壤中PCBs降解的最适条件和研发POP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污染土壤 土著微生物 微生物修复 强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名录文献考究及检索表的编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智超 姜作发 +3 位作者 张长征 韩传信 王能志 白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对塔里木流域土著鱼类相关文献的考究,整理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15种,其中裂腹鱼亚科5属9种,条鳅亚科1属6种。为了对野外考察及土著鱼类鉴定提供方便,在借鉴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鱼类标本的观察,编制了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两个... 通过对塔里木流域土著鱼类相关文献的考究,整理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15种,其中裂腹鱼亚科5属9种,条鳅亚科1属6种。为了对野外考察及土著鱼类鉴定提供方便,在借鉴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鱼类标本的观察,编制了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两个类群的平行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土著鱼类 名录 平行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著微生物-玉米对Cr污染的联合修复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孟庆恒 刘文静 赵东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70-1873,共4页
以从铬矿渣堆放区土壤分离到的土著微生物为试验菌群,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法,检测Cr(Ⅵ)浓度变化,筛选出4株对Cr(Ⅵ)的清除率大于50%的土著菌株,并设定为联合修复的微生物元素,与玉米幼苗作组合,对Cr进行微生物-植物联合清除试验。结... 以从铬矿渣堆放区土壤分离到的土著微生物为试验菌群,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法,检测Cr(Ⅵ)浓度变化,筛选出4株对Cr(Ⅵ)的清除率大于50%的土著菌株,并设定为联合修复的微生物元素,与玉米幼苗作组合,对Cr进行微生物-植物联合清除试验。结果表明,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降低培养液中Cr(Ⅵ)浓度的效果,实验条件下的清除率可达70%;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土著微生物的存在,还可以明显提高玉米种子萌发率,提高幅度高出对照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微生物 玉米 联合修复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上游水域土著鱼类组成及体重与可量性状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小冬 朱浩 +6 位作者 顾兆俊 吴宗凡 朱林 时旭 程果锋 车轩 刘兴国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47,共5页
为了解黄浦江上游河道水域中的土著鱼类种类结构及体重与可量性状关系,2013年3月—5月在黄浦江上游河道中对土著鱼类进行了调查分析。测定全长、体长、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体高、尾长、尾柄长、尾柄高等10个形态学可量性状指标... 为了解黄浦江上游河道水域中的土著鱼类种类结构及体重与可量性状关系,2013年3月—5月在黄浦江上游河道中对土著鱼类进行了调查分析。测定全长、体长、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体高、尾长、尾柄长、尾柄高等10个形态学可量性状指标以及体重,并利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回归拟合了体重与形态学可量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共捕获鲤形目、鲈形目和鲇形目3个目中的鲤科(Cyprinidae)、鲿科(Bagridae)、鳢科(Channidae)、塘鳢科(Eleotridae)等4科12属14种土著鱼类。黄浦江上游河道中捕获的鱼类种类相对较少;除了棒花鱼种群拟合度不高(R^2接近0.7)外,其它几种鱼类的体重与形态学可量性状的拟合度均很高(R^2>0.9),拟合方程可以作为本水域土著鱼类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的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 土著鱼类 种群 可量性状 拟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