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土石流监测及警戒系统之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明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9-242,共4页
台湾因降雨量大、地形坡度陡峻、地质构造脆弱、地震规模大,因此在坡面及河道上常有大量松散土石堆积,加上山坡地土地的大量开发,造成许多山坡地成为崩塌及土石流发生的敏感地区。针对台湾土石流监测及警戒系统的发展作一综合性的介绍。
关键词 土石流 土石流监测 土石流警戒 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子坝对土石流之防治效率 被引量:5
2
作者 连惠邦 柴钫武 柯志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52-58,共7页
梳子坝是一种透过性坝体 ,可以有效地防止土石流之危害。因此 ,本研究经由土石流通过梳子坝的质量守恒定律和渠槽试验 ,分别建立土砂流出率、泥砂体积浓度比及贮砂率等三种主要的效率参数 ,作为评估梳子坝防治土石流之效率 ,并据以发展... 梳子坝是一种透过性坝体 ,可以有效地防止土石流之危害。因此 ,本研究经由土石流通过梳子坝的质量守恒定律和渠槽试验 ,分别建立土砂流出率、泥砂体积浓度比及贮砂率等三种主要的效率参数 ,作为评估梳子坝防治土石流之效率 ,并据以发展出一种简单的设计模式 ,可以用来设计单一梳子坝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子坝 土石流 防治 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地区居民对土石流灾害认知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萧景楷 黄锦煌 李俊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41,共7页
在1999年“9.21”大地震之后,云林县古坑乡华山地区,因为豪大雨侵袭而造成土石流灾害。为防止灾害及促进农村发展,乃由政府部门投入数亿元设计风险管理与社区发展计划。以华山地区为例,列举出居民对土石流灾害的认知,以社区总体营造方... 在1999年“9.21”大地震之后,云林县古坑乡华山地区,因为豪大雨侵袭而造成土石流灾害。为防止灾害及促进农村发展,乃由政府部门投入数亿元设计风险管理与社区发展计划。以华山地区为例,列举出居民对土石流灾害的认知,以社区总体营造方式结合农村文化,成功地发展地区性的咖啡产业之过程。旨在探讨当地居民对于土石流灾害与灾后产业发展之认知,首先以因素分析、集群分析等多变量统计方法,分析居民对于土石流灾害成因和影响的认知,并利用社经因素来分析不同的认知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流灾害 因素分析 集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建设与土石流防治计划之间接效益评估——以华山地区为例
4
作者 萧景楷 李俊鸿 黄锦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8,91,共8页
为减少土石流对华山地区居民生命与财产的危害,并且发展农村经济,政府部门在该区实施土石流防治和农村建设计划。过去的相关研究显示,这些计划在维护居民生活品质、环境及农村文化等方面的效益大都被忽视,因而低估了整体的防治效益,也... 为减少土石流对华山地区居民生命与财产的危害,并且发展农村经济,政府部门在该区实施土石流防治和农村建设计划。过去的相关研究显示,这些计划在维护居民生活品质、环境及农村文化等方面的效益大都被忽视,因而低估了整体的防治效益,也使政府资源无法达到最有效率配置的境界。将在防治计划可使土石流风险降低的考量下,利用双界二元选择模型评估以个人愿付数额所表示的间接效益,并探讨该效益与土石流影响认知因素、土石流影响集群、社区认同集群与社经变量等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利用最小显著差异性检定探讨受访样本群组在间接效益评价上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流风险 间接效益 条件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茶部落自然环境与土砂灾害之探讨
5
作者 戴欣怡 许中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5-270,共6页
好茶部落位处台湾屏东县北端雾台乡南侧,紧邻高屏溪流域之支流隘寮南溪旁,2005-2007年接连遭逢台风暴雨使得部落周边遭受严重之崩塌、土石流与洪水等灾害。研究则以好茶部落历史灾害、环境地质、致灾情形、肇灾原因与河道蜿蜒变化。研... 好茶部落位处台湾屏东县北端雾台乡南侧,紧邻高屏溪流域之支流隘寮南溪旁,2005-2007年接连遭逢台风暴雨使得部落周边遭受严重之崩塌、土石流与洪水等灾害。研究则以好茶部落历史灾害、环境地质、致灾情形、肇灾原因与河道蜿蜒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好茶部落周围灾害成因主要为降雨量过大、环境地质条件不佳与排水系统不良外,原河道宽度不足与河道主深槽差异致使河道纵横向刷深扩大,以及部落位处河阶堆积层,住户距河道及边坡之缓冲距离不足等因素有关。又因近年之雨季降雨量均超过年平均降雨量,致使好茶部落周边地质条件变得较为软弱,更易发生冲蚀崩塌灾害。隘寮南溪河道变迁亦为造成好茶部落酿灾因素之一;自集水区上游往下游运移之土砂,不仅抬高溪床,河道束缩段与河道蜿蜒处因洪流冲刷,使河道变迁与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土石流 河道淤积 环境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分选速度与土体温度之关系
6
作者 曾森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着重于从事同一堆积材料试体在不同温度下受振荡之上升速度的变化试验 ,采用粒径 3.9m m之百丽珠做为堆积材 ,底层堆积高度 (Hd 分别为 4 ,8,12 ,18cm共 4种高度 ,于放置同粒径不同颜色之百丽珠做为追迹珠后 ,上层堆积厚度 (Hu )为 2 c... 着重于从事同一堆积材料试体在不同温度下受振荡之上升速度的变化试验 ,采用粒径 3.9m m之百丽珠做为堆积材 ,底层堆积高度 (Hd 分别为 4 ,8,12 ,18cm共 4种高度 ,于放置同粒径不同颜色之百丽珠做为追迹珠后 ,上层堆积厚度 (Hu )为 2 cm ,试体初始温度 t设定为 2 0 ,2 1,2 2 ,2 3,2 4 ,2 5,2 6,2 7,2 8,2 9,30 ,31℃等 12种温度一共 4 8种处理。每一处理 5重复试验得一追迹珠上升 2 cm所需时间 (T )与试体温度 (t)之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颗粒 土石流 分选速度 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金矿特高台阶排土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献华 《矿业快报》 2004年第8期9-11,共3页
针对紫金山单台阶排土爆发泥石流工程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 ,计算出泥石流产生的特征参数 ,从而有效地实施了拦截工程 ,使得该排土场安全处于可控状态之中 ,节省了大量排岩运输费用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场泥石流 石流参数 拦截工程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灾地变与防灾减灾——从台湾“9·21”大地震说起 被引量:3
8
作者 颜正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2-6,共5页
台湾因受板块挤压 ,以致岩石破碎、地质脆弱且坡度陡峻、表层岩层土砂堆积不易稳定 ,顺向崩积层及断层带等地质不佳因素 ,加以地震频仍 ,山崩、地滑、土石流等灾害不断。 1999年 9月 2 1日凌晨 1时 47分 12 .6秒 ,以集集地区为震央 ,发... 台湾因受板块挤压 ,以致岩石破碎、地质脆弱且坡度陡峻、表层岩层土砂堆积不易稳定 ,顺向崩积层及断层带等地质不佳因素 ,加以地震频仍 ,山崩、地滑、土石流等灾害不断。 1999年 9月 2 1日凌晨 1时 47分 12 .6秒 ,以集集地区为震央 ,发生芮氏震度规模为 7.3级之台湾百年大地震 ,天灾地裂 ,天摇地动 ,山河变貌 ,残垣断壁 ,死逾2 0 0 0人 ,伤逾万人 ,房屋倾倒者近 2万栋 ,造成严重灾害。虽然地质骤然大规模断层滑动无法预知 ,此即大自然存在之不确定 ,但可确定者为调查断层之确实位置及撤离断层 ,或为可能减少灾难之方法。灾害防治之基本原则为预防、避开、缓冲、替代、限制、监测、维护等 ,亦即防灾减灾之基本方法 ,注动其原则与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浅层地震 壤液化 土石流 地滑 地震 防灾 减灾 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discussion of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using rock terracing to limit soil erosion in Guizhou Province
9
作者 杰克.麦孔其 马焕成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7,83,共7页
The construction of stone terraces to minimise soil erosion is common throughout Guizhou. This technique, however, has high inherent risk. Stone terraces are usually much higher than those with earth risers. While th... The construction of stone terraces to minimise soil erosion is common throughout Guizhou. This technique, however, has high inherent risk. Stone terraces are usually much higher than those with earth risers. While they trap a greater thickness of soil on the slope they increase the risk of slope failures, reduce moisture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 to plants, and thin more soil up slope. The stone risers also threaten long-term productivity. When a riser collapses debris is deposited over the terrace below making farming difficult. These breaches in the terrace focus surface runoff leading to gully formation and increased sediment transport down slope. Artificial drainage systems, oft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erracing, compound the risk. These channels prevent precipitation from soaking into the soil. This limits groundwater and soil moisture recharge which reduces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for crops and the length of the growing season. The rapid drainage of water from the slope reduces the time of concentration of the catchment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flood activity. Floods are caused by smaller rainstorm events. They arrive faster and peak quicker and higher than before the channels were constructed. Engineering solutions to soil erosion must therefore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d are not as a substitute for, good l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urthermore, despite changes in land use practic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here is a maximum amount of production that can be obtained from this land on a sustainable b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erosion Reafforestation TERRACING Sustainability LANDSLID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