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蚯蚓粪对酸性稻作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薇 荣飞龙 +3 位作者 朱洪妤 曹放波 陈佳娜 陈法霖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5-623,共9页
为探索蚯蚓粪在改善酸性稻田生产力应用中的潜力,选择不同水稻品种(深两优5814和准两优608)开展蚯蚓粪添加(纯土壤对照,80%土壤+20%蚯蚓粪)的盆栽试验,分析蚯蚓粪添加对抽穗和收获期稻作土壤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两品种两... 为探索蚯蚓粪在改善酸性稻田生产力应用中的潜力,选择不同水稻品种(深两优5814和准两优608)开展蚯蚓粪添加(纯土壤对照,80%土壤+20%蚯蚓粪)的盆栽试验,分析蚯蚓粪添加对抽穗和收获期稻作土壤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两品种两时期的表现,与纯土壤对照相比,添加蚯蚓粪后土壤pH值平均由5.87提升至7.48;蚯蚓粪添加显著提高两品种抽穗期土壤总氮、硝态氮、总磷、总钾及收获期硝态氮含量,深两优5814抽穗期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准两优608收获期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与对照相比,添加蚯蚓粪后,两品种两时期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下降,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上升;深两优5814两时期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另外,添加蚯蚓粪显著增加深两优5814抽穗期土壤脲酶和收获期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准两优608收获期土壤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准两优608抽穗期土壤脲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pH值及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添加蚯蚓粪可降低酸性稻作土壤的酸度,调控碳、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进而提高土壤肥力。本研究结果为蚯蚓粪在酸性稻作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水稻 壤肥力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的基本特性及本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仲轩 廖栋 +3 位作者 钱建固 王剑锋 王睿 郭宁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107,共20页
土是土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天然材料,其基本特性及本构关系是土力学及岩土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文中对土的一些重要基本特性,如压硬性、状态相关性、剪胀性、各向异性、结构性的试验观察规律及相关模拟手段进行论述。重点介绍最... 土是土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天然材料,其基本特性及本构关系是土力学及岩土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文中对土的一些重要基本特性,如压硬性、状态相关性、剪胀性、各向异性、结构性的试验观察规律及相关模拟手段进行论述。重点介绍最新的一些试验技术及离散元方法在土体特性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对本构模型构建的启示。最后以剑桥模型、状态相关模型、边界面模型、亚塑性模型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本构模型等为例,介绍现有一些重要的本构模型框架及其适用性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特性 本构关系 内结构 模型框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数阶微分形式在盐渍土电导率高光谱反演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凤玺 滕祥帅 +1 位作者 郝君明 王立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281,共10页
近年来,部分学者将分数阶微分理论应用到盐渍土电导率高光谱反演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然而,已有研究多采用Grünwald-Letnikov分数阶微分定义形式,对于Riemann-Liouville、Caputo分数阶微分定义形式的应用研究较少,Riemann-Lio... 近年来,部分学者将分数阶微分理论应用到盐渍土电导率高光谱反演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然而,已有研究多采用Grünwald-Letnikov分数阶微分定义形式,对于Riemann-Liouville、Caputo分数阶微分定义形式的应用研究较少,Riemann-Liouville、Caputo分数阶微分定义形式在盐渍土电导率高光谱反演中的适用性尚不明确。基于实测土壤电导率和高光谱数据,考虑常见的Grünwald-Letnikov、Riemann-Liouville和Caputo三类分数阶微分定义形式,通过软件编程实现Grünwald-Letnikov、Riemann-Liouville、Caputo分数阶微分处理函数,比较分析了不同分数阶微分定义形式下,土样高光谱数据在同阶微分处理后的差异性以及随阶数增加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样光谱反射率曲线在不同分数阶微分定义形式下,同阶微分处理后表现出较大差异;在0.1~1阶范围内,随微分阶数的增加,Grünwald-Letnikov、Riemann-Liouville、Caputo分数阶微分处理后高度变异波段数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当微分阶数趋于1时,光谱反射率微分值逐渐降低且向0值逼近,波动范围逐渐减小,而光谱数据的变异性却随着波动范围的减小而增强;Grünwald-Letnikov分数阶微分处理在0.6、0.7阶相关系数提升9.5%、6.7%,Riemann-Liouville和Caputo分数阶微分处理后,相关系数分别在0.8~0.9阶、0.7~0.9阶提升1%左右。该研究为高光谱数据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为更好的将分数阶微分理论应用到土壤盐渍化遥感反演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 电导率 光谱反射率 分数阶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处理下黑麦草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碳氮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小梅 邢锦城 +5 位作者 洪立洲 王建红 刘冲 董静 孙果丽 何苏南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为揭示不同施氮处理下黑麦草作绿肥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0、90、150、210、270 kg·hm^(-2)施氮量(依次简记为CK、LN1、LN2、LN3、LN4)下黑麦草翻压还田对土壤碳氮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揭示不同施氮处理下黑麦草作绿肥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0、90、150、210、270 kg·hm^(-2)施氮量(依次简记为CK、LN1、LN2、LN3、LN4)下黑麦草翻压还田对土壤碳氮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LN4处理最高,为64227 kg·hm^(-2),植株碳、氮含量均以LN2处理较高,各处理的植株碳氮比无显著差异。黑麦草翻压还田后,与不施氮的对照相比,施氮处理的土壤pH值显著(P<0.05)降低,水溶性盐总量、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升。各处理相比,LN2的微生物熵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菌群的相对丰度较高。各处理的土壤细菌香农(Shannon)指数和辛普森(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但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以LN2处理较高。总的来看,LN2处理下黑麦草翻压还田对降低滩涂盐渍土的pH值,提升土壤碳、氮含量,及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综合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盐渍 壤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磺酸钙对分散土水力-力学特性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飞 李佳超 +2 位作者 陈新炜 邓红艳 周红波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7,201,共9页
传统的土壤改性剂(如石灰、水泥、石膏和粉煤灰等)对土壤水力-力学特性有一定的改善,但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以一种生物环境友好型材料—木质素磺酸钙(以下简称木素)作为改性剂,开展了针孔试验、碎块试验、钠离子交换百分比试验、界... 传统的土壤改性剂(如石灰、水泥、石膏和粉煤灰等)对土壤水力-力学特性有一定的改善,但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以一种生物环境友好型材料—木质素磺酸钙(以下简称木素)作为改性剂,开展了针孔试验、碎块试验、钠离子交换百分比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接剪切试验、渗透试验和核磁孔隙度试验,研究了木素掺量、干密度、含水率对天然分散土的分散性和水力-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素掺量为3%和4%时,改性土样呈非分散性,且干密度越大,分散性越差;随着木素的掺入,土样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数降低;木素掺量为2%,对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及渗透性改善效果最好,而木素掺量过大时,土样的水力-力学特性变差;T_(2)谱呈现双峰结构,随着木素掺量的增加,主峰逐渐向右移动,土样的小孔隙孔径变大,大孔径孔隙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性 木质素磺酸钙 改性 水力-力学特性 孔隙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陕北煤矿区不同宽度的采动地裂缝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世杰 阮豪 +4 位作者 王双明 陈宝灯 李源红 刘露 张家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95,共14页
采动地裂缝作为黄河中游陕北煤矿区显著且最具代表性的采动损害形式,引发的水土流失效应已经不容忽视。为研究采动地裂缝发育对周围土壤抗冲性的影响,选取陕北柠条塔北翼采动地裂缝发育区内宽度为0~10、10~20、20~30 cm的采动地裂缝作... 采动地裂缝作为黄河中游陕北煤矿区显著且最具代表性的采动损害形式,引发的水土流失效应已经不容忽视。为研究采动地裂缝发育对周围土壤抗冲性的影响,选取陕北柠条塔北翼采动地裂缝发育区内宽度为0~10、10~20、20~30 cm的采动地裂缝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周边水平距离0~80 cm的表层土壤,测定土壤机械组成、>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等5个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土壤抗冲性影响因子和土壤抗冲系数,揭示采动地裂缝周围土壤理化特性指标及抗冲系数的变化规律,构建陕北采动地裂缝发育区表层土壤抗冲系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动地裂缝周围表层土壤在冲刷作用下产生的泥沙流失量会随冲刷时间的增加呈现“速增(0~1 min)、缓增(1~3 min)、稳持(3~10 min)”3阶段的变化过程,冲刷产生的泥沙流失量主要来自于3 min以内,其贡献率超过90%;采动地裂缝会产生大幅降低周围表层土壤抗冲性的效应,最大降幅为32.1%,且采动地裂缝宽度越大,越靠近地裂缝,该效应越明显;土壤抗冲系数与砂粒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黏粒、>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砂粒、有机质、>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可作为陕北采动地裂缝发育区土壤抗冲性的主控因素;以采动地裂缝宽度、距裂缝水平距离为变量,构建了采动地裂缝发育区表层土壤抗冲系数预测模型,计算发现当水平距离超过158 cm时,采动地裂缝对周围表层土壤抗冲性的影响基本消失,其可作为陕北采动地裂缝发育区土壤水蚀性防控的靶向区域。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中游陕北矿区水土流失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地裂缝 壤抗冲性 壤侵蚀 原状 陕北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冻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旭升 周浩 +3 位作者 路建国 晏忠瑞 刘凤云 杨乾承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3-1565,共13页
盐渍冻土与混凝土接触界面的力学特性对寒旱区道路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揭示多因素作用下盐渍冻土-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学模型探究了接触面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和剪切强度变化规律。开展了补水... 盐渍冻土与混凝土接触界面的力学特性对寒旱区道路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揭示多因素作用下盐渍冻土-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学模型探究了接触面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和剪切强度变化规律。开展了补水和不补水、冻融循环方式(单向和整体冻融循环)、冻融循环次数(0次、5次、10次、20次)、含盐量(0、0.5%、1%、2%、3%、4%)、含盐类型(NaCl和Na_(2)SO_(4))、剪切温度(-2℃、-5℃、-10℃)等条件下的盐渍冻土-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基于龚帕兹模型拟合了接触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并运用灰色相关理论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接触面剪切强度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方式对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但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接触面抗剪强度均逐渐降低。接触面抗剪强度随着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含盐量超过2%时,硫酸钠和氯化钠冻土接触面抗剪强度呈现相反变化规律,其中硫酸钠冻土接触面强度增大。当温度降至-5℃及更低温度后,补水条件对接触面抗剪强度起增强作用。龚帕兹模型与盐渍冻土-混凝土接触面的应力位移关系吻合较好,可用于评价寒旱盐渍土区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特性。由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排序为:含水率>剪切温度>冻融循环次数>氯化钠含盐量>硫酸钠含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盐渍 直剪试验 接触面 冻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红砂岩土的高效粒径范围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关宏信 郑天一 +4 位作者 张海翔 杨飞 杨海荣 潘旺 李慧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8-387,共10页
为了更高效地提升生物酶对红砂岩土的固化效果,本文优化了室内试验的制件过程,即将红砂岩土筛分出目标粒径范围,并将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目标粒径范围(P≤2.36、P 2.36~4.75、P≥4.75)的红砂岩土体,对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土试件进行... 为了更高效地提升生物酶对红砂岩土的固化效果,本文优化了室内试验的制件过程,即将红砂岩土筛分出目标粒径范围,并将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目标粒径范围(P≤2.36、P 2.36~4.75、P≥4.75)的红砂岩土体,对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土试件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静态压缩弹性模量、劈裂强度和抗冲刷性能试验。此外,为进一步研究生物酶固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对粒径0.075 mm以下颗粒质量占粒径2.36 mm及以下颗粒总质量不同比例的土体开展了SEM表征,结果表明,粒径2.36 mm以下是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的高效粒径范围,与常规掺入生物酶的制件工艺相比,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红砂岩土的高效粒径范围可以进一步提升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以及静态压缩弹性模量,并大幅降低冲刷引起的质量损失。微观试验结果表明,黏土物质含量会显著影响生物酶固化效果,且0.075 mm以下土体占比对土体表面形貌影响明显,建议将生物酶应用于固化红砂岩土时改进其施工工艺,使生物酶只用于粒径2.36 mm以下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红砂岩 底基层 粒径范围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加固软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加瑞 楚振兴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0-500,共11页
地质聚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有可能大量取代水泥的绿色胶凝材料。本文综述了地质聚合物在软土加固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介绍了目前用于软土加固的地质聚合物前驱体和激发剂;归纳了地质聚合物加固软土的原理和机理;根据室内单元试验结果... 地质聚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有可能大量取代水泥的绿色胶凝材料。本文综述了地质聚合物在软土加固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介绍了目前用于软土加固的地质聚合物前驱体和激发剂;归纳了地质聚合物加固软土的原理和机理;根据室内单元试验结果分析了地质聚合物固化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讨论了地质聚合物固化土的渗透性和耐久性;总结了地质聚合物加固软土的环境影响和工程应用。与水泥固化土相比,在相同掺量下地质聚合物固化土的力学性能更好,且其CO_(2)排放量较低,因此地质聚合物可以替代水泥用于加固软土。将来可进一步研发性能更好的地质聚合物前驱体及绿色激发剂,并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地质聚合物固化土的宏微观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加固软 地聚物固化 前驱体 激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聚丙烯纤维改良膨胀土的强度及裂隙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桂元 王浩鹏 +2 位作者 邓杰 刘星 杨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4-1086,共13页
为探究在路基工程中应用水玻璃−聚丙烯纤维复合改良膨胀土的效果,将质量比为0、0.5%、1.0%、1.5%、2.5%的水玻璃和0、0.1%、0.2%、0.3%、0.4%、0.5%的聚丙烯纤维掺入膨胀土内。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干湿循环直剪试验、裂隙试验和扫... 为探究在路基工程中应用水玻璃−聚丙烯纤维复合改良膨胀土的效果,将质量比为0、0.5%、1.0%、1.5%、2.5%的水玻璃和0、0.1%、0.2%、0.3%、0.4%、0.5%的聚丙烯纤维掺入膨胀土内。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干湿循环直剪试验、裂隙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electron Microscope,SEM)微观试验,研究改良膨胀土的强度及裂隙特性。使用IPP软件对裂隙图像进行处理,探究改良膨胀土的裂隙发育趋势,并结合SEM微观试验,分析水玻璃和聚丙烯纤维在改良膨胀土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膨胀土强度和裂隙特性的改进机理。结果表明,水玻璃和聚丙烯纤维均能增强膨胀土的强度,两者复合后土体强度达到峰值且裂隙抑制效果最佳,其最佳配比为水玻璃1%、聚丙烯纤维0.4%。同时,经过1~5次干湿循环后,复合改良土的抗剪强度明显大于素膨胀土,抵抗干湿循环的能力显著。其次,在干湿循环过程中,膨胀土的裂隙发育最快,出现贯穿土体的大裂隙;水玻璃改良土的裂隙发育密集,将土体分割成多个区域;复合改良土裂隙发育程度小且发育缓慢。通过对膨胀土的裂隙面积率、裂隙数目、裂隙平均宽度和裂隙总长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不同循环次数和单次脱湿过程中的裂隙形态变化,推测出土体的裂隙发育轨迹。最后,通过对SEM图像及裂隙发育图的分析,阐明了裂隙产生的原因,揭示了水玻璃、聚丙烯纤维联合改良膨胀土的内在机理。聚丙烯纤维与水玻璃在土体中生成的硅酸凝胶黏结膜穿插在一起,和土颗粒三者形成纤维硅酸凝胶黏结体系,增加了土颗粒之间的黏结强度,减少了孔隙的连通,从而抑制了裂隙的产生和扩散。研究结果为土体改良技术的选择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 水玻璃 聚丙烯纤维 干湿循环 裂隙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改性膨胀土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波 李浩洋 +3 位作者 童军 王卫 查恒 夏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1,共6页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指数均低于素膨胀土,其中50%(质量百分比)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液限较素膨胀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塑性指数下降了20.3;改性土的膨胀率均低于素膨胀土,50%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自由膨胀率较素膨胀土下降了36个百分点,无荷膨胀率下降了5.12个百分点;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改性土的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黏聚力逐渐降低;磷石膏的掺入导致改性土的抗崩解能力下降,实际应用中要考虑添加其他胶凝材料。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膨胀土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 磷石膏 资源化利用 工程特性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不排水计算理论与方法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二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共29页
饱和土不排水强度及变形计算是岩土工程中颇具难度的复杂课题,至今业内对其多方面的问题仍存争议。结合笔者多年的相关学习研究,对此课题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探究。首先讨论了饱和土不排水计算的总应力法与有效应力法及各自的局限,并从... 饱和土不排水强度及变形计算是岩土工程中颇具难度的复杂课题,至今业内对其多方面的问题仍存争议。结合笔者多年的相关学习研究,对此课题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探究。首先讨论了饱和土不排水计算的总应力法与有效应力法及各自的局限,并从有限元基本方程阐述了孔隙水压的处理,指出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均应注意区分两类孔隙水压和两种总应力,即“土水分算”。随后,审视了Skempton-Henkel超静水压计算公式对不同应力路径的计算准确性,将它与MC强度准则相结合构建了饱和土不排水强度模型,对等向固结与不等向固结下饱和土不排水强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可为实际工程计算中强度参数选取提供参考。建议实际不排水计算采用广义Tresca强度准则,针对采用MC强度准则按有效应力法进行不排水计算会有较大误差的问题,除指出应直接输入不排水强度外,还给出一种采用等代强度参数的处理方法。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剖析了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CU指标)的缺陷,指出仅当土中总应力路径与测定CU指标的试验中相同时,用此指标直接计算才能给出准确的结果,特别是对地基承载力问题直接用此指标计算会给出严重偏危险的结果。还对基坑工程中主动、被动土水压力采用CU指标并土水合算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了合理计算方法及相应公式;对发生不排水极限土压时的滑移面倾角这一业内多人深感困惑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饱和地基承载力及短期沉降计算,剖析了业内现行方法的问题,在深入解读有关因素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给出新的计算方法。所给承载力计算公式,可较准确统一计算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的承载力,能更好保证设计的安全经济;所给沉降计算新方法能较准确计算饱和地基的短期沉降,对地基的排水沉降也可望取得较好结果,值得进一步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性 不排水强度 超静水压 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 地基承载力 地基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数群决策的土石坝施工期度汛方案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莉莉 衣建妮 +3 位作者 李巍 李松涛 张雪婧 段舒予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56,共5页
土石坝施工期抵御洪水能力不足,度汛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风险与成本,但针对土石坝施工期度汛方案的安全风险与成本协同控制的研究相对缺乏。同时,多目标协同控制中评价指标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单一专家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把握程度... 土石坝施工期抵御洪水能力不足,度汛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风险与成本,但针对土石坝施工期度汛方案的安全风险与成本协同控制的研究相对缺乏。同时,多目标协同控制中评价指标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单一专家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把握程度不同,难以准确赋值。因此,采用多位专家以区间数形式对评价指标赋值,通过最小化专家赋值之间的距离构建专家群体意见协商模型,将多位专家区间数赋值转化为综合所有专家意见的一个实数,建立土石坝施工期度汛方案的安全风险与成本评价模型。以前坪水库为例,对7种度汛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了前坪水库施工,实现了安全风险与成本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价 施工期 石坝 区间数 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冲刷作用下海上基础的固化土防护效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管友海 梁开新 +4 位作者 杨照辉 刘少健 吕环宇 赵茹 赵猛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开展固化土对海上基础防护效率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FLOW-3D软件模拟48组不同流速下不同临界希尔兹数θ_(cr)、防护范围、防护高度工况,揭示了3种因素对固化土防护效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Origin软件拟合文中数据建立了θ_(cr)、... 开展固化土对海上基础防护效率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FLOW-3D软件模拟48组不同流速下不同临界希尔兹数θ_(cr)、防护范围、防护高度工况,揭示了3种因素对固化土防护效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Origin软件拟合文中数据建立了θ_(cr)、防护高度与最大冲刷深度、防护效率的函数预测模型,最后对边缘冲刷现象进行类比分析。研究表明:防护效率与θ_(cr)呈明显正相关关系,随着θ_(cr)增加,不同流速下的固化土冲刷深度均有效降低,且降低速度存在差异;固化土防护效率随着防护范围、防护高度的增加而提高,提高范围分别为8%~19%和28%~39%,防护范围为1.5D且不小于0.4 m高度的固化土最适宜;建立的幂函数、指数函数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结果;改变θ_(cr)对边缘冲刷深度影响不大,低流速冲刷下提高防护范围可以有效降低边缘冲刷,高流速冲刷下改变防护范围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海上基础 固化防护 数值模拟 防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主应力偏转的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分析
15
作者 张玲 林炜 +1 位作者 周帅 周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4-1073,共10页
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荷载传递的主要机理之一。基于Terzaghi土柱土拱模型,考虑小主应力偏转对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影响,假定应力偏转角随土拱高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且小主应力线轨迹为圆弧形,引入小主应力形状系数来表征同一深度处桩... 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荷载传递的主要机理之一。基于Terzaghi土柱土拱模型,考虑小主应力偏转对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影响,假定应力偏转角随土拱高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且小主应力线轨迹为圆弧形,引入小主应力形状系数来表征同一深度处桩间土平均竖向应力与滑移面竖向应力的关系;然后通过分析等沉面以下桩间土上方路堤填土单元体,建立竖向应力平衡方程,同时利用Winkler地基模型表征桩间土和桩,建立等沉面至桩底的桩-土位移协调方程,解得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的桩承式路堤土拱高度,以及随土拱高度变化的桩土应力比;最后,结合2个实际工程案例,对比本文方法计算值、实测值以及其他已有理论方法计算值,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路堤高度、桩土刚度比、桩间净距等参数变化时主应力偏转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考虑了主应力偏转,优化了滑移面应力分布;与传统Terzaghi法相比,本文方法土拱高度能随剪应力动态调整;桩土应力比与Terzaghi法趋势一致,但数值更低;桩土应力比和土拱高度随桩土刚度比和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桩土应力比随桩间净距的增大而减小,而土拱高度随桩间净距的增加而增大;3个影响因素中,桩间净距对桩土应力比和土拱高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路堤填土高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路堤 拱效应 主应力偏转 应力比 拱高度 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围压影响的间断级配散粒土潜蚀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越 李越 +4 位作者 许彬 杨牛虎 张斌 潘剑 尹朝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利用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系统,选用间断级配散粒土材料开展了潜蚀试验,探索了30、60、90 kPa围压条件下土体潜蚀规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细颗粒流失、体积变化及临界水力梯度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围压下,细颗粒易于流失... 利用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系统,选用间断级配散粒土材料开展了潜蚀试验,探索了30、60、90 kPa围压条件下土体潜蚀规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细颗粒流失、体积变化及临界水力梯度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围压下,细颗粒易于流失,导致土体孔隙连通性增强,渗流流速显著提高;而较大围压则压缩了土体孔隙,降低了渗透路径通畅性,使得渗透系数明显降低。在低水力梯度时渗流流速与水力梯度呈现非线性变化,但随水力梯度增大逐渐趋向线性,基本符合达西定律;围压增大导致土体潜蚀启动的临界水力梯度提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围压对不同阶段细颗粒流失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对细颗粒流失总量的影响不显著。较大围压下土体内部颗粒结合更紧密,试样的变形程度更小,而在30 kPa的低围压条件下,试样体积变化曲线呈明显的阶梯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 围压 潜蚀 累计涌砂量 体积变化量 临界水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加筋土挡土墙设计方法对比研究
17
作者 郭海强 李安洪 +2 位作者 肖卓琦 高柏松 王智猛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研究目的:传统加筋土挡墙存在变形不易控制等问题,在铁路领域应用较为慎重。为解决该问题,日本研发了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至今已在铁路工程领域应用206 km,没有出现损坏或过度变形的情况,且经受住了大地震考验。因此,探究中日加筋土挡... 研究目的:传统加筋土挡墙存在变形不易控制等问题,在铁路领域应用较为慎重。为解决该问题,日本研发了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至今已在铁路工程领域应用206 km,没有出现损坏或过度变形的情况,且经受住了大地震考验。因此,探究中日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的差异,对完善我国加筋土挡墙设计体系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结论:(1)中日标准在加筋土挡墙的填土设计指标、筋材、破裂面及土压力计算、稳定性检算以及筋材构造等五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五个方面的差异均会导致挡土墙筋材尺寸的设计结果不同;(2)在不考虑构造要求情况下,中国标准相较于日本标准设计的筋材尺寸偏小,结构偏于危险;在考虑构造要求情况下,中国标准相较于日本标准的筋材尺寸偏大,结构更加安全;(3)本研究结果可为国内设计人员全面了解中、日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的差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挡墙 设计方法 设计指标 压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机械性能参数测试土槽试验台优化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叶岩 程睿 +5 位作者 赵德春 祝天宇 蔡晓华 李占成 赵尔迪 李尧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7-223,共7页
为了提高土槽试验台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耕作机械性能参数测试土槽试验台。同时,对土槽试验台的车体定位部件、电路保护系统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优化。试验台采用无级调速45 kW变频电机驱动台车行进,能够实现空载运... 为了提高土槽试验台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耕作机械性能参数测试土槽试验台。同时,对土槽试验台的车体定位部件、电路保护系统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优化。试验台采用无级调速45 kW变频电机驱动台车行进,能够实现空载运行速度0.3~12 km/h可调,被测耕作部件和整机横向与深度方向调整,测控软件可对土槽试验台的行进速度、动力输出轴扭矩、转速、功率等试验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结果表明:样机试验所设计的理论速度与实际平均速度有差异,平均速度绝对误差在0.2 km/h以内,平均测速相对误差小于2%,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驱动轮打滑和导向轮摩擦等。试验过程中,土槽试验台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转,各项性能参数能够稳定、快速采集。改进后的土槽试验台进一步提高了试验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保证了试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测试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能够达到设计优化目标,满足试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机械 试验台 优化设计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草种植利用对宁夏灌区盐渍化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李凤霞 王长军 +6 位作者 王占军 杜建民 郭永忠 沈婧丽 孙娇 母养秀 张永宏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2-1181,共10页
为了探究饲草种植利用对盐渍化土壤古菌的影响,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宁夏银北灌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玉米(Zea mays)、湖南稷子(Echinochloa crusgalli)4种饲草地0-20 cm盐渍化土壤的古菌群落结... 为了探究饲草种植利用对盐渍化土壤古菌的影响,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宁夏银北灌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玉米(Zea mays)、湖南稷子(Echinochloa crusgalli)4种饲草地0-20 cm盐渍化土壤的古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饲草地共检测到古菌物种297个OTUs,隶属于7个门7个纲15个目18个科75个属。4种饲草地土壤古菌总物种数和特有物种数表现为甜高粱>紫花苜蓿>玉米>湖南稷子。4种饲草地土壤古菌Simpson指数、Chao1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Ace指数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湖南稷子>甜高粱>玉米>紫花苜蓿,Simpson指数、Chao1和Ace指数在紫花苜蓿与湖南稷子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主要优势菌门有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51.50%)、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19.85%)和Thaumarchaeota(17.10%);优势菌属有硝酸候选菌属(Candidatus_Nitrosocosmicus)(5.50%)、盐碱球菌属(Halalkalicoccus)(4.78%)、硝基水杨酸菌属(Nitrosarchaeum)(6.73%)等。湖南稷子种植增加了硝酸候选菌属(7.77%)、硝基水杨酸菌属(17.26%)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7.91%)的相对丰度。高粱种植增加了土壤盐碱球菌属(15.47%)相对丰度,玉米种植增加了盐碱球菌属(3.28%)相对丰度。土壤全盐(TS)、有机质(OM)、全氮(TN)、速效氮(AN)、全磷(TP)是影响土壤古菌群落相对丰度主要的环境因子。因此,饲草种植利用对于促进盐渍化土壤质量提升、区域种植结构优化和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饲草 盐渍 宁夏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土中摩擦单桩和群桩的竖向振动特性研究
20
作者 曹小林 周凤玺 +2 位作者 戴国亮 梁玉旺 王立业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56-1864,共9页
为了研究多层土中摩擦单桩和群桩的竖向振动特性,开展了一系列的现场竖向桩基动力试验,并建立了多层土中摩擦单桩和群桩的竖向的计算模型,得到了单桩和群桩的动力响应的理论计算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得到了竖向动力荷载下的单桩和群桩的... 为了研究多层土中摩擦单桩和群桩的竖向振动特性,开展了一系列的现场竖向桩基动力试验,并建立了多层土中摩擦单桩和群桩的竖向的计算模型,得到了单桩和群桩的动力响应的理论计算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得到了竖向动力荷载下的单桩和群桩的位移振动曲线、桩头位移幅值、加速度振动曲线、动刚度和群桩效率系数,分析了群桩在振动过程中相互作用规律。将试验得到的桩头动力刚度、群桩动力效率系数与理论计算方法对比,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位移振动曲线、加速度振动曲线、群桩的桩头动力刚度和群桩动力效率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群桩在振动过程中桩与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群桩与单桩的桩头动力刚度不成倍数关系;桩与桩之间作用随着桩间距的增大、桩数的减小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 竖向振动 桩基础 振动特性 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