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原状黄土增湿过程中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被引量:
3
1
作者
金松丽
邢义川
+3 位作者
张爱军
蔡红
宋建正
孙黎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4-201,共8页
黄土增湿过程是黄土持水特性与增湿变形特性相互影响的过程。已有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主要描述土体的含水状态与吸力的相关关系,无法全面反映增湿过程中黄土的持水特性与变形特性。因此在固结仪上开展了新疆原状黄土的分级增湿试验研究,...
黄土增湿过程是黄土持水特性与增湿变形特性相互影响的过程。已有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主要描述土体的含水状态与吸力的相关关系,无法全面反映增湿过程中黄土的持水特性与变形特性。因此在固结仪上开展了新疆原状黄土的分级增湿试验研究,试验中引入能够全面反映土体含水状态和变形情况的“增湿水平”这一变量,并用增湿水平和吸力表征黄土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各竖向压力作用下增湿过程中,半常用对数坐标系下原状黄土增湿水平与吸力关系曲线形状相似,均明显的分为初期平缓段和陡降段两个阶段;竖向压力对增湿水平与吸力关系曲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初始吸力与陡降段斜率的不同,可以归一化为幂函数形式;为此建立了以增湿水平和吸力表征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其他地区黄土,验证了所建模型适用于原状黄土的初始含水率和吸力状态、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压缩状态,以及重塑黄土在压力作用下的增湿变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
土
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分级增湿试验
增湿
水
平
增湿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饱和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及模拟
被引量:
45
2
作者
陈东霞
龚晓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85-1891,共7页
土-水特征曲线是指基质吸力与含水率或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土-水特征及其相关数学模型可用于非饱和土性质如渗透系数和抗剪强度模型的建立。通常,土-水特征曲线仅有脱湿曲线。笔者详细讨论了初始含水率、干密度、竖向应力及干湿循环对脱...
土-水特征曲线是指基质吸力与含水率或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土-水特征及其相关数学模型可用于非饱和土性质如渗透系数和抗剪强度模型的建立。通常,土-水特征曲线仅有脱湿曲线。笔者详细讨论了初始含水率、干密度、竖向应力及干湿循环对脱湿曲线的影响。采用滤纸法测试了厦门地区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及滞回环。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对SWCC影响较小,最优含水率干侧试样SWCC的进气值小,滞回环小;湿侧试样的进气值大,滞回环大;最优含水率试样的滞回环居中。初始干密度对SWCC有显著影响,低干密度试样SWCC进气值小,脱湿速率快;高干密度试样SWCC进气值高,脱湿速率低。滞回环的大小随着初始干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不同竖向应力下SWCC变化较大。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加,进气值增大,脱湿速率减小,滞回环减小并趋于稳定。第1次干湿循环对SWCC影响最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进气值减小,滞回环减小并趋于稳定。由于残积砂质黏性土SWCC的过渡区和残余区不易区分,残余含水率难以确定,因此,提出5种剔除残余含水率参数的修正SWCC模型,计算分析得出,修正Gardner模型最适合厦门地区残积土的SWCC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吸力
土
-
水
特征
曲线
土
-
水
特征
曲线
模型
残积
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被引量:
168
3
作者
陈正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72,共72页
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开展了持久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果:在国内率先研制成非饱和土固结仪、直剪仪、渗气仪、标准三轴仪、温控三轴仪、多功能三轴仪和土工CT–三轴仪等一系列仪器设备,揭示了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水气运动规律...
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开展了持久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果:在国内率先研制成非饱和土固结仪、直剪仪、渗气仪、标准三轴仪、温控三轴仪、多功能三轴仪和土工CT–三轴仪等一系列仪器设备,揭示了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水气运动规律及变形、强度、屈服、水量变化、湿陷、湿胀、细观结构演化、温度效应等许多重要力学特性规律;构建了岩土力学的公理化理论体系与多种组合形式的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变量;提出了各向异性多孔介质的有效应力理论公式与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理论公式;建立了非饱和土、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的本构模型谱系(包括非线性、弹塑性、结构性损伤与热力耦合模型)与分别考虑密度、净平均应力和偏应力影响的广义土–水特征曲线模型谱系;创立了非饱和土三维固结理论及其固结模型谱系;自主研发了分析固结问题的系列软件,求得一维固结问题的解析解和二维固结问题的数值解,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应用研究成果解决了多项工程的疑难问题,表明所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为工程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
土
特殊
土
公理化体系
应力理论
固结理论
本构
模型
广义
土
-
水
特征
曲线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状黄土增湿过程中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被引量:
3
1
作者
金松丽
邢义川
张爱军
蔡红
宋建正
孙黎明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4-20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804607)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2018ZY09)~~
文摘
黄土增湿过程是黄土持水特性与增湿变形特性相互影响的过程。已有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主要描述土体的含水状态与吸力的相关关系,无法全面反映增湿过程中黄土的持水特性与变形特性。因此在固结仪上开展了新疆原状黄土的分级增湿试验研究,试验中引入能够全面反映土体含水状态和变形情况的“增湿水平”这一变量,并用增湿水平和吸力表征黄土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各竖向压力作用下增湿过程中,半常用对数坐标系下原状黄土增湿水平与吸力关系曲线形状相似,均明显的分为初期平缓段和陡降段两个阶段;竖向压力对增湿水平与吸力关系曲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初始吸力与陡降段斜率的不同,可以归一化为幂函数形式;为此建立了以增湿水平和吸力表征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其他地区黄土,验证了所建模型适用于原状黄土的初始含水率和吸力状态、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压缩状态,以及重塑黄土在压力作用下的增湿变形状态。
关键词
湿陷性黄
土
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分级增湿试验
增湿
水
平
增湿变形
Keywords
collapsible loess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stepped wetting tests
humidifying level
humidifying deformation
分类号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饱和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及模拟
被引量:
45
2
作者
陈东霞
龚晓南
机构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85-189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209180)
文摘
土-水特征曲线是指基质吸力与含水率或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土-水特征及其相关数学模型可用于非饱和土性质如渗透系数和抗剪强度模型的建立。通常,土-水特征曲线仅有脱湿曲线。笔者详细讨论了初始含水率、干密度、竖向应力及干湿循环对脱湿曲线的影响。采用滤纸法测试了厦门地区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及滞回环。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对SWCC影响较小,最优含水率干侧试样SWCC的进气值小,滞回环小;湿侧试样的进气值大,滞回环大;最优含水率试样的滞回环居中。初始干密度对SWCC有显著影响,低干密度试样SWCC进气值小,脱湿速率快;高干密度试样SWCC进气值高,脱湿速率低。滞回环的大小随着初始干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不同竖向应力下SWCC变化较大。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加,进气值增大,脱湿速率减小,滞回环减小并趋于稳定。第1次干湿循环对SWCC影响最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进气值减小,滞回环减小并趋于稳定。由于残积砂质黏性土SWCC的过渡区和残余区不易区分,残余含水率难以确定,因此,提出5种剔除残余含水率参数的修正SWCC模型,计算分析得出,修正Gardner模型最适合厦门地区残积土的SWCC建模。
关键词
基质吸力
土
-
水
特征
曲线
土
-
水
特征
曲线
模型
残积
土
Keywords
matric suction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
SWCC models
residual soil
分类号
TU449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被引量:
168
3
作者
陈正汉
机构
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72,共7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272072
59279390
+3 种基金
10372115
10672182
11072265
11272353)
文摘
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开展了持久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果:在国内率先研制成非饱和土固结仪、直剪仪、渗气仪、标准三轴仪、温控三轴仪、多功能三轴仪和土工CT–三轴仪等一系列仪器设备,揭示了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水气运动规律及变形、强度、屈服、水量变化、湿陷、湿胀、细观结构演化、温度效应等许多重要力学特性规律;构建了岩土力学的公理化理论体系与多种组合形式的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变量;提出了各向异性多孔介质的有效应力理论公式与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理论公式;建立了非饱和土、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的本构模型谱系(包括非线性、弹塑性、结构性损伤与热力耦合模型)与分别考虑密度、净平均应力和偏应力影响的广义土–水特征曲线模型谱系;创立了非饱和土三维固结理论及其固结模型谱系;自主研发了分析固结问题的系列软件,求得一维固结问题的解析解和二维固结问题的数值解,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应用研究成果解决了多项工程的疑难问题,表明所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为工程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非饱和
土
特殊
土
公理化体系
应力理论
固结理论
本构
模型
广义
土
-
水
特征
曲线
模型
Keywords
unsaturated soils
special soils
axiomaticsystem
stress theory
, consolidation theory, constitutivemodel
general models for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curve
分类号
TU44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原状黄土增湿过程中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金松丽
邢义川
张爱军
蔡红
宋建正
孙黎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非饱和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及模拟
陈东霞
龚晓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陈正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6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