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土族婚礼音乐交融研究
1
作者 石秋月 《民族艺术研究》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婚礼仪式作为各民族人民所共同拥有的重要人生仪礼,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传承、凝聚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经验,同时蕴含着大量增进文化认同的中华文化共有符号。土族婚礼音乐是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集大成者,不仅由多族源的历史因素与... 婚礼仪式作为各民族人民所共同拥有的重要人生仪礼,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传承、凝聚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经验,同时蕴含着大量增进文化认同的中华文化共有符号。土族婚礼音乐是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集大成者,不仅由多族源的历史因素与交错杂居的地缘关系为其文化的交融和认同提供了形成场域,同时在其婚礼音乐中既有外显性的交融符号也有内隐性的中华文化认同内涵。这一特殊文化模式正是基于民族个体以社会需要、情感体验、文化认知等为目的形成的自觉内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文化接触、行为模仿、主体实践完成主体行为的外化建构,从而形成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并逐渐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土族的婚礼音乐不仅见证了土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更是作为重要的文化媒介为推动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交融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土族 婚礼音乐 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刺绣图案创新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
作者 夏瑞苹 韩军 王逸伦 《上海包装》 2024年第8期59-61,共3页
土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展现了土家族人民丰富的生活和民俗。丰富绚烂的民族文化为设计创作提供了大量灵感来源,通过对土族图腾、传统色彩等进行深入挖掘、提取和再创造,对传承与发扬土族文化具有一定意义。梳理了土族刺... 土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展现了土家族人民丰富的生活和民俗。丰富绚烂的民族文化为设计创作提供了大量灵感来源,通过对土族图腾、传统色彩等进行深入挖掘、提取和再创造,对传承与发扬土族文化具有一定意义。梳理了土族刺绣图案的美学特征,分析提取了土族刺绣图案中的视觉元素,探讨了土族刺绣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融合运用,以期为包装行业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刺绣 图案创新 包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青海土族盘绣的数智家居产品设计研究
3
作者 彭小倩 吴映月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0期21-26,共6页
本文以青海土族盘绣为研究切入点,旨在深入探讨土族盘绣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数智家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研究首先分析整理土族盘绣的基本文化要素,提取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双针挽绣针法与太阳花纹样。在此基础上,选用数智家居作为设... 本文以青海土族盘绣为研究切入点,旨在深入探讨土族盘绣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数智家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研究首先分析整理土族盘绣的基本文化要素,提取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双针挽绣针法与太阳花纹样。在此基础上,选用数智家居作为设计载体,借助参数化设计方法和AIGC生成技术完成设计实践。进一步探讨如何将传统元素通过创新设计手法融入现代数智家居的设计中。通过这种跨时代的设计实践,试图激发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促进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共存关系的深入思考,赋予土族盘绣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盘绣 数智家居 参数化设计 AIGC生成技术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文旅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4
作者 董娜 《广东蚕业》 2024年第9期147-149,共3页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简称互助县)作为土族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具备发展文旅产业的独特优势。文章围绕互助县小庄村,采用SWOT分析法对其发展文旅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了分析,从整合文化资源、拓宽宣传渠道、完善基础设施...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简称互助县)作为土族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具备发展文旅产业的独特优势。文章围绕互助县小庄村,采用SWOT分析法对其发展文旅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了分析,从整合文化资源、拓宽宣传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小庄村文旅产业发展的路径建议,以期为民族文化的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为小庄村文旅产业的现实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SWOT理论 乡村旅游 互助土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民歌的类型及特征
5
作者 吕霞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5-50,共6页
土族民歌起源于土族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早期艺术中诗、歌、舞三位一体的情状。其民歌类型主要包括:古歌、劳动歌、礼俗歌、爱情歌、儿歌、赞歌等。土族民歌是土族社会生活的浓缩,是民族情感的真实记录,有... 土族民歌起源于土族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早期艺术中诗、歌、舞三位一体的情状。其民歌类型主要包括:古歌、劳动歌、礼俗歌、爱情歌、儿歌、赞歌等。土族民歌是土族社会生活的浓缩,是民族情感的真实记录,有深刻的文化蕴含和审美价值。她真实地再现了土族的生活风貌,艺术地概括了民族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突出率真的品格表现了土族的民俗风情和艺术个性;以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展示了民族的智慧与才情;其丰富的内涵表明了土族善于吸收周边民族优秀文化来充分发展本民族音乐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民歌 类型 文化特征 土族 民歌 社会实践活动 艺术个性 民族优秀文化 社会生活 民族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 被引量:125
6
作者 张甘霖 王秋兵 +6 位作者 张凤荣 吴克宁 蔡崇法 章明奎 李德成 赵玉国 杨金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6-834,共9页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建立了亚类以上高级单元分类标准和检索,但在基层分类标准方面尚待系统建立和完善。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的标准,从标准建立的背景、原则与特点到标准本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用实例演示...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建立了亚类以上高级单元分类标准和检索,但在基层分类标准方面尚待系统建立和完善。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的标准,从标准建立的背景、原则与特点到标准本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用实例演示了土族土系标准在具体土壤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基层分类 土族 土系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单元土族建设现状与命名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易晨 马渝欣 +2 位作者 杨金玲 李德成 张甘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6-1172,共7页
土族与土系是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单元,也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工作的重点。依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2008FY110600)"在2013年制订刊出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 土族与土系是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单元,也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工作的重点。依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2008FY110600)"在2013年制订刊出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重点分析了1998年以来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单元研究工作建立的土族在命名格式上所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我国的土族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土壤系统分类 现状与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农用地分等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有宁 赵丽艳 +1 位作者 刘峰贵 杨小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1-825,共5页
农用地等别是衡量农用地质量的基本指标,是确定土地使用税、土地征用补偿及租赁费等的重要依据。MAP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能力,将MAPGIS技术运用于农用地分等,不但可以减少大量烦琐的计算工作,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分等的... 农用地等别是衡量农用地质量的基本指标,是确定土地使用税、土地征用补偿及租赁费等的重要依据。MAP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能力,将MAPGIS技术运用于农用地分等,不但可以减少大量烦琐的计算工作,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分等的速度和准确度。本文应用MAPGIS软件针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用地分等工作进行研究,概述MAPGIS支持下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与方法,探讨数据库建立、分等单元划分与属性提取和指数计算等几项关键步骤,探讨了MAPGIS技术在县域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县域农用地分等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GIS 农用地分等 互助土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土族手指指毛的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汪玉堂 吉宗月 +1 位作者 马力杨 张芸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M004-M004,280,共2页
关键词 手指指毛 土族 青海 分布情况 遗传规律 指毛分布 人类学 国内外 出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熟旱耕人为土的性态分异与土族土系的划分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汉 李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7,共6页
本文以跨越全国各主要农区菜地土壤剖面 176个 ,探讨了肥熟旱耕人为土各亚类的分异特征及土族、土系划分原则、依据和方法。考虑其颗粒大小级别及矿物类型的单一性 ,重视以土温的分异来划分土族 ,以肥熟诊断的分异属性和其他特征土层及... 本文以跨越全国各主要农区菜地土壤剖面 176个 ,探讨了肥熟旱耕人为土各亚类的分异特征及土族、土系划分原则、依据和方法。考虑其颗粒大小级别及矿物类型的单一性 ,重视以土温的分异来划分土族 ,以肥熟诊断的分异属性和其他特征土层及属性划分土系。如此七个亚类共划分出土族 16个 ,土系 35个。并作典型土系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熟土 土族 土系 特征土层 肥熟层 旱耕人为土 性态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土族盘绣艺术中的文化采借与认同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莹 许靖熙 +1 位作者 吴济池 木斯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125,共9页
青海土族服饰及其刺绣技艺受到多民族文化的浸染,在文化交融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章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考证,从青海土族盘绣艺术形式与特色出发,分析其文化多元生成背景,进而深入阐释盘绣的文化采借与认同表现。研究认为:土族盘... 青海土族服饰及其刺绣技艺受到多民族文化的浸染,在文化交融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章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考证,从青海土族盘绣艺术形式与特色出发,分析其文化多元生成背景,进而深入阐释盘绣的文化采借与认同表现。研究认为:土族盘绣针法以两针同时施绣为特色,不仅承载着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更具有强大的文化表意和文化传播功能。土族人民从周边蒙古族、藏族、汉族等民族文化中提取经典元素,转换成可视可感的符号,融入盘绣实践之中,实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与意义的共享。土族盘绣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享的服饰技艺与文化生成的代表之一,在与其他民族间的文化采借与认同中,促进着各自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土族 盘绣 文化采借 认同 聚居 共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水族螺形绣与青海土族盘绣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0,共7页
针对贵州水族螺形绣与青海土族盘绣常被学者认为是两种不同刺绣工艺的误解,运用对两地刺绣的实地调查与比较研究法,并结合文献分析,文章对二者技与艺之异及对汉地服饰与技艺的借鉴吸收情况展开剖析,旨在使学界在后续研究中能够准确定位... 针对贵州水族螺形绣与青海土族盘绣常被学者认为是两种不同刺绣工艺的误解,运用对两地刺绣的实地调查与比较研究法,并结合文献分析,文章对二者技与艺之异及对汉地服饰与技艺的借鉴吸收情况展开剖析,旨在使学界在后续研究中能够准确定位。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得出民族服饰刺绣技艺呈现着中华服饰文化共性,体现出民族服饰文化融合的研究结论。研究表明:从工艺制作手法看,水族螺形绣与土族盘绣并非各自民族独一无二的,二者均运用了双针挽制绣法,是因各自族群交流互动历史及审美喜好不同,从而形成同种工艺的不同应用形式和外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盘绣 螺形绣 水族马尾绣 文化交流 绣法 民族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制约因素——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大庄村的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娜娜 曹颖轶 《北方经济》 2009年第4期49-51,共3页
文章通过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大庄村土族劳动力转移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其特点、制约因素,从而发现在劳动力转移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土族 劳动力转移 制约因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土族传统民居生态适应性与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文河 岳邦瑞 +1 位作者 刘峰 孙学红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落特征,总结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气候的生态适应性,结合土族新民居创作设计实践,从聚落规划、民族文化、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土族传统民居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庄廓 营建智慧 更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服饰的装饰艺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成义 李群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5-168,共4页
千百年间,土族人的身世就像谜一样,他们居住在青海省,彼此之间相互帮助,和谐生活,为青海省的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历史上,土族祖先历经硝烟战火,才从祁连山迁移到河湟谷地居住生活,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与融合,才产生... 千百年间,土族人的身世就像谜一样,他们居住在青海省,彼此之间相互帮助,和谐生活,为青海省的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历史上,土族祖先历经硝烟战火,才从祁连山迁移到河湟谷地居住生活,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与融合,才产生了如今土族文化的绚烂多姿。土族文化的绚丽可以通过他们的传统服饰展现出来,传统的土族服饰具有非常华丽与端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艺术 服装设计 土族 服饰 民俗文化 装饰艺术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土族贫困妇女的文化教育救助意愿及救助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秀花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7-98,共2页
青海属于欠发达的多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较落后,除了全省义务教育工程实施较顺利以外,其他的文化教育培训等都相对滞后,比如:职业教育、土族贫困妇女的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尤其是民和县和互助县一些偏远地区,一定数量的土族... 青海属于欠发达的多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较落后,除了全省义务教育工程实施较顺利以外,其他的文化教育培训等都相对滞后,比如:职业教育、土族贫困妇女的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尤其是民和县和互助县一些偏远地区,一定数量的土族贫困妇女受文化水平、家庭地位、经济收入、文化教育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她们的经济贫困演变成了精神文化的贫困,所以,通过文化教育使土族贫困妇女精神脱贫就显得尤为重要[1]。因此,我们必须探寻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少数民族贫困妇女文化教育救助机制,推进青海土族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贫困妇女 文化教育 救助机制 求助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传统庄廓之地域文化逻辑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虎 雷振东 《华中建筑》 2015年第9期133-138,共6页
土族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在青海河湟地区,在新兴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面对土族村落在发展与更新过程中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文化特色风貌渐被蚕食的现实问题,该文研究土族传统庄廓产生的自然... 土族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在青海河湟地区,在新兴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面对土族村落在发展与更新过程中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文化特色风貌渐被蚕食的现实问题,该文研究土族传统庄廓产生的自然地理、文化生活的背景原因,解析土族传统庄廓在村落布局、造型风貌、平面布局、结构构造、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帮助我们在土族新的建筑创作中增强对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的尊重,正确地对待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传统庄廓 地域文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因素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志芳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15-18,共4页
通过对土族集居区所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分析了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认为地理环境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场所和物质原料,土族传统体育形... 通过对土族集居区所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分析了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认为地理环境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场所和物质原料,土族传统体育形成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民族交融的人文环境之中,而土族人民在适应这种环境的游牧生活基础上创造了其特有的传统体育文化,并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丰富、成熟和定型。分析地理环境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揭示其蕴藏在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理清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这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民间体育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传统体育文化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安召”舞的艺术特征及其功能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邢海珍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4-77,共4页
本文从民俗学和艺术学的视角,对土族民间舞蹈“安召”的艺术特征作了阐释,并对其功能分别从宗教、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土族 安召 艺术特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民歌形态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正君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7-41,共5页
本文在已有土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基础上,从音乐形态、唱词语言方面对土族民歌的特点进行系统论述,并对其"互助"、"民和"两大色彩区土族民歌的区域性特征作了进一步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土族 民歌 音乐形态 区域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