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明的尾巴?——试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谈土改小说如何处理“变”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卓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6期85-90,共6页
斗争地主是1940年代土改小说的核心情节,是描写翻身农民发生转变的关节点。这也是各方批评聚焦之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因处理的是一个非典型的"地主"的斗争过程,尤其被质疑为"不真"。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 斗争地主是1940年代土改小说的核心情节,是描写翻身农民发生转变的关节点。这也是各方批评聚焦之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因处理的是一个非典型的"地主"的斗争过程,尤其被质疑为"不真"。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斗争地主"这一叙事结构出现的背景,及其具体的构成方式,试图探讨土改小说的文学形式创新与土地改革的政治激进性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其说是按照现实主义的典型性原则写了一个成长的故事,不如说它尝试构建一个最大限度呈现各方矛盾关系的形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土改小说 “斗争地主” 政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介入与还原——论尤凤伟的土改小说写作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99,共4页
出于对以往土改小说歪曲历史真实的不满,尤凤伟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觉意识,通过表现历史运动中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爱与死亡之间复杂关系的描写,去介入历史,还原历史,实现了对既有土改小说叙事模式的超越。
关键词 土改小说 历史观 尤凤伟 中国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改小说中的苦难言说——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中心
3
作者 戚学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4,共6页
作为一种控诉社会不公、表达平等诉求的言说方式,土改小说中的苦难回忆通过对乡村集体记忆的重建,实现了乡村社会的"视野重构",建构了一个以阶级爱为基础的人民共同体。本文将对苦难言说的形成、内容及功能予以考察,并辨析其... 作为一种控诉社会不公、表达平等诉求的言说方式,土改小说中的苦难回忆通过对乡村集体记忆的重建,实现了乡村社会的"视野重构",建构了一个以阶级爱为基础的人民共同体。本文将对苦难言说的形成、内容及功能予以考察,并辨析其中的个人、民族、阶级、性别等身份问题,以探讨革命话语如何利用苦难言说这一媒介语进入乡村社会,形塑农民的阶级身份认同,从而将农民纳入革命历史进程之中,同时本文也将考察苦难言说中存在的"杂语"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言说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小说 集体回忆 苦难言说 革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改题材小说研究文献综述
4
作者 李俊文 《今古文创》 2020年第28期31-32,共2页
土改题材小说创作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其独特的思想意蕴和艺术价值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发表了许多研究性论文。文章对这些学术论文进一步梳理与分析,形成研究综述,试图共同促进土改小说创作与研究发展。
关键词 土改小说 研究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真是个说理地方!”——论《邪不压正》与土改后的乡村治理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培源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2期62-69,共8页
赵树理的《邪不压正》(1948)虽然延续了1940年代土改叙事翻身、翻心和劳动改造的主题,但其文本层次明显更为复杂,小说发表后引起的一系列论争彰显出小说与土改现实之间的扭结关系。在赵树理的文学感知结构中,不是先有政治再有文学,而是... 赵树理的《邪不压正》(1948)虽然延续了1940年代土改叙事翻身、翻心和劳动改造的主题,但其文本层次明显更为复杂,小说发表后引起的一系列论争彰显出小说与土改现实之间的扭结关系。在赵树理的文学感知结构中,不是先有政治再有文学,而是借助“问题小说”这一形式创造了独特的“文学的政治”,《邪不压正》正是这方面的代表,它的叙述中心落在土改后的乡村治理危机以及如何重建乡村基层政权等层面,这些正构成1940年代解放区土改的难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土改小说 乡村治理 乡村基层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