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光温室中土壤-空气换热器作用下的热湿环境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志斌 杜震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97-303,共7页
土壤-空气换热器对日光温室内空气温湿度调节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研究日光温室中土壤-空气换热器作用下日光温室内热湿分布特性,建立了土壤-空气换热器作用下日光温室热湿环境数值模拟模型。该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 土壤-空气换热器对日光温室内空气温湿度调节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研究日光温室中土壤-空气换热器作用下日光温室内热湿分布特性,建立了土壤-空气换热器作用下日光温室热湿环境数值模拟模型。该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利用FLUENT15.0进行了稳态和非稳态的数值求解;采用组分运输模型和DO模型分别对湿度和太阳辐射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对土壤-空气换热器作用下日光温室内热湿环境特性进行较准确的研究。在距日光温室地面0.5~2.5 m处,土壤-空气换热器对日光温室内空气温湿度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空气换热器 温湿度 日光温室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土壤-空气换热器换热量预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董江涛 杜震宇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7-314,共8页
文章对位于太原市一个日光温室内的土壤-空气换热器进行夏季工况试验,获得了不同运行工况下换热管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分布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空气换热器具有一定的除湿效果;当换热管长度为17.2 m,换热管内空气流速为2 m/s时,土... 文章对位于太原市一个日光温室内的土壤-空气换热器进行夏季工况试验,获得了不同运行工况下换热管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分布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空气换热器具有一定的除湿效果;当换热管长度为17.2 m,换热管内空气流速为2 m/s时,土壤-空气换热器潜热换热量占全热换热量的31.37%,且潜热换热量在全热换热量中的占比随着换热管长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文章将得到的试验数据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同时,分别基于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建立了土壤-空气换热器换热量的预测模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GA算法对BP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优化作用;与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土壤-空气换热器换热量预测模型相比,基于GA-BP神经网络建立的土壤-空气换热器换热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收敛所需的迭代次数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壤-空气换热器 GA-BP神经网络 换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空气换热系统热性能的模拟与分析
3
作者 李步飞 王冠宇 +2 位作者 刘庆功 王国英 赵子凡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265-267,277,共4页
针对土壤-空气换热器在日光温室中加热条件下土壤中热量传递的问题,研究利用SIMPLER算法,对土壤-空气换热系统的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并研究空气流速度对该系统热性能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进口空气速度。首先以土壤导热方程为基础,再结合k... 针对土壤-空气换热器在日光温室中加热条件下土壤中热量传递的问题,研究利用SIMPLER算法,对土壤-空气换热系统的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并研究空气流速度对该系统热性能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进口空气速度。首先以土壤导热方程为基础,再结合k-ε湍流模型,将固体区与流体区作为1个整体全场求解,最后对空气与土壤的交界处用壁面函数法进行特别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土壤-空气换热器瞬态二维模型,模拟研究不同入口空气速度对土壤-空气换热器热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入口温度相同时,随着空气流动速度的加快,进出口空气温差逐渐减小。在此过程当中,系统换热量和COP的增加均越来越慢。通过模拟结果可知,空气的最佳入口流速为6.5 m/s。研究结果对农业温室的运行和节能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空气换热器 数值模拟 耦合传热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空气换热系统流动与供冷性能的计算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吴会军 朱冬生 +1 位作者 张立志 孙加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2,共5页
以土壤热传导方程和K_1—ζ湍流模型为基础,采用温度场叠加法对土壤—空气埋管换热系统进行了三维动态数值模拟,计算了埋管出口温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了埋管管长、管径、风速等对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①换热器出... 以土壤热传导方程和K_1—ζ湍流模型为基础,采用温度场叠加法对土壤—空气埋管换热系统进行了三维动态数值模拟,计算了埋管出口温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了埋管管长、管径、风速等对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①换热器出口温度随外界气温和土壤表面获得的辐射能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②随着管长增加和管径减小,出口温度降低,而且受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小;③随着人口风速减小,出口温度降低且变化幅度减小,供冷性能提高。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之差不超过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空气换热器 供冷性能 日变化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遮阳和SC-EAHE自然通风系统对室内热环境改善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子栋 李永财 +2 位作者 楚势权 张亚芹 谢玲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76-180,共5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筑被动节能措施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基于太阳能烟囱与地埋管耦合系统(SC-EAHE)对有无外遮阳措施的自然通风与降温效果进行对比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C-EAHE系统单独作用时,通风量最高为206.7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筑被动节能措施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基于太阳能烟囱与地埋管耦合系统(SC-EAHE)对有无外遮阳措施的自然通风与降温效果进行对比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C-EAHE系统单独作用时,通风量最高为206.7 m3/h,实验房间温度维持在25.9~27.7℃,与对比房间最大温差达1.6℃;与遮阳措施共同作用时,外遮阳有效降低了窗户的得热量,玻璃内表面温度下降明显,最高可达7.7℃,通风量最高达217 m3/h,实验房间与对比房间室内温度最大差值达2.8℃。由此可见,外百叶遮阳的应用不仅可以阻挡太阳辐射进入室内,还可有效降低玻璃窗本身温度,减少室内外温差传热,从而降低建筑冷负荷,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外遮阳措施 土壤-空气换热器 室内热环境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烟囱-地埋管耦合系统连续自然通风可靠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迪萌 龙天河 +2 位作者 叶恺 卢军 李永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9-827,共9页
作为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的两种典型技术,土壤-空气换热器(EAHE)和太阳能烟囱(SC)已被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将两者合理结合,利用太阳能烟囱产生的热压,可以取代风机为EAHE中空气的流动提供驱动力,再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同时降低建筑能... 作为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的两种典型技术,土壤-空气换热器(EAHE)和太阳能烟囱(SC)已被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将两者合理结合,利用太阳能烟囱产生的热压,可以取代风机为EAHE中空气的流动提供驱动力,再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同时降低建筑能耗.作为全被动式系统,SC-EAHE系统性能取决于当地的土壤蓄放热能力和天气状况,为了研究连续自然通风时,不同天气条件下耦合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其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利用全尺寸实验台,对SC-EAHE系统的相关性能参数及室内空气温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连续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耦合系统在夏季可以维持可观的自然通风量和制冷量,在太阳辐射充足时,风量最大值为230~280 m^(3)/h,制冷量最大值为600~800 W;在太阳辐射强度较低时,风量和制冷量的峰值分别为170~220 m^(3)/h和400~600 W;地埋管出口空气温度为25.8~27℃,相对湿度为9.1%~84.1%,波动幅度比室外空气分别减小了93.48%和53%;实验房间平均温度比对比房间降低2.5℃,室温波动降低48.2%;系统连续运行后土壤温度升高0.8℃,在自然状态下需要6 d恢复到初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烟囱 土壤-空气换热器 自然通风 实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