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田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农
樊娟
+2 位作者
刘春光
戴礼洪
周莉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08年第3期89-91,共3页
以农田"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为对象,综述了重金属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认为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土壤的生化特性,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矿化过程;被农作物吸收富...
以农田"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为对象,综述了重金属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认为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土壤的生化特性,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矿化过程;被农作物吸收富集,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微生物种群结构及生物活性,从而影响有机质矿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
土壤
-
植物
-
微
生物
”
系统
生态效应
农田生态
系统
土壤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中影响氮磷利用的一些关键协同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9
2
作者
孙波
廖红
+2 位作者
苏彦华
许卫锋
蒋瑀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根际是养分进入作物系统的门户,也是土壤-根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微域。根际界面过程决定了氮磷养分的供应强度和有效性,最终影响了氮磷养分的利用效率和作物生产力。近年来,国内外在揭示农田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中不同界面的养分转化...
根际是养分进入作物系统的门户,也是土壤-根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微域。根际界面过程决定了氮磷养分的供应强度和有效性,最终影响了氮磷养分的利用效率和作物生产力。近年来,国内外在揭示农田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中不同界面的养分转化、吸收和运输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分析了影响土壤氮磷转化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因子;研究了丛枝菌根系统形成的信号机制及其对氮磷吸收的基因调控机制;从信号网络、根系质子分泌和根构型的角度系统揭示了作物根系应对根际环境氮磷养分供应的形态和生理响应机制。未来针对根际氮磷高效利用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土壤-根系-微生物不同界面的协同机制和调控原理,在根际微域和土壤团聚体尺度开展微生物食物网及其关键功能微生物分布格局和演替规律的研究;揭示根构型对根系–微生物协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养分缺乏条件下根内质子分泌和关键转运蛋白对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调控机制;针对粮食作物,研究根系-微生物对话中已知信号物质(如独脚金内酯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和新的信号物质(小RNA)的网络作用机制及其对多养分协同代谢的影响;最后,针对不同气候、土壤、作物类型区,提出提高氮磷利用效率的根际生物调控途径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
根系
-
微
生物
系统
协同机制
氮磷养分
转化和代谢
信号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流湿地土壤因素对微污染水净化作用
被引量:
4
3
作者
杨旭
于水利
+3 位作者
修春海
张洪洋
严晓菊
王冬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3-925,共3页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土壤在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作用,在济南玉清湖水库建立土壤空白床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排除了植物因子的前提下,人工湿地的土壤-微生物系统对微污染原水中COD平均去除率达到46.67%、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34.86%、对NH4...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土壤在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作用,在济南玉清湖水库建立土壤空白床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排除了植物因子的前提下,人工湿地的土壤-微生物系统对微污染原水中COD平均去除率达到46.67%、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34.86%、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39.83、对TP的平均去除率达到45.12%。系统不同单位区段对微污染原水中的COD、TN、NH4+-N、TP去除率存在差异,在第一个单位区段的处理效率最高,分别为21.5%、18.32%、19.85%和16.64%,远大于第二、三、四区段。另外,土壤吸收附磷的过程中存在着积累现象。而且,系统处理效率受温度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
微
生物
系统
微污染原水
净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地区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茹岚
常博然
+1 位作者
朱静丹
薛会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5-19,31,共6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从生态系统能量和元素平衡的角度,揭示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调控机制。总结近年来在我国西藏地区针对植物、凋落物、土壤和土壤微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方面的研究...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从生态系统能量和元素平衡的角度,揭示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调控机制。总结近年来在我国西藏地区针对植物、凋落物、土壤和土壤微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相关研究表明,植物-凋落物-土壤-土壤微生物系统C、N、P化学计量具有较强相关性,并受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和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植物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C、P极度下降时N含量升高,植物通过自我调节能力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内稳性;土壤养分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效应;受海拔高度和温度的影响,微生物对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高海拔地区土壤肥力较贫瘠的原因。关于植物-凋落物-土壤-土壤微生物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今后可在多尺度、不同生态系统下进行长期的、多因子交互控制试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植物
-
凋落物
-
土壤
-
土壤
微
生物
系统
影响因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沟式土地处理技术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应用——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
12
5
作者
杨星宇
彭润芝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65-68,共4页
地沟式土地处理污水净化机理主要是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吸附、过滤 ,沉淀作用、微生物降解作用和生物摄取作用。该方法处理污水效率高 ,BOD5、COD、SS、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 84%、80 .95 %、90 .1%、79.5 3 %、87.5 2 % ,且投资低 ,...
地沟式土地处理污水净化机理主要是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吸附、过滤 ,沉淀作用、微生物降解作用和生物摄取作用。该方法处理污水效率高 ,BOD5、COD、SS、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 84%、80 .95 %、90 .1%、79.5 3 %、87.5 2 % ,且投资低 ,管理运行方便 ,是一种适用于中小城镇 ,以及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地沟式土地处理
污水净化
毛细作用
生物
降解
净化机理
土壤-生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昆钢大红山铁矿生态恢复技术初探
被引量:
11
6
作者
苏成西
曾和平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昆钢大红山铁矿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受损矿山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相当缓慢,有些甚至难于自然恢复。为了使受损矿山生态环境高效、快速地恢复,大红山铁矿采用了生态恢复技术。探讨了大红山铁矿拟采用的生态恢复技术,即构建"土...
昆钢大红山铁矿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受损矿山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相当缓慢,有些甚至难于自然恢复。为了使受损矿山生态环境高效、快速地恢复,大红山铁矿采用了生态恢复技术。探讨了大红山铁矿拟采用的生态恢复技术,即构建"土壤-植被-微生物有机系统"恢复矿山的生态环境。内容包括基质改良、优良植物的选择和优良微生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生态恢复
土壤
-
植被
-
微
生物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42
7
作者
陈云
李玉强
+1 位作者
王旭洋
牛亚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213-4225,共13页
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随之变迁,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植被生产力下降等是生态脆弱区面临的重要问题。生态化学计量学作为当前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领域,强调从生态系统能量与元素平衡角度,揭...
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随之变迁,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植被生产力下降等是生态脆弱区面临的重要问题。生态化学计量学作为当前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领域,强调从生态系统能量与元素平衡角度,揭示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调控机制。为了促进对生态脆弱区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深入理解,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植物、凋落物、土壤和土壤微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促进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和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研究。研究表明,植物-凋落物-土壤-土壤微生物系统C、N、P化学计量具有较强相关性,并受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和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在生态脆弱区,我国北方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由于较高的N∶P比值易受P限制,而青藏高原脆弱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和黄土高原脆弱区等生态脆弱区更易受N限制;随着植被恢复,养分限制逐渐由N限制向P限制转变。生态脆弱区相对较低的养分含量和C∶N∶P比值或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植被生产力较低的原因,而具有较高N、P化学计量内稳性的植物在贫瘠环境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更高稳定性。今后可加强多尺度、不同生态系统植物-凋落物-土壤-土壤微生物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和长期、多因子交互控制实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生态化学计量学
环境变化
植物
-
凋落物
-
土壤
-
微
生物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田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农
樊娟
刘春光
戴礼洪
周莉
机构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08年第3期89-91,共3页
基金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06-aepi-9)
文摘
以农田"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为对象,综述了重金属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认为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土壤的生化特性,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矿化过程;被农作物吸收富集,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微生物种群结构及生物活性,从而影响有机质矿化过程。
关键词
重金属
“
土壤
-
植物
-
微
生物
”
系统
生态效应
农田生态
系统
土壤
有机质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中影响氮磷利用的一些关键协同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9
2
作者
孙波
廖红
苏彦华
许卫锋
蒋瑀霁
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15030200)资助
文摘
根际是养分进入作物系统的门户,也是土壤-根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微域。根际界面过程决定了氮磷养分的供应强度和有效性,最终影响了氮磷养分的利用效率和作物生产力。近年来,国内外在揭示农田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中不同界面的养分转化、吸收和运输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分析了影响土壤氮磷转化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因子;研究了丛枝菌根系统形成的信号机制及其对氮磷吸收的基因调控机制;从信号网络、根系质子分泌和根构型的角度系统揭示了作物根系应对根际环境氮磷养分供应的形态和生理响应机制。未来针对根际氮磷高效利用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土壤-根系-微生物不同界面的协同机制和调控原理,在根际微域和土壤团聚体尺度开展微生物食物网及其关键功能微生物分布格局和演替规律的研究;揭示根构型对根系–微生物协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养分缺乏条件下根内质子分泌和关键转运蛋白对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调控机制;针对粮食作物,研究根系-微生物对话中已知信号物质(如独脚金内酯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和新的信号物质(小RNA)的网络作用机制及其对多养分协同代谢的影响;最后,针对不同气候、土壤、作物类型区,提出提高氮磷利用效率的根际生物调控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土壤
-
根系
-
微
生物
系统
协同机制
氮磷养分
转化和代谢
信号网络
Keywords
Soil
-
root
-
microbe system
Synergy mechanism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and translocation
Signal network
分类号
Q938 [生物学—微生物学]
Q945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流湿地土壤因素对微污染水净化作用
被引量:
4
3
作者
杨旭
于水利
修春海
张洪洋
严晓菊
王冬光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3-925,共3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6AA06Z303)
文摘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土壤在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作用,在济南玉清湖水库建立土壤空白床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排除了植物因子的前提下,人工湿地的土壤-微生物系统对微污染原水中COD平均去除率达到46.67%、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34.86%、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39.83、对TP的平均去除率达到45.12%。系统不同单位区段对微污染原水中的COD、TN、NH4+-N、TP去除率存在差异,在第一个单位区段的处理效率最高,分别为21.5%、18.32%、19.85%和16.64%,远大于第二、三、四区段。另外,土壤吸收附磷的过程中存在着积累现象。而且,系统处理效率受温度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也下降。
关键词
土壤
-
微
生物
系统
微污染原水
净化效率
Keywords
soil
-
bacteria system
micro
-
polluted raw water
treatment effect
分类号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地区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茹岚
常博然
朱静丹
薛会英
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5-19,31,共6页
文摘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从生态系统能量和元素平衡的角度,揭示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调控机制。总结近年来在我国西藏地区针对植物、凋落物、土壤和土壤微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相关研究表明,植物-凋落物-土壤-土壤微生物系统C、N、P化学计量具有较强相关性,并受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和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植物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C、P极度下降时N含量升高,植物通过自我调节能力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内稳性;土壤养分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效应;受海拔高度和温度的影响,微生物对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高海拔地区土壤肥力较贫瘠的原因。关于植物-凋落物-土壤-土壤微生物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今后可在多尺度、不同生态系统下进行长期的、多因子交互控制试验的研究。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植物
-
凋落物
-
土壤
-
土壤
微
生物
系统
影响因素
西藏
Keywords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Plant
-
litter
-
soil
-
microbe system
Influencing factor
Xizang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沟式土地处理技术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应用——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
12
5
作者
杨星宇
彭润芝
机构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65-68,共4页
文摘
地沟式土地处理污水净化机理主要是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吸附、过滤 ,沉淀作用、微生物降解作用和生物摄取作用。该方法处理污水效率高 ,BOD5、COD、SS、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 84%、80 .95 %、90 .1%、79.5 3 %、87.5 2 % ,且投资低 ,管理运行方便 ,是一种适用于中小城镇 ,以及旅游。
关键词
贵州
地沟式土地处理
污水净化
毛细作用
生物
降解
净化机理
土壤-生物系统
Keywords
underground
-
ditch
-
pattern soil treatment
polluted water purification
capillary effect
organism degradation.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昆钢大红山铁矿生态恢复技术初探
被引量:
11
6
作者
苏成西
曾和平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文摘
昆钢大红山铁矿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受损矿山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相当缓慢,有些甚至难于自然恢复。为了使受损矿山生态环境高效、快速地恢复,大红山铁矿采用了生态恢复技术。探讨了大红山铁矿拟采用的生态恢复技术,即构建"土壤-植被-微生物有机系统"恢复矿山的生态环境。内容包括基质改良、优良植物的选择和优良微生物的选择。
关键词
铁矿
生态恢复
土壤
-
植被
-
微
生物
系统
分类号
X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42
7
作者
陈云
李玉强
王旭洋
牛亚毅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213-4225,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604803,2016YFC0500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466,41807525)。
文摘
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随之变迁,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植被生产力下降等是生态脆弱区面临的重要问题。生态化学计量学作为当前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领域,强调从生态系统能量与元素平衡角度,揭示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调控机制。为了促进对生态脆弱区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深入理解,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植物、凋落物、土壤和土壤微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促进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和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研究。研究表明,植物-凋落物-土壤-土壤微生物系统C、N、P化学计量具有较强相关性,并受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和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在生态脆弱区,我国北方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由于较高的N∶P比值易受P限制,而青藏高原脆弱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和黄土高原脆弱区等生态脆弱区更易受N限制;随着植被恢复,养分限制逐渐由N限制向P限制转变。生态脆弱区相对较低的养分含量和C∶N∶P比值或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植被生产力较低的原因,而具有较高N、P化学计量内稳性的植物在贫瘠环境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更高稳定性。今后可加强多尺度、不同生态系统植物-凋落物-土壤-土壤微生物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和长期、多因子交互控制实验的研究。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生态化学计量学
环境变化
植物
-
凋落物
-
土壤
-
微
生物
系统
Keywords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regions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environmental change
plant⁃litter⁃soil⁃microbe system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田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生态效应
王农
樊娟
刘春光
戴礼洪
周莉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中影响氮磷利用的一些关键协同机制的研究进展
孙波
廖红
苏彦华
许卫锋
蒋瑀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表流湿地土壤因素对微污染水净化作用
杨旭
于水利
修春海
张洪洋
严晓菊
王冬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西藏地区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陈茹岚
常博然
朱静丹
薛会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地沟式土地处理技术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应用——以贵州省为例
杨星宇
彭润芝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昆钢大红山铁矿生态恢复技术初探
苏成西
曾和平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陈云
李玉强
王旭洋
牛亚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