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碳矿化的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探究
1
作者 李彦林 杨霜溶 陈杨洋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4,共9页
为探明高山丘陵区土壤碳矿化过程在不同海拔的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该研究以重庆涪陵分水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个不同海拔梯度(300、600、900、1200、1500 m)土壤碳矿化量及相关的土壤非生物因子(温度、pH、含水率、养分含量)... 为探明高山丘陵区土壤碳矿化过程在不同海拔的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该研究以重庆涪陵分水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个不同海拔梯度(300、600、900、1200、1500 m)土壤碳矿化量及相关的土壤非生物因子(温度、pH、含水率、养分含量)和生物因子(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对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海拔梯度土壤非生物因子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pH和含水率无明显垂直分布差异,土壤总氮(TN)、速效氮(AN)、总磷(TP)、速效磷(AP)、总钾(TK)、速效钾(AK)含量均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海拔600 m处达到峰值;(2)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生物因子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表现出一样的变化趋势,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细菌、真菌数量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海拔600 m处达到最大值,放线菌数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并在海拔1500 m处达到最大值;(3)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碳矿化速率基本上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累积碳矿化量在海拔600 m最高,海拔梯度与土壤碳矿化量及土壤生态因子显著相关;(4)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碳矿化量与土壤非生物因子TN、TP、TK、AN、AP以及生物因子细菌数量、真菌数量、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涪陵分水岭地区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驱动土壤碳矿化过程,研究结果对长江流域不同海拔高山土壤有机碳循环及土壤植被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土壤碳矿化 土壤非生物因子 土壤生物因子 重庆分水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