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丛枝菌根的钒污染土壤修复
1
作者 张淑娟 陈昕龙 +3 位作者 亓静凡 董月晓 于佳正 尤朝阳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1-641,共11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微生物,已被用于其他重金属修复,但其对于钒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机理尚不清晰。为探究丛枝菌根修复钒污染土壤规律以及作用机制,以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为供试植...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微生物,已被用于其他重金属修复,但其对于钒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机理尚不清晰。为探究丛枝菌根修复钒污染土壤规律以及作用机制,以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为供试植物,选取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为供试AMF菌株,通过接种AMF(+AMF)与不接种AMF(-AMF)的方式形成处理和对照,在轻度(150 mg·kg^(-1))、中度(500 mg·kg^(-1))和重度(1000 mg·kg^(-1))钒污染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轻度、中度和重度钒污染土壤中,+AMF组土壤钒质量分数显著低于-AMF组,菌根效应分别为12%、11%和32%;丛枝菌根显著降低了有效态钒质量分数,但菌根效应不同,菌根效应表现为中度(59%)≈重度(48%)>轻度(13%)。丛枝菌根显著提高植物生物量和钒含量,降低了植物钒质量分数。丛枝菌根改善了土壤物理化学结构,增大了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同时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降低了土壤p H;丛枝菌根增加了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质量分数,其中易提取GRSP菌根效应最大,为150%。丛枝菌根增加了GRSP比表面积,提高了GRSP钒质量分数,最大可达1.2 mg·g^(-1)(+AMF组重度钒污染条件下),为对应土壤钒质量分数的1.9倍,说明基质中的GRSP能够有效螯合土壤中的钒。该研究表明,丛枝菌根在修复钒污染土壤方面具有重要潜力,且GRSP在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土壤钒污染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