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时间序列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农田土壤质量演变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韩林芮
胡丹阳
+3 位作者
宿宝巍
张娅璐
张欢
高超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765-2771,共7页
为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在长江下游沿江平原典型区建立了0、60、160、280、2000和3000 a的土壤围垦时间序列,分析不同围垦时间与土地利用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围垦后表层土壤中的碳酸盐快...
为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在长江下游沿江平原典型区建立了0、60、160、280、2000和3000 a的土壤围垦时间序列,分析不同围垦时间与土地利用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围垦后表层土壤中的碳酸盐快速丧失,土壤逐渐由弱碱性转为弱酸性,围垦3000 a后旱地土壤pH值约降低了2。长期水旱轮作的利用方式下,由于稻季土壤复盐基作用和氧化还原交替的状态,酸化程度略低。围垦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机碳(SOC)、全氮(TN)和凯氏氮(AN)含量均呈逐渐积累的趋势,在表层土壤无机碳逐渐降低的同时,SOC含量比围垦前总体有所提高,表明耕作培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SOC和养分的积累。但围垦历史最久的圩区其SOC、TN和AN含量又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除在围垦初期有所升高,后期则不断降低。水旱轮作的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的耗竭问题尤其突出,显示区内农田养分的投入处于不同程度的亏缺状态。目前的管理方式下,土壤肥力质量退化的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平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演变
土壤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省大通县脑山区退耕还林土壤质量演变评价
被引量:
8
2
作者
郑佳丽
高国雄
+3 位作者
吕粉桃
史常青
康祎
雷晓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选取青海省大通县脑山区退耕还林地典型土壤类型——黑钙土,进行标准地调查及标准剖面采样,以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方法来定量化比较不同退耕年限(0,5,10,15,20,25,30a)的综合土壤质量指...
选取青海省大通县脑山区退耕还林地典型土壤类型——黑钙土,进行标准地调查及标准剖面采样,以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方法来定量化比较不同退耕年限(0,5,10,15,20,25,30a)的综合土壤质量指数,揭示不同退耕年限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的30a中,随退耕年限的增长,土壤质量指数均呈增长趋势,其过程基本分为3个阶段:(1)退耕初期(退耕5a),林分幼林期,为土壤质量指数相对增长期;(2)退耕中期(退耕5~20a),针阔叶林林分速生期,为土壤质量指数大幅度升高并达到峰值期;(3)退耕后期,退耕208后,林分相对稳定期,林分郁闭度增大,土壤质量指数随之下降;退耕25a后,林分进入自疏期,土壤质量指数略有升高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黑钙土
土壤质量演变
评价
青海省大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土壤质量演变与有机改土培肥作用研究
被引量:
41
3
作者
陈立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9,共4页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从自然土壤到森林土壤和农业土壤 ,最终演变为城市土壤的过程中 ,土壤质量的变化及其成因以及有机改土培肥措施对城市土壤质量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城市土壤演变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发生了明显...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从自然土壤到森林土壤和农业土壤 ,最终演变为城市土壤的过程中 ,土壤质量的变化及其成因以及有机改土培肥措施对城市土壤质量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城市土壤演变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始未受人为影响的五花草甸自然土壤的容重最小 ,农业老耕地土壤其次 ,森林土壤再次 ,城市土壤最大。城市绿化用地 2 0~ 4 0 cm土壤容重分别比森林土壤和农业土壤提高 17.7%~4 3.7%和 35 .4 %~ 93.9% ,总孔隙度降低 1.9%~ 13.0 %和 34.1%~ 5 2 .4 % ,土壤饱和持水量分别降低 16 .6 %~ 39.5 %和 6 0 .0 %。城市土壤的草坪用地和绿化用地 ,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森林土壤降低 82 .0 %~ 95 .9%和77.1%~ 94 .8% ;比农业老耕地土壤降低 86 .6 %和 82 .9% ;比自然土壤降低 96 .1%和 95 .0 %。 0~ 6 0 cm土层城市土壤全氮、速效氮降低 ;全磷和有效磷均比森林土壤提高 70 .1%~ 117.4 %和 173.5 %~ 2 2 2 .1% ,比农业土壤提高 4 4 .9%~ 16 1.2 %和 98.4 %~ 6 94 .4 % ,磷在城市土壤中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在土壤演变过程中 0~ 6 0 cm土层 p H值没有明显变化。城市土壤增施有机肥可降低土壤容重 ,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提高土壤水分以及调节和改善土壤 p H值 ,使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改土培肥作用
城市
土壤
土壤质量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改良风沙土后土壤质量的演变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海欧
王健
孙小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8,共6页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长期作物种植后质量的演变,旨在为了解复配土壤结构发育状况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8年对砒砂岩与沙体积比为1∶1,1∶2,1∶5复配土壤的田间小区试验,主要分析不同种植年...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长期作物种植后质量的演变,旨在为了解复配土壤结构发育状况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8年对砒砂岩与沙体积比为1∶1,1∶2,1∶5复配土壤的田间小区试验,主要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下复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随着试验开展,3种比例复配土壤>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值和有机质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与种植前相比,种植9 a后,1∶1,1∶2,1∶5比例复配土壤>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增加了2.71,3.31和4.24倍,成为团聚体的主要组成部分;1∶1,1∶2,1∶5比例复配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24,10.62和13.76倍。2011年不同比例复配土壤马铃薯产量大小顺序为:1∶2>1∶1>1∶5,种植8年后1∶1,1∶2,1∶5比例复配土壤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了3.27,4.25和6.96倍,产量大小顺序为:1∶5>1∶2>1∶1,其中1∶5复配土壤马铃薯产量提升速率最显著,多年平均产量高达53850 kg/hm 2,与当地高产田产量持平。[结论]随着马铃薯种植年限的增加,3种比例复配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良,复配土壤结构得到日益优化,尤其是能有效促进1∶5复配土壤有机化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并且马铃薯增产的效果最优。因此1∶5复配比例适宜马铃薯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风沙土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质
土壤质量演变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境土壤学——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同亮
刘存
+2 位作者
周东美
陈怀满
王玉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4-1338,共15页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新兴的、土壤学和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重点从早期服务于农业安全生产发展至现在的土壤环境与健康,本文从土壤外源物质侵袭和土壤质量演变对土壤环境影响等方面回顾了环境土壤学发展历程。土壤污染物对...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新兴的、土壤学和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重点从早期服务于农业安全生产发展至现在的土壤环境与健康,本文从土壤外源物质侵袭和土壤质量演变对土壤环境影响等方面回顾了环境土壤学发展历程。土壤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是以土壤元素背景值和环境现状调查为基础,以明确污染物形态,揭示土壤反应过程机制,评估污染效应,开展土壤环境修复工程为主线不断发展更新。土壤质量演变研究中碳、氮、硫、磷元素循环从土壤肥力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探讨拓展至土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响应;土壤退化研究则从对土壤生产力或功能丧失的研究发展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及土壤生态功能的研究。环境土壤学在今后有四个重要发展趋势: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元素循环的潜在影响;完善土壤健康评价框架中的土壤环境评价指标建立;学科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土壤
学
土壤
污染
土壤质量演变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时间序列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农田土壤质量演变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韩林芮
胡丹阳
宿宝巍
张娅璐
张欢
高超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765-277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002)。
文摘
为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在长江下游沿江平原典型区建立了0、60、160、280、2000和3000 a的土壤围垦时间序列,分析不同围垦时间与土地利用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围垦后表层土壤中的碳酸盐快速丧失,土壤逐渐由弱碱性转为弱酸性,围垦3000 a后旱地土壤pH值约降低了2。长期水旱轮作的利用方式下,由于稻季土壤复盐基作用和氧化还原交替的状态,酸化程度略低。围垦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机碳(SOC)、全氮(TN)和凯氏氮(AN)含量均呈逐渐积累的趋势,在表层土壤无机碳逐渐降低的同时,SOC含量比围垦前总体有所提高,表明耕作培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SOC和养分的积累。但围垦历史最久的圩区其SOC、TN和AN含量又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除在围垦初期有所升高,后期则不断降低。水旱轮作的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的耗竭问题尤其突出,显示区内农田养分的投入处于不同程度的亏缺状态。目前的管理方式下,土壤肥力质量退化的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冲积平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演变
土壤
时间序列
Keywords
alluvial plain
land use
soil quality evolution
soil chronosequence
分类号
S153.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省大通县脑山区退耕还林土壤质量演变评价
被引量:
8
2
作者
郑佳丽
高国雄
吕粉桃
史常青
康祎
雷晓水
机构
深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青海省大通县林业局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基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1)
文摘
选取青海省大通县脑山区退耕还林地典型土壤类型——黑钙土,进行标准地调查及标准剖面采样,以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方法来定量化比较不同退耕年限(0,5,10,15,20,25,30a)的综合土壤质量指数,揭示不同退耕年限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的30a中,随退耕年限的增长,土壤质量指数均呈增长趋势,其过程基本分为3个阶段:(1)退耕初期(退耕5a),林分幼林期,为土壤质量指数相对增长期;(2)退耕中期(退耕5~20a),针阔叶林林分速生期,为土壤质量指数大幅度升高并达到峰值期;(3)退耕后期,退耕208后,林分相对稳定期,林分郁闭度增大,土壤质量指数随之下降;退耕25a后,林分进入自疏期,土壤质量指数略有升高并趋于稳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黑钙土
土壤质量演变
评价
青海省大通县
Keywords
converting cropland into forest
Chernozem
soil quality evolution evaluation
Datong County
分类号
S157.5 [农业科学—土壤学]
S714.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土壤质量演变与有机改土培肥作用研究
被引量:
41
3
作者
陈立新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9,共4页
基金
哈尔滨市后备学科带头人基金项目 (0 0 710 0 70 14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C0 1-17)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960 0 70 40 3 )
文摘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从自然土壤到森林土壤和农业土壤 ,最终演变为城市土壤的过程中 ,土壤质量的变化及其成因以及有机改土培肥措施对城市土壤质量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城市土壤演变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始未受人为影响的五花草甸自然土壤的容重最小 ,农业老耕地土壤其次 ,森林土壤再次 ,城市土壤最大。城市绿化用地 2 0~ 4 0 cm土壤容重分别比森林土壤和农业土壤提高 17.7%~4 3.7%和 35 .4 %~ 93.9% ,总孔隙度降低 1.9%~ 13.0 %和 34.1%~ 5 2 .4 % ,土壤饱和持水量分别降低 16 .6 %~ 39.5 %和 6 0 .0 %。城市土壤的草坪用地和绿化用地 ,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森林土壤降低 82 .0 %~ 95 .9%和77.1%~ 94 .8% ;比农业老耕地土壤降低 86 .6 %和 82 .9% ;比自然土壤降低 96 .1%和 95 .0 %。 0~ 6 0 cm土层城市土壤全氮、速效氮降低 ;全磷和有效磷均比森林土壤提高 70 .1%~ 117.4 %和 173.5 %~ 2 2 2 .1% ,比农业土壤提高 4 4 .9%~ 16 1.2 %和 98.4 %~ 6 94 .4 % ,磷在城市土壤中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在土壤演变过程中 0~ 6 0 cm土层 p H值没有明显变化。城市土壤增施有机肥可降低土壤容重 ,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提高土壤水分以及调节和改善土壤 p H值 ,使土壤?
关键词
有机改土培肥作用
城市
土壤
土壤质量演变
Keywords
city soil
soil quality evolution
fertilization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改良风沙土后土壤质量的演变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海欧
王健
孙小梅
机构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8,共6页
基金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科研项目“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DJNY2020-13)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科研项目(DJNY2020-14)
+1 种基金
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2018-JC18
2019-JC07)。
文摘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长期作物种植后质量的演变,旨在为了解复配土壤结构发育状况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8年对砒砂岩与沙体积比为1∶1,1∶2,1∶5复配土壤的田间小区试验,主要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下复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随着试验开展,3种比例复配土壤>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值和有机质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与种植前相比,种植9 a后,1∶1,1∶2,1∶5比例复配土壤>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增加了2.71,3.31和4.24倍,成为团聚体的主要组成部分;1∶1,1∶2,1∶5比例复配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24,10.62和13.76倍。2011年不同比例复配土壤马铃薯产量大小顺序为:1∶2>1∶1>1∶5,种植8年后1∶1,1∶2,1∶5比例复配土壤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了3.27,4.25和6.96倍,产量大小顺序为:1∶5>1∶2>1∶1,其中1∶5复配土壤马铃薯产量提升速率最显著,多年平均产量高达53850 kg/hm 2,与当地高产田产量持平。[结论]随着马铃薯种植年限的增加,3种比例复配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良,复配土壤结构得到日益优化,尤其是能有效促进1∶5复配土壤有机化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并且马铃薯增产的效果最优。因此1∶5复配比例适宜马铃薯生长。
关键词
砒砂岩
风沙土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质
土壤质量演变
毛乌素沙地
Keywords
feldpathic sandstone
aeolian sandy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organic matter
soil quality evolution
Mu Us Sand Land
分类号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土壤学——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同亮
刘存
周东美
陈怀满
王玉军
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4-1338,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25701,4210704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1809100)资助。
文摘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新兴的、土壤学和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重点从早期服务于农业安全生产发展至现在的土壤环境与健康,本文从土壤外源物质侵袭和土壤质量演变对土壤环境影响等方面回顾了环境土壤学发展历程。土壤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是以土壤元素背景值和环境现状调查为基础,以明确污染物形态,揭示土壤反应过程机制,评估污染效应,开展土壤环境修复工程为主线不断发展更新。土壤质量演变研究中碳、氮、硫、磷元素循环从土壤肥力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探讨拓展至土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响应;土壤退化研究则从对土壤生产力或功能丧失的研究发展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及土壤生态功能的研究。环境土壤学在今后有四个重要发展趋势: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元素循环的潜在影响;完善土壤健康评价框架中的土壤环境评价指标建立;学科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关键词
环境
土壤
学
土壤
污染
土壤质量演变
全球气候变化
Keywords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Soil pollution
Soil quality evoluti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时间序列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农田土壤质量演变特征
韩林芮
胡丹阳
宿宝巍
张娅璐
张欢
高超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海省大通县脑山区退耕还林土壤质量演变评价
郑佳丽
高国雄
吕粉桃
史常青
康祎
雷晓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城市土壤质量演变与有机改土培肥作用研究
陈立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
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改良风沙土后土壤质量的演变
张海欧
王健
孙小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环境土壤学——回顾与展望
吴同亮
刘存
周东美
陈怀满
王玉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