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表层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余杨 王穗 余艳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9-201,206,共4页
介绍美国目前测量土壤表层水分含量的主要方法,设备和这个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建议在中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尤其要高度重视遥测法研究,尽早研制出造价低、效率高的土壤水分含量遥测设备。
关键词 土壤表层水分 含量测定 测定方法 遥测法 重量测量 电磁测量 中子热能测量技术 谐振频率电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VDI与DDI二元回归模型对毛乌素沙地腹部土壤表层水分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思楠 李瑞平 +3 位作者 韩刚 田鑫 王耀强 胡勇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9-214,共6页
采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MTVDI)与荒漠化指数法(DDI),利用2016年4月、9月的Landsat数据对毛乌素沙地腹部的土壤水分进行反演,并与实测的土壤水分进行对比检验,将所反演的土壤含水量图划分为4个等级,基于此分析了2个时期毛乌素沙地腹部... 采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MTVDI)与荒漠化指数法(DDI),利用2016年4月、9月的Landsat数据对毛乌素沙地腹部的土壤水分进行反演,并与实测的土壤水分进行对比检验,将所反演的土壤含水量图划分为4个等级,基于此分析了2个时期毛乌素沙地腹部的旱情土壤水分分布变化。结果显示:(1)4月份MTVDI指数与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R^2值分别为0.656、0.646、0.637,整体高于9月份R^2值0.457、0.436、0.431,MTVDI能够较好地反映毛乌素沙地腹部土壤表层水分,且精度较高;(2)荒漠化指数DDI与MTVDI结合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监测区域土层0~10 cm深度含水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0.95%;(3)4月份,研究区0~10 cm表层土壤含水量5%~10%区域占总面积的53.72%以上,达到了6 256 km^2,含水量偏低,需要加强当地水资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表层水分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荒漠化指数 水分变化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沙地表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潘颜霞 王新平 +1 位作者 苏延桂 高艳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109,186,共5页
通过对沙坡头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沙地土壤表层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不同植被类型沙地土壤表层水分的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降雨使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减小,空间自相关性减弱,分维数减小,空间自相关范围由干旱时的5 m左右内... 通过对沙坡头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沙地土壤表层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不同植被类型沙地土壤表层水分的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降雨使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减小,空间自相关性减弱,分维数减小,空间自相关范围由干旱时的5 m左右内变化扩大到几十米,土壤表层水分的空间依赖性增强;在土壤表层水分含量极低的情况下,土壤表层水分的空间变异性规律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在土壤水分含量不是很低的情况下,其空间变异性与土壤表层水分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流沙地、柠条地A、柠条地B、油蒿地、1956年人工固沙植被区土壤表层水分空间变异性与土壤表层水分含量关系发生改变的转折点,分别在土壤表层体积水分含量为1.5%,2.5%,3%,3%,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表层水分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杨桦次生林表层土壤水分与枯落物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6
4
作者 邵方丽 余新晓 +1 位作者 杨志坚 王贺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9-204,共6页
枯落物作为水分调节的作用层,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地统计理论和方法对天然杨桦次生林的表层土壤水分和不同分解程度的枯落物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水分、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 枯落物作为水分调节的作用层,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地统计理论和方法对天然杨桦次生林的表层土壤水分和不同分解程度的枯落物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水分、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空间变异均以指数理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其结构比分别为88.3%,66.6%,89.2%和57.79%,未分解层和已分解层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表层土壤水分与半分解层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分形维数显示表层土壤水分和枯落物层的空间分布格局无显著的各向异质性结构特征。从全方位的分形维数来看,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形维数为1.918;枯落物半分解层的分形维数最大,为1.967,明显与其他枯落物层不同;未分解和已分解层分形维数相对较小,分别为1.925和1.928。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半分解层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东-西和南-北方向均无明显差异;表层土壤水分、未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空间分布较为连续,且具有相似性,空间分布在东-西方向上差异明显,南-北方向上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水分 枯落物 空间异质性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龙雪山南段主要森林群落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高富 和荣华 +6 位作者 刘德团 刘维暐 陈智发 吴之坤 黄华 陈小灵 许琨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90,共4页
2012年8~12月以玉龙雪山南段东向坡主要森林群落云南松群落及杜鹃林群落表层(0~20 cm)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用时域反射仪(TDR)法获取表层土壤水分数据,用MS-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龙雪山南段主要森林群落表层... 2012年8~12月以玉龙雪山南段东向坡主要森林群落云南松群落及杜鹃林群落表层(0~20 cm)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用时域反射仪(TDR)法获取表层土壤水分数据,用MS-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龙雪山南段主要森林群落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值在空间变化上表现为坡顶位置最高,坡底位置次之,坡中段水分含量较低;在时间变化上,坡面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下降趋势,其中8~10月变化较为平缓,11~12月持续干旱,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对区域水分平衡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雪山 森林群落 表层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绿洲不同景观单元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德亮 胡伟 +1 位作者 樊军 王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2期25-32,共8页
了解黑河中游绿洲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规律可为绿洲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分配与利用提供参考。使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黑河中游绿洲8—10月戈壁、林地、农地3种典型景观单元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3种景观单元土壤... 了解黑河中游绿洲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规律可为绿洲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分配与利用提供参考。使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黑河中游绿洲8—10月戈壁、林地、农地3种典型景观单元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3种景观单元土壤含水量从8—10月有下降趋势,呈中等变异特征且土壤水分相对变异(变异系数)一般在干燥时较大,绝对变异(标准差)在湿润时较大;2)表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空间结构及季节变化特征,呈明显斑块状分布,最优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土壤水分基台值和变程的变化大致与土壤平均含水量的变化呈相同趋势,具有中等和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且10月份的土壤水分空间自相关性明显大于8和9月,相似性质斑块空间尺度有缩小趋势;3)在黑河中游绿洲区景观类型、土壤平均含水量、土壤、地貌、气候条件及人为管理等因素是造成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区表层土壤水分呈现时间和空间上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其中平均含水量起的主导作用是持续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景观单元 表层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土壤水分反演深层土壤水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许小燕 汪志农 张智韬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81-84,共4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由遥感资料得出大面积范围土壤水分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由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一般以2 0 cm左右深度土壤水分与遥感资料相关较好,故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由表层土壤水分反演深层土壤水分的研究,主要有经验公式法、...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由遥感资料得出大面积范围土壤水分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由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一般以2 0 cm左右深度土壤水分与遥感资料相关较好,故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由表层土壤水分反演深层土壤水分的研究,主要有经验公式法、线性回归法等。但目前模型中部分未分类考虑降雨和灌溉的影响,在无降雨和灌溉条件下模型精度较好,但有降雨和灌溉时,模型精度将大大降低;部分对于降雨和灌溉以及不同地表状况有分类模拟,但每一土壤分层太大,不太实用。其中,文中的S=A(d-d0 ) +S0 [1 +B(d-d0 ) 2 ]+Sc式,除了在降雨和灌溉时精度较低外,因其应用方便,精度较高而被采用较多。因而在其基础上,可以收集和处理降雨和灌溉时的数据,对这一时期的模型加以修改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水分 深层土壤水分 遥感技术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SR-E的黄河源区表层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蕊 朱清科 +1 位作者 马浩 王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2,共11页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和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该区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相对于其他环境和水文要素而言,大尺度长序列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不足。本文基于AMSR-E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首先采用引入Qp模型的双通道反演...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和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该区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相对于其他环境和水文要素而言,大尺度长序列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不足。本文基于AMSR-E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首先采用引入Qp模型的双通道反演算法校正AMSR-E土壤水分数据,获得的土壤水分产品(SMD)精度高于官方提供的土壤水分产品(SMO),但其波动范围与实测数据有差异。之后采用逐月回归分析法对SMD进行二次校正,其土壤水分产品(SML)具有更高的精度且变化趋势与实测数据一致。基于SML土壤水分产品,对黄河源区及其5个自然分区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黄河源区年平均表层土壤水分为0.140~0.380 cm3/cm3,在2003—2010年间呈下降趋势,在东南部土壤水分较高的若尔盖丘状高原区、黄南山地区和果洛玉树高原宽谷区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其中若尔盖丘状高原区的下降速率最快,而在西北部土壤水分较低的黄河源宽谷湖盆区和柴达木东缘山区呈增加趋势;春季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夏季呈增加趋势,秋季的波动较大,冬季的变化的不大,其中9月土壤水分增加率和5月减少率最大。土壤水分受降水和植被指数的影响最大,气温表现为在年高温月份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在年低温月份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AMSR-E土壤水分数据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深化对区域尺度土壤水分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对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R-E 表层土壤水分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土壤表面水分测量仪的研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石要武 任露泉 +1 位作者 解小华 王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56,共5页
为了深入开展土壤粘附研究,依据水的红外特征吸收原理,研制了一台红外土壤表面水分测量仪。实验证明,该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不干扰破坏被测土壤系统,可长期在线监测等一系列优点,其标准测量误差为0.13%。文中还... 为了深入开展土壤粘附研究,依据水的红外特征吸收原理,研制了一台红外土壤表面水分测量仪。实验证明,该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不干扰破坏被测土壤系统,可长期在线监测等一系列优点,其标准测量误差为0.13%。文中还对该仪器中所使用的相关滤波器原理及滤波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该仪器也可用来测量烟草、纸张、面粉、茶叶等物质的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表层水分 相关滤波 水分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区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慧芳 宋同清 +4 位作者 黄国勤 彭晚霞 曾馥平 杜虎 李莎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311-5319,共9页
基于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地利用方式试验火烧、刈割、刈割除根、封育、种植桂牧1号、种植玉米(面积分别为20m×70m)控制性试验建设,通过网格法(5 m×5 m)采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火烧、... 基于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地利用方式试验火烧、刈割、刈割除根、封育、种植桂牧1号、种植玉米(面积分别为20m×70m)控制性试验建设,通过网格法(5 m×5 m)采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火烧、刈割、刈割除根、封育、种植桂牧1号、种植玉米)表层土壤水分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含水量均很高,雨季显著大于旱季,雨季为火烧>封育、刈割除根>玉米、桂牧1号>刈割,旱季为刈割、火烧、刈割除根>桂牧1号、封育>玉米,均呈中等至强度变异,且含水量越低变异越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的自相关函数均呈由正向负方向发展的相同趋势,但拐点不同,且旱季大于雨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季、雨季土壤水分的最佳拟合模型不同,但均呈中等或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变程为6.8—213 m,且旱季大于雨季;同一土地利用方式旱季、雨季表层土壤水空间格局相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空间格局则不同,因此在该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时应采取不同的水资源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水分 空间异质性 土地利用方式 坡面 喀斯特峰丛洼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旬阳坝地区坡面土壤水分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彬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128-1133,共6页
土壤水分状况是反映生态系统恢复及合理进行农业措施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野外秦岭中山区典型坡面不同用地类型(林地、撂荒地、园地和农耕地)的土壤水分数据,利用生态数量学冗余分析法(RDA),分析了坡面尺度上的土壤理化性质、地形等环... 土壤水分状况是反映生态系统恢复及合理进行农业措施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野外秦岭中山区典型坡面不同用地类型(林地、撂荒地、园地和农耕地)的土壤水分数据,利用生态数量学冗余分析法(RDA),分析了坡面尺度上的土壤理化性质、地形等环境因子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园地、撂荒地、林地和农耕地土壤水分均值表现出一致性,且各层多表现出中等变异程度;4种用地类型的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前2轴的累积解释量占特征值的总和均达到93%以上,坡度、坡位、有机质和容重对坡面土壤水分影响最为显著,林地和撂荒地受坡位的影响较大,而园地和农耕地受坡度因子的影响较大。因此,针对陕南秦岭段中山区坡面土壤水分的特征研究,可以将样点的坡度和坡位等作为分析的重要参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中山区 表层土壤水分 坡面 影响因子 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棉花灌水技术
12
作者 杨少俊 李大鹏 《农村新技术》 2009年第3期8-8,共1页
一、播种前浇早水。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棉花出全苗的两个主要因素。地膜覆盖后温度不再是限制因子,土壤表层水分就成为棉花出苗或苗全的关键。地膜覆盖阻隔了雨水进入土壤,所以覆膜棉田0—4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应在70%以上,足墒下种... 一、播种前浇早水。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棉花出全苗的两个主要因素。地膜覆盖后温度不再是限制因子,土壤表层水分就成为棉花出苗或苗全的关键。地膜覆盖阻隔了雨水进入土壤,所以覆膜棉田0—4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应在70%以上,足墒下种及时覆膜是确保苗全、苗壮和防御前期干旱的前提。播前底墒水的灌水定额为60立方米/667平方米。宜早浇,并与小麦冬浇和春浇避开,以免临播时泡地,引起地温降低,无法播种或出苗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棉花 土壤表层水分 技术 灌木 相对含水量 限制因子 灌水定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钙磷缺乏症的防治
13
作者 王彦 姚立军 刘臣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第1期93-93,共1页
我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由于去年秋冬季节气候比较干旱,致使土壤表层水分减少,植物的根系较深,不易吸收到表层土壤中的磷,而且矿物质也不易溶解,不易被植物吸收,导致饲草中的钙磷等矿物质缺乏,最终使得部分奶牛产前产后卧地不起... 我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由于去年秋冬季节气候比较干旱,致使土壤表层水分减少,植物的根系较深,不易吸收到表层土壤中的磷,而且矿物质也不易溶解,不易被植物吸收,导致饲草中的钙磷等矿物质缺乏,最终使得部分奶牛产前产后卧地不起,严重影响了我地区的奶牛养殖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养殖业 磷缺乏症 矿物质缺乏 防治 东部高寒山区 土壤表层水分 植物吸收 产后卧地不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