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松技术可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立国 熊波 +3 位作者 李传友 张莉 闫子双 宫少俊 《农机科技推广》 2013年第5期47-49,52,共4页
北京市通过深松机械化技术在夏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试验研究,总结出深松技术能改善耕地质量、增加农田蓄水量的相关结论,为深松节水机械化技术在京郊农田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一、试验方法1.土壤质... 北京市通过深松机械化技术在夏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试验研究,总结出深松技术能改善耕地质量、增加农田蓄水量的相关结论,为深松节水机械化技术在京郊农田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一、试验方法1.土壤质量含水量试验方法经典烘干法。在每个试验小区随机选取三次重复,测量深度为100cm。2.土壤水分人渗性能试验方法双环入渗法。内环30era,外环60cm。每个试验处理三次重复。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试验方法采用HITACHI型高速离心机进行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技术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HITACHI 机械化技术 试验方法 试验数据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推广秸杆还田土壤改良的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铁军 《河北农机》 2017年第12期1-1,共1页
小麦秸秆禁烧工作已经进行十多个年头了,每年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禁烧效果不大,其关键在于秸秆还田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农民们为了自身局部利益不得不一把火把遗留田间的秸秆焚烧掉。这样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致使农田里... 小麦秸秆禁烧工作已经进行十多个年头了,每年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禁烧效果不大,其关键在于秸秆还田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农民们为了自身局部利益不得不一把火把遗留田间的秸秆焚烧掉。这样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致使农田里的有机质也被焚烧干净。土壤中有机质的缺少,势必会造成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下降,这样的生产模式是不可持续的。1当前农业生产之现象: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成趋势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当前形式下,应转变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秸杆还田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秸秆禁烧工作 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焚烧 环境污染 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后果园保墒技术
3
作者 杨亚丽 岳琳 《西北园艺(综合)》 2019年第1期23-23,共1页
作为年降水量大约在600mm,且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多年呈现冬春连旱的渭北苹果产区,很有必要做好雪后解冻果园的保墒工作。具体操作如下。1覆秸秆果园地面覆盖秸秆或杂草,可使土壤的温度变化幅度变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 作为年降水量大约在600mm,且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多年呈现冬春连旱的渭北苹果产区,很有必要做好雪后解冻果园的保墒工作。具体操作如下。1覆秸秆果园地面覆盖秸秆或杂草,可使土壤的温度变化幅度变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方法是:将玉米秸秆等覆盖材料用粉碎机粉碎或用铡刀铡成约5cm的小段,根据果园具体情况进行全园或局部覆盖(树盘或树行覆盖)。覆盖的秸秆要离开主干30cm以上,以便随时检查树干,免受病虫鼠兔为害。覆盖厚度为15~20cm。覆盖后将3~5kg/亩氮肥撒在秸秆上,也可在地面喷蔗糖液,以满足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对氮素的需要。可根据情况在秸秆上压土,以防风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墒技术 果园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土壤水分蒸发 玉米秸秆 地面覆盖 微生物分解 年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耕作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明 李友军 吴金芝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73-75,97,i005-i006,共6页
对近几十年来少耕、免耕、深松及覆盖等保持耕作技术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少耕、免耕、深松及覆盖等保持耕作技术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小麦根... 对近几十年来少耕、免耕、深松及覆盖等保持耕作技术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少耕、免耕、深松及覆盖等保持耕作技术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有利于小麦返青、拔节,提高小麦产量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蒸发 根系生长发育 耕作技术 小麦产量 少耕 免耕 覆盖 深松 返青 拔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生产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晓波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2年第5期100-100,共1页
在计划经济年代玉米生产的整地方式以铧式犁耕翻为主,多年连续的旋耕,导致土壤熟土层厚度减少,耕深只有15 cm左右,使土壤逐渐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对玉米等深根系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及通透性越来越差,玉米产量... 在计划经济年代玉米生产的整地方式以铧式犁耕翻为主,多年连续的旋耕,导致土壤熟土层厚度减少,耕深只有15 cm左右,使土壤逐渐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对玉米等深根系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及通透性越来越差,玉米产量受到较大影响。传统的耕翻耙压的整地方式,由于机组进地次数多,整地成本高,逐渐被一次成形的旋耕、灭茬、起垄的联合整地方式所代替。采用深松机对玉米田深松整地,可松动和打破多年旋耕形成的犁底层,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恢复土壤毛细管作用,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因此深松整地是玉米生产新的耕作模式,也是保护性耕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产机械化 深松整地 整地技术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应用 整地方式 毛细管作用 保护性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山县浅翻深松整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建平 崔宝冬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8年第2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深松耕法 整地技术 浅翻 克山县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土壤疏松 应用 作物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机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调整及故障排除
7
作者 李蓉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6年第9期28-29,共2页
深松作业是指拖拉机配挂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等机具,进行行间或全方位深层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对于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对促进粮食增产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深松机的使... 深松作业是指拖拉机配挂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等机具,进行行间或全方位深层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对于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对促进粮食增产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深松机的使用调整正确调整和使用深松机是获得高质量作业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调整 耕层结构 深松机 故障排除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深松作业 整地技术 土壤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垄作地区保护性耕作新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占江 马振亚 +1 位作者 王守海 于朝波 《农机科技推广》 2007年第10期34-35,共2页
一、保护性耕作的新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吉林省犁树县农机部门研究发现,在传统玉米种植方式中存在3大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由于农民过度依赖和使用化肥,农家肥施用数量逐年减少,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板结现象明显... 一、保护性耕作的新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吉林省犁树县农机部门研究发现,在传统玉米种植方式中存在3大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由于农民过度依赖和使用化肥,农家肥施用数量逐年减少,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板结现象明显上升。二是由于农民种植玉米一直沿用传统的翻、耙、压、灭茬、起垄、播种等作业习惯,一方面存在多次动土使土壤裸露失墒严重,造成春季扬沙、浮尘天气,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机车进地次数增多,土壤压实严重,降雨径流现象十分突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垄作 东北 土壤板结 种植方式 有机质含量 农机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深松耕整地联合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潘松岩 王树武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从耕作角度来讲,土壤耕作的目的是为作物创造一个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的土壤耕作方式基本上以垄上带状灭茬为主.并且灭茬机具也多为与小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的灭茬机。多年的单一垄上带状灭茬作业,... 从耕作角度来讲,土壤耕作的目的是为作物创造一个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的土壤耕作方式基本上以垄上带状灭茬为主.并且灭茬机具也多为与小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的灭茬机。多年的单一垄上带状灭茬作业,造成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土壤表层团粒结构破坏严重,土壤板结进一步加剧,径流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尤其化肥利用率显著下降,发达围家化肥利用率可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技术 农业生产 耕整地 土壤耕作方式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化肥利用率 应用 深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殷志辉 《当代农机》 2012年第2期52-54,共3页
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是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2010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中央财政将深松整地作业纳入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支持范围。《全国... 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是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2010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中央财政将深松整地作业纳入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支持范围。《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2011-2015年)》提出,至2015年全国适宜地区的0.47亿hm2耕地将全部深松1遍,并进入"同一地块三年深松一次"的耕作周期。山西省2011年实施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26.67万hm2。目前,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应用在山西和其他重点省区如火如荼地展开,相关操作技能及其最基本的知识普及、提高已成当务之急。因此,本刊特辟专栏,就机械化深松整地相关耕作知识、实用技能及常见机具的操作维护等为重点从本期开始连载,籍以满足广大技术人员、机手和农民的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整地 整地技术 机械化 应用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整地作业 综合生产能力 知识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连续5年实施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铁志 刘玉梅 马金湘 《农机科技推广》 2013年第3期31-32,共2页
自2008年开始,吉林省全面开展了政府主导下的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到2012年已连续实施5年,累计实施面积7000多万亩,年均1400万亩以上,对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粮食产量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吉林省 整地技术 机械深松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推广工作 技术普及 深松整地 政府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草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海棠 《西北园艺(综合)》 2018年第1期32-33,共2页
果园生草技术就是在果园株行间选留原生杂草,或种植非原生草类、绿肥作物等,并加以管理,使草类与果树协调共生的一种生产技术。我们于2009-2015年在全县建立果园生草示范园80hm2,通过生草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 果园生草技术就是在果园株行间选留原生杂草,或种植非原生草类、绿肥作物等,并加以管理,使草类与果树协调共生的一种生产技术。我们于2009-2015年在全县建立果园生草示范园80hm2,通过生草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了果园小气候,进而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技术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果园小气候 绿肥作物 生产技术 协调共生 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3
13
作者 时彬 游福通 +1 位作者 陈希锋 邵珠山 《现代农机》 2012年第6期30-31,共2页
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精耕细耙后播种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它是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后,不进行土地耕翻,直接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的一种新型的小麦种植技术,并利用化学药物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精耕细耙后播种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它是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后,不进行土地耕翻,直接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的一种新型的小麦种植技术,并利用化学药物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1.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优点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具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民劳动强度、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小麦产量等优点。近几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技术 小麦产量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秸秆粉碎还田 农业生产成本 土壤团粒结构 免耕播种机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济南市长清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作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雍 史庆国 《山东农机化》 2010年第2期13-13,共1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利用机械化手段将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后均匀抛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蚀、风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利用机械化手段将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后均匀抛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蚀、风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目前,济南市长清区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达8万亩,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145台,取得了明显成效,被评为全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区(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 现代生态农业 市长 济南 小麦免耕播种机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陶县推广机械化深松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佩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3期43-44,共2页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耕作技术,近年来,随着定陶县农机化的发展,在一些乡镇特别是农机科技示范园得到了应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深松技术是利用深松机加深耕作层,它可有效地打破多年来犁耕或灭茬作业所造成的坚硬犁底层,有...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耕作技术,近年来,随着定陶县农机化的发展,在一些乡镇特别是农机科技示范园得到了应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深松技术是利用深松机加深耕作层,它可有效地打破多年来犁耕或灭茬作业所造成的坚硬犁底层,有效提高土壤的通水、透气性能,利于作物根系深扎,作业深度可达35-50cm,这是铧式犁所根本达不到的。深松作业可极大地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是促进粮食等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深松技术 定陶县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作物根系 作业深度 科技示范园 耕作技术 透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技术推广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秀梅 《河北农机》 2010年第2期28-29,共2页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对化肥有些过度依赖。随着化肥投入的连年增加.加上农家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导致当地土地越种越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由于连年翻耕灭茬作业,在耕层土壤15~25cm处逐渐形成坚硬的犁底层.从而影响作物...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对化肥有些过度依赖。随着化肥投入的连年增加.加上农家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导致当地土地越种越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由于连年翻耕灭茬作业,在耕层土壤15~25cm处逐渐形成坚硬的犁底层.从而影响作物根系生长。使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推广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土壤有机质含量 机械化程度 应用 深松 化肥投入 石家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推广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红标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0年第3期16-16,共1页
近年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得到示范推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不但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遏制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扩大了农业生产效益,可以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近年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得到示范推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不但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遏制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扩大了农业生产效益,可以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效益 示范推广 农作物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推广应用 环境污染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深松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志刚 《河北农机》 2011年第2期70-71,共2页
昌黎县大部分土地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即小型农机具作业。由于连年耕作,导致土壤耕层只有12cm~15cm左右,土壤板结严重,阻力不断增大,犁底层的土壤变得硬脆,同时厚硬的犁底层也阻碍着土壤上下水气的贯通和天然降水的贮存;小型农机具... 昌黎县大部分土地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即小型农机具作业。由于连年耕作,导致土壤耕层只有12cm~15cm左右,土壤板结严重,阻力不断增大,犁底层的土壤变得硬脆,同时厚硬的犁底层也阻碍着土壤上下水气的贯通和天然降水的贮存;小型农机具的连年作业,也导致了土壤中蚯蚓等生物的大量减少,土壤毛细管的破坏,土壤养分输送能力的破坏,难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对水、肥、气、热的需求;另外,多年来传统的种植习惯一翻、耙、压,翻动土壤严重,不符合作物生长需求;另一方面机车多次进地,土壤压实,降雨径流现象十分突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深松技术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土壤耕层 耕作方式 机具作业 天然降水 作物生长 小型农机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深松的作用、农艺要求、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宝英 孔祥磊 《现代农机》 2014年第3期55-56,共2页
传统耕作,无论是机械旋耕,还是机械翻地,普遍存在耕地浅的情况,有的只有14~16 cm深。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严重阻碍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长。机械深松可以加厚耕作层,提高土... 传统耕作,无论是机械旋耕,还是机械翻地,普遍存在耕地浅的情况,有的只有14~16 cm深。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严重阻碍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长。机械深松可以加厚耕作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土壤熟化,加速养分的分解和积累,为作物生长提供深厚的耕层,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了解和掌握机械化深松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深松 安全注意事项 农艺要求 操作规程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作物生长发育 机械化深松技术 土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拓机作业特点及在机械化深耕中的优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国平 翁志煌 钟世启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5期81-81,共1页
我国大部分地区传统耕作方式都是犁耕和旋耕组合方式。连年耕作,导致土壤耕层只有12-15cm左右,土壤板结严重,耕作阻力不断增大,并且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它阻碍着土壤上下水气的贯通和天然降水的贮存,破坏了土壤养分的输送能力,影响了植... 我国大部分地区传统耕作方式都是犁耕和旋耕组合方式。连年耕作,导致土壤耕层只有12-15cm左右,土壤板结严重,耕作阻力不断增大,并且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它阻碍着土壤上下水气的贯通和天然降水的贮存,破坏了土壤养分的输送能力,影响了植株正常生长对水、肥、气、热的要求,同时由于犁底层的存在,使降雨径流现象十分突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在目前现有综合技术条件下,大力推广以机械化深耕深松为主导的种植模式,是使作物增产的最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耕深松 机械化 作业特点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优势 耕作方式 土壤耕层 天然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