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
44
1
作者
刘满强
胡锋
+2 位作者
李辉信
陈小云
何圆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61,共8页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分异。节肢动物类群数在各季节一般都是小叶栎最高 ,混交林、木荷居中 ,马尾松最低。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总体上仍以小叶栎最高 ,但在夏季 ,马尾松林地由于弹尾目数量爆发而使总个体数最高。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一般春季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高 ,夏季最低 ,夏季高温干旱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而冬季低温对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及夏季干热的影响严重。各季节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皆以螨类为主体 ,占总个体数的 6 0 .2 %~ 91 .7%。弹尾目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季节变化较大 ,但均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捕食者数量 (蜈蚣和蜘蛛 )在各季节都是小叶栎显著高于其它林地 ( P<0 .0 5 ) ,混交林与木荷比较接近 ,而马尾松最低。在群落多样性指数中 ,丰富度指数 d和密度 -类群指数DG表达的群落差异明显 ,其在不同林地的大小顺序与类群数趋势基本一致 ,而香农指数 H、均匀度指数 J群落之间基本无差异。聚类分析和鉴别分析将不同林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成 4组 ,小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人工林地
多样性指标
密度-类群指数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双版纳2种热带雨林类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杨效东
刘宏茂
+1 位作者
沙丽清
冯志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348,共6页
分析了西双版纳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状况。 2块样地 2次取样 ,共获取大、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6 6 0 6个 ,分属 2 3目。蜱螨目、鞘翅目、弹尾目、膜翅目仍是 2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共有的优...
分析了西双版纳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状况。 2块样地 2次取样 ,共获取大、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6 6 0 6个 ,分属 2 3目。蜱螨目、鞘翅目、弹尾目、膜翅目仍是 2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共有的优势类群 ,但它们在不同样地生境中构成的数量比例不同 ,而常见和稀有类群组成较为复杂且样地间的差异更为突出 ,总体表现出季节雨林具有更多的热带成分 ,山地雨林则界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总数、个体总数及重要生物类群 (个体数量在 10 0 0个·m- 2 以上 )的分布 ,表现为山地雨林 (2 2类 ,4 974个 )多于季节雨林 (19类 ,16 32个 ) ,垂直分布结果表明 2类林地均具明显的表聚现象。从多样性尺度看 ,山地雨林密度 -类群指数高于季节雨林 ,这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群落
结构
分布特征
山地雨林
季节雨林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改良措施下盐碱苜蓿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贵军
张建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2785-2791,共7页
为揭示盐碱地恢复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与土壤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银北盐碱苜蓿地6种不同改良措施的盐碱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 H、全盐、碱化度值、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
为揭示盐碱地恢复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与土壤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银北盐碱苜蓿地6种不同改良措施的盐碱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 H、全盐、碱化度值、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共获得节肢动物10 194头,计31个类群,3纲11目27科,优势类群为前气门亚目和棘跳科,其个体数分别占群落个体总数的75.52%和10.77%;甲螨亚目和等节跳科为常见类群,其个体数占群落个体总数的7.66%和4.29%。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而明显影响土壤节肢动物聚集程度。在土层垂直分布上,呈现表聚性现象。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苜蓿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类群丰富度和密度垂直分布影响不显著。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土壤p H、碱化度和全盐对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最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土壤节肢动物垂直分布的关键土壤因子有差异,在0~5 cm土层,土壤全盐和全氮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在5~10 cm土层,土壤全盐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碱化度决定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垂直分布
改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
44
1
作者
刘满强
胡锋
李辉信
陈小云
何圆球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6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 9871 0 4 6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G1 9990 1 1 80 1 )
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开放实验站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分异。节肢动物类群数在各季节一般都是小叶栎最高 ,混交林、木荷居中 ,马尾松最低。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总体上仍以小叶栎最高 ,但在夏季 ,马尾松林地由于弹尾目数量爆发而使总个体数最高。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一般春季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高 ,夏季最低 ,夏季高温干旱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而冬季低温对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及夏季干热的影响严重。各季节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皆以螨类为主体 ,占总个体数的 6 0 .2 %~ 91 .7%。弹尾目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季节变化较大 ,但均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捕食者数量 (蜈蚣和蜘蛛 )在各季节都是小叶栎显著高于其它林地 ( P<0 .0 5 ) ,混交林与木荷比较接近 ,而马尾松最低。在群落多样性指数中 ,丰富度指数 d和密度 -类群指数DG表达的群落差异明显 ,其在不同林地的大小顺序与类群数趋势基本一致 ,而香农指数 H、均匀度指数 J群落之间基本无差异。聚类分析和鉴别分析将不同林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成 4组 ,小叶?
关键词
退化红壤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人工林地
多样性指标
密度-类群指数
生态恢复
Keywords
degraded red soil
soil arthropod community
woodland
diversity index
Density-Group index (DG)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双版纳2种热带雨林类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杨效东
刘宏茂
沙丽清
冯志立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348,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 (STZ97 1 0 4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999C0 0 2 1Q)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0 0 0 131)资助
文摘
分析了西双版纳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状况。 2块样地 2次取样 ,共获取大、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6 6 0 6个 ,分属 2 3目。蜱螨目、鞘翅目、弹尾目、膜翅目仍是 2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共有的优势类群 ,但它们在不同样地生境中构成的数量比例不同 ,而常见和稀有类群组成较为复杂且样地间的差异更为突出 ,总体表现出季节雨林具有更多的热带成分 ,山地雨林则界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总数、个体总数及重要生物类群 (个体数量在 10 0 0个·m- 2 以上 )的分布 ,表现为山地雨林 (2 2类 ,4 974个 )多于季节雨林 (19类 ,16 32个 ) ,垂直分布结果表明 2类林地均具明显的表聚现象。从多样性尺度看 ,山地雨林密度 -类群指数高于季节雨林 ,这与
关键词
热带雨林
群落
结构
分布特征
山地雨林
季节雨林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西双版纳
Keywords
tropical montane rainforest
tropical monsoon rainforest
soil arthropod communities
Xishuangbanna
分类号
S718.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改良措施下盐碱苜蓿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贵军
张建英
机构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2785-2791,共7页
基金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13023)
文摘
为揭示盐碱地恢复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与土壤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银北盐碱苜蓿地6种不同改良措施的盐碱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 H、全盐、碱化度值、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共获得节肢动物10 194头,计31个类群,3纲11目27科,优势类群为前气门亚目和棘跳科,其个体数分别占群落个体总数的75.52%和10.77%;甲螨亚目和等节跳科为常见类群,其个体数占群落个体总数的7.66%和4.29%。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而明显影响土壤节肢动物聚集程度。在土层垂直分布上,呈现表聚性现象。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苜蓿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类群丰富度和密度垂直分布影响不显著。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土壤p H、碱化度和全盐对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最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土壤节肢动物垂直分布的关键土壤因子有差异,在0~5 cm土层,土壤全盐和全氮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在5~10 cm土层,土壤全盐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碱化度决定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垂直分布
改良措施
Keywords
saline-alkali soil
soil arthropods commun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分类号
S154.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刘满强
胡锋
李辉信
陈小云
何圆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双版纳2种热带雨林类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杨效东
刘宏茂
沙丽清
冯志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改良措施下盐碱苜蓿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杨贵军
张建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