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土壤研究 Ⅵ.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68
1
作者 章海波 骆永明 +2 位作者 赵其国 张甘霖 黄铭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7-583,共7页
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AHP),并结合覆盖整个香港地区的51个典型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得到的pH(H2O)、有机质、质地等包含土壤物理和土壤化学的10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香港地区的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不高,有1/2以上调查样点属中等以... 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AHP),并结合覆盖整个香港地区的51个典型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得到的pH(H2O)、有机质、质地等包含土壤物理和土壤化学的10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香港地区的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不高,有1/2以上调查样点属中等以下水平。在不同生态景观类型中,农业土壤的肥力质量相对较高。土壤过酸和磷素水平(包括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过低是香港土壤肥力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此外,山火焚烧和侵蚀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壤肥力的退化,因此需要加强地表植被和水土的保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 土壤肥力质量 层次分析(AHP)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钟杰 蒋新革 +2 位作者 吴立潮 曹福祥 谢练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61,共6页
通过对湖南省中部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及土壤样品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石漠化(RD)演替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漠化演替对土壤相关肥力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机质(OM)和全氮(TN)变化规律... 通过对湖南省中部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及土壤样品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石漠化(RD)演替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漠化演替对土壤相关肥力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机质(OM)和全氮(TN)变化规律为潜在石漠化(PRD)>轻度石漠化(LRD)>中度石漠化(MRD)>重度石漠化(SRD),其它肥力指标变化与石漠化演替方向不完全一致;石漠化演替中土壤微生物量(C、N、P)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251.08~124.26、31.40~69.42、2.13~4.45 mg.kg-1;土壤综合肥力大小为PRD>MRD>LRD>SRD;土壤OM、TN、全磷(TP)、阳离子交换量(CEC)、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微生物量磷(MBP)、容重(BD)与综合肥力关系密切,可作为石漠化土壤肥力评价的核心指标。土壤肥力退化与石漠化演替方向基本一致,但地区差异和人为干预也对石漠化土壤肥力产生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壤肥力质量 综合评价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肥料与有机肥配施提升咖啡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
3
作者 饶蔚蓝 杨彬 汤利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71,共10页
咖啡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为准确评价新型矿物肥料(主要成分K_(2)SO_(4)·MgSO_(4)·2CaSO_(4)·2H_(2)O)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咖啡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探究咖啡土壤质量提升与优质咖啡增产增效的绿色施肥技术。... 咖啡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为准确评价新型矿物肥料(主要成分K_(2)SO_(4)·MgSO_(4)·2CaSO_(4)·2H_(2)O)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咖啡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探究咖啡土壤质量提升与优质咖啡增产增效的绿色施肥技术。以连续6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施肥(CK)、2种当地常规施肥(硫酸钾型SOP、氯化钾型MOP)、矿物钾型(POLY)、矿物肥料配施有机肥(POF)共5个处理的咖啡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讨矿物肥料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咖啡土壤肥力质量和咖啡提质增效的作用。结果表明,矿物肥料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咖啡鲜果经济性状、产量可持续性与产量稳定性,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质量。与常规施肥SOP和MOP处理相比,POLY和POF处理咖啡鲜果产量平均分别提高14.2%和38.22%,而POF处理较POLY处理显著提高17.98%。相较SOP处理,POLY和POF处理的咖啡产量可持续性分别显著提高5.28%和4.80%,产量稳定性分别显著提高52.55%和46.08%。在3种评价方法下,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均表现为POF>POLY>MOP>SOP>CK,POLY和POF处理较SOP和MOP处理分别提高13.57%~32.15%和34.09%~54.03%。POF处理的内样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的IFI较POLY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5.50%、18.04%、259.17%。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机质及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咖啡鲜果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其解释率分别为9.14%、9.06%、7.98%及7.55%。矿物肥料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肥力质量,且在提高咖啡鲜果产量的同时维持较高的产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矿物肥料 有机肥 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内梅罗指数法 模糊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的浙江省典型“非粮化”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4
作者 高扬 张瑜昕 +5 位作者 卜爱爱 徐佳怡 马嘉伟 叶正钱 柳丹 方先芝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55-1765,共11页
选取雷竹林、苗木园、果园3种典型“非粮化”耕地作为研究对象,在浙江省共采集117个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评价样本土壤的养分水平,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Nemerow)... 选取雷竹林、苗木园、果园3种典型“非粮化”耕地作为研究对象,在浙江省共采集117个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评价样本土壤的养分水平,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Nemerow)综合指数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雷竹林和果园土壤样本的肥力综合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2和1.15,属于Ⅱ级(一般水平);苗木园土壤样本的肥力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87,属于Ⅲ级(低水平)。具体地:雷竹林土壤样本的pH值平均值为4.94,总体呈酸性,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36.20 g·kg^(-1),属于丰富水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3.28、170.56、235.09 mg·kg^(-1),均属于极丰富等级;苗木园土壤的pH值平均值为6.06,总体呈弱酸性,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96 g·kg^(-1)和73.50 mg·kg^(-1),均属于中等偏下等级,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2.87、34.42 mg·kg^(-1),均属于丰富等级;果园土壤的pH值平均值为5.13,总体呈酸性,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48 g·kg^(-1)和117.81 mg·kg^(-1),均属于中等等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1.96、205.96 mg·kg^(-1),均属于极丰富等级。建议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壤改良和施肥规划,适量使用氮肥、钾肥,降低磷肥使用,以保证“非粮化”复耕土壤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土壤 土壤肥力评价 肥力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州典型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5
作者 王毅 莫罗艳 +10 位作者 丁忠林 李昕建 雷庭 韦兴启 蒙邦勇 卢顺友 陈芝波 李先文 朱英华 李章海 王擎运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共9页
为综合科学评价贵州省黔南州典型植烟土壤肥力,分析土壤存在的问题,指导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以黔南州的福泉市、龙里县、贵定县、长顺县、惠水县、平塘县和罗甸县7个主要植烟区为研究对象,选择193个典型烟田,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测... 为综合科学评价贵州省黔南州典型植烟土壤肥力,分析土壤存在的问题,指导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以黔南州的福泉市、龙里县、贵定县、长顺县、惠水县、平塘县和罗甸县7个主要植烟区为研究对象,选择193个典型烟田,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测定pH、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交换性钙(ECa)、镁(EMg)、有效硼(AB)、砂粒(SAN,0.05~2 mm)、粉粒(SIL,0.002~0.05 mm)、黏粒(CLA,<0.002 mm)等11个肥力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肥力指标的权重,结合指标隶属函数,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结果表明,黔南州植烟土壤pH、OM、ECa、SAN、SIL、CLA含量整体处于烤烟生长的适宜区间,AN和EMg含量则处于偏高区间,AP和AK含量区域分布差异性较大,土壤AB含量平均为0.11 mg/kg,整体呈严重亏缺状态;植烟土壤IFI平均为0.57分,整体处于综合肥力的中等区间,区域IFI整体处于中等,罗甸县植烟土壤IFI最低,为0.41分。综合来看,黔南州植烟土壤肥力能满足优质烟叶生产的需求,不同烟区应依据自身肥力特点进行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整个烟区需要增施硼肥,罗甸北部植烟区需要增施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 黔南州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港市善港设施菜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的评价结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文慧 胡锐 +6 位作者 丁峰 马静静 曾晓萍 夏冬健 王娟娟 毛伟 钱晓晴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182,共10页
为了明确张家港善港地区设施蔬菜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集的60份土壤样品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养分指标的含量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衡;依据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土壤养分... 为了明确张家港善港地区设施蔬菜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集的60份土壤样品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养分指标的含量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衡;依据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土壤养分指标权重系数的排序: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有效钼<有效铁<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铜<有效磷<有效锌<pH;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知研究区土壤整体肥力处于二级及以上水平,但养分状况不堪理想,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铁含量极为缺乏;速效钾、有效铜、有效磷则处于极高水平;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间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关联性,互相印证了评价结果的正确。研究结果明确了张家港善港设施蔬菜基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丰缺状况,为未来的土壤管理工作与均衡施肥策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养分水平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主成分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仙居县典型杨梅园土壤肥力特征
7
作者 孔海民 韩昊 +7 位作者 林宝义 叶放 任海英 杨东 聂新军 陈钰佩 王天宇 李岗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7,共8页
以杨梅主产区仙居县典型杨梅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209个土壤样本,每样本测定pH、有机质等10个土壤性状与养分指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肥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仙居县杨梅主产区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6.70%的园地土壤肥力处于低质... 以杨梅主产区仙居县典型杨梅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209个土壤样本,每样本测定pH、有机质等10个土壤性状与养分指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肥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仙居县杨梅主产区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6.70%的园地土壤肥力处于低质量水平,55.50%处于较低质量水平,34.93%处于中等质量水平,另有2.87%的园地土壤肥力处于较高质量水平,高肥力区域0个。生产区存在较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和养分失衡。土壤可交换性镁、有效钼、有效硼养分缺乏,尤以有效硼含量最为贫瘠,生产上可着重增加施用镁、钼、硼肥,同时适量补充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以及利用生理碱性肥料或生石灰等调理剂改良土壤pH,缓解土壤酸化,提高土壤综合肥力,优化杨梅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模糊综合评价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年生桐棉种源马尾松纯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安冰 郑德花 +3 位作者 蒋水纯 杨丹 廖建勇 黄芳芳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22年生桐棉种源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pH和有机质含量等8个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差异,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探讨桐棉种源马尾松成熟林土壤肥力现状,为其高效施肥和培育技术提供数据参考。... 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22年生桐棉种源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pH和有机质含量等8个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差异,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探讨桐棉种源马尾松成熟林土壤肥力现状,为其高效施肥和培育技术提供数据参考。试验林总体上肥力质量由大到小表现为试验林A、试验林B、试验林C,上层(0~20 cm深度)土壤肥力试验林B最高,下层(20~40 cm深度)土壤肥力试验林A最高,分档等级结果显示试验林A总体土壤肥力和试验林B上层土壤肥力为高等级别。试验林A单株立木材积与肥力评价结果均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间存在非常紧密的显著正相关性关系。桐棉松作为本土树种,成熟林长期经营下对土壤养分的释放与保持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林木单株立木材积与土壤肥力间存在非常紧密的正相关性,测土配方施肥可有效提高林木生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棉种源马尾松 土壤肥力评价 秩和综合评价 派阳山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果桑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9
作者 张芳 陈海芬 +2 位作者 邢丹 陈彪 罗朝斌 《广东蚕业》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桑园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果桑合理施肥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文章以“粤椹大10”为果桑供试品种,设置T1(尿素)、T2(复合肥)、T3(生物有机肥)、T4(尿素+复合肥)、T5(生物有机肥+复合肥)、T6(生... 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桑园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果桑合理施肥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文章以“粤椹大10”为果桑供试品种,设置T1(尿素)、T2(复合肥)、T3(生物有机肥)、T4(尿素+复合肥)、T5(生物有机肥+复合肥)、T6(生物有机肥+尿素)6种施肥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土壤综合肥力。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 H值影响不显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其中,T2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T5处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最高,T4处理碱解氮含量最高,T6处理有效磷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综合肥力排名为T5>T6>T4>T2>T3>T1,生物有机肥+复合肥配施的果桑园土壤综合肥力最佳,且不同肥料配施的土壤综合肥力均优于单一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果桑园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提升植烟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余顺平 熊于斌 +3 位作者 廖涛 张诗卿 汤利 李少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准确评价连续多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料对烤烟产量及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的影响,探究植烟土壤质量提升与烤烟绿色优质协同的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技术。以长期定位试验的第7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对不... 为准确评价连续多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料对烤烟产量及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的影响,探究植烟土壤质量提升与烤烟绿色优质协同的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技术。以长期定位试验的第7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对不施肥(CK)、当地推荐常规施肥(100%化肥,CF)、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OF)和配施生物有机肥(BIO)4个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随机森林回归分析,探讨各土壤单项肥力指标对烤烟产量的解释度。结果表明,在连续7年化肥减量20%条件下,配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均能降低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烤烟经济性状、产量可持续性与稳定性,提高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综合质量。随机森林分析表明,植烟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全氮是影响烤烟产量的决定因素,其解释率分别为19.66%、15.38%、12.07%。在3种评价方法下,植烟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值均表现为BIO>OF>CF>CK,BIO和OF处理较CF处理分别提高23.03%~31.75%和4.92%~7.94%。3种评价方法的IFI值与烤烟相对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内梅罗指数法(0.884)>因子分析法(0.867)>相关系数法(0.747)。因此,连续多年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具有提高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质量和烤烟产量及质量的持续效应,且以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质量评价 内梅罗指数法 因子分析法 相关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市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土壤肥力评价
11
作者 彭玉龙 芶剑渝 +2 位作者 赵洪猛 汪玉 王慎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91-2200,共10页
为了明确贵州省遵义市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土壤肥力特性,支撑当地烟草稳定生产,本研究采集了遵义市主要烟区11个区县共369个植烟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质(SOM),全量和有效态氮、磷、钾及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等16个指标,并运用... 为了明确贵州省遵义市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土壤肥力特性,支撑当地烟草稳定生产,本研究采集了遵义市主要烟区11个区县共369个植烟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质(SOM),全量和有效态氮、磷、钾及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等16个指标,并运用模糊数学法对遵义市植烟区进行土壤肥力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遵义市植烟区土壤平均pH值为6.5,适宜烟草生长,南部pH较高,向北逐渐降低,但区域间会表现出不一致性;除绥阳县西南部、桐梓县南部高有机质含量环状分布外,其他区域均处于烟草生长适宜水平范围内。全市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水平偏高,为151.9 mg·kg^(-1),县域间变异性较强;土壤全量及速效磷、钾元素含量均较高,能有效保证烟草的养分需求;植烟区土壤交换性钙等中量营养元素部分区域含量较低,可溶性氯含量偏高,可能会影响烟叶的燃烧性;有效态铁、铜、锌、钼和硼等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均处于适宜水平及以上,可较好地满足烟株整个生育期间的需要。进一步采用模糊数学法结合土壤pH、有机质、大量及中微量元素进行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综合评价得分为0.81,Ⅲ级以上占比98.4%,道真县、仁怀市、务川县和正安县土壤肥力等级Ⅰ级占比远高于其他区县,分别为52.8%、61.5%、69.4%和54.3%,适合优质烟叶生产;从东北到西南,遵义市土壤肥力先降低后升高,空间变异性显著。研究表明,遵义市植烟区土壤总体肥力水平可满足烟草生产的需要,但为了优质烟叶的生产仍需加强对有机肥和氮肥的优化配置,同时优化土壤交换性钙、水溶性氯等中微量元素的供给,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烟农的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市 土壤肥力 空间异质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涧县烟区土壤肥力状况综合评价
12
作者 李宏图 朱晓红 +4 位作者 许晓娅 章钦印 李航 杨家裕 孙军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39-143,共5页
为了全面分析南涧县植烟土壤肥力状况,以7个乡镇469个代表性植烟土壤的理化指标为基础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各个土壤养分指标的权重,并估算出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对南涧县植烟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全... 为了全面分析南涧县植烟土壤肥力状况,以7个乡镇469个代表性植烟土壤的理化指标为基础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各个土壤养分指标的权重,并估算出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对南涧县植烟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全县土壤样本IFI加权平均值为0.70,达到Ⅱ级,土壤肥力总体水平较高,但不同乡镇间土壤肥力差异较大;南涧县烟区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镁、有效硫、有效锌、有效锰较为丰富,适宜烤烟的种植,而有效钼含量普遍偏低,可能是影响南涧县整体烟叶质量的限制因子,需要当地烟草技术人员重视钼肥的科学施用;南涧县7个乡镇间小湾东镇综合土壤肥力最高,最适宜烤烟种植,其次是拥翠乡、宝华镇、无量山镇、碧溪乡、乐秋乡,均是Ⅱ级,南涧镇肥力最低,IFI值仅为0.56,为Ⅲ级。总之,南涧县整体适宜烤烟种植,但各乡镇肥力差异较大,在烤烟生产过程中需因地制宜,科学施肥,科学管理,稳步提高土壤质量,从而推动烟草品质的提升和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南涧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人工林地土壤质量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13
作者 田鹏莹 孙慧娟 +4 位作者 薛婧雯 刘梦瑶 李建菲 范国强 张志华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价华北平原人工林地的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土壤质量改善及障碍因素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以不同密度(1111,833,625,555,416株/hm^(2))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24年10月底采集杨树林下0—20 cm土层土壤,对土壤主要... [目的]定量评价华北平原人工林地的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土壤质量改善及障碍因素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以不同密度(1111,833,625,555,416株/hm^(2))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24年10月底采集杨树林下0—20 cm土层土壤,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酶活性进行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最小数据集(MDS),通过土壤质量指数和障碍因素诊断对华北平原人工林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基于总数据集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由土壤全碳、蔗糖酶活性、电导率、粉粒和速效磷组成的最小数据集。②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416株/hm^(2)(0.55)>555株/hm^(2)(0.51)>625株/hm^(2)(0.49)>1111株/hm^(2)(0.48)>833株/hm^(2)(0.44)。林分密度显著影响了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碳、全碳和速效养分等。③整个研究区土壤质量障碍以中度、轻度障碍为主,土壤有机碳(15%)和土壤含水量(13%)是影响该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最大障碍因素。各密度杨树人工林均面临土壤养分和水分限制型障碍。[结论]杨树人工林密度为416株/hm^(2)时土壤质量最佳,华北平原各杨树人工林均面临土壤养分不足,缺水的情况,该地区应制定科学的施肥灌溉管理措施,同时在人工林生产实践中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以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综合质量指数 土壤质量评价 评分法 土壤障碍因素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主产区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及其肥力评价
14
作者 王婷 陆忠军 +5 位作者 辛蕊 黄楠 刘克宝 付斌 刘艳霞 宁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682-6689,共8页
明确马铃薯种植区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研究区马铃薯土壤精准施肥和培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黑龙江省克山农场为研究区,在马铃薯种植区采取100个样点,选取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采用地统计学和... 明确马铃薯种植区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研究区马铃薯土壤精准施肥和培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黑龙江省克山农场为研究区,在马铃薯种植区采取100个样点,选取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相结合,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利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法评价研究区土壤肥力。结果表明:土壤呈弱酸性,pH变异系数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处于中高水平,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土壤pH属于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空间自先关较弱。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聚集性显著。研究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特征明显,呈东西方向变化,中部土壤养分含量相对偏低。研究区土壤肥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肥力良好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2%。克山农场土壤肥力良好,满足马铃薯生长需求。人为因素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地统计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烟区植烟土壤理化指标及肥力评价研究
15
作者 刘福童 王学瑛 +6 位作者 程学文 王驰 陈楠 徐刚 任天宝 薛琳 沈毅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69-76,共8页
采集皖南主要烟区60个土壤样本(城区烟站15份、黄渡烟站15份、芜湖烟站15份、南陵烟站15份),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含水率、电导率、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碳、水... 采集皖南主要烟区60个土壤样本(城区烟站15份、黄渡烟站15份、芜湖烟站15份、南陵烟站15份),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含水率、电导率、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和pH值的总变异系数分别为7.55%、32.59%、37.82%、9.72%、40.15%、9.25%、31.49%、24.10%、22.93%、47.02%、72.72%、31.73%、51.31%和8.18%,权重系数分别为0.05、0.06、0.08、0.07、0.05、0.07、0.09、0.06、0.09、0.07、0.09、0.07、0.08和0.05。(2)皖南烟区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土壤肥力指数表现为南陵烟站>黄渡烟站>芜湖烟站>城区烟站,其中土壤有效磷的离散程度最大。综上,建议皖南烟区应根据土壤状况适当调整施肥策略,科学精准施肥,调节土壤全氮、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此外,在规划烟叶种植面积时,应倾向于南陵烟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烟区 理化指标 相关系数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土壤肥力指数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新修 苟剑渝 +11 位作者 刘京 彭友 朱经伟 张恒 张云贵 刘青丽 陈曦 王韦燕 荆晓雯 杨荣 李琼香 李志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了解遵义市植烟土壤综合肥力状况,为烟草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在遵义市13个区(县)168个乡镇采集3772份植烟土壤样品进行化学性状测定,运用模糊数学法评估植烟土壤肥力状况,采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植烟土壤化学性状和综合肥力评价空间... 了解遵义市植烟土壤综合肥力状况,为烟草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在遵义市13个区(县)168个乡镇采集3772份植烟土壤样品进行化学性状测定,运用模糊数学法评估植烟土壤肥力状况,采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植烟土壤化学性状和综合肥力评价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①遵义市植烟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相互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达到高或较高水平,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保障了烤烟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②植烟土壤各肥力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有机质与碱解氮分布基本一致,呈现极大的关联性,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为斑块状分布态势,土壤pH值和速效钾呈块状分布。其中钾含量较高的区域与土壤pH值较低区域基本一致;③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得分为0.73,变异系数为16.8%,Ⅰ~Ⅲ级合计占比超过93%,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空间变异较小。综合来看,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能供给优质烟叶生产的需求,但部分地区仍需加强有机肥、氮肥的使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肥力差异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模糊数学法 土壤肥力空间分布 烤烟 遵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钱颖颖 马翔 +7 位作者 夏建军 王萝萍 刘馨芮彤 张志明 闫辉 李枝武 倪明 王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77-2085,共9页
【目的】云南北中亚热带气候区烤烟与其它作物种植区域交错重叠。明确该气候区植烟土壤的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该区作物养分管理和土壤肥力调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019年云南北中亚热带2548个植烟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 【目的】云南北中亚热带气候区烤烟与其它作物种植区域交错重叠。明确该气候区植烟土壤的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该区作物养分管理和土壤肥力调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019年云南北中亚热带2548个植烟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模型隶属函数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造成肥力差异的主控因子,并通过GIS空间插值确定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平均值为0.65,处于较高肥力水平。土壤SOM、TN、AP和AK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6.84%、48.69%、75.64%和52.34%,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且含量较为丰富。土壤AP是影响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限制因子。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呈中部高,东部或西部部分区域低的分布格局,局部地区有零星分布。【结论】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较适宜烟草生长。平衡施肥时应注意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有效平衡并协调土壤养分,提高植烟区土壤肥力和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中亚热带 植烟区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恢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娟 杨满元 杨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75-2883,共9页
在紫色土丘陵恢复区,研究了撂荒地(AL)、紫穗槐-白花草木樨地(AML)、沙地柏+马桑地(SCL)、坡耕地(SFL)和马尾松林地(PFL)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 cm土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AML与SFL的土壤pH和土壤体积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 在紫色土丘陵恢复区,研究了撂荒地(AL)、紫穗槐-白花草木樨地(AML)、沙地柏+马桑地(SCL)、坡耕地(SFL)和马尾松林地(PFL)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 cm土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AML与SFL的土壤pH和土壤体积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PLFA总量、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大小为AML(或SFL)>SCL(或PFL)>AL(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大小为AML>SFL>SCL(或PFL)>AL(P<0.05)。除速效钾外,土壤各因子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评价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大小为AML(0.212)>SFL(0.209)>SCL(0.162)>PFL(0.147)>AL(-0.480)。研究表明AML和SFL(坡改梯+植物篱)最有利于恢复区土壤质量恢复,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丘陵恢复区及相似条件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综合肥力指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微生物要素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杰 白雪源 +4 位作者 郝胜磊 马雯秋 陈永亮 王广进 张福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5-655,共11页
为探讨北京市平谷区土壤质量现状,本研究在传统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基础上考虑了微生物要素,基于实地网格土壤采样的228个样本,从土壤肥力、土壤环境、土壤微生物3个维度选取11项土壤指标,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定量分析各指标并计算土... 为探讨北京市平谷区土壤质量现状,本研究在传统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基础上考虑了微生物要素,基于实地网格土壤采样的228个样本,从土壤肥力、土壤环境、土壤微生物3个维度选取11项土壤指标,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定量分析各指标并计算土壤质量指数,综合评价北京市平谷区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平谷区土壤质量综合指数(ISQI)在良好到优等范围内(0.60~0.96),平均值为0.74,平均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南低北高、西低东高的特征,北部熊儿寨乡、黄松峪乡及东部金梅湖镇等地区多为山地或林地,植被丰富,人为活动强度弱,土壤肥力水平高且微生物较为丰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级相对较高;而西南部马坊镇、马昌营镇等地区土壤肥力水平低,微生物数量较少,综合质量评价等级相对较低。熊儿寨乡的ISQI最高,为0.81;平谷镇的ISQI最低,为0.64。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ISQI排序为果园>林地>荒地>菜地>农田。研究表明,北京市平谷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但空间差异明显,东北部多为山地和林地,综合评价等级为优等,中部及西南部多为农田菜地,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和中等,未来应注重科学施肥和土壤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 北京市 平谷区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支流陕西段渭河流域沿岸农业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彬 尹涵 +3 位作者 李春雨 万春阳 李家鑫 李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7,共11页
农业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是黄河支流陕西段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该文以黄河支流陕西段渭河流域沿岸农业土壤为研究区域,采集陕西段渭河流域沿岸地区13个代表性地点的农业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 农业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是黄河支流陕西段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该文以黄河支流陕西段渭河流域沿岸农业土壤为研究区域,采集陕西段渭河流域沿岸地区13个代表性地点的农业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全磷、有效磷、全氮共8个理化肥力指标,以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3个生物肥力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出该地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二者相互验证,获得该地区土壤肥力质量状况。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该地区土壤pH普遍较高,均值为7.99,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7.295 g/kg;全钾、全磷和全氮均值为6.17 g/kg、1.06 g/kg和1.27 g/kg;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均值为133.46 mg/kg、16.02 mg/kg。(2)对陕西段渭河土壤整体综合肥力评价的结果,主成分分析法的平均综合肥力得分为-0.0015,内梅罗指数法的平均综合肥力得分为1.342。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评价的标准,表明陕西段渭河流域沿岸农业土壤综合肥力为中等水平,土壤中养分含量适中,能满足一般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适宜作为普通农田的种植基地。(3)肥力影响因素主要为干旱的气候和所处地理位置,人为因素次之。研究结果可促进渭河流域农业土壤资源利用,对于保障陕西省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农业土壤调查 主成分分析法 内梅罗指数法 肥力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