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变量筛选的典型三江平原耕地土壤肥力属性光谱预测
1
作者 姚成硕 王昌昆 +5 位作者 刘杰 郭志英 马海艺 袁自然 王晓盼 潘贤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2-1431,共10页
三江平原是东北黑土地的重要粮食产区,自开垦以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明显。传统化学测量方法效率低,难以满足快速精准监测需求。光谱技术具有土壤肥力预测潜力,而已有研究中较少同时针对多种土壤肥力属性,且部分土壤肥力属性的预测精... 三江平原是东北黑土地的重要粮食产区,自开垦以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明显。传统化学测量方法效率低,难以满足快速精准监测需求。光谱技术具有土壤肥力预测潜力,而已有研究中较少同时针对多种土壤肥力属性,且部分土壤肥力属性的预测精度偏低。本研究以三江平原典型耕地区域——友谊农场为研究区,采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结合SG(Savitzky-Golay)光谱平滑、一阶微分、标准正态变换和多元散射校正四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及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ARS)波段筛选算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同时针对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四种土壤关键肥力属性进行预测,探讨光谱预测多种土壤肥力属性的潜力,并探索变量筛选在精度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未经变量筛选使用全波段(400~2400 nm)时,SOM和TN的预测精度较高,交叉验证R^(2)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间差异不大,分别介于0.85~0.89和0.86~0.89之间,TK的预测精度也相对较高,R^(2)介于0.63~0.72,而TP的预测精度较低,R^(2)介于0.08~0.34;(2)经CARS波段筛选后四种土壤肥力属性预测精度均有所提升,TP的提高幅度最大,SOM、TN、TP、TK的最优交叉验证R^(2)分别为0.97、0.96、0.82、0.92;(3)CARS变量筛选方法能够识别出SOM和TN相关特征官能团对应的波段,TN的预测同时采用其与SOM之间的关系和自身特征波段信息,TP的预测主要采用了土壤光谱信息,而TK则同时采用土壤光谱以及其与SOM和TN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证实了光谱技术在三江平原典型耕地区域同时进行多种土壤关键肥力属性预测的潜力,发现变量筛选能够显著提高不具备明显光谱特征土壤属性(TP)的预测精度,为黑土地土壤肥力快速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土壤肥力属性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 变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归特征消除−随机森林模型的江浙沪农田土壤肥力属性制图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安琪 杨琳 +4 位作者 蔡言颜 张磊 黄海莉 吴琪 王雯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以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农田为研究区,选用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属性等自然环境协变量,及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业总产值、农村用电量等农业活动变量,利用递归特征消除方法(RFE)对环境协变量进行筛选,基于筛选... 以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农田为研究区,选用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属性等自然环境协变量,及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业总产值、农村用电量等农业活动变量,利用递归特征消除方法(RFE)对环境协变量进行筛选,基于筛选后的最优变量组合建立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表层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11种主要土壤肥力属性的空间分布预测,并采用100次重复的十折交叉验证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11个模型筛选出的环境协变量类型主要集中在气候、地形与植被变量,表征人类农业活动的变量在有机碳、全磷、全钾、铵态氮和有效磷预测中体现重要作用。②11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在0.27~0.53,pH、速效钾、交换性镁和交换性钙的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45以上。本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变量对于土壤肥力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而递归特征消除−随机森林模型(RFE-RF)可以用于农田主要土壤肥力属性制图,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土壤肥力属性空间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归特征消除 随机森林 土壤肥力属性 农田土壤 数字土壤制图 江浙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赤红壤地区4种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肥力属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波 高云华 +4 位作者 张池 陈旭飞 任宗玲 李进 戴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315-319,共5页
以地处典型赤红壤区域的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为研究范围,对4种不同耕作模式下12种土壤肥力属性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模式首先影响全量氮、磷、钾、碱解氮、电导率等,其次综合影响粘粒、有机质以及其他理化性状。... 以地处典型赤红壤区域的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为研究范围,对4种不同耕作模式下12种土壤肥力属性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模式首先影响全量氮、磷、钾、碱解氮、电导率等,其次综合影响粘粒、有机质以及其他理化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田耕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全钾、有效磷和孔隙度,水旱轮作模式对pH值的影响最大,旱地模式主要造成了容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改变,菜地模式主要影响了电导率以及粘粒、全磷和碱解氮,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肥力属性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耕作模式 土壤肥力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子园主要土壤肥力属性空间变异及合理取样数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柳霞 沈方科 +3 位作者 赵凤芝 黄景 郭志荣 顾明华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33-436,共4页
对柳州市一个面积约20hm2的柚子园采用50m×50m网格取样,布设76个采样点,对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及合理取样数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柚子园土壤pH、有机质以及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6.45%... 对柳州市一个面积约20hm2的柚子园采用50m×50m网格取样,布设76个采样点,对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及合理取样数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柚子园土壤pH、有机质以及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6.45%~59.48%。地统计分析表明,这些土壤肥力属性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土壤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弱,而有机质、碱解氮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H、速效磷空间相关性强。同时探讨了研究区域土壤的pH值、有机质和大量营养元素的合理取样数,结果显示,在95%置信水平下,土壤碱解氮选用5%的相对误差,土壤pH选用10%的相对误差,其余指标选用15%的相对误差水平,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推荐取样数分别为2、6、34、28、3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园 土壤肥力属性 空间变异 合理取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