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陵县土壤耕地养分含量演变与施肥对策
1
作者 潘有珍 《河北农机》 2024年第7期88-90,共3页
南陵县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县,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农户生计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土壤养分的不断消耗与变化,特别是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已经成为制约作物产量提升的一大障碍。此外,不合理... 南陵县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县,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农户生计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土壤养分的不断消耗与变化,特别是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已经成为制约作物产量提升的一大障碍。此外,不合理的施肥方法和肥料利用效率低下也增加了土壤养分管理的难度,进而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一系列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南陵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的演变趋势,并提出科学施肥的对策,以期达到优化土壤养分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的目的。通过实施这些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还能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南陵县农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陵县 土壤耕地 养分含量演变 施肥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农用地土壤耕地质量提升与农业种植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卫茹 高航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24期80-81,共2页
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用耕地一直以来都是最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农业耕地资源要素包括了有效面积和质量。在乡村振兴视角下,要想更好地发展农业产业,就要重视对农业耕地的全面保护。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土壤耕地 农业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3
作者 徐璐 周洪印 +2 位作者 赵炫越 张乃明 包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2-1742,共11页
为探究云南某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来源及空间分布,本研究共采集研究区75个土壤样品,测定8种重金属As、Cr、Cu、Cd、Ni、Pb、Hg和Zn的含量。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和地累积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使... 为探究云南某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来源及空间分布,本研究共采集研究区75个土壤样品,测定8种重金属As、Cr、Cu、Cd、Ni、Pb、Hg和Zn的含量。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和地累积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使用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绘制土壤污染空间分布图;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PMF模型探究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是背景值的1.07~9.83倍;重金属空间分布不均,Zn、As、Hg、Cd和Pb在空间分布上有所相似;内梅罗综合指数平均值为5.51,整体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地累积指数由大到小为Cd>Pb>Cu>Hg>Zn>Cr>Ni>As,重金属Cd属于重度污染,在土壤中积累明显。生态风险整体处于高生态风险水平,且Cd和Hg是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分别高达60.50%和23.09%。源解析结果表明,As和Cd主要来自工业源(24.17%);Cr、Cu和Ni主要为母质源(35.26%);Hg和Zn主要来自农业源(25.48%);而Pb主要来自大气交通混合源(15.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矿区 耕地土壤 风险评价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施加对耕地土壤性质潜在影响机制综述
4
作者 沈文静 刘英 +3 位作者 裴为豪 范凯旋 刘战龙 刘少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3,共9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传统方法合成的原始生物炭由于自身一些不足,限制了其在土壤肥力提升领域的应用。为了优化其理化性质,需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改性。但因土壤系统地球...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传统方法合成的原始生物炭由于自身一些不足,限制了其在土壤肥力提升领域的应用。为了优化其理化性质,需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改性。但因土壤系统地球化学循环的复杂性和改性生物炭的多样性,当前关于改性生物炭施加对耕地土壤物化生性质影响的研究结论相对分散。本文从生物炭改性内涵、分类及对耕地土壤性质的潜在影响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改性生物炭在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持水能力、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影响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活性和群落结构、提升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最后对改性生物炭耕地土壤质量提升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生物炭改性 土壤肥力 土壤改良 潜在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复垦耕地土壤团聚体构成及稻田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一梓 宋文杰 +5 位作者 张欢 李天鹏 毛伟 杨洪建 赵海涛 居静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为促进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的快速培肥与水稻产量的协同提升,基于持续4年(2019—2022年)有机肥配施化肥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肥(T0)、100%化肥N(T1)、40%鸡粪肥N+60%化肥N(T2)、40%蚯蚓粪肥N+60%化肥N(T3)、40%菜籽饼肥N+... 为促进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的快速培肥与水稻产量的协同提升,基于持续4年(2019—2022年)有机肥配施化肥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肥(T0)、100%化肥N(T1)、40%鸡粪肥N+60%化肥N(T2)、40%蚯蚓粪肥N+60%化肥N(T3)、40%菜籽饼肥N+60%化肥N(T4),测定水稻产量、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含量及其有机碳(OC)、全氮(TN)含量,并评估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各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为3.15%~9.93%。同时,各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还促进了土壤团聚体从微团聚体(<0.25 mm)向中团聚体(0.25~2 mm)转变。此外,这些处理还提高了全土及>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OC、TN含量,增幅分别为6.95%~24.68%及4.03%~58.28%和23.38%~57.14%(OC)、10.00%~31.85%及19.14%~78.95%和28.44%~71.25%(TN)。相关分析表明,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比例以及>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OC和TN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越强。相关和冗余分析表明,>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OC和TN与水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而<0.25 mm粒径团聚体的OC、TN与水稻产量相关性则相对较弱。综上所述,在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上,采用40%有机肥N+60%化肥N不仅有助于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还能提升水稻产量,在3种有机肥中,蚯蚓粪和菜籽饼肥的效果优于鸡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配施化肥 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 土壤团聚体 土壤碳氮含量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茬作物对山药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6
作者 寇天乐 贾远彬 +5 位作者 胡洋 胡云鹏 贾宏涛 张一 王薇 姜纪凯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4,共6页
山药连作会导致产量和土壤元素含量下降,种植不同前茬作物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而种植不同的前茬作物对山药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究不同前茬作物对山药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找到更合适山药生长的前茬作物。以新... 山药连作会导致产量和土壤元素含量下降,种植不同前茬作物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而种植不同的前茬作物对山药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究不同前茬作物对山药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找到更合适山药生长的前茬作物。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山药种植区内3种不同前茬作物(西瓜、棉花、山药)的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前茬作物对山药种植区土壤养分和有效态中、微量元素(铁、锰、锌、铜、钙、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棉花和山药为前茬作物相比,西瓜作为前茬作物时土壤pH分别显著降低了0.75%和2.38%;而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1.19%~24.77%和23.62%~47.99%。(2)与山药作为前茬作物相比,西瓜和棉花作为前茬作物时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镁含量,分别增加了8.80%和7.46%。(3)不同前茬作物显著影响山药种植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综合性指数,山药作为前茬作物时土壤中、微量元素综合性指数最低,而西瓜作为前茬作物时最高。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发现前茬作物为西瓜时山药种植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综合得分最高。总之,与棉花和山药相比,西瓜作为前茬作物时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有效镁元素增幅最大;因此西瓜更适合作为西北干旱区山药种植的前茬作物。研究结果可在西北干旱区山药种植过程中,在其前茬作物的选择,土壤中、微量元素施肥的科学管理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茬作物 耕地土壤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山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分析
7
作者 张永峰 《河北农机》 2025年第3期85-87,共3页
耕地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因此,需要对耕地土壤的安全性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保障农业生产正常的发展秩序和发展质量。现阶段的耕地土壤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直接影响到耕地的质量,对农业生产也造成了... 耕地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因此,需要对耕地土壤的安全性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保障农业生产正常的发展秩序和发展质量。现阶段的耕地土壤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直接影响到耕地的质量,对农业生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对耕地土壤污染问题引起警觉,对耕地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防治修复策略,进而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此,本文将从耕地污染防治的必要性以及耕地污染的现实危害等方面入手,对耕地土壤污染的根本原因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策略,有效改善耕地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污染:防治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拉尔市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现状及等级评价
8
作者 陈玲 焦润兴 +2 位作者 邵延慧 张涛 张冬冬 《新疆农垦科技》 2025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摸清新疆阿拉尔市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现状,基于阿拉尔市不同片区243个耕地调查点位数据,对阿拉尔市耕地土壤的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及有效硼5种微量元素含量现状及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 为摸清新疆阿拉尔市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现状,基于阿拉尔市不同片区243个耕地调查点位数据,对阿拉尔市耕地土壤的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及有效硼5种微量元素含量现状及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及有效硼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2 mg/kg、1.82 mg/kg、23.59 mg/kg、5.17 mg/kg和0.63 mg/kg,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整体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有效锌整体处于缺乏及极缺乏水平,有效锰整体处于中等及缺乏水平,有效硼整体处于丰富及以下水平。阿拉尔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异程度较高,总体处于中等或强变异性。除了有效铜和有效硼,其它3种微量元素含量均为沙井子垦区>塔北片区>塔南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微量元素含量 等级评价 阿拉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背景下的耕地土壤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9
作者 高翔菲 《种子科技》 2025年第3期201-203,共3页
在全球粮食安全的背景下,耕地土壤保护与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当前耕地土壤面临的挑战,深入探讨土壤保护与修复技术显得至关重要。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用策略,重点研究了土壤质量监测、生态... 在全球粮食安全的背景下,耕地土壤保护与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当前耕地土壤面临的挑战,深入探讨土壤保护与修复技术显得至关重要。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用策略,重点研究了土壤质量监测、生态农业实践、土壤修复技术的创新及社区参与等方面的策略,以期为提高耕地土壤质量、增强土壤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土壤 土壤保护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市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及退化治理
10
作者 邓德海 周桂梅 刘华伟 《农家科技》 2025年第23期22-24,共3页
雷州市作为广东省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受长期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投入不足、秸秆还田率低等因素影响,耕地土壤酸化程度高、面积广,已明显制约耕地质量安全、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为此,本文通过分析雷州市耕地土壤酸化现状,结合耕... 雷州市作为广东省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受长期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投入不足、秸秆还田率低等因素影响,耕地土壤酸化程度高、面积广,已明显制约耕地质量安全、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为此,本文通过分析雷州市耕地土壤酸化现状,结合耕地土壤酸化情况,推广碱性土壤调理剂改酸技术,并开展生石灰、蚝壳粉等非商品改良剂田间试验。监测结果显示,退化治理后耕地土壤pH提升0.07单位,有机质含量呈波动变化,有效磷含量增长100.79%,速效钾含量增长44.91%,为华南地区酸化土壤改良治理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市 耕地土壤 土壤酸化 土壤调理剂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寨县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11
作者 廖武放 罗春华 +2 位作者 廖龙 郑笑春 唐妍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6期57-59,共3页
鹿寨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活动日益频繁的影响下,县域内耕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该文... 鹿寨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活动日益频繁的影响下,县域内耕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该文深入分析了鹿寨县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县域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重金属污染 污染源解析 治理对策 鹿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高背景区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综合评价及安全分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传华 张凤太 +2 位作者 刘力 邓炜 刘燕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9,共8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如何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等级划定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举措。以重庆南川区金山镇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综合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耕地土壤重金属...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如何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等级划定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举措。以重庆南川区金山镇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综合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开展综合评价及等级划定。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土壤Cd的平均含量为0.60 mg/k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给出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比例为57.21%,其余重金属均未超标。研究区土壤污染以轻微和轻度为主,生态风险以轻微和中等为主,影响因子为Cd,污染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和农业活动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区耕地I级(安全区)、Ⅱ级(基本安全区)、Ⅲ级(低风险区)、Ⅳ级(中风险区)和V级(高风险区)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1.2%、10.46%、31.51%、18.9%和27.93%,中-高风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研究区玉米Cd超标率为26.31%,集中分布在耕地高风险区(V级)。建议在中-高风险区开展风险管控,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测,采取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改善受污染耕地土壤的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安全分区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13
作者 王炽 马翔 +7 位作者 胡巍耀 宋鹏飞 刘彪 徐济仓 闫辉 赵新梅 付斌 陈兴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9-1796,共8页
【目的】为深入了解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养分特征与供肥能力,科学指导施肥,确保地力水平稳步提升和作物稳产。【方法】2019—2022年在云南主要温带气候类型的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采集1880份耕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其... 【目的】为深入了解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养分特征与供肥能力,科学指导施肥,确保地力水平稳步提升和作物稳产。【方法】2019—2022年在云南主要温带气候类型的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采集1880份耕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养分含量,以分析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养分及肥力现状,明确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差异。【结果】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属于丰富水平以上,平均含量分别为39.86 g/kg、2.09 g/kg、29.17 mg/kg和166.31 mg/kg,丰富水平以上占比分别为66.85%、73.19%、54.11%和40.2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且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养分变化趋势相似。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棕壤最高,其次为黄棕壤、水稻土等,紫色土、燥红土较低。滇西北耕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及pH显著高于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P<0.05),且滇中北部区域耕地土壤全氮、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也显著高于滇东北。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土壤速效钾缺乏,缺乏比例分别达36.99%和45.69%。【结论】滇西北需注重平衡施肥,确保作物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利用;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应增施有机肥,并根据作物类型适当增施钾肥,稳步提升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气候 耕地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土壤S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富Se耕地综合评价
14
作者 刘力 张传华 +2 位作者 张凤太 邓炜 刘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6-1005,共10页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富Se耕地资源,为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富Se农产品的安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为例,采集74份耕地土壤(0~20 cm)及水稻籽实样品,分析稻谷及土壤中Se和重金属(Cd、Hg、Pb、As、Cr、Cu、Zn和Ni)含量,同时...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富Se耕地资源,为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富Se农产品的安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为例,采集74份耕地土壤(0~20 cm)及水稻籽实样品,分析稻谷及土壤中Se和重金属(Cd、Hg、Pb、As、Cr、Cu、Zn和Ni)含量,同时分析土壤中养分元素及氧化物含量,研究土壤及稻谷中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开展富Se耕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环境综合质量等级以三等(轻度污染)和四等(中度污染)为主,面积占比分别为41.65%和50.71%,污染因子为Cd。土壤Se平均含量为0.91 mg·kg^(-1),含量介于0.4~3.0 mg·kg^(-1)之间的点位占比为97.29%,土壤Se资源丰富。研究区耕地土壤总体养分条件良好,但部分区域存在单元素缺乏问题,以K缺乏最为显著。耕地土壤重金属和Se含量主要与灰岩、炭质页岩(夹煤线)的风化成土有关。此外,农业活动会造成耕地土壤Cd和As的输入。研究区糙米富Se率为100%,糙米Cd超标率为7.4%,土壤pH值是影响稻谷吸收土壤Cd和Se的主控因素,中碱性条件有利于水稻富集Se而抑制其对Cd的吸收。研究区富Se耕地综合等级以二等为主,面积占比为95.68%,适宜开展富Se资源开发利用。可根据各耕地地块单项指标得分情况,通过养分元素补充、土壤酸碱度调节等措施,趋利避害利用土壤富Se资源,对部分不适宜开展富Se资源开发利用的耕地,可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重金属 SE 地球化学特征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数据的耕地土壤镉(Cd)含量遥感估算方法
15
作者 张龙其 郭云开 +1 位作者 董胜光 刘新良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94,共6页
本文采用多种光谱变换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了使用GF-1卫星影像监测耕地土壤镉(Cd)含量的可行性。首先针对获取的GF-1原始影像数据,在完成预处理及剔除植被信息后进行倒对数、平方根和反正弦平方根变换,生成4套光谱影像;然后分别用采样点... 本文采用多种光谱变换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了使用GF-1卫星影像监测耕地土壤镉(Cd)含量的可行性。首先针对获取的GF-1原始影像数据,在完成预处理及剔除植被信息后进行倒对数、平方根和反正弦平方根变换,生成4套光谱影像;然后分别用采样点5 m缓冲区内各套影像光谱统计值与Cd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种回归分析。选择模型决定系数最高(>95%)的反正弦平方根变换后的自适应重加权回归方法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作为遥感估算模型。遥感估算结果在稻田积水、边缘地带等出现了异常估算值;笔者分析原因后应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最终估算结果。相关性分析和建模精度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望应用于实际土壤质量监测和土地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CD含量 GF-1 光谱特征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会泽县某铅锌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文 刘奇 +4 位作者 王豹 王晟 刘志宗 张乃明 李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6-1044,共9页
为探究我国典型铅锌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全面了解其污染水平与重金属污染来源,在云南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地会泽县者海镇均匀布设221个采样点,测定土壤中Cd、Pb、Cr、Cu、Zn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I_(geo))和内梅罗综合... 为探究我国典型铅锌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全面了解其污染水平与重金属污染来源,在云南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地会泽县者海镇均匀布设221个采样点,测定土壤中Cd、Pb、Cr、Cu、Zn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I_(geo))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受体模型(PMF)定量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Cr、Cu和Zn的含量多数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5种元素地累积指数递减趋势为Cd>Zn>Pb>Cu>Cr,元素Cd属于重度污染,在土壤中积累明显。研究区土壤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4.1,处于重度污染水平。源解析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源解析结果差异较小,APCS-MLR模型识别出4种污染源及其贡献率:工业和交通源(29.5%)、农业源(31.3%)、母质源(23.7%)和未知源(15.4%);PMF模型识别出4种污染源及其贡献率:工业源(30.0%),母质源(29.2%),交通源(11.9%),农业源(28.9%)。总体来看,PMF模型较APCS-MLR模型更加精细;工农业活动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研究区Cd污染较为严重,可采取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等措施进行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耕地土壤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广东典型地区耕地土壤养分含量预测模型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鹤森 李玮 +6 位作者 张泽宇 吴玲 鄂东梅 张孟豪 许腾伟 戴军 张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目的】可见-近红外光谱(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VNIRS)可以利用少量土壤样品建立预测模型,从而无损快速地预测土壤养分含量。然而,至今鲜见广东省土壤养分的VNIRS预测模型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和VNIR... 【目的】可见-近红外光谱(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VNIRS)可以利用少量土壤样品建立预测模型,从而无损快速地预测土壤养分含量。然而,至今鲜见广东省土壤养分的VNIRS预测模型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和VNIRS技术对广东典型地区的耕地土壤进行分析,构建土壤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的VNIRS预测模型,并评估利用光谱分析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可行性,为广东省土壤养分的快速检测及质量评估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采集了粤东(梅州)、粤西(湛江)、粤北(韶关)、粤西北(肇庆)和珠三角(惠州和珠海) 5个地区共514份耕地土壤样品,测量样品有机质、全氮、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同时利用VNIRS在400~2 490 nm波长范围内探明其全光谱特征,筛选定标样品,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向验证,评估模型的可行性。【结果】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及光谱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和全氮的定标预测模型效果较好,其中,粤西北地区的有机质定标相关系数达到0.831 1,珠三角地区的全氮定标相关系数达到0.789 8;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的预测模型效果在地区间差异较大,粤西北和珠三角地区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定标效果远优于其他地区。反向验证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最高分别达到0.69和0.65;粤西北和珠三角地区碱解氮的反向验证结果也较好,R2达到0.63和0.62;而可溶性有机碳和速效磷的反向验证结果总体较差。【结论】VNIRS技术能够区分省域内不同地区的土壤来源,可以作为未来土壤分类和土壤质量调查的重要评价指标。VNIRS技术能够较好地直接预测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的预测存在明显元素差别和地区差异,今后需进一步筛选光谱范围或采用更优方式构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广东 耕地土壤 土壤养分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对淅川库区耕地土壤氨挥发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晓舒 赵同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8,共9页
农业肥料挥发的氨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气和水体氮的重要来源,威胁着库区水质安全。目的为探究不同肥料对库区耕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方法以淅川库区典型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法,于2020年夏季和秋季开展不同... 农业肥料挥发的氨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气和水体氮的重要来源,威胁着库区水质安全。目的为探究不同肥料对库区耕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方法以淅川库区典型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法,于2020年夏季和秋季开展不同肥料作用下土壤氨挥发的原位田间监测,分析不同肥料对土壤氨挥发速率和累积挥发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季节性差异。结果结果表明:(1)肥料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氨挥发速率。尿素处理的土壤氨挥发速率最大,在施肥后第4—6 d达到峰值,且波动时间最长;复合肥料处理的土壤氨挥发速率次之,峰值出现在施肥后第6—9 d;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氨挥发速率最低,接近于土壤本底水平。(2)不同肥料作用下,土壤氨累积挥发量存在显著差异。尿素处理的累积挥发量最大,为不施肥处理的10倍,复合肥和有机肥处理的分别为不施肥处理的3倍和1倍,表明施用有机肥对氨挥发影响最小。(3)氨挥发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挥发速率普遍高于秋季的。相同施肥量条件下,秋季施肥的土壤氨挥发恢复到本底水平所需时间是夏季的2倍,但净累积挥发量无明显差异(0.04~2.41 kg·hm^(−2))。尽管季节性因素影响挥发速率,但总挥发量趋于一致。秋季施肥后,日均氨挥发速率和总挥发量均较夏季的低,但对土壤和大气影响更持久。结论调整肥料施用结构,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并减少尿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因肥料施用而产生的土壤氨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尿素 复合肥 有机肥 耕地土壤 静态箱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和GIS的耕地土壤铊含量分布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云霞 郭朝晖 +3 位作者 肖顺勇 谢慧民 肖细元 李长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9-277,共9页
采用多元统计、GIS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耕地土壤Tl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Tl环境质量较好.研究区耕地土壤Tl含量范围为0.01~7.33mg/kg,算术平均值(0.91±0.40)mg/kg,超过湖南省土壤T... 采用多元统计、GIS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耕地土壤Tl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Tl环境质量较好.研究区耕地土壤Tl含量范围为0.01~7.33mg/kg,算术平均值(0.91±0.40)mg/kg,超过湖南省土壤Tl含量背景值(0.61mg/kg),耕地Tl含量累积特征明显,但明显低于2017年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中土壤Tl含量评价参考值(1.0mg/kg).耕地土壤中Tl含量流域分布特征明显,耕地土壤Tl含量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趋势,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湘江流域南部地区和武水流域.武水流域耕地土壤Tl含量算术均值达到1.10mg/kg,存在潜在污染风险.研究区耕地土壤Tl含量积累和分布格局受水力、工业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高海拔和水网密度区耕地土壤Tl累积明显.黄棕壤的土壤T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 耕地土壤 空间分布 流域特征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农旅融合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明明 蔡雄飞 +1 位作者 李森 张富强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本研究以惠水县好花红乡耕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种重金属(Cd、Cr、Cu、Ni、Pb、Zn)的含量特征,运用克里金插值法对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6种重金属均... 本研究以惠水县好花红乡耕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种重金属(Cd、Cr、Cu、Ni、Pb、Zn)的含量特征,运用克里金插值法对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6种重金属均有超过当地背景值的点位,其中Cd、Cr超过了风险筛选值,超标点位占比分别为10%、23%,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2)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Cd、Cr、Pb高值区均分布于研究区东部,Cu、Ni、Zn高值呈现点状分布规律;(3)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Cd、Cr污染较为突出,整体生态风险为轻微生态风险,Cd为研究区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本研究为当地农旅产业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性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