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紫色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综合肥力评价与比较 被引量:29
1
作者 谢军 方林发 +3 位作者 徐春丽 张淑香 张跃强 石孝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0-1507,共8页
【目的】为探求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和土壤综合肥力的演变,寻求合理评价西南紫色土区域土壤综合肥力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以7年的定位试验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不施肥对照(CK)、化... 【目的】为探求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和土壤综合肥力的演变,寻求合理评价西南紫色土区域土壤综合肥力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以7年的定位试验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不施肥对照(CK)、化肥优化施用(OP)、在化肥优化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在化肥优化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 4个处理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下蔬菜和玉米的平均产量均表现为MF处理最大。在蔬菜季,MF处理显著提高了产量,相比OP和OM处理,榨菜分别增产27.8%和16.0%,大白菜分别增产28.6%和8.7%;在玉米季,MF处理的产量最大,为9907kg/hm^2,显著高于OP和OM处理,分别增产1199 kg/hm^2和1273 kg/hm^2。通过分析土壤单项肥力指标与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与作物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对紫色土土壤肥力贡献大,是表征紫色土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用3种评价方法计算的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IFI)均表现为OM> MF> OP> CK,施用有机肥处理(MF和OM)处理IFI值要显著高于优化施肥处理。3种评价方法的IFI值与作物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关系,但3种评价方法的相关系数平均值从大到小表现为相关系数法(0.5292)>内梅罗指数法(0.5252)>因子分析法(0.5130),表明相关系数法比内梅罗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更可靠。【结论】在蔬菜-玉米轮作体系下,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能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水平。从3种评价方法的精确性来看,相关系数法比内梅罗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更可靠,在实践中优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 产量 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内梅罗指数法 因子分析法 相关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新修 苟剑渝 +11 位作者 刘京 彭友 朱经伟 张恒 张云贵 刘青丽 陈曦 王韦燕 荆晓雯 杨荣 李琼香 李志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了解遵义市植烟土壤综合肥力状况,为烟草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在遵义市13个区(县)168个乡镇采集3772份植烟土壤样品进行化学性状测定,运用模糊数学法评估植烟土壤肥力状况,采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植烟土壤化学性状和综合肥力评价空间... 了解遵义市植烟土壤综合肥力状况,为烟草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在遵义市13个区(县)168个乡镇采集3772份植烟土壤样品进行化学性状测定,运用模糊数学法评估植烟土壤肥力状况,采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植烟土壤化学性状和综合肥力评价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①遵义市植烟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相互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达到高或较高水平,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保障了烤烟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②植烟土壤各肥力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有机质与碱解氮分布基本一致,呈现极大的关联性,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为斑块状分布态势,土壤pH值和速效钾呈块状分布。其中钾含量较高的区域与土壤pH值较低区域基本一致;③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得分为0.73,变异系数为16.8%,Ⅰ~Ⅲ级合计占比超过93%,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空间变异较小。综合来看,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能供给优质烟叶生产的需求,但部分地区仍需加强有机肥、氮肥的使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肥力差异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模糊数学法 土壤肥力空间分布 烤烟 遵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主产区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及其肥力评价
3
作者 王婷 陆忠军 +5 位作者 辛蕊 黄楠 刘克宝 付斌 刘艳霞 宁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682-6689,共8页
明确马铃薯种植区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研究区马铃薯土壤精准施肥和培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黑龙江省克山农场为研究区,在马铃薯种植区采取100个样点,选取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采用地统计学和... 明确马铃薯种植区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研究区马铃薯土壤精准施肥和培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黑龙江省克山农场为研究区,在马铃薯种植区采取100个样点,选取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相结合,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利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法评价研究区土壤肥力。结果表明:土壤呈弱酸性,pH变异系数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处于中高水平,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土壤pH属于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空间自先关较弱。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聚集性显著。研究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特征明显,呈东西方向变化,中部土壤养分含量相对偏低。研究区土壤肥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肥力良好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2%。克山农场土壤肥力良好,满足马铃薯生长需求。人为因素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地统计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江地区菜地土壤肥力评价及环境风险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琦 刘新红 +2 位作者 马啸驰 罗佳 马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4-240,共7页
菜地土壤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容易出现养分不平衡和过量积累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摸清江苏沿江地区菜地土壤的肥力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度函数相结合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分析江苏沿江地区露地和设施菜地土壤... 菜地土壤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容易出现养分不平衡和过量积累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摸清江苏沿江地区菜地土壤的肥力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度函数相结合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分析江苏沿江地区露地和设施菜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并进行环境排放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露地菜地土壤的有机质、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设施菜地土壤。与露地土壤相比,设施菜地土壤的电导率、氮磷养分含量均明显提高,其中有19.31%达到超高盐度水平,次生盐渍化严重,同时全氮、全磷平均含量为2.32、1.61 g/kg,均存在过量累积现象。菜地土壤的综合肥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有46.88%的露地土壤综合肥力偏低,有机质、速效氮是其限制因子。设施菜地土壤有很高的氮磷流失风险,露地土壤存在磷素流失风险。据此,江苏沿江地区露地蔬菜土壤应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使用缓释氮肥;设施土壤应减少氮磷肥施用。江苏沿江地区设施菜地土壤的综合肥力良好,主要问题是设施土壤盐渍化以及土壤氮磷养分过量累积;露地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偏低且有酸化趋势。环境风险分析表明,江苏沿江地区的设施蔬菜土壤比露地土壤更容易发生氮磷流失风险,露地土壤容易发生磷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与露地蔬菜 模糊数学 土壤养分 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东台盐碱耕地综合肥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王志旺 王世航 +5 位作者 徐灵颖 陈玉琪 许梦乾 孙佳蓓 罗越 赵旭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4,共10页
为研究滨海滩涂盐碱耕地土壤肥力状况,结合围垦年限采集江苏盐城108个样点,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p H、含盐量(TS)和养分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改进后的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土壤综合肥力,阐明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除土壤pH、T... 为研究滨海滩涂盐碱耕地土壤肥力状况,结合围垦年限采集江苏盐城108个样点,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p H、含盐量(TS)和养分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改进后的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土壤综合肥力,阐明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除土壤pH、TS、全磷(TP)呈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外,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均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说明土壤养分受自然条件约束更为显著;(2)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含量从西向东逐渐减少,而土壤p H、TS、全钾(TK)、速效钾(AK)则呈递增趋势;(3)滨海滩涂盐碱耕地土壤综合肥力较差,开垦年限、盐碱障碍和养分因素共同解释了93%的变异,其中SOM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的影响最为显著。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围垦,SOM均与IFI呈显著正相关,说明SOM是滨海滩涂盐碱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基础。因此,滨海盐碱耕地改良要注意有机调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最终增加土壤养分库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地统计学 内梅罗综合指数 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鸡骨草GAP基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与供肥能力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乾平 董青松 +3 位作者 白隆华 颜钟亚 陈章源 欧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326-7327,7334,共3页
[目的]了解毛鸡骨草GAP基地土壤肥力现状,以及土壤中氮、磷、钾3要素的自然供给能力。[方法]运用改进的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法对基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施肥试验研究了基地土壤中氮、磷、钾3要素的自然供给能力。[结果]土... [目的]了解毛鸡骨草GAP基地土壤肥力现状,以及土壤中氮、磷、钾3要素的自然供给能力。[方法]运用改进的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法对基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施肥试验研究了基地土壤中氮、磷、钾3要素的自然供给能力。[结果]土壤综合肥力系数为1.21,毛鸡骨草产量对土壤的依存率为40.90%。[结论]基地土壤综合肥力属"一般"等级,土壤供应氮、磷、钾的能力分别处于"低"、"高"、"中"等级,较低的土壤含氮量是该基地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供氮磷钾能力 毛鸡骨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艳君 祁娟 李亚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9期192-196,共5页
草地生态化学实验课是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科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该实验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及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营养指标的测定原理与技术等技能。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 草地生态化学实验课是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科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该实验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及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营养指标的测定原理与技术等技能。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加入了土壤测定指标数据分析及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环节,使学生学会用Q检验法科学取舍所测定数据,掌握通过模糊数学中的加权乘法原理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数据统计方法,了解分析采集样地土壤肥力特征,进而提出土壤的管理利用措施。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及其对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是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及诠释,从而形成野外“观”+室内“测”+数据“统计”+结果“分析”的较系统全面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思路及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敢想敢为的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草业科学教学、科研、生产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检验法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法 实验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果园地土壤肥力特征综合评价及其区域差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居玛汗.卡斯木 张丽娜 +2 位作者 范鹏 曹裕 李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6-323,共8页
以黄土高原典型苹果园地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6个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和全钾,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苹果园地3个区段(陕西凤翔、陕西长武、陕西延安)0—3... 以黄土高原典型苹果园地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6个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和全钾,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苹果园地3个区段(陕西凤翔、陕西长武、陕西延安)0—300cm土壤剖面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苹果产区土壤养分含量差别明显,3个试点各类果园0—30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全磷含量平均值、速效磷含量平均值、全钾含量平均值、速效钾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凤翔>长武>延安;长武>凤翔>延安;长武>凤翔>延安;凤翔>长武>延安;长武>凤翔>延安。不同苹果产区果园0—300cm土层土壤氮磷钾全量和速效量剖面分布特征类似,除全钾和速效氮外其余养分全量和速效量剖面分布具有明显"表层积聚效应。长武和延安的0—30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类似,没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而凤翔0—100cm土层速效钾含量随土层加深而迅速降低,100—200cm土层内有机质含量的剖面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陕西长武地区土壤养分指数为0.24比陕西凤翔地区(0.23)的高;陕西凤翔地区养分指数(0.23)比陕西延安地区的(0.22)高。针对不同区域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提出果园施肥建议:凤翔果园应该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增施钾肥。长武果园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延安地区土壤养分状况最差,应加大施肥力度,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实行平衡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典型苹果园 区域差异特征 土壤肥力特征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寿林场4种典型林分的土壤肥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庞一凡 曹小玉 +3 位作者 李际平 赵文菲 谢政锠 孙亚萍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60,75,共9页
以湖南省平江县福寿林场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栎类次生林和竹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土壤容重和pH值8个评价指标对4种不同林分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基于乘除法计算原理,构建林... 以湖南省平江县福寿林场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栎类次生林和竹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土壤容重和pH值8个评价指标对4种不同林分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基于乘除法计算原理,构建林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确定其土壤肥力评价等级。结果显示:(1)在0~60 cm土层中,栎类次生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全磷、全氮含量均为最大,竹林土壤pH值和容重均为最大,杉木纯林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林分。(2)从土壤剖面垂直变化特征来看,4种林分有机质、碱解氮与全氮含量,均表现为随土层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中栎类次生林各土层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林分(P<0.05);4种林分土壤pH值随土层的加深无明显变化规律;杉木纯林、栎类次生林和竹林的土壤全磷及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随土层的增加而逐渐下降;4种林分土壤容重呈现出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的变化。(3)从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来看,4种林分土壤肥力状况排序为栎类次生林(0.39~0.58)>杉木混交林(0.22~0.29)>杉木纯林(0.20~0.30)>竹林(0.02~0.14)。与目前传统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相比,本文采用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法不需要计算各指标权重,且计算量小,可根据不同的土壤系统对模型参数个体数量适当进行增减,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土壤肥力 土壤养分指标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5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53
10
作者 冯嘉仪 储双双 +3 位作者 王婧 吴道铭 莫其锋 曾曙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81,共9页
【目的】利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土壤肥力状况,分析这些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影响及其异同,以期为华南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相思Acacia spp.林、杉木Cunn... 【目的】利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土壤肥力状况,分析这些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影响及其异同,以期为华南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相思Acacia spp.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阔叶混交林的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容重、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通过隶属度函数和偏相关分析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并结合相关关系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5种林分类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种林分土壤容重变幅为1.24~1.29 g·cm^(–3),pH变幅为4.11~4.24,有机质含量为21.43~28.18 g·kg^(-1),速效磷含量为1.12~1.42 mg·kg^(-1),速效钾含量为40.62~55.20 mg·kg^(-1),碱解氮含量为106.12~132.28 mg·kg^(-1),全氮含量为1.03~1.45 g·kg^(-1);依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属于中上水平,速效磷含量属于很低水平,速效钾含量为低至中下水平,碱解氮含量为中上至高水平。阔叶混交林的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部分人工林。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起最重要的作用,速效磷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4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土壤肥力大小均表现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相思林>桉树林。【结论】阔叶混交林可以更好地积蓄土壤肥力,桉树林的土壤肥力较低,华南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时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和土壤酸度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相关关系法 内梅罗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典型林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家晸 秦富仓 +3 位作者 李龙 杨振奇 芳菲 赵琦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6,共8页
森林土壤肥力是供给森林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基质。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研究对比不同林分类型下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以期为黄土丘陵区生态公益林和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自治区清... 森林土壤肥力是供给森林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基质。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研究对比不同林分类型下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以期为黄土丘陵区生态公益林和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公益林区内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乔灌混交林、针阔混交林5种主要林分林下0~20 cm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pH和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1)pH变化范围为7.92~9.04,属于碱性土壤。2)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5种林分类型中,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5种林分均为三级,属于中上水平;碱解氮含量均为四级中下水平,整体含量偏低;落叶松林、山杏林的有机质、全氮含量为四级,油松林、乔灌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为三级;针阔混交林的速效钾含量为二级较高水平,油松林、山杏林、乔灌混交林为三级,落叶松林为四级。3)两种评价方法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趋势一致,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油松林>落叶松林>山杏林,混交林整体肥力状况优于纯林。综上所述,在植被恢复和抚育管理人工林的过程中,于遵从自然规律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上,建议适当增加混交林所占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相关性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的某龙眼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12
作者 张俊丽 林剑波 +2 位作者 唐海尧 陈勇 刘和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24期142-146,149,共6页
以土壤pH值、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作为土壤肥力特征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对阳西县儒洞镇某龙眼园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比较了该果园北、中、南3个龙眼种植区块土壤肥力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该龙眼园土壤pH值总... 以土壤pH值、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作为土壤肥力特征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对阳西县儒洞镇某龙眼园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比较了该果园北、中、南3个龙眼种植区块土壤肥力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该龙眼园土壤pH值总体偏酸,土壤总磷、总钾平均含量均为低等水平(5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较低水平(4级),土壤总氮含量水平较高(2级)。总钾缺乏是影响土壤肥力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园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秋君 马艳 +2 位作者 郭德杰 王光飞 吴云成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4-630,共7页
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苏北地区设施蔬菜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苏北地区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6%,属中等水平,但盐城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苏北地区的土壤pH平均值为7.2... 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苏北地区设施蔬菜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苏北地区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6%,属中等水平,但盐城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苏北地区的土壤pH平均值为7.2,但有34.2%土壤呈碱性,2.5%土壤呈酸性,淮安市的土壤碱化现象较为严重。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2.5mg/kg、152.5mg/kg、386.2mg/kg,均存在过量积累现象,但不同城市土壤中3种养分积累程度不同。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土壤指标权重,结合隶属度计算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发现苏北地区的土壤综合肥力平均指数为0.5,处于中等水平,有25.2%的土壤综合肥力<0.4,即土壤肥力差。土壤速效钾为苏北地区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模糊数学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胶园土壤肥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丘秀灵 刘正富 +3 位作者 阮云泽 茶正早 罗微 孟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85,共5页
对胶园第1代老胶园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第1代胶园土壤除有机质和全钾外,其他养分离子大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速效磷和速效钾。土壤普遍偏酸,阳离子代换量低。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在0.25~0.50之间,综合肥力水平低。
关键词 胶园土壤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西省核桃主产区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35
15
作者 赵瑞芬 程滨 +2 位作者 滑小赞 王森 王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8,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对山西核桃(Juglans regia L.)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丰缺诊断和肥力综合评价,为核桃种植区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在山西核桃主产区汾阳、左权、盂县、黎城和古县,采集228个土壤样品,测定了pH、有机质... [目的]本文旨在对山西核桃(Juglans regia L.)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丰缺诊断和肥力综合评价,为核桃种植区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在山西核桃主产区汾阳、左权、盂县、黎城和古县,采集228个土壤样品,测定了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锰、铜和锌等9个肥力指标,对养分状况进行丰缺诊断,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各个样点各主成分得分以及土壤养分综合得分,应用系统聚类法对土壤肥力进行分类。[结果]核桃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总体缺乏,速效钾丰富,有少部分土壤缺乏铁、锰和锌。采用主成分分析将9个土壤肥力指标提取为4个主成分,可反映核桃种植区土壤全部信息的71.030%。第一主成分以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锰贡献大;第二主成分以全氮贡献大,第三主成分以速效钾贡献大;第四主成分以pH值和有效铁贡献大。根据土壤养分综合得分可划分为极高、高、中、低4个肥力水平,样本数所占比率分别为6.14%、33.77%、47.37%、12.72%,中及低肥力水平样本数比率达60.09%,不同种植区土壤综合肥力依次为汾阳>黎城>左权>盂县>古县。[结论]核桃主产区土壤综合肥力属于中低水平,土壤有效磷、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高低的最大因素。各地需因地制宜,加强对核桃园施肥和土壤养分管理,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无机肥,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核桃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亚春 张洁 +4 位作者 高亚敏 姚拓 李海云 李昌宁 金艳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1-1629,共9页
为探究祁连山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特性的变化规律,在2017和2018年持续对祁连山同一区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比和土壤环境肥力综合评价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各试... 为探究祁连山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特性的变化规律,在2017和2018年持续对祁连山同一区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比和土壤环境肥力综合评价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各试验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点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退化草地不同土层中,C/N变化范围为16.00~75.54,C/P变化范围为90.01~182.65,N/P变化范围为1.68~9.33。土壤环境肥力质量评价指数结果表明,整体两年中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排序为:天祝县抓喜秀龙乡(1.00)>肃南县康乐镇(0.89)>肃南县皇城镇(0.84),且综合评价系数都表现为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的趋势。综上,祁连山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土壤已逐步恶化,需重视并采取合理措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退化草地 土壤理化特征 生态化学计量比 土壤环境肥力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桓仁地区林下参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严珺 孙海 +4 位作者 蒋燊 张春阁 吕林 李跃雄 张亚玉 《特产研究》 2018年第2期1-7,18,共8页
明确桓仁林下参土壤肥力状况,并科学指导林下参选林及护育。以桓仁地区19个林下参基地为评价对象,在常规养分指标基础上引入土壤微量元素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度函数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方法,对桓仁地区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 明确桓仁林下参土壤肥力状况,并科学指导林下参选林及护育。以桓仁地区19个林下参基地为评价对象,在常规养分指标基础上引入土壤微量元素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度函数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方法,对桓仁地区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为115.33g/kg和53.04g/kg,高于国家一级标准;碱解氮、有效钾及铜的含量均高于国家一级水平;单个指标隶属度函数与描述性统计结果相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土壤肥力指标得分系数,微量元素(Al、Fe、Mn、Cu、Zn)贡献率占所有肥力指标的49.51%,表明微量元素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利用权重系数和肥力指标隶属度值得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值,八里甸基地最高(0.71)、肖家沟3基地最低(0.56)。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参 土壤养分 微量元素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华北平原粮食主产区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分析--以山东禹城市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贝尔 黄标 +4 位作者 张晓光 赵永存 孙维侠 胡文友 杨劲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1-388,共8页
土壤肥力质量的时空演变分析有助于了解区域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对制定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土壤生产力,稳定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典型区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自198... 土壤肥力质量的时空演变分析有助于了解区域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对制定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土壤生产力,稳定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典型区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经过近30年的耕作和中低产田改造,禹城市土壤肥力质量显著提高,尤其在土壤肥力质量较差的区域,土壤质量提升更显著;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变异性减弱,土壤肥力水平趋于一致,且空间变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降低,更多的受到人为管理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时空演变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肥水管理及土壤肥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苗庆选 郭满 +5 位作者 马海林 李海云 任爱芝 张演义 井大炜 司东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6-302,共7页
为了解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肥水管理现状和土壤肥力特征的差异,选择山东省山地、山前平原和平原3个生态区的典型核桃生产园进行肥水管理状况调查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1)山地核桃灌水和施肥的农户占比分别为16.7%和29.2%,低于山前... 为了解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肥水管理现状和土壤肥力特征的差异,选择山东省山地、山前平原和平原3个生态区的典型核桃生产园进行肥水管理状况调查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1)山地核桃灌水和施肥的农户占比分别为16.7%和29.2%,低于山前平原和平原区,管理粗放;施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农户占比山前平原分别为67.0%、56.0%,平原区分别为80.0%和20%,山地没有有机肥料投入。(2)平原区养分投入总量1603 g/株,分别为山前平原和山地的1.2和10.1倍;平原区养分投入以氮为主,养分投入比例为1.0∶0.5∶0.5,山前平原和山地养分投入磷素最多,其次为氮,钾最少。(3)不同生态区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EC和p H等理化指标差异显著;山前平原0~20 cm土层的肥力等级为肥沃,山地20~40 cm土层为贫瘠,土壤肥力综合表现为山前平原>平原>山地。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 肥水管理 土壤理化性质 内梅罗指数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肥料与有机肥配施提升咖啡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
20
作者 饶蔚蓝 杨彬 汤利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5年第8期62-71,共10页
咖啡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为准确评价新型矿物肥料(主要成分K_(2)SO_(4)·MgSO_(4)·2CaSO_(4)·2H_(2)O)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咖啡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探究咖啡土壤质量提升与优质咖啡增产增效的绿色施肥技术。... 咖啡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为准确评价新型矿物肥料(主要成分K_(2)SO_(4)·MgSO_(4)·2CaSO_(4)·2H_(2)O)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咖啡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探究咖啡土壤质量提升与优质咖啡增产增效的绿色施肥技术。以连续6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施肥(CK)、2种当地常规施肥(硫酸钾型SOP、氯化钾型MOP)、矿物钾型(POLY)、矿物肥料配施有机肥(POF)共5个处理的咖啡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讨矿物肥料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咖啡土壤肥力质量和咖啡提质增效的作用。结果表明,矿物肥料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咖啡鲜果经济性状、产量可持续性与产量稳定性,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质量。与常规施肥SOP和MOP处理相比,POLY和POF处理咖啡鲜果产量平均分别提高14.2%和38.22%,而POF处理较POLY处理显著提高17.98%。相较SOP处理,POLY和POF处理的咖啡产量可持续性分别显著提高5.28%和4.80%,产量稳定性分别显著提高52.55%和46.08%。在3种评价方法下,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均表现为POF>POLY>MOP>SOP>CK,POLY和POF处理较SOP和MOP处理分别提高13.57%~32.15%和34.09%~54.03%。POF处理的内样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的IFI较POLY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5.50%、18.04%、259.17%。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机质及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咖啡鲜果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其解释率分别为9.14%、9.06%、7.98%及7.55%。矿物肥料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肥力质量,且在提高咖啡鲜果产量的同时维持较高的产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矿物肥料 有机肥 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内梅罗指数法 模糊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