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潘英华 雷廷武 +2 位作者 张晴雯 刘纪根 夏卫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9,共3页
该文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 :加入土壤结构改良剂后 ,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所提高 ;各处理的非饱和扩散率与对照相比 ,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处理 ,在水平土柱试验中 ,远水端同一... 该文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 :加入土壤结构改良剂后 ,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所提高 ;各处理的非饱和扩散率与对照相比 ,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处理 ,在水平土柱试验中 ,远水端同一距离处土壤含水率要低于对照处理的含水率 ;土壤结构改良剂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 ,使得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强。在水势相同的情况下 ,与对照相比 ,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土壤可保持更多的水分 ,并增加土壤中有效水含量。施加部位不同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所持水分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别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土壤结构改良剂的施用方法和施用深度也是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 土壤水分动力学 导水率 扩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风沙土水稳性团聚体改良效果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曹丽花 赵世伟 +3 位作者 赵勇钢 梁向锋 杨永辉 刘合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采用PAM、β-环糊精、沃特保水剂、腐殖酸等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通过室内土柱培养,以研究其对风沙土有效的改良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和合理的施用浓度。结果表明,4种改良剂均可促进〉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在低浓度(0.05%... 采用PAM、β-环糊精、沃特保水剂、腐殖酸等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通过室内土柱培养,以研究其对风沙土有效的改良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和合理的施用浓度。结果表明,4种改良剂均可促进〉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在低浓度(0.05%~0.1%)下其趋势为:沃特保水剂〉β-环糊精〉PAM〉腐殖酸,在高浓度(0.2%~0.4%)下趋势为:PAM〉β-环糊精〉沃特保水剂〉腐殖酸。4种改良剂在浓度为0.05%~0.4%时,均可有效地降低风沙土团聚体的分形维数,改善风沙土结构,尤其沃特保水剂改良效果最明显。在低浓度下,4种改良剂均可有效地降低土壤容重。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沃特保水剂主要作用于5~1mm粒径的团聚体,其适宜浓度为0.0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 风沙土 水稳性团聚体 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基质下2种人工灌木林特征及其土壤结构改良效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程达 李晨光 +4 位作者 李玉灵 钟林娟 李晓刚 杨晔 张金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43,共8页
为了解植被恢复对尾矿生态修复效益,以铁尾矿区人工造林的沙地柏(Sabina vulgaris)、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灌木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尾矿为对照,调查林分垂直结构、林内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并测定土样粒径分布、团聚体含量等物理性质... 为了解植被恢复对尾矿生态修复效益,以铁尾矿区人工造林的沙地柏(Sabina vulgaris)、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灌木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尾矿为对照,调查林分垂直结构、林内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并测定土样粒径分布、团聚体含量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2种人工灌木林群落结构简单,垂直结构均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不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度指数均表现为紫穗槐林>沙地柏林。紫穗槐林总生物量(20.78t/hm2)约为沙地柏林总生物量(7.31t/hm2)的3倍。相对来说紫穗槐林下草本发育的更好,生长状况优于沙地柏林。2)2种灌木林下土壤粒径含量分布均为250μm左右的砂粒含量最多,30μm以下的粉粒含量较少,2μm以下的粘粒最少。沙地柏林10~40cm处<150μm的细粒物质较多,紫穗槐林下0~10cm土壤<150μm的细粒物质较多。裸尾矿随深度增加,>250μm粒径的粗粒物质含量增加。3)紫穗槐林地土壤0~60cm大团聚体(0.25 mm<d<10 mm)总含量最高(29.3%)、沙地柏林地次之(28.7%)、裸尾矿样地最低(18.3%)。沙地柏林随土壤深度增加,大团聚体含量呈现增加趋势;紫穗槐林0~10cm表层土壤的大团聚体含量较高,裸尾矿随深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灌木群落 紫穗槐 沙地柏 土壤结构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利用综述 被引量:65
4
作者 朱咏莉 刘军 王益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0-142,共3页
土壤结构恶化、肥力低下是限制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问题。围绕这一问题 ,人们对土壤结构改良剂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就目前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发展状况、改良土壤的研究、使用方式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 4个方面作一总结。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土壤结构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结构改良剂研究现状及在烟草上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窦玉清 许立峰 +1 位作者 王树声 石屹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1999年第3期33-36,共4页
本文介绍了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烟草上的应用展望。土壤结构改良剂分为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和人工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提高土壤温度。土壤结构改良剂用于烟田... 本文介绍了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烟草上的应用展望。土壤结构改良剂分为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和人工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提高土壤温度。土壤结构改良剂用于烟田,可能会提高烟叶产量与质量。溶于水施用较直接将粉剂撒施于表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 烟草 栽培技术 烟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潘金华 庄舜尧 +3 位作者 史学正 曹志洪 蔡宪杰 程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40-45,共6页
[目的]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孔隙、容重及水分特征的影响,为皖南旱地红壤改良、提高土壤持水保水与抗旱保墒性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藻土(通气性Si改良剂)、泡沫沙类改良剂(T20)和无机矿石类改良剂(G20)等3种土壤结构改... [目的]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皖南旱地红壤孔隙、容重及水分特征的影响,为皖南旱地红壤改良、提高土壤持水保水与抗旱保墒性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藻土(通气性Si改良剂)、泡沫沙类改良剂(T20)和无机矿石类改良剂(G20)等3种土壤结构改良剂,设置1%,2%,5%与10%的4个添加比例,进行土壤物理性状与水分特征测试。[结果]硅藻土与T20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而G20在添加5%与10%时才显著降低;硅藻土处理土壤毛管孔隙度由52.1%增加到91.3%,优于T20和G20;硅藻土与T20的吸湿系数与凋萎湿度随用量呈先增加而后下降,而G20则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的饱和持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壤结构改良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硅藻土增加最多,T20次之,G20最少。随改良剂用量增加,土壤有效水及难效水均呈增加趋势,其中,硅藻土处理的难效水增加量显著高于T20与G20处理。[结论]改良皖南旱地土壤水分需要根据改良剂材料的种类与用量来进行合理施加,必要时可以组合搭配使用,从而达到最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 皖南旱地 土壤容重 孔隙度 土壤水分
全文增补中
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德平 张小玲 《河南农业》 2010年第9期24-24,共1页
一、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种类、性质(一)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1、腐殖酸类以泥炭、褐煤为原料制成褐腐酸钠或钾,它们是一大类多环稠环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与土壤腐殖质相似。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 展望 应用 有机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 腐殖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结构改良剂在蔬菜育苗中的应用初报
8
作者 沈兵 《新疆农垦科技》 1993年第6期30-31,共2页
蔬菜育苗是蔬菜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培育壮苗是早熟丰产的重要条件。新疆由于冬季气温低,温室育苗时间长,温度、湿度和养分的变化大,这使得育苗难度增大,往往造成徒长苗、小老苗。近年,我们将土壤结构改良剂应用于蔬菜育苗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 蔬菜育苗 小老苗 徒长苗 温室育苗 早熟丰产 蔬菜生产 分苗 番茄苗 蔬菜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土壤结构改良剂——液体生态地膜
9
作者 王建红 《农业知识》 2002年第21期46-46,共1页
近年,固体塑料薄膜以其特有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塑料薄膜分解周期长,降解困难,给后续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 农业生产 其特 周期长 作物幼苗 土壤水分蒸发 机动喷雾器 季节性干旱 医用级 返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种植中的土壤培肥技术
10
作者 薛莹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94-96,共3页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土壤肥力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其核心的土壤培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还能改善作物品质。该文基于对有机...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土壤肥力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其核心的土壤培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还能改善作物品质。该文基于对有机农业与土壤培肥技术的系统研究,深入分析了土壤培肥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具体阐述了该技术的实践应用效果,旨在为有机农业的土壤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进一步丰富土壤培肥技术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土壤培肥技术 土壤结构改良 绿肥作物种植 有机肥施用 秸秆还田 生物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PAM)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2
11
作者 员学锋 吴普特 冯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聚丙烯酰胺 (PAM)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土壤结构改良剂 ,属高分子聚合物 ,具有很强的絮凝性 ,近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详细论述了国内外 PAM的研究进展状况 ,综合分析得出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 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土壤结构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砂姜黑土大棚土壤障碍因子改良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传龙 张金云 +2 位作者 徐义流 刘淑娴 高正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78-79,共2页
对大棚土壤采用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和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 +土壤改良剂 2种改良措施研究土壤的改良效果 ,结果表明 ,2种改良技术均能明显改善和消除一些土壤障碍因子 ,能使土壤 >0 .2 5mm水稳性团粒含量显著增加 ,表层土壤水溶性盐含... 对大棚土壤采用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和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 +土壤改良剂 2种改良措施研究土壤的改良效果 ,结果表明 ,2种改良技术均能明显改善和消除一些土壤障碍因子 ,能使土壤 >0 .2 5mm水稳性团粒含量显著增加 ,表层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明显下降 ,土壤通透性改善 ,土壤疏松不板结 ,显著提高黄瓜经济效益。以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 土壤障碍因子 砂姜黑土 土壤结构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海燕 《现代化农业》 2011年第6期17-19,共3页
1土壤改良剂的种类与性质土壤结构改良剂是根据团粒结构形成的原理,利用植物残体、泥炭、褐煤等为原料,从中抽取腐殖酸、纤维素、木质素、多糖羧酸类等物质,作为团聚土粒的胶结剂,或模拟天然团粒胶结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所合成的高... 1土壤改良剂的种类与性质土壤结构改良剂是根据团粒结构形成的原理,利用植物残体、泥炭、褐煤等为原料,从中抽取腐殖酸、纤维素、木质素、多糖羧酸类等物质,作为团聚土粒的胶结剂,或模拟天然团粒胶结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所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前一类制剂为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后一类则称为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农业生产 土壤结构改良 应用 高分子聚合物 植物残体 分子结构 胶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地佳盐碱土壤改良剂对棉田试验示范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令杰 张新平 +1 位作者 李强 杨风 《农村科技》 2009年第2期32-32,共1页
土壤盐碱改良剂施地佳,是利用有机营养剂给土壤微生物提供营养源,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微生物活力加强,分泌有机酸起到降低土壤碱度,达到了生物改良盐碱地的作用;使作物能抗旱、节水、抗盐碱、改良土壤等作用,同时能改善土壤理... 土壤盐碱改良剂施地佳,是利用有机营养剂给土壤微生物提供营养源,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微生物活力加强,分泌有机酸起到降低土壤碱度,达到了生物改良盐碱地的作用;使作物能抗旱、节水、抗盐碱、改良土壤等作用,同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出苗率,增加产量。为了验证该产品在我团的使用效果,为下年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008年对此产品进行了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土壤结构改良 棉田 果枝台数 棉花产量 农产品产量 盐碱 单铃重 试验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聚合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15
作者 吴淑芳 吴普特 冯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降雨入渗,调控坡面径流的作用。为探索适合于黄土区应用的高效低廉降雨径流调控新材料,选择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脲醛树脂3种高分子聚合物,以不同浓度施入土壤,研究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 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降雨入渗,调控坡面径流的作用。为探索适合于黄土区应用的高效低廉降雨径流调控新材料,选择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脲醛树脂3种高分子聚合物,以不同浓度施入土壤,研究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1)土壤经3种高分子聚合物处理后平均水稳性团粒含量增加17.27%,渗透性能提高41.81%,容重减少11.18%,土壤持水能力较对照提高2.8倍。这说明此3种高分子聚合物均是较好的土壤结构改良剂,尤其是聚丙烯酸效果最为显著。(2)根据3种聚合物不同浓度处理后的综合效果,确定了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脲醛树脂的适宜浓度分别为4.8%~6.0%,1.6%,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聚合物 应用 土壤物理性质 改良效应 适宜浓度 土壤结构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土壤蓄水保墒技术研究动态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斌瑞 罗彩霞 王克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74-80,共7页
该文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集水节水技术和土壤蓄水保墒技术的研究概况,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集水技术 蓄水保墒 土壤结构改良 防渗 抗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水解聚丙烯腈改良黄绵土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晗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3-26,45,共5页
该文通过采用土壤结构改良剂水解聚丙烯腈处理黄绵土,以探讨幼林地土壤管理的有效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结构改良剂改良黄绵土的效果非常显著。它的使用促进了团粒结构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渗透性,而且在浓度为0.05%~... 该文通过采用土壤结构改良剂水解聚丙烯腈处理黄绵土,以探讨幼林地土壤管理的有效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结构改良剂改良黄绵土的效果非常显著。它的使用促进了团粒结构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渗透性,而且在浓度为0.05%~0.40%的范围内,对黄绵土的改良效果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还初步表明:幼林地使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可提高土壤水分。因此,在劣质立地幼林抚育管理中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 黄绵土 土壤水分 聚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坡耕地施加PAM侵蚀产沙规律及临界坡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纪根 雷廷武 +2 位作者 潘英华 夏卫生 张晴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4-510,共7页
PAM(聚丙烯酰胺 )作为一种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于地表 ,能显著的减小径流和土壤侵蚀量。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人工降雨模拟试验 ,定量研究了坡度、坡长、PAM覆盖度、雨强对陡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的影响。试验采用三种雨强 :5 0mmh- 1 、10 0... PAM(聚丙烯酰胺 )作为一种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于地表 ,能显著的减小径流和土壤侵蚀量。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人工降雨模拟试验 ,定量研究了坡度、坡长、PAM覆盖度、雨强对陡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的影响。试验采用三种雨强 :5 0mmh- 1 、10 0mmh- 1 、15 0mmh- 1 ,四种坡度 :5°、10°、2 0°、2 5° (8 74%、17 63 %、3 6 4%、46 63 % ) ,四种当量坡长 :8m、16m、2 4m、40m ,五种地表处理 :对照、麦草覆盖、三种PAM覆盖度A、B、C(A <B <C)。通过侵蚀产沙试验结果 ,鉴别了不同坡度、PAM覆盖度、雨强条件下陡坡耕地无土壤侵蚀的临界坡长。结果表明 ,PAM能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产沙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耕地 PAM 产沙规律 临界坡长 试验 土壤结构改良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墒耕作措施对小麦、玉米耗水特征及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4 位作者 张洁梅 潘晓莹 王越 何方 韩伟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10,共8页
为探明土壤结构改良与保墒耕作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作用机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保水剂、有机肥、免耕、深松、深松+秸秆覆盖等措施对小麦、玉米生长过程中的耗水特征、光合特征及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 为探明土壤结构改良与保墒耕作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作用机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保水剂、有机肥、免耕、深松、深松+秸秆覆盖等措施对小麦、玉米生长过程中的耗水特征、光合特征及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秸秆覆盖在小麦生育期内储水量较高。从小麦播种-返青期,深松+秸秆覆盖处理的耗水量最低。而在返青-拔节期,该处理最大,而其在孕穗-抽穗期的耗水量却最低。在拔节-孕穗期,保水剂处理的耗水量最大,而在抽穗-灌浆期,其耗水量最小。在灌浆-收获期,秸秆还田和保水剂处理的耗水量较其他处理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保水剂和免耕处理的耗水量较其他处理低。不同措施改善了小麦和玉米的光合生理特征,促进了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各处理中,以免耕处理的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分布较常规耕作提高了18.3%和20.0%。以秸秆还田处理的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分别较常规耕作提高了21.6%和23.8%。而深松处理的小麦-玉米复合产量最高,其次为免耕处理,其分别较常规耕作处理增产14.9%和14.3%。而深松+秸秆覆盖处理和免耕处理的总水分生产效率较其他处理高,分别较常规耕作处理提高了18.5%和18.1%。说明深松和免耕处理更利于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 保墒耕作 小麦 玉米 耗水特征 周年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共聚物对赤红壤中活性铝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宏伟 唐爱民 +2 位作者 陈港 谢国辉 高振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4,共2页
研究了以合成腐植酸、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作为土壤结构改良剂改良赤红壤后,其土壤中活性铝的形态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可抑制土壤中铝的活性,改良后的土壤活性铝的存在形态有所改变,活性铝的含量减少,土壤的pH提高.
关键词 腐植酸共聚物 赤红壤 活性铝 土壤结构改良 形态 含量 铝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