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数字图像技术量化土壤结构体形状的方法
1
作者 魏曦皓 李江文 +3 位作者 钟守琴 慈恩 孟珣珣 魏朝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7-1547,共11页
土壤结构是土壤中各种过程的物理框架,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定量化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有土壤结构的量化方法过度依赖于实验室技术,导致其受限于样本量级、分辨率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些限制,本研究以高分... 土壤结构是土壤中各种过程的物理框架,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定量化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有土壤结构的量化方法过度依赖于实验室技术,导致其受限于样本量级、分辨率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些限制,本研究以高分辨率土壤剖面图像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图像技术量化土壤结构体形状。结果表明:典型的结构分类和主观描述可以转化为定量的形态计量学指标(如圆角率、圆度、长轴椭圆角、长宽比、坚固度和宽高比等);9个土壤剖面中表层土壤结构体的平均圆角率、圆度和宽高比(0.79、0.74和1.05)均高于心土层(0.64、0.68和0.94),平均长宽比和长轴椭圆角(1.35°和42.73°)均低于心土层(1.79°和49.33°)。因此,利用数字图像技术能够准确地量化和直观地表征土壤结构体的形态特征,且该技术阐明了成土过程中土壤结构体形状逐渐从块状结构向圆球状结构转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体 数字形态计量学 结构形状 剖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湿润区长期施肥对土壤结构体分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天聪 李世清 邵明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7-422,共6页
利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地区长达25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0-20cm土层土样,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与土壤结构体大小、结构体分形特征与土壤肥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垫旱耕人为土结构体分形特征存在一定差异:7种... 利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地区长达25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0-20cm土层土样,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与土壤结构体大小、结构体分形特征与土壤肥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垫旱耕人为土结构体分形特征存在一定差异:7种施肥处理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分布在2.4388~2.6363之间,其中以化肥+厩肥处理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最大,不施肥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最低,说明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分布影响较大。相关分析发现,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与5~2mm团聚体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94,P〈0.01);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均具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碳氮比(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分形维数对土壤性质变化的边际量亦有明显差异: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值,土壤有机碳、全氮、C/N、硝态氮和有效磷的变化依次为31.628%、2.404%、-6.014%、90.370%和172.760%。由边际分析可知,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的变化对土壤有效磷、硝态氮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结构体 分形维数 弹性分析 边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生境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毅 李世清 李生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2,10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方法】根据植被和土壤类型,从黄土高原不同地域分别采集22个0~20cm土层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测定其结构体组成,分析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影响因子。【...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方法】根据植被和土壤类型,从黄土高原不同地域分别采集22个0~20cm土层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测定其结构体组成,分析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影响因子。【结果】黄土高原22个土壤样品结构体的分形维数为2.267~2.843。土壤类型不同,其土壤结构体的分形维数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形维数表现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回归分析发现,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9和-0.6407(n=22)。对黄土正常新成土,除5~10mm结构体外,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与各粒径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正负相关性以0.25mm为界,即其分形维数与〉0.25mm的结构体含量呈负相关,与〈0.25mm的结构体含量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结构体分形维数与0~0.25,1~2,2~5,5~10mm结构体含量的偏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而与0.25~1mm结构体含量的偏相关系数不显著。【结论】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随纬度增加而增加,土垫旱耕人为土结构体分形维数最低,干润砂质新成土结构体分形维数最高,同时土壤结构体的分形也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分形维数表现为人工林地〉农地〉自然林地〉裸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体 分形维数 黄土高原 土壤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层构造的土壤结构质量-径级数字图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启朔 董盛盛 +3 位作者 李毅念 邱威 薛金林 何瑞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为了探讨以土壤结构体为单元的耕层构造定量方法,该文利用犁耕生成的土壤结构体2D图像计算其质量-径级分布。分别以30°、45°、60°及90°拍摄获取土壤结构体的数字图像,计算土壤结构体各径级区间的几何指标,拟合质量... 为了探讨以土壤结构体为单元的耕层构造定量方法,该文利用犁耕生成的土壤结构体2D图像计算其质量-径级分布。分别以30°、45°、60°及90°拍摄获取土壤结构体的数字图像,计算土壤结构体各径级区间的几何指标,拟合质量-径级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结构体的棱角性和形状指数随径级增大而增加,但矩形度随之减小;以60°拍摄所得的土壤结构体质量-投影面积关系的拟合精度最高,各粒径区间R2均不低于0.89;数字图像筛分与手工测量所得的土壤结构体质量-径级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数字图像筛分是从2D投影面信息获取土壤结构体质量-径级分布的准确方法;相对于Weibull和Rosin-Rammler模型,用Gaudin-Schuhmann模型拟合获得的土壤结构体质量-径级分布效果较优,用该模型拟合数字图像筛分所得的土壤结构体质量-径级分布,R2为0.98;相对于干筛法,数字图像筛分方法的划分的径级区间更精细,所得的模型拟合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图像处理 耕层构造 土壤结构体 数字图像 质量-径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