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草原放牧遗留效应和模拟降水对土壤粒径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付净瑶 王忠武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80,共9页
为研究荒漠草原土壤粒径组成及有机碳含量对不同强度放牧遗留效应和降水变化的响应,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不放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3个不同放牧强度小区设置模拟降水试验平台并开展野外控制试验,4个降水梯度分别为减... 为研究荒漠草原土壤粒径组成及有机碳含量对不同强度放牧遗留效应和降水变化的响应,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不放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3个不同放牧强度小区设置模拟降水试验平台并开展野外控制试验,4个降水梯度分别为减少50%自然降水、自然降水、增加50%自然降水、增加100%自然降水。于生长季8月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测定了土壤粒径组成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放牧遗留效应和降水变化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放牧遗留效应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向影响,而降水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呈负向影响。2)放牧遗留效应和降水变化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土壤黏粒、粉粒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轻度放牧遗留效应下土壤黏粒、粉粒含量显著高于重度放牧遗留效应,增加降水和重度放牧遗留效应都会导致土壤中黏粒、粉粒含量减少。重度放牧遗留效应使土壤砂粒含量增加。3)放牧遗留效应和降水变化会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也会通过影响土壤粒径组成间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造成影响。综上,轻度放牧遗留效应和适宜的降水量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土壤质地较好,有机碳含量较高,围封六年后留存的放牧效应依然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粒径组成有影响,放牧遗留效应和极端降水会导致土壤粒径组成发生改变,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模拟降水 放牧遗留效应 土壤粒径组成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沙淤地土壤养分与粒径组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敏 姬宝霖 索全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69,共2页
对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 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粒径组成的测定,以分析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其土壤养分与粒径... 对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 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粒径组成的测定,以分析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其土壤养分与粒径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与中粉粒含量关系密切;全氮、碱解氮与粗粉粒关系密切,构成强正相关关系,而均与细沙粒含量构成最大的强负相关关系;全磷与粗粉粒、中粉粒、细粉粒和黏粒含量也构成强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变化幅度不大;全钾与粗粉粒含量构成了强正相关关系,而与粗粉粒、中粉粒、细粉粒含量构成强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养分含量 土壤粒径组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在土壤中淋溶迁移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思宇 魏欣 +3 位作者 韩玥 钟岳志 高晓飞 刘宝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5-638,共4页
^(137)Cs作为示踪元素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及泥沙沉积研究中,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是决定其能否用于示踪土壤沉积与侵蚀的前提条件.但也有学者对应用^(137)Cs示踪技术的重要假设提出质疑,认为被土壤颗粒吸附的^(137)Cs易解吸成Cs+离子,随... ^(137)Cs作为示踪元素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及泥沙沉积研究中,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是决定其能否用于示踪土壤沉积与侵蚀的前提条件.但也有学者对应用^(137)Cs示踪技术的重要假设提出质疑,认为被土壤颗粒吸附的^(137)Cs易解吸成Cs+离子,随水流失或被植物吸收.本文利用双层土柱模拟淋溶装置研究了^(137)Cs和土壤粒径组成在不同雨量条件下的淋失和垂直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600~3 000mm降雨量内,土壤中^(137)Cs平均质量活度为10.9Bq·kg-1,略小于试验前的11.5Bq·kg^(-1),与雨量并无显著相关性,土壤中的^(137)Cs有向下垂直迁移现象,但并不显著;土壤中^(137)Cs质量活度与土壤中的黏粒含量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决定系数R2达到0.73;有待于增加模拟雨量,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137Cs示踪 淋溶迁移 土壤粒径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维数的不同发育阶段胡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关添泽 于萌 +3 位作者 卢刚 蒋腊梅 杨建军 张子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93-300,共8页
为探究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树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为该地区胡杨种群植被恢复策略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艾比湖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幼龄、中龄、老龄、枯死胡杨树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颗... 为探究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树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为该地区胡杨种群植被恢复策略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艾比湖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幼龄、中龄、老龄、枯死胡杨树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养分进行测定,利用分形维数模型比较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等的变化。结果显示:(1)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树下养分具有明显差异,土壤养分含量表现出全氮、有机质含量为枯死胡杨>中龄胡杨,速效磷含量为幼龄胡杨>枯死胡杨>中龄胡杨;(2)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树下土壤质地以粉粒、沙粒为主,黏粒含量最少,沙粒含量最多,其中极细沙粒含量较多,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沙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与黏粒的相关性最好;(3)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树下土壤分形维数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分形维数均值为2.271~2.542,分形维数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全磷含量、全氮含量、pH值、电导率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分形维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客观反映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胡杨的生长发育对土壤分形维数的影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不同发育阶段 土壤粒径组成 分形维数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孙彩彩 安海涛 +2 位作者 董全民 吕卫东 杨晓霞 《中国草地学报》 2024年第8期88-96,共9页
以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土壤单重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质地变差,土壤黏粒、粉粒体积含... 以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土壤单重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质地变差,土壤黏粒、粉粒体积含量逐渐减少,砂粒体积含量逐渐增加,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砂粒体积含量逐渐增大。(2)放牧会提高土壤中全磷含量和pH值,但会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3)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和土层的加深,土壤单重分形维数逐渐减小。(4)土壤单重分形维数随土壤黏粒和粉粒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壤全磷、土壤全氮和土壤pH值的增加而增大,而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P<0.01)。综上,土壤单重分形维数能够表征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土壤质地的变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黏粒、粉粒体积含量和单重分形维数均逐渐减小。该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土壤状况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环青海湖 放牧强度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粒径组成 单重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