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活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丽 梁成华 +3 位作者 王琦 杜立宇 吴玉梅 韩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3-600,共8页
研究两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土壤磷活化的影响,并用修正的Hedley法测定土壤磷活化前后磷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持续活化土壤磷,活化强度随低分子量有机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并且柠檬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强... 研究两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土壤磷活化的影响,并用修正的Hedley法测定土壤磷活化前后磷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持续活化土壤磷,活化强度随低分子量有机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并且柠檬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强于苹果酸。低分子量有机酸能促进作物有效态无机磷组分(H_2O-P和NaHCO_3-P_i)的释放;同时还促进有机磷组分(NaHCO_3-P_o和NaOH-P_o)的矿化。在低分子量有机酸浓度达到0.5 mmol/L以上时,其对土壤磷组分的活化量的顺序为NaOH-P_i>HCl-P>NaHCO_3-P_i>H_2O-P,即铁铝结合态磷>钙结合态磷>作物有效态磷。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过程中伴有大量铁、铝释放,且铁或铝的释放量与磷活化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铁、铝结合态磷是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主要磷源,并且其活化机制可能与铁、铝结合态磷的螯合溶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土壤磷活化 组分 柠檬酸 苹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菌肥——土壤磷活化剂
2
作者 刘刚 《农村百事通》 2007年第4期36-36,共1页
土壤磷活化剂.是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最新研制的液体型复合菌剂.是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经多级液态深层发酵而成。该制剂施入土壤后.既能将土壤中固定态的磷分解转化成速效磷.又能将无效钾分解转化为速效钾,有利于作物的... 土壤磷活化剂.是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最新研制的液体型复合菌剂.是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经多级液态深层发酵而成。该制剂施入土壤后.既能将土壤中固定态的磷分解转化成速效磷.又能将无效钾分解转化为速效钾,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和利用,增补作物磷、钾营养的不足,促进作物平衡吸收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活化 生物菌肥 作物产量 液态深层发酵 胶质芽孢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 微生物研究所 分解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青霉菌HB1活化土壤磷及改善土壤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何迪 赵全利 +3 位作者 耿丽平 李芠瑾 董纯瑄 刘文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180,共9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草酸青霉菌HB1的溶磷能力及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土壤培养试验与白菜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添加HB1、秸秆、秸秆+HB1对白菜的促生效应,及其对土壤pH、土壤速效磷、活化土壤磷的能力、相关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 为了进一步明确草酸青霉菌HB1的溶磷能力及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土壤培养试验与白菜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添加HB1、秸秆、秸秆+HB1对白菜的促生效应,及其对土壤pH、土壤速效磷、活化土壤磷的能力、相关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HB1处理的白菜幼苗鲜质量和白菜磷的累积量增加了21. 61%,81. 64%,而秸秆+HB1处理则有所降低,说明HB1对白菜的促生效应和溶解土壤磷的能力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在土壤培养试验中,与对照相比,HB1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 62%和56. 41%,细菌、真菌的有效活菌数分别提高了108. 75%,96. 45%;在白菜培养试验中,HB1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的有效活菌数也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 48%,33. 02%,说明施用HB1改善了土壤的生物学性状。综上所述,草酸青霉菌HB1能有效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增强白菜对土壤磷的吸收利用,改善土壤的生物学性状,而在秸秆还田的条件下HB1的促生效应及溶磷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因此,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施用草酸青霉菌HB1要考虑秸秆腐解对其促生效应和溶磷能力的抑制效应。可为HB1菌在农业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菌HB1 土壤酶活性 土壤磷活化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旱地红壤剖面磷素的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胡云峰 王擎运 +5 位作者 屠人凤 李霞 刘明学 李庆阳 樊剑波 赵怀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依托长期(1989―)定位试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NPK)、氮磷钾+花生秸秆(NPK+PS)、氮磷钾+绿肥(NPK+FR)、氮磷钾+腐熟猪粪(NPK+PM)、只施氮钾(CK),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红壤剖面磷素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 依托长期(1989―)定位试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NPK)、氮磷钾+花生秸秆(NPK+PS)、氮磷钾+绿肥(NPK+FR)、氮磷钾+腐熟猪粪(NPK+PM)、只施氮钾(CK),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红壤剖面磷素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施磷肥显著增加红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提升土壤磷活化系数(PAC);相关分析表明,中等活性有机磷(MAOP)和无机磷中的磷酸铝盐(Al-P)、磷酸铁盐(Fe-P)与有效磷呈显著相关(P<0.05)。对照处理土壤中无机磷以闭蓄态(O-P)为主(64.54%),但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外源性磷更易以Al-P和Fe-P形式积累,其中NPK+PM处理最为明显(Al-P,CK:6.27%、NPK+PM:27.58%;Fe-P,CK:17.28%、NPK+PM:37.35%)。NPK+PS、NPK+FR处理对土壤中磷素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耕层,但NPK+PM处理对20 cm以下土层磷含量仍有较大影响,在底层(60~100 cm)土壤中依然有少量有效磷积累。研究结果表明,磷肥及其与有机肥的配施明显促进了土壤磷素的积累与活化,以猪粪为原料的腐熟粪肥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红壤 长期施肥 剖面 素形态 素累积 土壤肥力 土壤磷活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