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恢复模式对草甸草原带土壤碳积累的影响
1
作者 白龙 孙晓凯 +2 位作者 刘英 王晓红 韩志松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3-548,共6页
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果-草、果-田、林地、栽培草地、天然草地及农田6种不同恢复模式的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指标分析不同利用模式对风沙土土壤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种恢复模式中,1m深土层农田模式的有机碳密度极... 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果-草、果-田、林地、栽培草地、天然草地及农田6种不同恢复模式的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指标分析不同利用模式对风沙土土壤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种恢复模式中,1m深土层农田模式的有机碳密度极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有机碳密度(P〈0.01)。6种恢复模式的碳积累呈3种特点:其一,果-草和林地模式,有机碳积累在0~60 cm没有显著变化,在60 cm以下积累能力逐渐降低。其二,果-田模式、栽培草地模式,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碳积累能力逐渐降低。其三,天然草地模式,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碳密度逐渐增加。在1 m深土层内,除了天然草地外的另外5种恢复模式的土壤中,80%以上的有机碳贮量分布在60 cm以内的土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密度 不同恢复模式 土壤碳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钙量对不同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光合碳在植株-土壤系统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邹晓霞 蔺益民 +4 位作者 赵亚飞 刘燕 刘娟 王月福 王维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9-248,共10页
探究施钙对不同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光合碳在植株-土壤系统分配的影响,有利于改善钙肥管理,提升花生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本研究选用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设置CaO 0、75、150和300 kg hm^(-2)4个施钙梯度,分别记为T0、T1、T2、T3,... 探究施钙对不同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光合碳在植株-土壤系统分配的影响,有利于改善钙肥管理,提升花生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本研究选用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设置CaO 0、75、150和300 kg hm^(-2)4个施钙梯度,分别记为T0、T1、T2、T3,于盆栽条件下研究施钙量对花生产量和不同荚果发育时期光合碳在花生植株-土壤系统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钙量对花生植株总干物质积累无明显影响。适宜施钙量可显著降低花生千克果数和千克仁数,提升花生出仁率、饱果率和荚果产量,在2018年和2019年,T2处理荚果产量较T0可分别提升17.5%和25.1%。基于施钙量与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的拟合分析发现,当钙肥施用量为165 kg hm^(-2)和173 kg hm^(-2)时,可分别获得最高的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适宜施钙量可明显提升鸡咀幼果期和荚果膨大期花生植株光合^(13)C的积累量,提升各荚果发育时期^(13)C在花生籽仁中的分配比例,其中,在荚果定型期和籽仁充实期,T2和T3处理下^(13)C在花生籽仁中的分配比例分别可达33.4%~37.2%和38.7%~40.0%。适宜施钙量还可提高花生植株光合^(13)C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最高可达52.6%(T2),但随着花生荚果发育进程的推进,此分配比例逐渐降低。综上,适宜施钙量可调控不同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光合^(13)C在植株-土壤系统的分配,显著提升花生产量和光合^(13)C在花生籽仁和土壤中的分配比例;本研究条件下,推荐适宜施钙量(CaO)为173 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脉冲标记 光合 干物质积累 籽仁发育 土壤碳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9
3
作者 曲卫东 陈云明 +2 位作者 王琳琳 张飞 张学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4期72-77,共6页
以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柠条生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占0~50 cm土层总储量的49%~63%;2)相对于对照地,柠条林地土壤有... 以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柠条生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占0~50 cm土层总储量的49%~63%;2)相对于对照地,柠条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柠条生长年限的增加先减小再升高最后趋于稳定,10、26、40、50 a柠条林地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555、3.236、2.775、2.444 kg/m2,26 a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最高,随林龄增大其变化趋于稳定;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林地土壤密度随柠条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柠条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性质间接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根系生物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柠条的根系生长和固氮特性有助于有机碳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造林 土壤有机密度 土壤有机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区植被恢复过程凋落叶分解特征及其对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以重庆中梁山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宁 马志敏 +4 位作者 蓝家程 伍宇春 傅瓦利 袁红 娄露玲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9-549,共11页
运用凋落物分解袋及样品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石漠化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不同阶段主要建群种凋落叶分解及有机碳、氮释放动态及其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植被恢复阶段凋落叶分解系数介于0.73~1.33之间,不... 运用凋落物分解袋及样品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石漠化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不同阶段主要建群种凋落叶分解及有机碳、氮释放动态及其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植被恢复阶段凋落叶分解系数介于0.73~1.33之间,不同阶段之间表现为,草地〈灌丛〈乔木林〈灌乔林,人工樟树林介于乔木林与灌乔林之间。(2)各植被恢复阶段凋落叶有机碳、氮净释放率介于58.5%~72.9%与21.2%~63.9%之间,有机碳在分解期间表现为净释放,有机碳、氮释放率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3)凋落叶分解与养分释放对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中,凋落叶分解系数与0.25~1mm、〈0.25mm粒径团聚体轻组有机碳、氮之间关系密切。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叶分解速率及有机碳、氮释放率随恢复年限延长而呈增加趋势,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有机碳、氮有重要影响,轻组有机碳、氮优先向小粒径团聚体输入,小粒径团聚体在土壤有机碳、氮积累中有重要作用。凋落叶分解一方面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同时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加强水土保持、提高土壤层的养分保蓄与抗水土流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分解 团聚体有机/氮 土壤有机/氮积累 植被恢复过程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