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配施蚯蚓对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
1
作者 马志梅 张月 +6 位作者 裴亚楠 吕卫光 张娟琴 白娜玲 张海韵 李双喜 张翰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9-1778,共10页
为了综合评价秸秆配施蚯蚓对设施次生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采用室内土柱不同深度(0~10、10~30 cm和30~50 cm)原位土壤模拟实验,设置不同秸秆添加量及有无配施蚯蚓,从土壤养分、盐分离子含量方面阐述其对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的改良效果,并给... 为了综合评价秸秆配施蚯蚓对设施次生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采用室内土柱不同深度(0~10、10~30 cm和30~50 cm)原位土壤模拟实验,设置不同秸秆添加量及有无配施蚯蚓,从土壤养分、盐分离子含量方面阐述其对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的改良效果,并给出研究区域最适宜的改良方法。结果表明,土壤Mg^(2+)、SO_(4)^(2-)、Cl-、Ca^(2+)和Na^(+)是供试土壤主要可溶性盐离子,土壤盐分和养分含量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蚯蚓的添加可以促进秸秆降低0~10 cm土壤电导率(EC),但是盐分会汇聚到土壤深层。对比其他实验组,S2E(秸秆5 kg·m^(-2)+蚯蚓50条·m^(-2))处理使0~10 cm土壤EC显著降低了56.04%。S2E处理主要通过降低0~10 cm土壤SO_(4)^(2-)、Ca^(2+)、Mg^(2+)、K^(+)、Na^(+)含量和提升HCO_(3)^(-)含量来改变土壤主要盐分离子组成。蚯蚓可以促进秸秆提升0~10 cm和10~30 cm土壤的速效磷(AP)含量。低剂量秸秆配施蚯蚓有助于提升10~30 cm和30~50 cm土壤碱解氮(AN)含量。高剂量秸秆配施蚯蚓是10~30 cm和30~50 cm土壤速效钾(AK)含量提升的主要原因。秸秆的添加是10~30 cm土壤有机质(OM)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S2E处理对0~10 cm和10~30 cm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性质的改善效果最佳。S1E处理(秸秆2.5 kg·m^(-2)+蚯蚓50条·m^(-2))对30~50 cm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性质的改善效果最佳。研究表明,秸秆配施蚯蚓有效降低了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秸秆5 kg·m^(-2)+蚯蚓50条·m^(-2)对设施次生盐渍土(0~10 cm和10~30 cm)性质的改善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次生渍化土壤 秸秆 蚯蚓 土壤盐离子 土壤养分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下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土盐离子及枸杞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翟杰 杨树青 +1 位作者 刘月 陈玙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324,共7页
[目的]为研究微咸水灌溉下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对盐碱土壤盐离子和枸杞生长的影响及揭示土壤盐离子与枸杞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河套灌区中度盐碱土上,开展微咸水灌溉条件下不同微生物菌肥施加量(F1:45 kg/hm^(2);F2:75 kg/hm^(2);F... [目的]为研究微咸水灌溉下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对盐碱土壤盐离子和枸杞生长的影响及揭示土壤盐离子与枸杞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河套灌区中度盐碱土上,开展微咸水灌溉条件下不同微生物菌肥施加量(F1:45 kg/hm^(2);F2:75 kg/hm^(2);F3:105 kg/hm^(2);F0:0 kg/hm^(2))的田间试验。[结果]随着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增加,土壤盐离子质量分数降低,相较F0,F3处理土壤Na^(+)、K^(+)、Cl^(-)在全生育期降幅最显著(p<0.05),平均分别降低49.22%、40.20%、47.80%。随微生物菌肥的增加,枸杞株高、地径、冠幅和新枝生长速率显著增高(p<0.05),其中F2处理最高。在生长敏感期(开花期)F2处理株高的生长速率较F0提高3.27%;株高、冠幅和新枝的生长速率均在春梢生长期达到峰值,而地径的生长速率在果实膨大期达到峰值。F2处理时枸杞产量较F0提高46.33%(p<0.05),肥料偏生产力达0.61 kg/kg。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a^(+)、K^(+)和Cl^(-)质量分数与枸杞生长指标呈负相关。[结论]以改善土壤环境并促进枸杞生长为目标,河套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盐碱土种植枸杞适宜的微生物菌肥施用量推荐75~10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灌溉 微生物菌肥 土壤盐离子 枸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层置换及土壤培肥对石灰性黑钙土土壤水溶性盐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响 辛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8-805,共8页
【目的】土壤中盐基离子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不同深度土壤营养离子浓度差异大、旱时板结僵硬、涝时粘结、蓄水保墒能力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作物常量;本文以黑龙江某区块的石灰性黑钙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层置换与培肥对石灰性黑钙... 【目的】土壤中盐基离子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不同深度土壤营养离子浓度差异大、旱时板结僵硬、涝时粘结、蓄水保墒能力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作物常量;本文以黑龙江某区块的石灰性黑钙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层置换与培肥对石灰性黑钙土土壤盐基离子的影响。【方法】土层置换及土壤培肥后,对土壤盐分的分布与变化进行了研究,将0~20 cm土层与20~40 cm土层进行1年土层置换后连续3年定向培肥处理,在正常施用基肥的前提下,以不进行土层置换为对照(CK),土层置换(T1)、土层置换+秸秆(T2)、土层置换+500 kg/667m^(2)烘干鸡粪(T3)、土层置换+40%理论磷肥施用量(T4)4种处理方法为实验组,研究了不同施肥情况对土层置换后定向培肥的效果。【结果】土层置换+基肥并施加有机肥(T3)处理效果最好,能够增加水溶性钾离子含量,平衡钠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与pH酸碱性,降低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含量。【结论】研究表明,在改善土壤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过程中采用土层置换技术的效果较为明显。此方法能够平衡土壤酸碱度,其中以土层置换+500 kg/667m^(2)烘干鸡粪效果最佳,平衡了土壤阴阳离子含量,改善了土壤pH值,为玉米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置换 PH值 土壤盐离子 石灰性黑钙土 定向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坡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黄尚书 叶川 +7 位作者 钟义军 成艳红 武琳 黄欠如 郑伟 孙永明 张昆 章新亮 《土壤与作物》 2016年第2期72-77,共6页
文章以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壤荒坡地(WL)、红壤旱地(UL)、红壤坡地茶园(TG)和红壤坡地果园(OR)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红壤坡地土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分布规律,并初步探讨了土壤CEC和盐基... 文章以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壤荒坡地(WL)、红壤旱地(UL)、红壤坡地茶园(TG)和红壤坡地果园(OR)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红壤坡地土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分布规律,并初步探讨了土壤CEC和盐基离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CEC介于13.48 cmol·kg^(-1)~16.31 cmol·kg^(-1),保肥能力中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EC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粘粒对土壤CEC贡献较大。(2)该区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TEB)介于1.73 cmol·kg^(-1)~5.01 cmol·kg^(-1),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呈现出Ca^(2+)>Mg^(2+)>K+>Na+的规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红壤旱地和红壤坡地果园整体较高,红壤坡地茶园最低;除红壤坡地果园外,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均表现为0~10 cm低于10 cm^40 cm土层,而土壤交换性K+、Na+具有一定的表聚性;土壤粘粒对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的贡献较大,而对土壤交换性K+、Na+的影响较小。(3)该区土壤盐基饱和度(BSP)介于4.3%~19.9%,土壤肥力水平较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BSP差异显著(p<0.05);土壤BSP对p H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坡地 土壤离子交换量(CEC) 土壤交换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盐基离子的交换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忠柳 舒英格 周鹏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4-311,319,共9页
为了解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模式对土壤盐基离子的交换及分布特征的影响,以喀斯特山区典型黄色石灰土为对象,研究了耕地、草地、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盐基离子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土壤CEC为... 为了解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模式对土壤盐基离子的交换及分布特征的影响,以喀斯特山区典型黄色石灰土为对象,研究了耕地、草地、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盐基离子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土壤CEC为26.52~44.90 cmol/kg,且基本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各土壤层次阳离子交换量均表现为退耕还草地显著低于其他生态恢复模式(P<0.05);在0—10,10—20 cm土层中林草间作地的CEC最高。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呈现出Ca2+>Mg2+>K+>Na+的规律,且以Ca2+、Mg2+为主(占TEB的比例平均为91.92%,6.04%),K+、Na+所占TEB比例较低(平均为1.03%,1.01%);盐基离子中交换性K+、Na+、Mg2+含量具有表聚性,基本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退耕还草地各盐基离子含量显著低于林草间作地、耕地和草地(P<0.05),但各盐基离子含量随土层深度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TEB)在剖面层次上的分布规律不明显,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TEB大小顺序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有所不同,在0—10,10—20 cm土层和40—60 cm(母岩)层均表现为草地最高,退耕还草地最低。土壤盐基饱和度(BS)为42.58%~65.02%,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各土壤层次BS均表现为草地>耕地>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相关分析表明,CEC、盐基离子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理化因子仅能解释45.3%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变化,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变化除了受土壤基本理化因子的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退耕还草地在供肥保肥和缓冲能力上显著低于其他恢复模式,土壤供肥保肥和缓冲性能在恢复初期退耕还草阶段有所下降,但随着生态恢复的进程会逐渐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生态恢复模式 土壤离子 剖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及夏玉米增产效果
6
作者 李丹 曹云 +6 位作者 汪吉东 张晶 孙倩 龙玉娇 黄红英 徐跃定 靳红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7,共8页
为探究不同调理剂对江苏丘陵地区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其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将腐熟堆肥、秸秆灰渣、风化煤分别以8∶1∶1(T1)、9∶0.5∶0.5(T2)、7∶2∶1(T3)、10∶0∶0(T4)的干质量比例配置成4种不同土壤调理... 为探究不同调理剂对江苏丘陵地区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其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将腐熟堆肥、秸秆灰渣、风化煤分别以8∶1∶1(T1)、9∶0.5∶0.5(T2)、7∶2∶1(T3)、10∶0∶0(T4)的干质量比例配置成4种不同土壤调理剂,以不添加调理剂的全无机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在等氮条件下,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对酸性土壤性质、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配施无机肥的所有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和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性铝的含量。T4处理pH值提高了0.33,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48.73%、29.17%,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提升了20.00%。所有调理剂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均有所提升,其中以T3效果最好,与CK相比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分别高出23.78%和42.71%。所有调理剂处理均提高了玉米根、茎叶和籽粒磷吸收量,并促进氮素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移。所有调理剂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CK,平均增产率为23.2%。熵值法对土壤改良效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以堆肥∶风化煤∶秸秆灰渣以7∶2∶1的比例混合或全部以堆肥为原料的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以及玉米增产效果最好,可作为江苏丘陵地区酸性土壤改良的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玉米 养分 有机质 土壤交换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马铃薯加工废液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及土壤盐分影响效应研究
7
作者 田兴云 李婷 +1 位作者 闫刚 高树财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10期94-98,共5页
以向日葵为供试作物,采用室内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环境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马铃薯加工废液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及土壤盐分离子及其他土壤特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浇灌50%马铃薯加工废液对向日葵幼苗生长最有利,株高比对照增加11.53%、茎... 以向日葵为供试作物,采用室内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环境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马铃薯加工废液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及土壤盐分离子及其他土壤特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浇灌50%马铃薯加工废液对向日葵幼苗生长最有利,株高比对照增加11.53%、茎粗增加20.93%、鲜重增加15.92%、干重增加5.43%。当浓度超过50%时,对向日葵幼苗的株高和茎粗均有抑制作用。浇灌浓度与各种离子的浓度在土壤中的积累成正相关,但对Na^(+)和Mg^(2+)的积累影响较小;当浇灌马铃薯加工废液浓度为25%时,Cl^(-)、SO_(4)^(2-)、HCO_(3)^(-)含量均达最大值;土壤p H逐渐下降,含盐量逐渐升高。建议生产中马铃薯加工废液的浓度不宜超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加工废液 向日葵 幼苗 生长 土壤盐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土壤剖面无机碳分布及其与盐碱性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雒琼 王玉刚 +1 位作者 邓彩云 马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0-246,共7页
土壤无机碳作为干旱区土壤碳库的主要存在形式,其数量分布影响着区域内土壤剖面碳聚积和存储的格局。以往由于缺乏深层土壤剖面数据,无法准确量化土壤剖面碳分布与碳存储特征,使得土壤无机碳的数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以三工河流域典... 土壤无机碳作为干旱区土壤碳库的主要存在形式,其数量分布影响着区域内土壤剖面碳聚积和存储的格局。以往由于缺乏深层土壤剖面数据,无法准确量化土壤剖面碳分布与碳存储特征,使得土壤无机碳的数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以三工河流域典型的农田和相邻荒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共6个剖面190个采样点,挖掘取样深度至潜层地下水位,分析了剖面土壤无机碳(SIC)和可溶性盐离子的分布特征,并且通过冗余分析探究无机碳与土壤盐碱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农田的SIC含量显著大于荒地的SIC含量(p<0.05),相比于荒地,农田的SIC含量增加了27.9%,变化范围增大了3.66倍;荒地和农田的SIC含量在剖面上分别表现为"S"形和"M"形分布。(2)在整个剖面上,同层次的农田土壤中的可溶性离子含量显著小于荒地中的含量(p<0.05),并且在剖面上分布荒地表现为增加—减少趋势,而农田为逐渐减小趋势,表明农业活动显著改变了可溶性离子的数量和分布特征。(3)所有剖面土壤无机碳储量为0—100cm土层<100—300cm土层<300cm以下土层(p<0.05),虽然层次间其数值差异较大,但在相同层次,农田和荒地的土壤无机碳储量所占比例却基本相同,为10%,35%,55%(p<0.05)。(4)通过冗余分析得到土壤盐碱性因素对SIC的贡献作用排序,正相关性,pH>ESP>SAR>CO_3^(2-)>HCO_3^-;负相关性,K^+>Ca^(2+)>Mg^(2+)>Cl^->盐分>SO_4^(2-)>Cl^->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无机碳 碳储量 土壤 土壤可溶性离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7种牧草对北疆盐碱地土壤改良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杜艺 张玉林 +4 位作者 张志浩 李向义 李磊 柴旭田 曾凡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0-1219,共10页
荒漠土地盐碱化已成为荒漠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5月10日在新疆北部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种植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燕麦(Avena sativa)、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 荒漠土地盐碱化已成为荒漠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5月10日在新疆北部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种植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燕麦(Avena sativa)、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墨西哥玉米草(Purus frumentum)、健宝(S.bicolor‘Jumbo’)和甜高粱(S.dochna)改良盐碱地,分别于2021年7月14日(第60天刈割)、2021年8月3日(第80天刈割)和2021年8月24日(第100天刈割)采收所有地上植物和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分析,评价7种禾本科植物对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时间的延长,稗草、燕麦、高丹草、墨西哥玉米草和甜高粱饲草的钾离子和钠离子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稗草的钙离子含量呈增加趋势,氯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燕麦的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苏丹草的钾离子含量呈显著先下降后增加趋势(P<0.05),氯离子和镁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高丹草的钙离子含量呈显著先下降后增加趋势(P<0.05),硫酸根离子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墨西哥玉米草的镁离子含量在第80天刈割显著最低;健宝的镁离子含量呈显著下降后增加趋势(P<0.05);甜高粱的钙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除墨西哥玉米草外,其他6种饲草土壤的氯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稗草、燕麦、健宝和高丹草土壤的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呈增加趋势,甜高粱土壤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苏丹草和墨西哥玉米草土壤的碳酸氢根离子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7种禾本科饲草离子含量的盐碱地改良效果排序为稗草>高丹草>燕麦>健宝>苏丹草>墨西哥玉米草>甜高粱;7种禾本科饲草土壤离子含量的盐碱地改良效果排序为健宝>高丹草>墨西哥玉米草>甜高粱>稗草>燕麦>苏丹草。综合考虑,健宝和高丹草适宜作为北疆风沙区盐碱地土壤改良的禾本科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刈割时间 土壤性状 隶属函数值 土壤离子 饲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冗余分析的伊犁新垦绿洲不同农田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宁 陈蜀江 +3 位作者 朱选 黄铁成 陈孟禹 徐世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6-372,共7页
【目的】通过冗余分析充分挖掘伊犁河谷流域新垦绿洲不同农田的土壤pH、全盐量、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变化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为该区合理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伊犁河谷流域新垦绿洲不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 【目的】通过冗余分析充分挖掘伊犁河谷流域新垦绿洲不同农田的土壤pH、全盐量、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变化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为该区合理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伊犁河谷流域新垦绿洲不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①不同农田类型中,除小麦属于轻度盐渍化外,其余农田均属中度盐渍化,碱化程度均为中度碱化;可溶性盐离子中均值含量最高阴离子为SO■,阳离子为K^++Na^+;②从冗余分析结果得知前两轴解释了该区80%以上的土壤盐渍化信息,能清楚的表明土壤盐渍化指标与可溶性盐离子之间的关系,从整体来看不同农田全盐量与SO■相关性比较强,除苜蓿(Clover)外其余农田均与Ca^(2+)相关性强,阴离子与阳离子分别对pH、碱化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结论】不同农田类型中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均与盐渍化指标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与传统统计学方法相比,冗余分析能直观表达影响盐渍化指标主要因素,同时为分析盐渍化信息提供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化 不同农田 冗余分析 土壤可溶性离子 伊犁新垦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盐生植物对河西地区盐渍土理化性状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振邦 郭丽琢 +3 位作者 高玉红 剡斌 马敬 李晓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217,共8页
【目的】探讨河西走廊盐渍土的理化性状对不同盐生植物种类的响应,可为该生态区重度盐渍土的植物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盐生植物种类为试验因素,设裸地(T_(0))、白茎盐生草(T_(1))、盐地碱蓬(T_(2))、... 【目的】探讨河西走廊盐渍土的理化性状对不同盐生植物种类的响应,可为该生态区重度盐渍土的植物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盐生植物种类为试验因素,设裸地(T_(0))、白茎盐生草(T_(1))、盐地碱蓬(T_(2))、碱茅草(T_(3))4个处理,探讨了盐生植物及其种类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和T_(0)相比,T_(1)、T_(2)、T_(3)的耕层土壤容重降低了9.6%~11.1%,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提升了7.8%~24.1%和41.3%~97.4%,T_(2)对土壤孔隙度的提升效果最显著;T_(1)、T_(2)、T_(3)处理下0~30 cm及30~60 cm土层的土壤全盐含量较T_(0)分别降低了23.4%~24.9%和51.1%~63.7%,降低效果呈现T_(2)>T_(1)>T_(3)的趋势;与T_(0)相比,T_(1)、T_(2)、T_(3)使耕层土壤的Cl^(-)、SO_(4)^(2-)、Na^(+)、Mg^(2+)和K^(+)的含量分别降低了90.2%~95.5%、14.4%~16.6%、88.1%~92.2%、38.8%~52.2%和71.8%~77.8%,也使土壤的pH降低且以T_(2)的效果最明显;T_(1)、T_(2)的植株含盐量较T_(3)高23.6%~27.2%,地上部盐分积累量是T_(3)的105.5倍和96.5倍,地下部盐分积累量T_(2)是T_(1)和T_(3)的12.5倍和8.7倍。【结论】供试3种盐生植物的种植均改善了耕层土壤的通透性能,降低了0~60 cm土层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以盐地碱蓬的改土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植物 土壤渍化 土壤通透性能 土壤离子 土壤PH 植物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临港园林绿化吹填土盐基离子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想 伍海兵 +2 位作者 蔡永立 何小丽 梁晶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66-72,共7页
选取上海临港地区滴水湖东侧人为干扰较少的吹填土为研究对象,对吹填土剖面中8种主要的盐基离子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临港地区吹填土的盐基离子以Cl^(-)、Na^(+)和SO_(4)^(2-)为主,盐基离子分布具有较大的变异性... 选取上海临港地区滴水湖东侧人为干扰较少的吹填土为研究对象,对吹填土剖面中8种主要的盐基离子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临港地区吹填土的盐基离子以Cl^(-)、Na^(+)和SO_(4)^(2-)为主,盐基离子分布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其中CO_(3)^(2-)和Cl^(-)属于强变异,其余离子均为中等变异。吹填土盐渍化类型为氯化物型,Cl^(-)/SO_(4)^(2-)当量浓度比在2.6~98.1之间。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盐基离子总量无显著差异。土壤全盐量与Cl^(-)、K^(+)、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CO_(3)^(2-)和HCO_(3)^(-)呈显著正相关、与Ca^(2+)呈显著负相关,吹填土盐基离子主要来源于氯化物和硫酸盐。主成分分析表明:各点位盐碱化的主要胁迫因子并不完全一致,有些点位以中性盐基离子Cl^(-)、K^(+)、Na^(+)的盐渍化胁迫为主,有些点位以碱性盐基离子CO_(3)^(2-)和HCO_(3)^(-)的碱化胁迫为主。上海临港地区吹填土盐基离子以Cl^(-)和Na^(+)为主,属于氯化物型盐渍土,呈典型滨海岸带盐渍土特征。全盐量在剖面上呈均匀分布,Cl^(-)和Na^(+)决定了吹填土的含盐量,CO_(3)^(2-)和HCO_(3)^(-)决定了吹填土的碱度。不同点位在土壤全盐量过高和碱化上胁迫程度不一,在进行吹填土改良时可分别采取脱盐和降pH值的改良措施,进行精准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临港 土壤离子 空间变异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